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自然的绝唱——黄山

湛蓝的天空

<h1>  十一月二十三日中午十一点多终于来到黄山脚下,大巴还未停稳,就看见蜿蜒曲折的公路两边连成片的白色小镇,如若早就所知这就是黄山山脚,还以为在欧洲哪个小镇。一街两边都是农家乐,小杜给大家一个多小时,让我们补充能量,吃饱喝足再进山。本来不打算吃饭,可禁不住当地小吃的诱惑,我和二姐就要了个铁板毛豆腐,在宏村就看见白毛如丛的豆腐,心里就想长这长的毛能吃吗?端上桌的菜肴品相看起来很正常,色泽褐红,香气扑鼻,尝之绵软、细腻、滑爽、糯口,没想到豆腐竟有这种与众不同的口感。</h1><h1> 吃完饭我们团队从南门乘缆车上山。</h1> <h1>  听地接导游说黄山古称黟山。据史书记载,中华民族的祖先黄帝率手下大臣容成子、 浮丘公来此炼丹,并最终得到升天。唐天宝六年,信奉道教的唐玄宗依此传说赦改黟山为黄山。但是,汉代刘向所写的《列仙传》中就有一篇叫做《黄山记略》的文章。因此黄山之名的由来仍然不能确证。</h1><h1> 但黄山名闻于世却是不争的事实,千百年来名人雅士心仪黄山,登黄山赏奇松、怪石、云海美景,享温泉润泽肌肤实乃人生幸事。吾虽平常普通,对黄山的景仰也是全心全意。此皖南行也因行程包含登黄山,而且住山顶,有机会看日出日落,具有强大吸引力。所以毫不犹豫就报名加入了团队。</h1><h1> </h1> <h1>  地接导游小王恰巧和我们坐在一个缆车箱,在缓缓上升的空当,看我们惊羡地不停地拍摄,讲述了黄山的奇峰怪石,说它们布局错落有致,奇巧天成。其中莲花峰、光明顶、天都峰均在海拔1800米以上,拔地极天,气势磅礴;并以此三大主峰为中心向四周铺展,或跌落为深壑幽谷,或隆起成峰峦峭壁,呈现出典型的峰林地貌。前山岩体节理稀疏,岩石多球状风化,山体浑厚壮观;后山岩体节理密集,多是垂直状风化,山体峻峭,形成了前山雄俊,后山秀丽的景观。云谷缆车停靠在海拔一千五百米左右,下车后可赏秀丽的后山美景。</h1> <h1>  “自古黄山天下奇”,“黄山之奇,信在诸峰;诸峰之奇,信在松石;松石之奇,信在拙古;云雾之奇,信在铺海。”横空峰峦,浩淼云烟,奔泄飞瀑,嶙峋巧石,奇特青松,无不展现着黄山的壮美风姿。黄山为群山构造,“奇松、怪石、云海、温泉”被称为“黄山四绝”。山中有名可数的就有三十六大峰、三十六小峰,他们或崔嵬雄浑、或俊俏秀丽,布局错落有致、巧然天成。“峰奇石奇松更奇,云飞水飞山亦飞“,遍布峰壑的黄山松,破石而生,盘结于危岩峭壁之上,挺立余风牙决壑之中,或雄壮挺拔,或婀娜多姿,显示出顽强的生命力。黄山无时不松,奇特的古松,难以胜数。最著名者有迎客松、卧龙松、探海松、黑虎松等30余株。多少年来,它们抵御风吹雨打,霜剑冰刀,吸取岩石中的点滴水分和营养,迎着阳光稳稳地屹立于峰崖之上。而黄山云流动于千峰万壑之间,或成涛涛云海,浩瀚无际,或与朝霞、落日相映,色彩斑斓,壮美瑰丽。</h1> <h1>  今晚我们入住黄山后山狮林酒店,从缆车下来,导游带领我们顺着景区步道,边走边游,先过白鹅岭、途径小梦幻、再观始信峰,一路可观赏到黑虎、连理、探海、龙爪、竖琴等黄山奇松,它们姿态各异,娇容秀丽。小杜领队安排到宾馆安顿好后再上狮子峰,远观石猴观海、十八罗汉朝南海、梦笔生花、笔架峰等,最后再返回始信峰观日落。</h1> <h1>  这就是始信峰,三十六小峰之.