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湖人民的好官:县委书记李金玉

州国王储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六十多年前,洪湖市曾经有一位非常感人的县委书记,名叫李金玉。</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nbsp;&nbsp;1954年长江发生大洪水,为了保住下游的武汉市,洪湖县成为泄洪区,全境被淹,满目疮痍。</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nbsp;&nbsp;1955年李金玉走马上任到洪湖担任县委书记,面对严重的灾情,他深入农村田间地头调查摸底,常常骑着一辆自行车下乡工作,从新堤到峰口、曹市等西片乡镇,隔几天又骑车到龙口、燕窝等东片乡镇,几十里的乡土路,常人都吃不消。他与农民同劳动共生活,在农民群众家吃饭住宿,吃饭每餐都必须付给农民伙食钱和粮票。他曾经在石码头乡一个廖姓农民家里的草棚子里住了二个月,草棚里只能搁一个窄铺,他在地面上垫两块砖头,放上竹帘子,铺上稻草和自己带的被子就睡觉。</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nbsp;&nbsp;&nbsp;一位新堤老人回忆说:有一天,我们几个小孩在撮箕湖放牛,肚子饿得不行,就在田里找寻看有没有遗落的稻谷,刚好李书记调查走访回草棚,见我们骨瘦如柴在烈日下捡谷,就喊我们进屋,将自己仅剩的口粮煮饭给我们吃,他看着我们狼呑虎咽的吃饭,心疼地说又长骨头又长肉的伢们饿不得啊。几十年过去了我们永远记得李书记的好!</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nbsp;&nbsp;&nbsp;正因为李书记深入农村,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所以他非常了解洪湖农村情况。</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nbsp;&nbsp;&nbsp;当时,毛泽东约见中央农村工作部部长邓子恢,强调说:“今后两三年是农业合作化的紧要关头,必须在这三年内打下合作化的基础”。农村合作化运动正在全国轰轰烈烈开展。</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nbsp;&nbsp;&nbsp;然而,洪湖县委居然坚决反对搞合作社。李金玉直言不讳:“要搞合作社,没有一定的思想基础和思想觉悟,那是空话!”。他在洪湖三级干部会上强调,要老百姓利用房前屋后空地种植经济作物,喂养鸡、鸭、鹅、猪等畜禽,把每家的坛坛罐罐装满。因为粮食不够吃,号召大家要多生产些粮食,将每家的粮仓装满。</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nbsp;&nbsp;&nbsp;李金玉顶住了合作化运动的大潮,鼓励洪湖百姓加强生产,搞副业。洪湖的经济很快得到恢复,市场非常活跃。集市上猪肉、鸡、野鸭、鱼、虾、藕、莲蓬、菱角以及大米等农副产品很多,随处都能买到。记得当时洪湖一中的伙食是非常好的,一个礼拜吃一顿野鸭,吃一次鱼块,吃一次红烧肉。</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nbsp;&nbsp;&nbsp;然而,周边的县市的农民因为害怕戴上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帽子,不敢搞农副业生产,所以物质非常匮乏,很羡慕洪湖人,都说洪湖人生活好。很多长江对岸的湖南人跑过来买东西。当时,在长江边,只要洪湖人的旗子一摇,对岸的那些湖南人的船就划过来了,赶紧换点洪湖好吃的农副产品回家改善生活,那时候洪湖人的一只鸡可以换回湖南人的一条高级毛料呢子裤子。还有很多湖南来的小商小贩,他们不敢在家乡做生意,偷偷跑到洪湖来,在新堤的大街小巷叫卖自编的竹器。周边县市诸如嘉鱼、赤壁来的人就更多了,集中在新堤的长江边和内荆河两岸交易,人山人海,叫卖声此起彼复,热闹非凡。</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现在洪湖里还生活着3000多以打鱼养蟹为生,讲苏北口音的人,他们祖籍安徽、江苏。这些人就是在三年自然灾害大饥荒期间,听说洪湖能吃饱饭,从洪泽湖、巢湖等逃荒来到洪湖,由李金玉书记安排在洪湖里打鱼安家的渔民的后代。</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nbsp;&nbsp;&nbsp;1958年大跃进,洪湖县也出现了粮食、渔业、棉花产量下降,物价一路上扬的现象。1959年6月开始,由于饥饿,营养不良,导致全国许多地方的浮肿病人大幅攀升。周边县市开始饿死人。荆州地委书记来找李金玉想调走洪湖的粮食,他说:“李书记,我给你们磕头也可以,作揖也可以,只要你们给我们粮食就行”。李金玉软磨硬顶说,我先要解决洪湖自己人吃饭问题。“不管咋样,都要把洪湖群众的坛坛罐罐装满在考虑其它的。”