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行之根(原 创)

Lymm

<h3><b>  太行山的故事太多了,而且给人的印象也是非常地深刻…… </b><br></h3><h3><b> 路在延伸。随着发展并且不断地提速,太行山的路呀,越来越多,越来越好,越来越长,越来越高……</b></h3> <h3><b>  豁口雄风。</b>太行山河南省林州市林虑山段巍峨雄峻,美丽壮观,历史久远。然而在没有公路的年代.,这个在太行山大峡谷石板岩镇的峡谷西岸的太行天路上向东岸拍照的鲁班豁,是太行腹地这一带方圆几百里唯一的山口,包括山西省平顺县东部在内的人们出山向东方盆地平原寻找光明,实现理想的山口。千百年来世世代代,鲁班豁不知道承载了多少沉重而急促的脚步,记录了多少憧憬而渴求的希望,印证了多少山里人去也匆匆来也匆匆那风雨兼程的身影,他们要把希望和美好带回山里,他们知道自己的根早已深深地埋在了太行山。<b><br></b><b> 太行天路上的揽胜台位于百里太行大峡谷的中间位置。</b>大峡谷在此转了一个弯,莅临此处,环视四周,千峰屹立,深壑纵横,峡谷全景一览无余。此处又名“封喉谷”,明末,李九顺揭竿起义,反抗压迫,转战于太行山中,在此地与围剿起义军的官兵发生激战,李九顺一箭封喉,射中官军主将,也为此地留下了一个有意义的名字。 <br> <b> 太行山大峡谷民俗古朴,民风淳朴。</b>封喉谷李九顺这个名字和故事能够流传至今,至少,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太行山人的勤劳勇敢,不畏强暴,同时也折射出一个哲理:俗源于客观,意起于自心,风成于意,心形于风,哦,太行山大峡谷纯朴的民意民风民心啊。 <br> <b> <br></b></h3><h3><h3><b> 我在揽胜台拍下了峡谷东岸的鲁班豁,傍晚时分,山路弯弯,颇有诗意,可那时候只有崎岖的羊肠小路和号称蒙眼路的 Z 字形石梯古道,说是可以进出的山口,却也处处坎坷艰难险阻啊。</b></h3></h3> <h3> 然而艰难险阻阻挡不了勤劳勇敢的太行山人,尤其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在建设社会主义祖国的艰苦奋斗的年代,太行山人的创业者们硬是靠着肩膀上的一根扁担,翻山越岭徒步几十公里,把山里的挑出去,把山外的挑进来,重负往返,披星载月,不顾严寒酷暑,不惧风吹雨打,就这样挑出了一个石板岩供销社,就这样挑出了山里人的希望<b>。太行山美丽的路啊,在他们肩上扁担两头的货筐里,在他们勇敢而不停歇的脚步下筑起。</b><br></h3><h3>  鲁班豁不仅有着许多关于木匠鼻祖鲁班的美丽传说,还见证和记录了祖祖辈辈太行山人的不懈追求,更是见证和记录了一代大山深处峡谷两岸的石板岩人的吃苦耐劳的创业伟绩。<b>扁担精神,豁口雄风。<br></b><b> </b> <br> 太行天路,峡谷天街,烟雨太行,绚烂秋色,山路弯弯像水墨丹青如锦似绣地拉开了画卷,就像游弋在云端天际。</h3> <h3>  <b>太行大峡谷的天路之美让你想象不到。</b></h3><h3> <br></h3><h3> <b>太行之根。感觉像换了个身子一样,走在大峡谷的太行天路上格外地轻松,清新顺畅宜心可肺地连呼吸都改变了节奏,可能是入境随心,眼前的一切不由人地意生景致,致景致情。<br></b></h3><h3> <br></h3><h3> <b>石屋石院。</b>也许是作为纪念标志吧,景区对这里的曾经的山上人家的古老石屋石院进行了改造,有石磨、石桥、石凳、石桌、石阶、石路、石房等等,但凡见到的能石则石,让人完全地沉浸在石的奇妙之中,独特的石头世界,无不让人唏嘘,又让人叹为观止。然而,让人深沉思考的还是太行山人对这石板房院的深沉的情感,天路沿途仍有不少这样的山村,山村里的不少的山上人家仍然住在他们酷爱着的石屋石院。</h3> <h3>  <b>舍不掉的石板屋。</b>太行腹地的的石板屋引人注目,真真地世代相传,不舍不弃。在山巅云处的山里人家的院落里,随处可见这样的情形:新的房子早已建好筑起,可老房老屋就是不拆,且不管新旧都是尖顶石板用材。大山里的人对自家的石板屋的情感是世世代代传下来的,风雨不动,雷电不变,连年轻人都说不清楚是怎样爱上自家的石板屋的,反正就是喜欢。