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浅谈审美的三个层次 </h3><div><br></div><div> 审美是人类精神生活的重要活动,是人生核心价值观的集中外化。一般而言,审美活动可分为三个层面,褒美的层面;中性的层面;贬丑的层面。</div><div> 审美的根本目的,是正确区分什么是美的?什么是丑的?以及怎样发扬美?怎样摒弃丑?对于审美的这两个层面的区分比较容易理解。但要准确理解审美的中性层面,也就是美与丑的中间地带,就不是非美即丑那样单一了。</div> <h3> 生活中有一种以缺陷为美的现象,认为我国古代四大美女的各自缺陷也是一种美。还搬来了更国际化的论据,说法国的罗浮宫里的三大女神象,之所以美得举世闻名,是因为她们身上都有着明显的缺陷,维纳斯缺了胳膊,胜利女神已不见昂扬的头颅,蒙娜丽莎是因为弱视看不清,只好含糊但充满神秘的向你笑。<br></h3><div> 缺陷真的美吗?或者说美的真的是缺陷吗?这就是一个如何理解审美间色层面的典型案例。</div><div> 缺陷肯定算不上美,倒是一种遗憾。事物往往不可能完美,所谓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事无尽美。所以缺陷作为对事物完美性的一种怀疑式客观存在,不能回避,只不过要求我们确立正确的认识论是必须的。</div> <h3> 缺陷对美有一种对比的衬托性。缺陷虽是缺点的同类,却与优点有天然的比照关系。缺陷也有其特殊的价值,缺陷的存在,并不以遮掩事物主流的美感为职业,所谓瑕不掩瑜,更多情况下扮演着绿叶的角色。<br></h3><div> 缺陷对美有一种趋同的转化性。客观世界中,有很多因缺陷转化而来的美。红木界评价最名贵的海南黄花梨,有一种一瘤二麻三鬼脸的说法,说的就是因为遭受外界条件影响而扭曲的树本,反而带来了现实中更加珍贵的情况。生活中,我们经常说,浪子回头金不换,说的也是缺陷人格向上转化的重要例子。</div><div> 其实,人们对美的欣赏,主要基于对事物主流的、本质的的肯定,因此对缺陷也相应采取了包容的态度。人们早已对四大美女有深刻的认知,即使存在某种缺陷也不会改变正确的审美观。三大女神更是被上升到了精神和艺术的层面,人们在欣赏中更具备了高度理性的包容性。</div> <h3> 缺陷不是美,但也不应该被等同于丑。丑是什么?丑是对美的反动,是对美恶意的否定。而缺陷只是对美的无害存在,对丑也无心接近。虽然是一种残缺,但缺陷与美在本质上并无对立的意思,丑也非其发展的必然结果,只是客观反映了事物应有的面目罢了。<br></h3><div> 审美活动要善于把握本质和主体的基调,不能因为有瑕疵就抹杀了宝玉的本质价值。也不能因为以事物不可能完美为理由,简单的将缺点也混同于优点,甚至将缺陷拔高到缺陷美的层次。当然,也不应该将缺陷粗暴的混同于丑的范畴。</div><div> 所以,美丑善恶,知之者为高,知之而善取舍者尤高。长短足缺,辨之者为智,辨之而懂辩证者尤智。审美活动,是一件既严肃又享受,既理性又有趣的事,要求我们坚持实事求是的客观态度和一分为二的辩证道理,褒美贬丑不含糊,辨缺知短不糊涂,才是我们应持有的正确的审美观和认识论。</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