杂而不乱,序而无章~2017阅读记

顾兔🍇

<h3><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如果心灵是固化的山石,总有一些文字,如涓涓细流,如潺潺清泉,可以水滴石穿,也可能通达山道。亦或者,仅仅是似动非动的潭,倒映山中的呆树,树间的微光,光伴的清风,风上的星空。感恩2017遇到的,拂面的春风,抱怀的阳光,滋养的雨露,和每一刻的自己……</span></h3> <h3><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除了课本,很少完整读完一本书。年初时,综合考虑兼顾工作家庭学习之后所剩无几的空余时间,制定了不大不小的计划,每个月读完两本纸质书,并且列了详细书单(实践过程中,选书更多时候凭直觉和感觉,有点随心所欲,没有严格执行),但是数量上必须完成。</span></h3> <h3><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起初,确实有些吃力。整天马不停蹄地忙工作忙孩子,累的一有空就想躺床上睡觉。实践证明,时间真的像海绵里的水,挤一挤总会有的。只是这样默默地强迫自己抽空看书,却时时力不从心。总想各种借口拖延。这本书晦涩难懂不喜欢,今天太累太忙没空看。上半年里,每个月的月末赶任务似的匆匆完成计划。</span></h3> <h3><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一年的时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刚刚好够转变麻木的思想观念,转变一成不变的习惯。最大的收获,不是完成了计划,不是读的书装进脑袋了多少,而是从挤时间看书的思想禁锢中逃脱,走进另一番心境,在读书的过程里,挤时间去工作去学习去带娃。看书,成了一种默然的状态和生活的常态。</span></h3> <h3><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读书为了什么?</span></h3><h3><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避免"书到用时方恨少"的悔恨?不知所何用,所以不想读。</span></h3><h3><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为了"腹有诗书气自华"的追求?腹能留多少?气华给谁看?</span></h3><h3><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比电视更悠长,比电影更韵味。</span></h3><h3><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比游戏更刺激,比旅行更多姿。</span></h3><h3><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比梦境更虚幻,比情爱更温暖。</span></h3><h3><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仅仅是为了获得一种纯粹的、专属的、极尽的生命乐趣,仅此而已。</span></h3> <h3>1.《我们仨》</h3><h3>传记.文学</h3><h3>2017.1.5</h3><h3>因为"媛媛"这个名字时时感到亲切。一路"跟在"老太太身后,羡慕三个人的其乐融融,担忧她为夫为女牵挂不安的身心,敬仰她撑起琐碎日常的祥和内心。</h3> <h3>2.《那些回不去的年少时光》上</h3><h3>小说.青春</h3><h3>2017.1.10</h3><h3>很少读小说,这次是一头"栽进去"了。废寝忘食地读着一行行文字,一边不停地脑补人物和场景,一边在自己记忆中的学生时代进进出出,享受年轻的轻狂和任性。</h3> <h3>3.《神奇手帐》</h3><h3>畅销.励志</h3><h3>2017.1.19</h3><h3>第一次接触"手帐"这个名词,没有模仿书中的手帐方法,也没有创新的脑洞和绘画的神功,却也用平铺直叙地记录方式承载了一年的生活,受益匪浅。</h3> <h3>4.