看看这清凉溪水边都建成农家乐旅馆了,什么空调彩电洗手间一应俱全,可就是忘不了石板尖顶石板贴;再看看那山中酒店,小桥流水艺术熏香,连房子的造型都成了晶体艺术,可它就是没有摆脱石板屋的宗流…… <b>依山傍水的山里人啊,就是这样地喜欢自己的石板屋,传统而美丽的石板屋啊,我的乡愁我的情。大峡谷的美丽中最让人看重的就是这太行山人不舍不弃的石屋石院,就像大山的根。</b>今天舍不掉的古老模式的石板房屋步入了时下的现代,有了阳台,雕栏艺术用材更新,可它就是不去改变石板屋院的传统文化,一次在天路偶遇云雨,我看着那舍不掉的石板屋院:</h3><h3> <b>山雨欲来始挺胸,雷霆阵阵亦不动。</b></h3><h3><b> 千年承载石庭院,天路云间可问松。</b></h3> <h3><b>  太行之根。</b>这是一座柱状山峰,大山里的人称其 ‘’太行雄峰‘’,该峰状如男子性器,挺拔威猛,直耸蓝天,实为 “太行之根”,凡女子观看此峰,莫不脸泛红晕,掩面娇羞,故也称羞女峰。据说,面向此峰祈祷,可求早日添嗣,实际上人类社会的生殖崇拜,正是祈求人丁兴旺,事业昌达,<b>寄托了人们对繁荣兴盛生活美好的向往和憧憬。<br></b><b> 雄峰之上,山花烂漫,五彩缤纷,海柿山盟,如影随形,秋日光照的太阳风里洋溢着动人的太行山韵。</b>稳实而轻盈的步履,陶醉而有序的心跳像伴奏着秋韵,顺着栈道走了下来,几乎是贴着太行崖边儿,不看眼前风光无限,不屑脚下狭谷深渊,时不时地停下来回首望一望这太行雄峰,在最佳位置支好三角架,细悉地打量起来,我想看清太行雄峰的根之真意。<b>太行雄峰 —— 太行之根的雄风之意绝不能仅仅停留在羞女峰上,那么会是什么呢?<br></b><br> <b>太行天路在中国传统村落朝阳村一带连续几个大弯,使其像玉带在山巅缠绕绵绵,</b>从大片的芦苇旁走过,此地名曰苇池洼,曾经水波荡漾,如今成为高山湿地。<b>沟壑崖边,山坡梯坎长满了盛开着的格桑花,</b>山里人把这种极易生长适应性强的植物从圣地西藏移植过来,<b>让她在太行山生根开花,长在美丽的天路旁,实实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b></h3> <h3>  <b>林州石板岩镇是镶嵌在太行山大峡谷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b></h3><h3><b> 狭谷风流:</b>站在天路的梦幻谷俯瞰太行山大峡谷,处处是美丽风景的石板岩镇就像长江三峡一样位于太行山大峡谷的中段,现在索性被人们称为石板岩大峡谷了,依山傍水,纯朴厚重,古老文明与现代发展融洽和谐,简直成了美丽的传说。<br></h3><h3> <br></h3><h3><b> 哦,美丽的大山,美丽的河流,美丽的小镇,美丽的山村。</b>巍巍大山在峡谷两岸像神勇威武的卫士如序排列,秀峰千刃,雄伟壮丽。森林从山胸到山底犹如绿茵绒毯铺在植被上,<b>谷底亘古不变的恒洹犹如玉河在绿茵绒毯上蜿蜒流淌,公路像玉带附绕在河的两岸,房院石舍像碎玉珍珠洒落在谷底河床的绿茵上……</b></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b>哦,美丽的天空,美丽的天路,美丽的红叶,美丽的山峰</b>。太行天路上的红叶林与蓝天白云相映,天路弯弯盘旋而上不断地向前延伸。走韩家凹,过冰冰背,从太行屋脊翻山越岭一路北上。这是要通向太行大峡谷北端的红旗渠,青年洞啊,世界奇迹,人工天河——<b>这里有林县人民战天斗地的英雄记忆,这里流淌着创业者们的辉煌史诗。</b></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 啊,前面的根之遐想在这里有了续延</b><b>——</b></h3> <b>  山碑山魂,天路天河,真正意义上的太行雄峰太行之根所在:吃苦耐劳的扁担精神,战天斗地的红旗渠精神,作为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已经深深地溶入亘古不变绵延不断的太行山脉,已经牢牢地扎根于太行山人的胸怀,已经成为一种民风在峡谷漫延。</b><div><b>  </b></div><div><b> 啊,吃苦耐劳,战天斗地是太行山大峡谷最美的风情啊……</b></div> <h3><b>撰 写 :Lymm</b></h3><h3><b>摄 影 :Lymm</b></h3><h3><b> 2017年12月6日(丁酉年十月十九)于北京</b></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