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 亲爱的母校—虎林中学(现虎林一中)我们成长的摇篮,我们起飞的助推器,走到哪里我们都会自豪地夸耀:我是虎中的学生。37班已经成为永远的历史,虽然我们没成为名人、栋梁,可是我们却是共和国基础的一分子,我们骄傲,我们自豪,我们是永远的37班。</h1><h3> <br></h3> <h1> 1968年6月20日,这是个永生难忘的日子,这一天我们毕业了。这张毕业照是我们班最后的团聚,从此虎林中学37班成为了历史。照片还带有那个时代的痕迹,写有"虎中军训团四连四排毕业留念"的字样。正如照片题词那样"革命青年志在四方",毕业了我们奔向四面八方。2013年青岛聚会前同学们出版了班书,取名《同学 — 永远的37班》。明年我们毕业就50年了,半个世纪的积淀,同学们思念的情感愈加强烈,愿这小小的相册能带给我们些许慰藉。</h1> <h1> 您好尊敬的李勇智老师,您是我们班的第一任班主任,也是我们人生第一位名副其实的引路人。我们永远不会忘记您的谆谆教导,您更以自己的一生为我们树立了做人的榜样。虽然我们没有成为达官贵人,但我们没有使您失望,我们都努力做好一个大写的人。老师祝您健康长寿!我们爱您。</h1> <h1> 邓伟男老师,听说您临终时还惦记着37班同学,这使我们潸然泪下。文革初期我们这些不懂事的孩子也抄过您的家,这里我们道一声对不起。我们的思念、我们的聚会您能看到吗?我们想念您的笑容,怀念您那醇厚的男中音,再给我们唱一曲俄语《喀秋莎》吧。您教会了我们用口琴演奏歌曲,您教会了我们怎样雍容大度应对复杂的世界。我们永远怀念您!</h1> <h1> 老班长邱德谋,你的一声"起立",我们站得笔直齐声高喊"老师好"。你离开班级也许更久些,那时你就很高,很朴实。你的晚年好吗?</h1> <h1> 后任班长井传忠,家住桦南村的农家子弟,为人和长相一样憨厚朴实。每天骑着破旧的自行车,赶十几里路,过一条小河来上学。中午在校啃着自带的干粮,冬天天不亮上路,到班级眉毛帽子都挂着白霜。毕业后回乡担任过生产队长,可惜命丧车祸。愿你在天堂过的更好。</h1> <h1> 团支书范淑香,班级的老大姐。无声地分担着老师的工作,以大姐的身份润物细无声地做着许多同学的思想工作。现在想起来还那么可亲可敬。可惜晚年身体状况不好,我们祝愿老大姐走出烦恼健康愉快。</h1> <h1> 第一位学习委员陈昆,文质彬彬聪明过人,升初二时转学到佳木斯。但37班没有忘记你,几经周折终由杨远平在网上寻到。你是咱们班最有可能上大学的人,可是时代耽误了你。</h1> <h1> 团支副书记郝荣琴,团支部对班级管理工作的贡献,我们有目共睹,记忆犹新。希望你还能像当年领导团支部那样带领我们走好人生的最后里程。</h1> <h1> 体育委员王玉立,打得一手好乒乓球。话不多点子多,从班级到社会始终是领导者的角色。68年还未毕业就应证入伍,先任边防大队长,后任省边防煤矿矿长。至97年转业到鸡西任职工大学副校长、市总工会领导。05年处级离职后定居大连,一生可谓官运亨通。</h1> <h1> 我们班级唯一的一对伉俪—-李俊明王玉立,俊明当年是团支部组织委员、接替陈昆成为班级学习委员。晚年生活在大连,健身跳舞,比年轻时还有活力。</h1> <h1> 姜子辣—-姜玉香,文娱委员,班级活动少不了的积极分子。率真、热情、大方,是班级聚会的积极倡导者和筹备者。</h1> <h1> 劳动委员兰宗来,既老实成绩又好的男生。聪明有心计,参加长征二队徒步走到北京。应该说文革耽误了你,也耽误了我们一代人。祝你晚年快乐。</h1> <h1> 卫生委员王玉艳,记忆中你的身体就不太好,经常头疼。一生从事教育工作,晚年成为幼儿园园长。祝你健康,事业有成。