海拔1683米。你看峰头巧石争艳,奇松林立,三面临空悬崖千丈,云蒸霞蔚,风姿独秀。相传明代黄习远自云谷寺游至此峰,如入画境,似幻而真,方信黄山风景奇绝,并题名“始信”,后渐名闻遐迩。登峰环顾,确有“妙不可言,说也弗信,岂有此理,到者方知”之感。“始信”之名,千载叫绝。我们黄山游到此方入佳境,到此方悟黄山的奇绝秀美,到此才真感叹:大自然的绝唱——黄山!</h1> <h1>  后山的看点较多,把黄山秀美柔情流露出来。号称“小迎客松”就在始信峰。小杜帮我们拍了合影,大家分别一一又留了影,这才心满意足走下峰头。</h1> <h1> 黑虎松前显示一下母老虎的雌威,怎么看也没有独霸山河的骨感,只有柔情似水,弱女子啊!</h1> <h1>  梦 笔 生 花。一支梦幻之笔,倒插在幽深的谷中,群山戍卫、苍松看守。让历史的波涛在胸中化解成缕缕清风,静静地书写:苍茫的古意。<br>  乌云为墨,挟裹着奔突的雄风,笔法遒劲的雷声,滚荡着闪电的金字,散发出狂飙之音,掀起一幕幕惊心动魄的磅礴气势,辉煌在九天之上。<br>  流岚缕缕,是连绵回绕的线条;云舒云卷,是跌宕起伏的章法。以露润笔,书写灿烂晨曦;蘸霞为彩,轻舒暮烟虹影;高悬的瀑布是长长的飞白,浪花的珠玑,溅得满山都是。飞流直下的阳光,是你体内永不枯竭的血脉与激情,背负着凝重的岁月,纵横捭阖着千年沧桑。 铮铮笔锋,从古至今,只书写着一个字:空。有形之笔,书无形之字;有与无,只是心灵的感应。有者:猿啼虫吟、鸟读风诵。无者:籁音梦影、一山空濛。只是在来来往往的众生眼里:若有、若无······</h1> <h1>  石猴观海,是黄山一个著名的景观。就在我们入住的宾馆狮子峰前。放下行李,我们前往观瞻,果真有一巧石,如猴蹲坐,仿佛极目远望,又似纵身跳跃静观云海起伏。人称“石猴观海”。<br>  灵猴观海不知年,万顷红云镶碧天。<br>  坐看人间兴废事,几经沧海变桑田。<br>  这是凌空而来的拜谒,这是九天慕尘的探访,这是绵绵不尽的思念、眷顾、绝恋。 千渊万壑,幽谷迷蒙。径空鸟绝,万象归一。极目远望,山峰顿失、空蒙茫茫。</h1> <h1>  黄山松是由黄山独特地貌、气候而形成的中国松树的一种变体。黄山松一般生长在海拔800米以上的地方,通常是黄山北坡在1500-1700米处,南坡在1000-1600米处。黄山松的千姿百态和黄山自然环境有着很大的关系。黄山松的种子能够被风送到花岗岩的裂缝中去,以无坚不摧、有缝即入的钻劲,在那里发芽、生根、成长。黄山泥土稀少,但花岗岩中肉红色的长石中含有钾,夏天雷雨后空气中的氮气变成氮盐,可以被岩层和泥土吸收,进而为松树的根系吸收;松树的根系不断分泌一种有机酸,能慢慢溶解岩石,把岩石中的矿物盐类分解出来为己所用;花草、树叶等植物腐烂后,也分解成肥料;这样黄山松便在贫瘠的岩缝中存活、成长。地势崎岖不平,悬崖峭壁纵横堆叠,黄山松无法垂直生长,只能弯弯曲曲地甚至朝下生长。<br>  由于要抗暴风御冰霜,黄山松的针叶短粗,冠平如削,色绿深沉,树干和树枝也极坚韧,极富弹性。黄山松的另一特点是,由于风吹日晒,许多松树只在一边长出树枝。黄山松姿态坚韧傲然,美丽奇特,但生长的环境十分艰苦,因而生长速度异常缓慢,一棵高不盈丈的黄山松,往往树龄上百年,甚至数百年;根部常常比树干长几倍、几十倍,由于根部很深,黄山松能坚强地立于岩石之上,虽历风霜雨霜却依然永葆青春。</h1> <h1>  从狮子峰下来,大家纷纷往始信峰走去,准备等候黄山日落的美妙瞬间。