《吃到自然瘦》</h3><h3>养生.美容</h3><h3>2017.1.19</h3><h3>为了满减凑单的一本书,看到这大俗的名字就一脸嫌弃。虽然书中的理论难辨真伪,只领会到饮食结构对身体状态的影响也足矣,具体方法需要个体差异亲身体验。</h3> <h3>5.《那些回不去的年少时光》下</h3><h3>小说.青春</h3><h3>2017.2.7</h3><h3>推荐家有中学生的父母和孩子一起看,共同探讨书中情节的同时,顺便借鉴一下罗琦琦的各种学习方法也是不错的。从小说人物身上得到启示,比单纯的说教更有效。</h3> <h3>6.《围城》</h3><h3>小说.社会</h3><h3>2017.2.15</h3><h3>惭愧没有领悟经典的内涵,只感受到文字的细腻。虽也时时被生动的描写浮现强烈的画面感,但真的是没懂讽刺的意味,必须重读一遍。</h3> <h3>7.《你的3岁孩子》</h3><h3>亲子.育儿</h3><h3>2017.2.28</h3><h3>葡萄2岁多时买的这本书,当时初遇叛逆期,每每让我抓狂强忍。不建议照书养娃,但是偶尔翻翻类似的书,看到各不相同的叛逆期,总能安慰自己的遭遇还不算太难熬。</h3> <h3>8.《查令十字街84号》</h3><h3>文学.外国随笔</h3><h3>2017.3.10</h3><h3>看了电影后,迫不及待要读的书。有趣的文字总忍不住发笑,柏拉图式的情感也跃跃欲试,真挚而诚恳的友情令人羡慕。没落的书店和终没见面的两人,充满了遗憾的愁绪。</h3> <h3>9.《儿童健康讲记》</h3><h3>保健.养生</h3><h3>2017.3.16</h3><h3>因孙俪博客推荐而读,书中的很多理念与平时的做法不谋而合。建议年轻妈妈们都读一读,在孩子的日常饮食和生病护理中,贯穿中医理念,通过日复一日地调理,提高孩子抵抗力。</h3> <h3>10.《岁月静好 不忘初心》</h3><h3>文学.散文</h3><h3>2017.4.13</h3><h3>喜欢散文,说不清为什么。也许是读起来太轻松不费心不费神,也许是不受情节束缚的随入随出的自由感,也许是另辟蹊径的关注点和妙不可言的文字,总之,就是喜欢。</h3> <h3>11.《人性的弱点》</h3><h3>心理.励志</h3><h3>2017.4.25</h3><h3>曾经的高点台率鸡汤,快速粗略读下来,也能仁者见仁的收获部分精华。处世原则亦可触类旁通,即使不会随学随用到行动中,也可以多少积累一些为人的理念。</h3> <h3>12.《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h3><h3>文学.哲学</h3><h3>2017.5.5</h3><h3>没有宗教情结,只当是哲学或者散文来读。一再被触动,忍不住自己录音了几篇。适合品茶静心时随手翻翻,如同品一块茶点,淡淡地唇齿留香。</h3> <h3>13.《童年的秘密》</h3><h3>育儿.心理</h3><h3>2017.5.10</h3><h3>记录了备受推崇的蒙氏教育的进化过程。一直有点排斥育儿理论的,讨厌教条地做妈妈。偶尔地读一些做法,从他人举的实践经验中,融进自己的思想,获取少许灵感。</h3> <h3>14.《当我遇见一个人》</h3><h3>家庭教育.心理学</h3><h3>2017.5.24</h3><h3>感动到哭,不仅时时警醒如何为人母如何对待孩子,也会情不自禁地将自己代入到孩子的角色。不再以受伤的姿态苛责原生家庭,在时不时的角色互换中获得理解和能量。读完后又买了几本送给朋友,闺蜜说,她是一边流泪一边看的……</h3> <h3>15.《草房子》</h3><h3>儿童文学</h3><h3>2017.5.27</h3><h3>借同事姐姐儿子的书一读,想让自己感受一下孩子的世界。我能说,儿童文学我没太看懂吗?好吧,只是说觉得文笔不错,不错,不错。情节啥的,没有感觉,看来思想年纪大了。</h3> <h3>16.《你是人间的四月天》</h3><h3>2017.6.12</h3><h3>原来文学只是副业,竟在其他诸多主修者之上。原来美貌只是附属,建筑才学是全部的追求。不懂建筑,只能忍不住抄写了几首她的诗,虽不能体味个中滋味,单纯邂逅文字也好。</h3> <h3>17.《为何家会伤人》</h3><h3>心理学</h3><h3>2017.6.23</h3><h3>书名就瞬间催泪。