</h1> <h1> "老牛"—-刘福忱,经过部队大熔炉的冶炼,牛劲更坚。没有这种老牛精神,就不会有37班的大聚会。让我们向"老牛"致敬!</h1> <h1> 精明的张颖超,历艰辛,经坎坷,终淡定。喜文学,擅诗赋,聚会中必不可少的经纪人,愿你为同学们写下更多更好华章。</h1> <h1> 二巴子—-丛书卿,聪明、睿智、热情、助人,是班级的活跃分子。虎林工业战线的领导者之一,至于这个绰号从何而起,不得而知。</h1> <h1> 大美女史秀良,能说会道,永远充满活力,是2009年虎林聚会的积极筹办者之一。</h1> <h1> 大哥大级人物栾桂林,你的沉稳、城府和主见,同学们望尘莫及,你的热忱和助人令我们感动。</h1> <h1> 小不点徐燕燕,从年龄上和心态上都是个小不点。你像个燕子叽叽喳喳、嘻嘻哈哈,乐观善良是你的天性,热情大方是你的底色。你的容颜永驻,你的歌声不老。</h1> <h1> 徐燕燕嫁给了孙方明,同时孙方明也嫁给了37班。以后37班的所有活动都少不了这个女婿,女婿和女儿一手策划了班书的出版成功。这里向女婿孙方明道谢并致敬。</h1> <h1> 清华大学副教授黄云庆,37班学历和学位最高的人。学历的差距并未拉开同学们感情的距离。</h1> <h1> 为找到你朱福莲同学,同学们煞费苦心。当年那个说话就脸红,声音像小猫一样轻声细语的害羞小姑娘,已经成了老奶奶。</h1> <h1> 老鱼精—-于敬忱,"鱼精"的绰号入木三分地刻画了其性格和为人。精明过人,善辩过人,好运过人。南开大学毕业后,一直从事着与专业相关的化纤产业,事业有成,37班的活跃分子。</h1> <h1> 官脑壳子—-官福平,这个绰号也许是因为你的脑袋大的缘故。干你就干出个名堂来,打乒乓球是全县冠军,刻印章也是县里有名。我们印象最深的,是你在班级联欢会上表演的木偶动作,不就是当今的霹雳舞动作雏形吗?祝你晚年健康快乐!</h1> <h1> 小辣椒—崔玉省,尖尖的声音,泼辣的性格,这也许就是绰号的由来。当年的小辣椒已满头华发,难以辨人,唯有尖尖的声音没变,热情好客的性格没变。</h1> <h1> 帅气风趣的修德林,绘声绘色时会吸引一帮小兄弟在周围。毕业后从一个农民做到省外运公司总经理,更大的舞台展示了你的智慧和能力。遗憾的是你没等到盼望已久的37班毕业50年大聚会,就离开了我们。你在天堂好吗?我们不会忘记你!聚会你会来的。</h1> <h1> 沉默寡言的女孩刘福清,你家住农村,每天步行几里路到校,却很少迟到。你很少说话,有的只是淡淡地一笑。虎林聚会时你提出再聚会能不能到青岛,令我吃了一惊,当年的农村小妮子,胆也大了。可惜青岛聚会你没去,逊色不少。</h1> <h1> 小神仙—-王长林,从绰号就可以感受到你的智慧与聪明,个子不高,心眼不少;声音不大,主意很坚;性格温和,满面笑容。你大概快见到重孙子了吧?</h1> <h1> 李伟—-像快活的小苹果,在校的名字叫李春香。单纯、快活的可爱,似乎总是无忧无虑。你颠覆了我人越漂亮老得越快的论断,是同学中最不显老的一位。</h1> <h1> 远洋船舶政委—-张志恒,经过部队的锤炼,转业后干起远洋海运。热心组织班级聚会活动,现在这里使用的照片就是他收集制作的,我只是盗用而已。我向他致歉并致谢。</h1><h3><br></h3> <h1> 最具内秀的人—-杨远平,扑闪着一双大眼睛,未说话先笑。话语不多,似乎总在思索中。思路敏捷,头脑清晰,往往有独到的见解。陈昆、朱福莲都是他想方设法找到的,谢谢远平。</h1> <h1> 说话连珠炮似的田淑凤,来班级时间不长,离班级的时间不短,直到2013年青岛聚会前才联系上。2015年见面后才知道快人快语的性格没变,是一位雷厉风行的中学校长,但也沉稳不少。</h1> <h1> 智多星宁兰智,边说话边用舌头吐着泡圈,一眨巴眼一个点子。