正走着,听到一群背着长枪短炮的摄影达人说看不到日落,云层太厚了。于是我们放慢了脚步,徘徊在狮子峰下,享受身边的景色。二姐她们几个走到连心锁前开始拍照,我走到梦笔生花景前,再次沉浸其中。不知不觉间天色已暗,回头望去,西边天际彩霞飞舞,余晖镕金。旖旎的黄昏里,整座黄山显得沉寂起来。<br>  雄奇秀丽的山峦,灿烂多姿、流光溢彩,让人置身梦幻般的圣境;雄浑苍远、辽阔肃穆的气象,让人不由得顿生圣洁、充满敬畏。此时的夕阳,被锦云霞带烘托着、簇拥着、牵引着,缓缓步入西山,用她那炯亮含情的明眸再度回望:苍山、翠松、瀑布、花草、山径、人影······我被这宏阔庄严的大美所征服,我被这晃若天境的极美感染,久久地凝望。这是心灵的净化、这是灵魂的涅槃!<br>  顺着山路,我拾级而下,把落霞送了一程,再送一程,直至我与落霞一起走进黑幽幽的大山之中。<br>  太阳是黄山的心脏。隐入山腹中的落日,正在为黄山输送新的绵绵的血力、葱郁的精神。</h1> <h1>  第二天拂晓,我们就爬起来,把带的衣服层层加在身上,往狮子峰走去。 此时,夜色和曙光还缠绵的交织在一起,朦胧中,蜿蜒的山道上,我们的脚步渐次惊落了身后稀疏的残星。<br>  站在观景台,大家目不转睛地盯着东方。为了迎接伟大庄严的生命,清风扫宇、云海铺展。天边渐亮,有一抹红出现在眼前。在霞光的牵引、云蔚的烘托中,像海底爆发万钧雷霆,一轮红日即将横空出世。期待中,时间好像停滞,怎么还不到六点四十分?看!那边又亮了,对,就是那个仙袂飘飘的神人处,太阳肯定从那里跳出!想象着一轮红日出海,就是万丈光芒,照得寰天流金、大地溢彩。千峰万岭被旭日的光芒涂染得灿烂辉煌;苍郁莽莽的森林被金箭般的阳光层层穿透,每一条枝柯都焕发光芒、每一根松叶都熠熠生辉;天空中飘浮着金云,山谷弥漫着金雾,泉流金韵、鸟啼金音。好一个万类吐金的世界!<br>  睁开眼眸,东方天际依然红霞飞舞,远方的山边竟然出现深色云影。看手表,已经六点五十五分了。太阳诞生的瞬间没有看到,可惜,遗憾,日出日落终究还是与我们擦肩而过。不过,我们还是邂逅了美丽的晚霞和晨曦,不枉披星戴月,晚归早起的。</h1> <h1>  在宾馆简单吃了早餐,八点开始今天新的觅美之程。小杜说先穿越西海大峡谷,乘箱式观光小火车,经光明顶,经莲花峰,爬百步天梯,远眺天都峰,去赏迎客松,坐缆车下山。</h1> <h1>  西海大峡谷是新近开发的景区,因谷中有白云溪,又称“白云谷”。此谷为黄山有名的大峡谷之一,它是由近旁的石柱峰、石床峰,右前方的薄刀峰、飞来石,对面的排云亭、丹霞峰、松林峰和左前方的九龙峰、云外峰等奇峰怪石所围成的空间。在谷中放眼四顾见那高山、中山和矮山;远山、近山和脚下山。但见山边山、山套山,层次分明,轮廓清晰、壮阔奇特,令人叹为观至,绝非黄山已开发的景区可媲美,故被誉为锦绣坞”,也称梦幻大峡谷。置身峡谷,既可领略壁立千仞,万壑峥嵘的磅礴气势,又可细细品味群峰竞秀,巧石如林的画意诗情。它以奇险峻幽秀著称,微骆驼、武松打虎、神农采药、徽州女人、玉玺石可谓无处不景,无景不奇,步移景变,犹如画境,令人感叹大自然的神奇,实乃大自然之绝唱!</h1> <h1>  这里千岩万壑,几乎每座山峰上都有许多灵幻奇巧的怪石,黄山石“怪”就怪在从不同角度看,就有不同的形状。黄山峰海,无处不石、无石不松、无松不奇。奇松怪石,往往相映成趣,据说黄山有名可数的石头的就达1200多块,大都是三分形象、七分想象,从人的心理移情于石,使一块冥顽不灵的石头凭空有了精灵跳脱的生命。