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唱诗作----《再别康桥》

心平如水

<h3>  《再别 康桥 》是现代诗人徐志摩脍炙人口的诗篇,是新月派诗歌的代表作品。全诗以离别康桥时感情起伏为线索,抒发了对康桥依依惜别的深情。语言轻盈柔和,形式精巧圆熟,诗人用虚实相间的手法,描绘了一幅幅流动的画面,构成了一处处美妙的意境,细致入微地将诗人对康桥的爱恋,对往昔生活的憧憬,对眼前的无可奈何的离愁,表现得真挚、浓郁、隽永,是徐志摩诗作中的绝唱。</h3> <h3> 再别康桥</h3><div><br></div><div>轻轻的我走了,</div><div>正如我轻轻的来;</div><div>我轻轻的招手,</div><div>作别西天的云彩。</div><div> <br></div><div>那河畔的金柳,</div><div>是夕阳中的新娘;</div><div>波光里的艳影,</div><div>在我的心头荡漾。</div><div><br></div><div>软泥上的青荇,</div><div>油油的在水底招摇;</div><div>在康河的柔波里,</div><div>我甘心做一条水草!</div><div> </div><div>那榆荫下的一潭,</div><div>不是清泉,</div><div>是天上虹;</div><div>揉碎在浮藻间,</div><div>沉淀着彩虹似的梦。</div><div> </div><div>寻梦?撑一支长篙,</div><div>向青草更青处漫溯;</div><div>满载一船星辉,</div><div>在星辉斑斓里放歌。</div><div> </div><div>但我不能放歌,</div><div>悄悄是别离的笙箫;</div><div>夏虫也为我沉默,</div><div>沉默是今晚的康桥!</div><div> </div><div>悄悄的我走了,</div><div>正如我悄悄的来;</div><div>我挥一挥衣袖,</div><div>不带走一片云彩。</div> <div>  赏析摘抄<div><div>  这首诗意境优美,情感深挚含蓄,诗思精巧别致。诗人以康桥的自然风光为直接抒情对象,采取间接抒情的方式,寓情于景,人景互化。<div>  通读整首诗,无一处不是在写景、又无一处不是包含着诗人那淡淡的离别愁绪。诗的第一节:“轻轻地,我走了,正如我轻轻地来;我轻轻地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行文看似洒脱,实则是无奈与惆怅:诗人知道,康桥的美景是永存的无法带走的,改变的是人的心境,失落的是曾经的梦想,而带走的只是那份似淡实浊的眷恋与忧愁。</div><div> 往下,诗人运用比喻,将金柳看成是荡漾自己心头的新娘,甚至他甘心做康河里的一条水草,“油油的在水底招摇”。第四节中,是清泉倒映了天上的彩虹,还是天上的彩虹融入了清泉?那种“月光如水水如天”的意境开阔而悠远,正如诗人那淡淡的却又无处不在的愁情。那绚烂如虹的梦早已揉碎、沉淀在其间诗人轻轻地吟哦也许正是对往日康桥理想的一种悼念?情感在每一个意境中不断升华至高潮。如果说诗的前四节描写的是自然之景,而到了第五节则回忆人的活动。</div><div> 诗人仿佛看到往日的自己长蒿漫溯,在康桥寻梦的情景,那时的自己是怎样的意气风发啊,现实中的诗人禁不住也要放歌了——但他不能放歌,因为要离别,因为离别时是满心的不舍与惆怅。唯有沉默才是今晚的康桥,诗人的心境,如一张拉满弦的弓,箭未离弦,便被人活生生的抢了去,那淡淡的思绪曾有瞬间的高涨,但这高涨又在瞬间消失了,正如他悄悄地来,呼应了开头。