年轻时坎坷,晚年生活幸福。</h1> <h1> 细声细语的徐淑梅,说起话来像小鸟唱歌。晚来37班一年,和37班感情还不错。</h1> <h1> 王华子—-王存盟,这应该不是绰号,而是小名。身体干瘦却没什么毛病,特爱讲话,说起话来嘴角泛白。对军情军史较擅长,晚年同儿女居住青岛。</h1> <h1> 平平淡淡的张桂芳,都说平平淡淡才是真,在你身上应验了。毕业后到东方红当了一名教师,后来调回老家安徽,晚年和女儿生活在青岛、辛勤平淡劳作一生,平淡中的幸福。</h1> <h1> 数学课代表于喜顺,住在虎林却很少在聚会露面,2015年回乡小聚终于请了出来。多和同学们见见面吧,见一面少一面了。</h1> <h1> 胖翻译官—-王玉明,绰号缘于电影《小兵张嘎》中王澍扮演的汉奸胖翻译官的形象,同学们都以此取乐。别人喊他,他只是憨憨地一笑,不善言辞却从事着善于表达的检察官工作。</h1> <h1> 大家还能认出这位美女吗?这是千呼万唤始出来的李继英同学。左侧是她1969年的照片,那时她在东方红林业局大修厂当工人。右侧是她今年在七台河女儿家时在商场购物的生活照。真是岁月不饶人呐!</h1> <h1> 淘小子程永顺,一双黑溜溜的大眼睛炯炯有神。语文课上顶着讲桌转的一幕,我们经久不忘,晚年的神态却判若两人。</h1> <h1> 英俊的帅哥高连文,北大荒长征二队队长。话不多,意志坚定。晚年脑梗的病魔至行动不便,可是班级的任何活动都少不了你的到场。其热心超出常人,佩服佩服!</h1> <h1> 农村娃冷贤利,六十年代农村孩子到县城读中学,不是每个孩子每个家庭都能做到的。正是有中学学习的底蕴,你才能胜任农中校长的角色。每次聚会你的即席赋诗,令我们印象深刻。</h1> <h1> 才女李淑杰,班级时就显露出你的语言和诗人才气。我们为你的才华感到骄傲,让历史荡去往日的尘埃吧,我们晚年生活需要的是快乐健康。你说呢?</h1> <h1> 老歪—-于智勇,原名于洪孝。平时头习惯性向左歪,于是得名老歪。为人忠厚老实善良,生活艰辛而不忘同学情,愿你晚年不为生活所累,快乐健康。</h1> <h1> 与一般女孩不同的宫慧芳,这么说是因为你从不像一般女孩的样子扭捏,娇嗔,而是语速快,动作敏捷有力。和徐淑梅同时来到班级,俩人是要好的朋友。晚年生活在上海,希望你明年能一同回家乡看看。</h1> <h1> 越老越有气质的单庆桢,讲实话在校时给我的印象并不深,到班级的时间较晚。几次聚会的言谈举止却留下深刻印象。毕竟是县政府机关的干部,有素质。</h1> <h1> 你在哪里李萍!你是班级最聪明的女生,正直正气,绝无小家子女孩的气质。全班人都在找你,你的同桌在呼唤你,我们什么时候才能见到你?</h1> <h1> 小帅哥马占军,依稀记得你讲话时的夸张手势和口气。毕业后你的信息就不多,50年后的聚会你回来吧,50年后的帅哥还那么帅吗?</h1> <h1> 班级百灵—-王淑琴,看照片有没有明星气质?嗓子好歌唱得好,文革前调转到富裕。晚年联系到生活在大连,也许过早地离开班级的缘故,又远在他乡,对旧时同学印象不深了,可是你是37班一员,37班不会忘记你,也不会忘记你的歌声。回故乡看看吧,你曾生活和学习过的地方,那里还有守望你的老同学。</h1> <h1> 小个子余恒滨,由于出身不好,同学们也喊他"小地主"。自幼在姑姑家长大,似乎在白眼和漠视中读完初中。极其艰苦的下乡劳动,回城后在建筑工程队工作 ,2015年我回虎还是在维修工地找到他,在那当头呢,愿他有个祥和幸福的晚年。</h1> <h1> 班级的才子,虎林的名笛—徐振安。为了心爱的笛子,到处拜师学艺,苦苦练习,一下课就可以听倒那时还不怎么悦耳的笛声,越听越习惯,也越来越悦耳。这是我们这些不学无术的人望尘莫及的。晚年又练起了书画,越活越有滋味。