欣赏时不妨充分调动自己的主观创造力,可获更高的审美享受。</h1> <h1>  未来黄山时就听到这样的俗语:不到光明顶,不见黄山景;不到狮子峰,不见黄山踪;不到始信峰,不见黄山松。 黄山三大主峰:第一高峰——莲花峰,海拔1864米;黄山最为平坦的山峰——光明顶,海拔1860米;黄山最险的山峰——天都峰,海拔为1810米。 我们此行还是很圆满的,始信峰、狮子峰昨天已登过,今天光明顶还是要上的。至于天都峰只能远眺了,景区现在关闭修养生息。</h1> <h1> 并以此三大主峰为中心向四周铺展,或跌落为深壑幽谷,或隆起成峰峦峭壁,呈现出典型的峰林地貌。徜徉累区步道,情不自禁为神奇的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喝采,令人为之倾倒!</h1> <h1>  峭壁绝仞一排黄山松让我伫立很久,镜头中的它倔强傲然。神奇的黄山松,一峰独立,你独上高峰,在高峰之上,扎根立命。你如一副干瘦的岁月之骨,巍然屹立于峰顶之上,雄视八极、腋下藏星,掬云饮渴、嚼霞充饥,在浩茫的天庭上释放沧桑的情怀。山,因你有了高度;云,因你有了深度;美,因你有了阔度和广度。危崖之上、峭壁之侧,你横空出世,似一只只振翅欲飞的苍鹰,上擎蓝天、下临深渊,把生命垂悬在雷劈电烧的云雾之间。<br>  乱石中、岩缝间,你艰难地抽拔出钢铁般的身驱,即便是被石块挤瘦了局部的骨骼,你毅然破石窜出,也不让伟岸的驱干扭曲、变形。<br>  苍翠的松叶,弥漫出葱茏的韵律,让阳光提炼清纯,让月亮检点往事。遒劲的枝丫,静静地燃烧着精神的火焰,把一把把澄澈撒向谁的心头。艰难贫苦的根系,是一条条顽强的生命之链,细若游丝的根须像钉子一样,把岩石撑裂、拱破,将坚强的信仰植入山中,即使是裸露着、冰冻着、暴晒着,也把山岩紧紧地拥抱! 你的雄姿像千古高峰不动摇,每一根针叶都是时间的秒针、时间的出口,记录着炎寒酷暑,记录着刻骨铭心的风雨。挺拔的驱杆上翘起一层层、一块块皴裂的老皮,那是岁月的皱纹、是你体内溢出的质感的寂寞。在裂皮断开的缝隙里,我看到了木质生长的新鲜肌理,也看到了你心头荡漾的阳光涟漪。<br>  山因松秀;松因山活。深壑幽谷、峻岭绝壁,黄山七十二峰你峰峰皆到,你把生命的旗帜插遍每一个山头,猎猎招展在九霄云外。<br>  黄山松,黄山之魂!</h1> <h1>  光明顶是黄山第二高峰,海拔1860米,也是黄山前山和后山的分界线。峰顶平坦高旷,面积约6万平方米,视野开阔,日光充足,故而得名“光明顶”。光明顶还是观赏日出的胜地,号称从此处可以看见全部黄山36峰景色。明代普门法师曾在此处建大悲院,著名作家袁中道等人均在此留下游记。走到这里时,离集中时间仅剩半个小时,导游说一些驴友已上去了。向上望去,看不到头的台阶步道蜿蜒攀上,路边指示牌标明到达光明顶500米,我们急忙向上攀登,虽然坡度不大,但赶时间走得快,不一会儿就气喘如牛。停下调整一下呼吸,赶紧继续向上。终于看到这个圆圆的白色球体了,终于登上光明顶了!别说平顶地阔,感觉不像是峰顶,走到崖边,远山苍茫,连绵起伏,才确实感到这就是在山顶上,一览众山小!</h1> <h1>  山顶游客簇拥,大家都很兴奋,摆各种姿式留影。我们在山顶没有盘旋多久,也照了几张相,赶紧开始返回集合点,开始向前山进发。</h1> <h1>  沿途风景如画,美不胜收。好像变了样一样,完全不似在后山所见的黄山。