诗作的情绪线索是:淡淡的哀伤——逐渐升华——高涨瞬间——回复淡淡的哀伤,在这样的线索中,整首诗情与景浑然一体。而诗人构思之精妙体现于取裁的巧妙。</div><div> 诗的开头:“轻轻地,我走了”诗的结尾:“悄悄地,我走了”两个一前一后的“我走了”,说明诗人截取的是“走”这一瞬间,而并非从来到走这一个较长的过程。这一瞬间已在诗人心中永远定格,诗人的一系列情感与他所描绘的康桥的一切意境都在瞬间中完成。瞬间便是永恒。</div><div> 也许,这也正是《再别康桥》这首诗在众多的离别抒情诗中脱颍而出,为世人所喜爱,经久不衰的原因。</div></div></div></div> <h3>  徐志摩(1897.1.15~1931.11.19),现代诗人、散文家。汉族,浙江海宁市硖石镇人。徐志摩是金庸的表兄。原名章垿,字槱森,留学美国时改名志摩。曾经用过的笔名:南湖、诗哲、海谷、谷、大兵、云中鹤、仙鹤、删我、心手、黄狗、谔谔等。徐志摩是新月派代表诗人,新月诗社成员。1915年毕业于杭州一中,先后就读于 上海沪江 大学、天津北洋大学和北京大学。 1918年赴美国学习银行学。1921年赴 英国留学 ,入剑桥大学1当特别生,研究政治经济学。在剑桥两年深受西方教育的熏陶及欧美浪漫主义和唯美派诗人的影响。</h3> <h3>  1931年11月19日早八时,徐志摩搭乘中国航空公司“济南号”邮政飞机由南京北上,他要参加当天晚上林徽因在北平协和小礼堂为外国使者举办中国建筑艺术的演讲会。当飞机抵达济南南部党家庄一带时,忽然大雾弥漫,难辨航向。机师为寻觅准确航线,只得降低飞行高度,不料飞机撞上白马山(又称开山),当即坠入山谷,机身起火,机上人员——两位机师与徐志摩全部遇难。</h3> <h3>  诗歌集著有:《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云游》共四集 散文集有:《落叶》、《巴黎的鳞爪》、《自剖》、《秋》共四集 小说集:仅《轮盘》 戏剧:仅《卞昆冈》 日记:《爱眉小札》《志摩日记》等 译著《曼殊斐尔小说集》等。 他的作品已编为《徐志摩文集》出版。 徐诗字句清新,韵律谐和,比喻新奇,想象丰富,意境优美,神思飘逸,富于变化,并追求艺术形式的整饬、华美,具有鲜明的艺术个性,为新月派的代表诗人。他的散文也自成一格,取得了不亚于诗歌的成就,其中《自剖》《想飞》《我所知道的康桥》《翡冷翠山居闲话》等都是传世的名篇。</h3> <h3>  我们这代人出生在五十年代末和六十年代初,从小学到高中毕业,刚好处在十年文革时期。在这个特殊的年代里,能熟练地背诵毛主席的诗词,能流利地朗读鲁迅的杂文,也能一字不错地清唱样板戏的主要片段……。</h3><h3> 记得后来是在参加工作后,已经到了八十年代初,我身边有位特别喜欢文学艺术的单位里同事,后来我们成了好朋友。从他那里我知道了徐志摩,知道了《再别康桥》等诗作。他还带着我去了海宁硖石的西南河,看徐志摩的出生故居,那是座四进式的明清古建筑,如今已成了断壁残垣。现在的故居是徐志摩和陆小曼结婚后居住过的中西合璧式小洋楼,后来经过整修后重新开放,位于海宁硖石的干河街38 号。</h3><h3> 时间已经过去了近三十五年,至今仍印象特别深刻……。</h3><h3> 我的这位同事有着很高的文学艺术天赋,思想前卫,理想执著。不安于现状,在八十年代中期毅然辞掉“铁饭碗”工作,去了上海和珠海等地创业,从事他钟爱的这番事业,堪称时代的“弄潮儿”。后来终成艺术大师,声名一方的大咖,现在定居北京。</h3> <h3>  我很感性,几十年来从未改变。回首往事,历历在目。今重读《再别康桥》,不懂诗也能感受到诗作里的意境和韵味魅力,惬意地独自品味着精神世界里的美餐……。</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