</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nbsp;&nbsp;他鼓励农民大搞农副产品生产,大量养殖鸡鸭鹅猪,并一再叮嘱,“大家闷头干,莫吭声。”。这样,三年困难时期洪湖没有饿死一个人,而且人口还有一定的增长。而洪湖县所在的荆州地区,仅1960年就饿死了115,844人。</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上世纪六十年代之前,一般的县城是没有"三层楼"的房子的,但洪湖县却有两处。一处是洪湖县城中心新建街(赤卫路)有一栋三层楼副食品商店,有当时最新潮的冰棒等冷饮食品。另一处则是在洪湖县城中与长江相连的内荆河出口处江堤的老闸背上(现在的荷花广场江堤),它并非一个楼房,而是以靠长江的外坡为"一楼",靠内荆河的内坡为"二楼",江堤老闸背堤顶为"三楼"。如此"三层楼"形成一个面积大约二千平米的自由贸易市场,让全县农民和百姓与湖南、江西、安徽乃至广东等地民众自由交易粮食棉花油料等商品。这个全国特有的"三层楼",大胆挑战了当时的"统购统销"国策。</p><p class="ql-block"> 六十年代初内荆河老闸重建,名字还是叫新堤老闸。老闸从江堤顶,堤腰,闸顶分成了三层。当年这‘三层楼’就是个庞大的农贸市场,每天有成千上万的人在这里交易,热闹非凡。吸引了本县及外县特别是对江的湖南、嘉鱼、蒲圻的客商来这里做生意。</p><p class="ql-block"> 为了使市场繁荣,李金玉书记要求旅社、餐馆及商业、公安管理人员热情待客,做好服务。仅就当年洪湖县的干红苕丝就上卖到了宜昌,下卖到了武汉,南卖到湖南,不知救了多少人的命。不断有停靠在长江堤边的铁驳船运洪湖的冬瓜、南瓜、蔬菜、副食品到全国各地。连长江上最大的客轮"江"字号,也时常临时停靠洪湖购买蔬菜副食品等,到后来不停洪湖港的“江”字号客轮也停靠洪湖港上下旅客了。"</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nbsp;&nbsp;在1960-1962年三年艰苦的日子里,为了度日,农民中有不少的人把生产出的南瓜、萝卜、豆角以及菱角、野藕等农副产品匀一些出来到新堤老闸背堤上去交换湖南的红薯丝,或者卖了买回生活日用品,如肥皂、火柴、煤油等。一时间,老闸堤背上的自由买卖形成了一个大的市场,堤的外坡、内坡和闸背上都堆满了农民自由交易的生活物资。他们卖生活物资,买回他们必需的日常生活用品,各得其所。</p><p class="ql-block"><br></p> <h3>  李金玉书记非常热爱艺术。1956年,他在深入农村工作时,在洪湖边遇见到很多当年的洪湖赤卫队员,了解贺龙领导的红二军在洪湖的许多战斗事迹,于是,他组织洪湖县剧团编写了《洪湖赤卫队》剧本,上演后引起轰动,湖北省歌剧院来洪湖采风,被《洪湖赤卫队》剧情深深感动,他们根据此剧改编成了歌剧,应邀在中南海演出,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评价。北京电影制片厂将此剧拍摄成电影。</h3><h3> 现在,此剧成为二十世纪中华民族文化经典,也使洪湖成为全国知名度最高的城市之一。</h3> <p class="ql-block">  灾荒过后,李金玉因抗上付出了沉重代价。《洪湖县志》记载:1964年10月,中共荆州地委在江陵召开社会主义教育万名干部大集训,认为中共洪湖县委已经“烂掉”。《荆州地区志》记载:1965年4月,中央和省联合调查组织对洪湖县新堤镇集贸市场进行调查,认为投机倒把活动猖獗,有“企图复辟资本主义”等七大过错。《中国共产党湖北省洪湖市组织史资料》记载:1966年2月,由荆州地委组织的洪湖县四清工作总团,在全县开展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前县委书记李金玉,副书记韩耀辉、马香魁、徐伟,县长辜呈清被错误打成“反革命修正主义集团”。</p><p class="ql-block"> 文革中,李金玉先被关进牛棚,后又下放到农村劳动改造。但农民知道他是救命的好官,处处护着他,偷偷送食物给他吃。开批斗会,工作组要求农民用绳子紧紧绑着他,而农民只是象征性用绳子绑在他身上。李书记是一个内心非常强大的人,有一次,连续几天开他的批斗会,会后突然不见他人了,工作组以为他经受不住批斗寻短见了,派人到处找他,最后在村里一间牛棚里,见他一边哼唱京剧,一边啃着一把炒黄豆。</p><p class="ql-block"> 直到1978年,李金玉才恢复职务,1984年离休,2002年病逝,享年80岁。</p> <p class="ql-block">  现在反观洪湖这段历史,这个充满实用主义色彩的“坛坛罐罐装满”的理论,给洪湖人带来的影响是非常深远的,如果没有三年自然灾害前几年的积累,洪湖的很多家庭很难熬过接下来的三年困难时期。</p><p class="ql-block"> 直到现在,老一代洪湖人提起老县委书记李金玉都会抻出大拇指,深深的怀念这位洪湖人民的好官!</p> <p class="ql-block">1960年《洪湖报》刋发李金玉书记的讲话</p> <p class="ql-block">作者与李金玉书记的女儿合影</p> <p class="ql-block">李金玉书记的通讯员廖昭喜先生(左一)和李书记女儿以及作者合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