黄山的美,不是静止的,而是运动的,不是单一的,而是瞬息万变的。春夏秋冬,黄山是不一样的;晴雨日月,黄山仍是不一样的。纵使一千次来黄山,也会有一千次不同的感受、不同的发现。初春,黄山云里花开,香漫幽谷;盛夏,黄山层峦叠翠,飞瀑鸣泉;金秋,黄山枫林似火,山花烂漫;严冬,黄山银妆素裹,玉砌冰峰。黄山到底有多美?说不出它有多么美,黄山到底有多美?写不尽它有多么美,黄山到底有多美?看有多美就有多美,黄山到底有多美?想有多美就有多美。<br>  黄山之美,流连忘返。<br>  奇松怪石,云海温泉。<br>  奇松挺拔,怪石傲立。<br>  云海浩瀚,温泉宜人。<br>  未去黄山,人生之憾。</h1><h1> 西海梦幻,浮动眼前。</h1><h1> 莲花天都,绝唱自然。</h1><h1> 众山一揽,光明之巅。</h1> <h1>  唐朝诗人李白,在游览这片壮丽山川之后,写下了“黄山四千仞,三十二莲峰。丹崖夹石柱,菡萏金芙蓉”的诗章,把黄山描绘得像金色莲花般的美妙。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曾两度游历黄山,惊叹:“薄海内无如微之黄山,登黄山天下无山,观止矣!”后人传颂“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h1> <h1>  百步云梯在莲花峰西北麓的峭壁上。 在“莲梗”不远处有两块巨石,一形如龟,一形如蛇,两石平行。在石壁上凿成的一百余级险峻陡峭的橙道从两石间穿过上行,从对面鳌鱼洞观看,磴道下临深渊,像靠在峭壁上的长梯,常有云雾缭绕,十分险要,这就是“百步云梯”。那龟蛇二石又恰在梯口,如同把守,故名“龟蛇守云梯”。经过此处,需手脚并用。我则尽力弯下腰,一步一步向上攀爬。感觉在攀登华山天梯,比之台阶还要多。顾不上危险,只想着赶紧通过,早点远离这个险要之地!</h1><h1> </h1> <h1>  黄山博大精深,内涵丰富,生态绝佳。千百年来,凝聚天地之美的黄山吸引了无数海内外游客。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在游历名山大川后说:“薄海内外无如徽之黄山,登黄山天下无山,观止矣”。刘海粟大师一生十上黄山,感慨“黄山是我师,我是黄山友”,传为艺术佳话。 登黄山,最让人难忘的当然就是黄山松。黄山松是在黄山独特地貌和气候环境中形成的树种,生长在海拔800米以上的地方,针叶密短,叶色苍翠,树冠扁平,姿态优美雅致,气势古朴浑厚,造型奇特、美丽绝伦,千松千姿、各具形态,犹如一支支神奇的画笔,把七十二峰处处点染,给一千多平方公里的黄山抹上了生命的色彩。正因有了遍布峰林沟壑的黄山松,于是,山活了,风动了,云涌了,泉响了……连山石也有了灵气。 黄山名松众多,最有名的还是迎客松。走在这里,远眺她美丽的风姿。她挺立在玉屏峰前狮石旁、文殊洞之上,破石而生,寿逾千年,姿态苍劲。树形平展如盖,侧枝横空斜出,似在展臂迎客,已经成了中华民族对外友好的象征。她身旁的高峰就是黄山第一峰天都峰。</h1> <h1>  历尽艰辛,汗流夹背,终于汇集在迎客松下,此时突然感到周身松快起来。多年对黄山的憧憬与向往终于实现了,喜悦之情溢于言表。</h1> <h1>  景仰这棵牵动着世人的、外表普通的黄山松,我想,其实在黄山松身上还有一种重要的特质,就是顺势而为。