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b><font color="#39b54a"> 这是我三十四年前的照片,那时刚刚大学毕业只有二十三岁。每个人都有过年轻的岁月,回首往事,感慨万千。</font></b></h1> <h1><b><font color="#39b54a"> 那时在脑海中,王树声先生就像是一座大山,充满了敬仰。就像前述所言:我们年轻人永远不缺乏对王树声先生的敬仰,我们缺乏的恰恰是脚踏实地的研究过程。</font></b></h1> <h1><b><font color="#39b54a"> 大风过境后的北京怀柔,蓝天上点缀着白云朵朵。我经常思索:现代的地理年轻人应该做些什么才能传承王树声先生等老一代地理教育大师的教学精髓呢?</font></b></h1><h1><b><font color="#39b54a"> 今晚在广州市从化区接到了厦门市某青年教师的微信电话,交流后我慢慢地清晰了思路。</font></b></h1> <h1><b><font color="#39b54a"> 刚刚入行后,我们是否应该过地理学科知识补习完善关,过教材分析关,过教学目标确立关,过教学过程特别是小步调探究问题设计关,教学语言训练关,过课后札记撰写关。这是一个三到五年的艰辛过程。</font></b></h1><h1><b><font color="#39b54a"> 之后,我们会进入一个相对快速的进步阶段。现代信息技术与地理教学的融合,地理学科能力培养的渠道研究,模拟试卷的编写,地理学科价值观念的渗透,高考命题思维方式的剖析等方面,年轻人提高迅猛。</font></b></h1> <h1><font color="#39b54a"><b> 试想,如果没有第一阶段三五年的潜心研究,那基础就会不牢固。第二阶段的发展就会受到限制。</b></font></h1><h1><font color="#39b54a"><b> 过去我见过有的地理教师因没有充足的发展动力而停止前行;今天我见过有的青年老师因前期基础功力不足限制了健康发展的速度。</b></font></h1><h1><font color="#39b54a"><b> 当今社会信息量太大了,日新月异了,快的我们都跟不上了。但可持续发展的深度和广度还是取决于每位青年地理人的基础和意识。</b></font></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