</h1> <h1> 林桦,高大健壮的你怎么这么早就离开了这个世界?你还记得37班吗?</h1> <h1> 老实人赵洪军,老实的有他不多,没他不少。毕业后似乎生活的不尽人意,祝愿他晚年幸福。</h1> <h1> 黑小子赵忠林,也是淘得出奇。晚年因脑血栓与世隔绝,感情已经淡漠了。</h1> <h1> 老驴—-吕伟夫,说起话来像打机关枪,脾气暴的像头驴,因此得名。为人耿直,心地善良。是聚会活动的积极分子,2013年青岛聚会后因肺栓塞逝去。我相信下次聚会你的灵魂一定会到的,因为你离不开班集体。你没唱完的歌曲《母亲》我们会唱完,唱好的。</h1> <h1> 人高马大的马秀云,同样只和37班生活了一学期便转走。朴实憨厚,爱打篮球,找到37班好似回到了娘家。</h1> <h1> 处过一学期的哥们隋福民,肥头大耳有福之人。隋占兴校长之子。离开班级后不再承认自己是37班的人。可37班不会忘记你。</h1> <h1> 隋占兴校长之女罗德音,娇小女生,快人快语,热情大方。升初二离开后从不同37班来往。</h1> <h1> 二毛子—-宋宝玉,你是班级第一个离开我们的人,走的太急了,还未来得及体味一下生活的五味。你开了不好的先例,我们曾约好50年再见,你食言了。在另个世界里我们再做同学吧,你是不是就因为长相有点像外国人而得此绰号?</h1> <h1> 一对姐妹花,这是初中时期的马秀云和郝荣琴,学生时代的友谊是最纯洁最美好的。</h1> <h1> 失去老伴的高连文孤单地站在丹东雪地,你离不开37班,我们也少不了你。让我们共同面对生活中的磨难,活出晚年的精彩。</h1> <h1> 高连文到大连同王玉立、李俊明夫妻小聚</h1> <h1> 2017年11月宁兰智、丛书卿、栾桂林夫妇到廊坊看望丧偶不久的高连文,同学情深。</h1> <h1> 魂牵梦绕的母校,终于见到了你,你的容颜已改观,怀念你的心没变。<br></h1> <h1> 丛书卿、修德林、刘福忱、陈昆,栾桂林在哈小聚</h1> <h1> 栾桂林夫妇、丛书卿夫妇和高连文在一起</h1> <h1> "无限风光在险峰",我们没有攀上那么高的险峰,自然无法领略无限的风光。</h1> <h1> 1973年,毕业5年后的相聚,邓老师和我们在一起。</h1> <h1> 我们没有成为劲松,只看了,可是我们也有劲松的品格。上左二是孟祥镇,中左一是宫慧芳哥哥宫兵。</h1> <h1> 欢送同学应征入伍。照片虽小,光线也不算好,却掩盖不住同学之间的真情厚谊。</h1> <h1> 1983年送别邓伟男老师离虎的留影,和邓老师并坐的是曲大中老师。邓老师夫妇把一生的大好时光奉献给了边疆教育事业,献给了俄语人才的培养。虎林的山水不会忘记,边贸事业不会忘记,我们这些不成材的学生更不会忘记恩师的培养。</h1> <h1> 虎头山见证了1990年我们班首次聚会,那时我们还算年轻,李勇智还能和我们一起欢聚。</h1> <h1> 2009年第二次聚会时我们刚退休还不算老吧</h1> <h1> 欢送王玉利、高连文同学光荣入伍,当兵是那个年代最神圣的选择。</h1> <h1> 2009年第二次聚会去虎头的路上,文娱委员姜玉香指挥我们高唱打靶归来。</h1> <h1> 乌苏里江,家乡人民生命的江,你清澈又坦荡。你见证了沙俄的疯狂扩张,也见证了日本侵略野心的膨胀,更见证了今天两岸的和平安详。我爱你故乡的江,你永远在我们生命中流淌。</h1> <h1> 在玲珑剔透,秀美壮观的"乌苏里江第一塔"前,我们拍下了这张珍贵的纪念照。</h1> <h1> 在塔内我们边看着展品,边抓紧时间聚拢着拍照。家乡的美景和同学们的情谊都不能少。</h1> <h1> 青岛聚会在赴崂山景区的途中,老修、老官和老宁边走边交谈。</h1> <h1> 青岛崂山—道教圣地、著名的旅游景区,见证了我们这些来自乌苏里江畔的老年学生聚会。