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峰区国家公园(Park District National Park)是英国最大的公园,成立于1951年,位于曼彻斯特和谢菲尔德两个城市之间,每年平均游客量为2200万。它的北部地区为广阔沼地,适合徒步,远眺壮美景色;南部是翠绿山谷,其中还栖息着各种野生动植物。</h3> <h3>贝克韦尔(Backwell)位于峰区中心,是峰区国家公园的著名特色小镇。它占着优越的地理位置,四面环山,瓦伊河(Rive Wye)从镇中心穿流而过。我们通过铁桥进镇,从铁桥上可观赏到河坝之上、河坝之内的小湖之中以及河中的天鹅和野鸭,它们与人们和谐地共生共长着。</h3> <h3>小镇历史悠久,古朴幽雅,保存着最淳朴的英伦乡村气息和特色建筑。</h3> <h3>小镇中心区有一座历史纪念碑,纪念碑后面的酒店据说是《傲慢与偏见》的作者珍·奥斯汀当年的投宿地,作品里的达西庄园就是以它为原型的。</h3> <h3>教堂花园的入口处</h3> <h3>Farish 教堂与墓地</h3> <h3>镇上的住宅</h3> <h3>在去剑桥的路上看到的牛、羊群和打好包的草料。</h3> <h3>剑桥位于伦敦北约50公里外的剑桥郡,剑桥郡本身是一个拥有大约10万居民的英格兰小镇。有一条南北走向的河流穿郡而过,称为卡姆河(River Cam),亦可译为"康河",河上架设着诸多桥梁,其中尤以数学桥、格蕾桥和叹息桥最为著名,剑桥之名由此而来。</h3> <h3>剑桥大学本身没有一个指定校园,没有围墙,也没有校牌,绝大多数的学院、研究所、图书馆和实验室都建在剑桥郡和康河两侧。</h3> <h3>剑桥大学(University of Cambridge)是一所誉满全球的世界级研究型书院联邦制大学,创立于公元1209年,亨利三世在公元1231年授予剑桥教学垄断权。800多年的历史中,从这里走出了8位英国首相,92位诺贝尔奖获得者,4位菲尔兹奖得主。剑桥大学共有31所独立自治学院,约一万九千多名学生。</h3> <h3>皇后学院(Queen’s College)的新院区,在康河西岸,建于公元1448年。</h3> <h3>修缮中的皇后学院旧院区,在康河的东岸。</h3> <h3>皇后学院</h3> <h3>圣凯瑟琳学院(St.Catharine’s College),建于公元1473年。</h3> <h3>国王学院(King’s College),建于公元1441年。</h3> <h3>国王学院内的圣玛利亚教堂</h3> <h3>国王学院</h3> <h3>冈维尔与凯斯学院(Gonville and Caius’s College),建于公元1348年。</h3> <h3>三一学院(Trinitty College),建于公元1546年。</h3> <h3>三一学院礼拜堂</h3> <h3>三一学院内的"牛顿发现万有引力的苹果树"</h3> <h3>此树有杜撰之嫌,因为牛顿在三一学院就读时约在350多年之前,数百年的古树怎么会是一棵小树呢?据查:牛顿发现万有引力的苹果树原本生在牛顿故乡乌尔斯索普庄园,三一学院的这棵树是从牛顿家乡插枝移植过来的。一个情节曲折的故事陈述如下。</h3> <h3>1665年秋,伦敦发生了可怕的瘟疫,剑桥大学关门,牛顿回到了家乡。在家乡的十八个月,可以说是牛顿一生中最重要的时期,牛顿研究苹果落地的故事,就发生在这期间。牛顿在自己家乡的院子里思索着一个重要问题:行星绕日运动的原因究竟是什么?是什么力拉着太阳系中的行星围绕太阳运动的。牛顿从苹果落地这一自然现象中找到了苹果下落的原因——引力的作用。这种来自地球的无形的力拉着苹果下落,正像地球拉着月球,使月球围绕地球运动一样。到了1820年,牛顿家乡伍尓斯索普庄园里的那棵苹果树不幸遭到暴风雨的侵袭,刮倒后又断成数截。</h3><h3><br /></h3> <h3>1998年,英国约克大学的基辛博士提出了新论,认为"牛顿苹果树"没有死,它依然在原先的土地上发新枝,继续生长。在权威刊物《当代物理学杂志》发表了他的分析成果,证实这棵苹果树已持续生长350多年。迄今,在伍尓斯索普庄园里,还立有伊利莎白女王颁发的保护令。