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花台

长岸一村

<h3>   我家的菊花开啦,就在我的天台花园盛开。</h3><h3> 菊花不似百花开在温润的春天里,却在凛冽的寒风中傲霜怒放。它也因此而得文人骚客喜爱。菊花品种繁多,多姿多彩,不同于梅花。又因此在傲骨中多了些风姿柔情。</h3><div> 菊花起源于何地我不知道。但中国应是起源地之一吧。《周官》已有菊花的记载。《礼记.月令篇》:“季秋之月,鞠有黄华”。古汉语中华与花是相通的。据此可推断当时已有菊花,只是可能都是野外生长,色彩也只有单一的黄色。后来公元八世纪前后,作为观赏的菊花由中国传至日本。17世纪末叶荷兰商人将中国菊花引入欧洲,18世纪传入法国,19世纪中期引入北美。此后中国菊花遍及全球。</div><div> 寒风中盛开的菊花确实自有其韵味。也许也因此文人墨客对其情有独钟吧 。“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应是较早呤咏菊花的著名诗句。从诗中可见屈原那孤傲、高洁的性格。“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则可品味到陶渊明隐然出世,结庐人境之心。魏晋之前华夏文人的风骨还真有点象菊花。后来的“人比黄花瘦”则多了人间烟火的味道。而“满城尽带黄金甲”,“战地黄花分外香”则透出隐隐的杀气。对此相比较而言我还是喜欢陶渊明多些。</div><div> 相信大家印象最深的也应该首推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是一种出尘雅士的风格。而黄巢的“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则似乎霸气太足,杀气太重了,有违菊花天性。一代伟人毛泽东的格调又有不同。“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其诗词中那高远眼界,胸怀天下的气慨不是常人能有的。以上三位都是男人,他们眼中的菊花都带有了男人味。而女士眼中的菊花是否可能又带有女人味呢。李清照的“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李的诗词真的清丽脱俗,带着女文人婉约味道。再看国人眼中女人味十足的林黛玉,她眼里的菊又是怎样的呢。其诗云“无赖诗魔昏晓侵,绕篱欹石自沉音。毫端蕴秀临霜写,口齿噙香对月吟。满纸自怜题素怨,片言谁解诉秋心。一从陶令平章后,千古高风说到今。”这是不是更女儿态呢。呵呵,同样的菊花,不同的人眼中品出不同的味道。</div><div> </div> <h3>  也许菊花还是菊花,只是人想多了而已。据说菊花泡茶,可以下火。菊花真能消除人们心中的火吗?也许会的。经过风霜吹打的菊花料想可能会给人一丝沉静、从容,消除人们尘世中沾上的火气。<br></h3><div> 我在采菊时发现有些小蚂蚁在菊花的花蕊中走动。不知在蚂蚁的眼中的菊花又是怎样的呢。也许这又是一方世界。佛道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大千世界,万事万物都是如此。各有特质,各有不同。也因此构成这多姿多彩的世界。而且同一事物从不同角度看也有不同的观点,这也才促进我们对世界的认知。社会也因此得以进步。</div><div> “我不赞同你的观点,但我会捍卫你发表观点的权利。”这句话我很赞同。这世界包容很重要,我们没有“报与桃花一处开”的能力。</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