黄山松之所以能在岩石夹缝中生存发展,并且千姿百态,正是因为顺应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根据山势、阳光、云雾、风霜而成长。顺势而为方能事半功倍,这也是黄山松昭示的大道,也为我们在俗世中为人经道树立了典范。</h1> <h1>  离开迎客松,告别送客松,乘缆车徐徐下车。心中依然回味着两天来所看到的大美黄山。是的,黄山是一个整体全方位的大自然馈赠给人类的礼物,想之观之叹之它与生俱来的天然谐趣,千姿百态,叹为观止。</h1> <h1>  回来已多日,整理此行照片时仍然感慨万分,激动颇起。我以为皖南行摄应该改为徽州行摄,回望此次行程轨迹都在古徽州界内啊!徽州是异常奇特的,也是鬼斧神工的,那种美丽,宁静,神秘,自然和天籁,的确是这个世界上不可多得的。在这片土地上有神奇秀美的黄山,有重峦叠翠的齐云山,有烟雨迷朦的新安江水,还有翡翠一般的太平湖。曾有人这么评价说,很多山都是在外面看起来美,进山之后觉得不过如此,而黄山却不是这样的。黄山是山外看着美,进了山后,会越发觉更美。黄山的美不是停滞的,而是有生命运动的,不是单一的,而是瞬息万变的。对于很多人来说,未到黄山,黄山是一个奇迹,到过黄山,发现黄山是许多奇迹;未到黄山,黄山是一个谜,到过黄山,觉得黄山是永远的谜。<br>  徽州的水是有灵性的,在这片土地上有静谧美丽的太平湖,更有承载了徽州人文内容的新安江,新安江是徽州人的母亲河,也是徽州文明的月亮河。徽州地处深山,陆路交通极为不便,正是由于新安江,才使得新安江四通八达,新安江把大量的徽州产品运出,又把大量的钱财以及山外的东西运回徽州。清丽的新安江水如绸如镜更如诗,她即湍急,也静谧,碧波荡漾,细浪如纱。唐代大诗人李白对新安江一见钟情:清溪青我心,水色异诸水,借问新安江,见底何如此。新安江在人们的颂咏中默默的流淌着,在她的两边有着无数村庄,也有着无数小码头。正是由于新安江串起了整个徽州,给徽州带来了繁荣、希望,和不断更新的内容。徽州人从河边的小码头走出去,那往往是黎明或者傍晚,天穹之上一弯冷月,水面上雾霭朦胧,小舟缓缓撑离岸边,游子含泪惜别,走向山外的世界。<br>  徽州四季分明,气候适中,非常适合万物生长,竹、木、茶、麻、漆、果、桑各种农林作物一应俱全,古徽州正是因为有着这些与山水相依的丰厚绿色资源,形成了独特的山区经济,才培育起淳朴厚重的山区地域文化。<br>  也许有人会问:要是徽州没有蛛网密布的水系,将会如何,徽州的历史会改变吗?回答应该是肯定的,假如没有水的流动,徽州必将是一个封闭的没有生机的世界,而最大的影响将是心理上的,徽州人将失去温柔、失去细腻、失去智慧和诗情。<br>  有人说:如果你要了解一个人就必须到他成长的地方看看那里的山水。我们也只有了解徽州的山水,才会明白徽州的历史,明白徽州的文化。徽州所有的一切可以说都是这片绮丽的山水所赋予的。想到此,也就释然了为何总听一些年长者说自己是徽州人,不久在网上看到为婺源回归安徽的口水仗,还有人提议恢复古徽州辖制,当然这都是后话,另当别论了。值得最后一提的此次皖南行毕竟使我进一步深入走进徽州文化,对她有了浓厚兴趣。</h1><h1> 此为本次皖南行摄后记,以飨诸位同行者和亲朋好友。🍑🍒😊😇😄🐓😄😉😜😊😀🐓🌹🍑</h1><h1> 二零一七年十二月六日于家中。</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