朴实通俗的心理学,读到的人,总能找到自己的契合点,虽感慨不同,但领悟类似。能在读过之后,明白自己,也理解他人,就是收获。</h3> <h3>18.《少有人走的路4.心灵地图》</h3><h3>心灵感悟</h3><h3>2017.7.8</h3><h3>说实话,初次读的时候有些费力。可是却不知为什么,一面感觉晦涩难懂,一面又情不自禁地如痴如醉,很矛盾的心情。借来读的,先看了第4册。也是必须重读一遍的,打算四册按顺序再读一遍。</h3> <h3>19.《我喜欢生命本来的样子》</h3><h3>文学.散文</h3><h3>2017.7.15</h3><h3>读小说情节总是记不住时间分不清名字,所以才尤其偏爱散文。像品一杯奶茶,醇香却不甜腻,时不时地吃到一颗珍珠,算是意料之外的惊喜,也会也有感同身受的珍惜。</h3> <h3>20.《巨婴国》</h3><h3>心理学</h3><h3>2017.8.6</h3><h3>孤陋寡闻,买这本书时还不知道武志红。庆幸当初因为新书推荐,无意中买到了绝版。刚一出版就遭下架,也许挑战了传统孝道,也许质疑了伦理道德,切忌不要被书中观点热血沸腾。如果能理性阅读,不失为良心之作,值得收藏。</h3> <h3>21.《慢养--给孩子一个好性格》</h3><h3>家庭教育</h3><h3>2017.8.19</h3><h3>单从书名,就可以冷静一下现在激进的父母们。黑家孩子的成长过程,也许与当地社会环境密不可分,在大陆无法复制。就当作一台电扇,虽不能切实降温,仅仅适当吹散功利之心的热度,也是不错的。</h3> <h3>22.《白说》</h3><h3>演讲</h3><h3>2017.9.19</h3><h3>重新认识了白岩松。感叹于他润物细无声般地&quot;说教&quot;,也让人毫不排斥地甘心被他的正能量同化,顺便窥视央视后台的种种花絮。满腔的热情,以冷静严谨的姿态呈现,才是最佳状态。</h3> <h3>23.《一人食》</h3><h3>文学</h3><h3>2017.9.30</h3><h3>一口气看完的剪影,文字细腻,配图滋润。每一个心中都有一道美食,不在乎繁简,不苛责贵贱。可作为文学作品读,也可当作菜谱来实用。欣赏每一道菜的主人翁,望尘莫及的心境与生活。</h3> <h3>24.《婚姻料理》</h3><h3>小说.家庭</h3><h3>2017.10.16</h3><h3>有趣的文字,总忍不住笑出声。娟子的文笔总给人随意洒脱的感觉,人物个性鲜明,对白妙趣横生,情节是典型的家庭剧,也渗透了生活哲学在其中。</h3> <h3>25.《乡土中国》</h3><h3>未名社科</h3><h3>2017.10.24</h3><h3>年初打开,一边觉得好有道理一边又没耐心看下去。还是读书的习惯不够,静不下心。经过半年多对轻松文字的历练,终于再次打开,快速沉浸在晦涩的语言中。略有认同和触动,无奈受理论不足的局限,体会不深。</h3> <h3>26.《人间失格》</h3><h3>文学.小说</h3><h3>2017.10.31</h3><h3>刚开始读,只有一种感觉,心疼这个"孩子"。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有了女儿后特别关注孩子的心灵,这本书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作者小时候对待周围态度的心理描写,玩世不恭背后隐藏的脆弱、缺爱的心灵。</h3> <h3>27.《幸福了吗》</h3><h3>文学</h3><h3>2017.11.2</h3><h3>读了《白说》之后,想陆续读完白岩松的作品。于是,打开这本。现在回想起来,内容也记不清多少。也许,有些许观点已悄无声息地融进了自己的思想中吧。</h3> <h3>28.《小王子》</h3><h3>外国文学</h3><h3>2017.11.3</h3><h3>读了英文原版之后,意犹未尽,迫不及待又读了一遍中文译本。情结简单却极具讽刺,提醒自己不要成为自己讨厌的人。而狐狸对小王子的告白,以及小王子对玫瑰的神情,都可以作为情书模版。</h3> <h3>29.《儿童教育心理学》</h3><h3>育儿.心理学</h3><h3>2017.11.13</h3><h3>可以说是现在市面上诸多育儿类书籍和观点的鼻祖。很多论述在其他书中也或多或少接触过。不是心理学爱好者的话,不必特意去看。书中的精华,已渗透到各个帖子中。