人老心不老,我们是永远的37班学生。2013年青岛聚会在崂山风景区的合影。</h1> <h1> 大海啊—令我们神往地方,你的浩瀚舒展了我们老年的皱纹,你的波涛荡去我们心灵的雾霾,在你的面前,我们是无邪的孩子,那么渺小,那么可爱。我们这些来自完达山麓的老年学生,已将山和海的神韵交融。这是在青岛海滨的合影</h1> <h1> 硝烟散去祥云起,中俄打开国门做生意,乌苏里江架起了国门桥,跨过口岸出国去。2014年玉立携俊明回乡与同学们在虎林海关前的合影。</h1> <h1> 2015年应田淑凤夫妇之邀,37班部分同学游856农场,在"丰收鼎"前的留影。</h1> <h1> 都在东方红工作过的徐燕燕、刘玉年、刘福清2015年在东方红相遇。</h1> <h1> 同游美丽的856农场景区</h1> <h1> 热情的东道主田淑凤夫妇,邀同学们到自己的农场游览,如今的农场建的一个比这一个漂亮。好时代日新月异地变化着。</h1> <h1> 在856农场百亩荷花的映衬下,我们似乎也显得年轻了许多。</h1> <h1> 四朵荷花别样红</h1> <h1> 三位安静的男生:王玉明、冷贤利、单庆祯。</h1> <h1> 在856农场现代化的体育馆前留念</h1> <h1> 47年后的相互牵手—-四朵金花在宾馆房间</h1> <h1> 犹如亲姐妹的两位美女同学李伟和徐燕燕,也是班级少数几位容颜变化最小的同学。是否印证了心不老则容颜不老的古训?</h1> <h1> 燕燕不提示,我只觉得这位美女似曾相识,50年未见面的郝荣琴你好吗?岁月不饶人,老同学见面都认不的了。多想回到那个年代,无忧无虑、天真无邪地生活在一起,有嬉笑打闹,有争吵流泪;有多愁善感;也有不自量力。课桌上我们勤奋苦读,操场上我们奋力奔跑,教室里有我们激昂的歌声,田野里有我们农忙的汗水。这一切都成了今天美好的回忆,时间可以改变一切,唯有同学间的真情不变。</h1> <h1> 2017年11月丛书卿陪老伴登上北京卫视"养生堂"节目,也算我们班的名人啦。</h1> <h1> 幸福的伉俪—-栾桂林夫妇,这两对夫妻她们相亲相爱,相敬相伴。相互提携,走过坎坷,历经风雨,顽强地同疾病作斗争,可歌可泣。人总是要有点精神的,她们值得我们学习和敬重。</h1> <h1> 亲爱的老师,看到你们身体健康,精神矍铄我们无比高兴。我们都快七十的人了,有些力不从心,看到你们我们有什么资格卖老。老师祝你们健康长寿,新年快乐!</h1><h1> 这是玉立和俊明2014年回虎林在老干部局联欢会上同曲老师和白老师亲切见面的合影。</h1> <h1> 这是福忱同学和德林在青岛聚会中,去崂山景区路上的瞬间留影。没想到4年后就成为永恒的纪念。人海两茫茫,何处觅青春,何处话衷肠。德林病中,福忱到哈探望,老哥俩说不完的知己话。几十年江湖博弈,几十年的宦海沉浮,此时都化为乌有,只要同学间的真挚情意那么珍贵,那么永恒。德林最后留给我的话竟是"酒真不是个好东西,就是它把我害了。"珍惜吧同学们,只有健康才是我们自己的。</h1> <h1> 这就是我,班级可有可无的人—刘玉年。人都说性格决定命运,看来这话的确不假。一个胆小怕事的人,一个没有志向和追求的人,平生碌碌无为。懦弱而又倔强;循规蹈矩而又些许叛逆;附庸而又不乏主见。一生只求平平淡淡,与世无争,却也坎坷多磨难。我是讲唯物主义的,到老来倒有些唯心了,相信起命运来,用我的话讲,我就是事事不顺的人,是那种我烧香佛就掉屁股的人。不过自己对自己的一生很满意,对得起自己,对得起学生,对得起家长,对得起社会,问心无愧。几经修改做成此相册,献给37班的师生,以示留念,算是为我们毕业50周年聚会的献礼。</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