</h3> <h3>圣约翰学院(St.John’s College),建于公元1511年。</h3> <h3>老的神学校(Old Divinity School)</h3> <h3>剑桥街景</h3> <h3>圣博托夫教堂(St.Botolphs’ Church)</h3> <h3>圣迈克尔教堂(St.Michael’s Church)</h3> <h3>圣体钟(The Corpus Clock)</h3> <h3>圣体钟位于剑桥郡中心街口(Benet’ Street和Trumpington Street的交叉口),是一个大型雕塑时钟,剑桥的标志性景点,类似公共艺术作品,2008年由剑桥大学物理学家霍金揭幕。通过一只蚱蜢在每一分钟的开始时张口,在每一分钟结束时闭口,用它来吞吃时间,提醒人们时光流逝,生命短暂。圣体钟的钟面是24克拉镀金不锈钢圆盘,直径约1.5米。它没有指针和数字,而是通过蓝色的LED灯显示时间,LED灯闪烁先慢后快,表示生命无常。</h3> <h3>康河上的撑蒿船码头。</h3> <h3>数学桥</h3> <h3>数学桥又名牛顿桥,相传是牛顿在剑桥读书时亲手设计并建造的一座桥。整个桥体的木材没有用一根钉子和螺丝固定,后来,皇后学院的学生为了探究这座桥的奥秘,曾把它拆开剖析,但无法复原,于是只好用钉子重新固定成现在的样子。</h3> <h3>据考证,数学桥建于公元1749年,而牛顿则于1727年辞世。只能说剑桥人对牛顿太过钟爱,总是把很多的故事与他相联。事实上,这座桥是由詹姆斯·小埃塞克斯根据埃斯里奇的设计建造的。</h3> <h3>国玊学院桥</h3> <h3>国王学院(右)、圣玛利亚教堂(中)和卡莱尔学院(左)。</h3> <h3>格蕾桥</h3> <h3>格蕾桥桥头柱上的雕像</h3> <h3>三一学院和三一桥</h3> <h3>三一学院的礼拜堂</h3> <h3>叹息桥</h3> <h3>叹息桥(The Bridge of Sighs)是康河上众多的桥中名气最大的一个,有关它的故事流传着不同的版本。有人说,剑桥大学的毕业考试很严格,平时不努力学习的学生,考试通不过,拿不到文凭,往往到这里叹息、流泪,后悔莫及,因此,校方把它定名为叹息桥,以此来警示学生要勤奋学习,不可懈怠;也有人说,是因为校方总是让犯了错误的学生来到这里,面对河水,兀立反省,作为一种惩罚,学生反省之后,往往叹息,悔不当初。</h3> <h3>1928年,多愁善感的诗人徐志摩在《再别康桥》中写下脍炙人口的诗篇:</h3><h3><br /></h3><h3>轻轻的我走了,</h3><h3>正如我轻轻的来;</h3><h3>我轻轻的招手,</h3><h3>作别西天的云彩。</h3><h3><br /></h3><h3>那河畔的金柳,</h3><h3>是夕阳中的新娘;</h3><h3>波光里的艳影,</h3><h3>在我的心头荡漾。</h3><h3><br /></h3><h3>软泥上的青荇,</h3><h3>油油的在水底招摇;</h3><h3>在康河的柔波里,</h3><h3>我甘心做一条小草!</h3><h3><br /></h3><h3>那榆荫下的一潭,</h3><h3>不是清泉,是天上虹;</h3><h3>揉碎在浮藻间,</h3><h3>沉淀着彩虹似的梦。</h3><h3><br /></h3><h3>寻梦?撑一支长蒿,</h3><h3>向青草更青处漫溯;</h3><h3>满载一船星辉,</h3><h3>在星辉斑斓里放歌。</h3><h3><br /></h3><h3>但我不能放歌,</h3><h3>悄悄是别离的笙箫;</h3><h3>夏虫也为我沉默,</h3><h3>沉默是今晚的康桥!</h3><h3><br /></h3><h3>悄悄的我走了,</h3><h3>正如我悄悄的来;</h3><h3>我挥一挥衣袖,</h3><h3>不带走一片云彩。</h3> <h3>当晚,夜宿希思罗机场附近的假日酒店。</h3> <h3>翌日清晨,在酒店大堂内翻阅在康河上泛舟照片的老伴,仍挥之不去《再别康桥》里的意境。</h3> <h3>谢谢收阅,下集待续。</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