</h3> <h3>30.《红字》</h3><h3>小说.文学经典</h3><h3>2017.11.22</h3><h3>太喜欢这本翻译了。感叹原作者丰富思想的同时,更惊叹于翻译者深厚的语言功底。静态细节的描写生动灵性,心理叙述的展现精准具体,非常喜欢的一部作品。</h3> <h3>31.《犯罪心理学》</h3><h3>心理学</h3><h3>2017.11.25</h3><h3>一个个触目惊心的真实案例,看的心惊胆战,看不下去又忍不住继续,极端犯罪者往往都是心理不健全者。更加觉得心理学的重要性,尤其是心理学的平民化草根化应用。</h3> <h3>32.《家庭冷暴力与情感失衡》</h3><h3>心理学</h3><h3>2017.12.4</h3><h3>家庭冷暴力,最近几年被频频提及的名词。夫妻之间,兄弟姐妹之间,父母子女之间,冷暴力的形式也许各不相同,但是对被伤害者造成的无形压力却是同样的沉痛。</h3> <h3>33.《公共管理案例分析》</h3><h3>管理学</h3><h3>2017.12.5</h3><h3>时代进程中,公共事务包罗万象,同时,群众对政府角色的需求也不断变换。从个人到家庭,从行政组织到非政府社团,各自承担着不同的责任,又彼此互相影响互相促进。</h3> <h3>34.《如果大雪封门》</h3><h3>文学.小说</h3><h3>2017.12.8</h3><h3>短篇小说,似懂非懂。小人物的悲欢离合,读过了就过去了。在冬季里看这本书,脑海中时常浮现大雪封门的场景,还有大雪上的一串串脚印,和一群盘旋不前的白鸽。</h3> <h3>35.《愿你已放下 常驻光阴中--萧红传》</h3><h3>文学传记</h3><h3>2017.12.12</h3><h3>一代才女的坎坷人生,因冷漠的家庭,因薄情的非人,因动荡的年代,跌宕起伏随即香消玉殒。也许不平凡的经历成就了不平凡的才情。如果可以重来,是否愿意用庸碌无为的生命收获安定平静的日常?</h3> <h3>36.《少有人走的路.心智成熟的旅程》</h3><h3>心灵感悟</h3><h3>2017.12.19</h3><h3>读了4之后,一直念念不忘。一拿到这册,就忍不住翻开,尽管还有几本未完。有专业的心理学术语和理论,也有容易共鸣的典型案例,更多的则是作者结合工作实践获得的人生感悟,正式开启蠢蠢欲动的心理学学习之路。强烈推荐反复读的一套书。</h3> <h3>37.《各色国人》</h3><h3>人文社科</h3><h3>2017.12.21</h3><h3>真真的一本"杂书",信息量很大。各个名家畅谈或是故乡或是久居之地,从人文特征到饮食习惯,从城市色彩到语言方式,有的文笔细腻充满柔情,有的诙谐幽默如同相声,有的客观冷静细致全面。一本书,仿佛认识了各地人。</h3> <h3>38.《守夜人》</h3><h3>名家诗集</h3><h3>2017.12.23</h3><h3>图书馆寻觅,无意却幸运地遇到最后这本诗集。2017年3月出版,余老自行收纳了六十八首作品并自译英文版。半天时间几乎一口气读完。迟来的致敬和缅怀,如此多情的文字,细腻的愁思。他说,诗兴不绝则青春不逝。</h3> <h3>39.《人生不过一场爱》<br /></h3><h3>散文</h3><h3>2017.12.24</h3><h3>喜欢这样的叙事方式。先是一节节剪短的故事,娓娓道来,层层汇聚,末了,水到渠成地道出本章主题,或品味生活,或点亮心灵,或驱散阴霾,或引导身心。读起来轻松自在,品起来却意味深长。</h3> <h3>40.《鸳鸯香炉》</h3><h3>文学励志</h3><h3>2017.12.29</h3><h3>总有一些食物,浓缩了情怀的味道。越是记忆中的柔情蜜意,越是背负了时过境迁的伤感。总有一些境遇,点缀了漫长的生命。有些事,或者逃过了功利心,逃到了梦境中;再或者,人随事一同,逃向了空洞的不朽。</h3> <h3><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细腻的文字组合的作品,犹如一见钟情的恋人,使人沉醉到无法自拔。宁愿废寝忘食地相伴左右,痴痴地笑,呆呆地愁。只有短暂的朝思暮想,因为不忍分别太久。为她的失魂而暗自落魄,因她的嫣然而径自莞尔。情到深处,满心满眼,尽是暖,全是蜜……</span></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