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秋风萧瑟,洪波涌起。<br /></span><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日月之行,若出其中。<br /></span><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星汉灿烂,若出其里。<br /></span><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幸甚至哉,歌以咏志。<br /></span><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 曹操</span></h1> <h3><br /></h3><h1> <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钟情于"蓝色引擎"的战略思维</span></h1><h3><br /></h3><h3> 一一 记"我国蓝色战略系统研究第一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咨询委员会副主任郑贵斌</h3><h3><br /></h3><h3> 记者 周传虎</h3><h3> </h3><h1> <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阅读提示 </span></h1><h3> </h3><h3> 今天,郑贵斌的《海洋经济集成战略》一书已经成为我国发展海洋经济"三位一体"(资源、产业、空间)集成战略的开山之作。他在理论上提出的"海洋经济位"理论、"海洋战略位"理论、集成战略理论、海域确权流转论、创新集成绩效论等和在实践上提出的蓝色战略指导、蓝色经济区战略创意、海陆统筹联动等建议,业已成为我国海洋经济发展的战略指导,并成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的理论先导和政府决策重要参考。</h3><h3> 在《山东省海洋经济"十五"发展规划》、《山东省海洋经济"十一五"发展规划》、《中共山东省委、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指导意见》等一系列政府文件中关于海洋经济发展的许多观点,我们都可以从郑贵斌的相关著作中找到最原始的出处。也许,这正是对这位为山东乃至全国海洋经济发展倾注了多年心血的知名海洋经济专家学术成就的最好注脚。 </h3><h3> 郑贵斌,这位已经56 岁的"大海之子"至今仍然保持着浓厚的大海情节。去年以来,在全国加快发展海洋经济,逐步完善沿海区域发展格局的浪潮中,有两件事情令他欣慰:一是2009 年11 月召开的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咨询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他被山东省政府聘为副主任委员;二是进入2010 年,集成他多年呕心研究与近年最新研究成果的《蓝色战略与蓝色经济区》一书即将面世。</h3><h3> 1977 年,改革开放的春风刚刚吹起,我国恢复了高考制度,24 岁的郑贵斌从淄博一个古老而文化气息浓厚的山村学校邀兔崖五七农校考入烟台师范学院(现鲁东大学)求学。大学毕业以后,他考入山东社会科学院工作。今天,已经成为全国知名海洋经济专家的郑贵斌身兼数职:山东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兼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山东发展研究中心主任、中国海洋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山东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山东省领导重点联系专家。此外,他还曾担任山东社会科学院海洋经济研究所所长、山东省海洋经济研究中心主任、中国海洋经济学会副会长、山东省海洋经济研究基地首任首席专家等。行政职务的繁忙并没有影响他在海洋经济科研领域的硕果累累。多年来,他先后主持国家、省重大课题30 多项,发表论文500 多篇,出版专著13 部,合著15 部,主编或合编60 多部。他的《"海上山东"建设概论》、《海洋新兴产业发展的难点与对策》、《山东省循环经济发展战略研究》连续三届获得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观点多次被《新华文摘》、新华社等权威媒体报道。</h3><h3> 今天,其《海洋经济集成战略》一书已经成为我国发展海洋经济"三位一体"(资源、产业、空间)集成战略的开山之作,出版以来被多个决策部门索要调阅,被认为是对"海洋经济战略大思路的科学构建与创新研究"。他在理论上提出的"海洋经济位"理论、"海洋战略位"理论、集成战略理论、海域确权流转论、创新集成绩效论等和在实践上提出的蓝色战略指导、蓝色经济区战略创意、海陆统筹联动等建议,业已成为我国海洋经济发展的战略指导,并成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的理论先导和政府决策重要参考。</h3><h3> 支撑郑贵斌数十年如一日在海洋经济领域孜孜以求的动力是他坚信:"蓝色引擎拉动大国崛起,中国将是海洋世纪的主人"。</h3><h3> </h3> <h3> </h3><h1> <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蓝色财富的科学识别</span></h1><h3> </h3><h3><br /></h3><h3> 在世界范围内,海洋经济一直是一种新兴经济形态,我国相关研究起步更晚。尽管20 世纪中期我国就开始了海水养殖和海水利用等探索,但是海洋经济研究一直没有系统展开。</h3><h3> 20 世纪90 年代初期,山东在全国率先推出了建设"海上山东"战略。长期从事区域经济研究的郑贵斌开始关注海洋经济,并于1992 年参与组织召开了"海上山东建设研讨会"。1995 年,郑贵斌调任山东社会科学院海洋经济研究所所长,此后15 年间,其主要精力都集中于海洋经济研究。 </h3><h3> 山东社会科学院海洋经济研究所是我国第一个专门的海洋经济研究机构,当时集中了国内一大批海洋经济学者,在推动海上山东战略进入省委、省政府决策的过程中起到了重大作用。"对于自己曾经倾注了多年心血的海洋经济研究所,郑贵斌至今仍然难以释怀。他担任所长期间,注重沿海资源和海洋产业调查,积极推动海洋经济战略的深入研究,主持筹建了山东省海洋经济研究中心(该中心被国家海洋局称为"全国首创","海洋领域产学研相结合的又一范例",并被《齐鲁晚报》列为"建国以来42 项山东的全国之最"之一)。期间,他围绕海洋经济发表了100 多篇学术论文与研究报告,出版了10 多部专著,并提出了20 多项关于大力发展山东海洋经济的建议。郑贵斌认为,"海洋是资源库、聚宝盆,向海洋进军,开发海洋是国内外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方向。"20 世纪末,郑贵斌在相关论文和著作中就提出:"面对陆地人口、资源与环境这当今世界公认的三大难题,将目光转向地球圈内最后一片疆土海洋,从巨大的海洋资源宝库中获取资源,从生存空间中拓展经济领域,从产业发展中促进社会稳定,必将促进经济的更快发展。" </h3><h3> 在郑贵斌看来,海洋不仅具有巨大的环境价值,而且具有巨大的经济价值,从海洋开发中寻求经济增长新的"生长点",不失为促进经济发展的新途径与新出路。世界沿海海洋经济的发展也证明,海洋是经济领域中增长最快的核地带,是经济发展中最具活力的增长源,是可持续发展的希望所在。事实上,"走向海洋"已经成为经济实现新增长的动力源。"集高新技术研究、应用开发与商品化生产于一体的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其科技、经济、社会三重价值的内在扩张、超级放大对经济增长和国家综合实力的快速推动作用,是传统经济增长方式望尘莫及的。海洋新兴产业依靠科技进步和知识推动,迅速渗透到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可以有效地提高产业能力和国家的综合实力。"郑贵斌认为,正因为如此,才更应该把发展海洋技术及海洋产业作为重要战略来组织实施,使海洋经济的战略地位进一步凸显出来。为了激活海洋生产力,开发利用海洋创造更大的财富,1998年郑贵斌提出了我国海域使用权的流转问题,被决策部门采纳。此后,郑贵斌有多项建议获得张高丽、姜大明等省委、省政府领导批示。2000 年,郑贵斌主持的山东省社会科学重点项目"海洋新兴产业发展难点与对策"研究成果通过鉴定,并于2002 年获得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 </h3><h3> 进入21 世纪,郑贵斌关于发展海洋经济形成了新的认识,这就是海洋经济"三位一体"集成战略。"蓝色经济具有资源、产业与经济区三位一体的内涵,是一种海洋资源开发、产业集聚与临海区位一体化发展的经济发展模式或产业发展方式,是海洋水体资源经济、海洋产业经济、海洋区域经济的复合体。"郑贵斌认为,蓝色经济作为海陆一体考察的复杂系统,存在着资源位、产业位和区域位,其发展的规律也呈现出一个完整的体系。"第一类既是海洋资源,又是其它资源开发利用的共同规律,比如资源价值规律、合理和优化配置资源规律、级差收益规律等。第二类是海洋资源开发与经济运行的特有规律,比如如海洋资源是海洋经济 发展的基础的规律等。第三类既是海洋经济发展的规律,也是陆域经济发展的 规律,比如如海陆相互作用规律、区域竞争与合作规律等。"郑贵斌认为,广义的海洋经济运行应是复杂的规律体系集成作用的结果。"海洋经济位"理论对于认识海洋经济运行和指导海洋开发具有基础作用。海洋资源开发的三重属性和占位差异决定了蓝色经济具有三重价值:资源生态价值、科技经济价值和社会功能价值。蓝色产业作为新兴战略性产业,当前仍然是经济发展中的价值洼地,因此,顺应蓝色革命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趋势,整体统筹、创新发展"三位一体"的蓝色经济,强化海洋经济位的集成合力和动态协调以及 可持续,实现海洋经济位集成创新发展,提升集成价值,无疑是科学的选择。"在资源开发上,统筹海洋自然资源、科技资源、经济资源和社会资源开发;在产业发展上,统筹海洋资源经济、涉海经济、临海经济、海外经济发展;在区位发展上,统筹海洋区、海岸带、港口、沿海产业园区和城市带发展。"实施"三位一体"战略,整体统筹,改观单一发展方式,努力提升集成绩效。 </h3><h3> 记者注意到,郑贵斌提出的海洋经济资源、产业、经济区"三位一体"集成战略成为决策部门和领导的基本思路框架。2009 年4 月胡锦涛总书记在山东提出"大力发展海洋经济,科学开发海洋资源,培育海洋优势产业,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从而使这一引领我国海洋经济发展的全新思路成为国家层面发展海洋经济的重大战略指导。</h3> <h1> <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海洋经济区建设的集大成研究</span></h1><h3> <span style="font-size: 20px; line-height: 1.5;"> </span></h3><h3><span style="font-size: 20px; line-height: 1.5;"> 目前,海洋经济成为拉动全球经济发展的主要引擎之一,海洋经济发展的主要载体海洋经济区和海岸带区域备受世界关注。</span></h3><h3><span style="line-height: 1.5;"> "海上山东"是我国沿海最早提出的海洋经济区建设工程,是山东两大跨世纪工程之一,其理论研究和生动实践谱写了山东20 世纪末和21 世纪初群龙闹海的新篇章,对于开发海洋国土、合理配置资源、优化产业结构、发展开放型经济等均具有重大作用和深远影响。</span></h3><h3> 15 年来,郑贵斌对"海上山东"建设开展了多角度的研究。1996 年2 月,他负责组织了山东省海洋经济"九五"规划先期战略研究;2004 年7 月,他又负责组织了山东省海洋经济"十一五"规划战略研究和起草工作。《"海上山东"建设概论》、"海上山东建设研究"报告(山东省社会科学重大研究项目)、《海洋新兴产业发展研究》、《建设"海上山东"战略研究》、《海上山东建设》、《加速"海上山东"建设研究》等一系列研究成果均出于此期间。其中,《"海上山东"建设概论》一书被卢希悦、卢新德、黄少安等经济学家评价为:"经济研究的精品之作","该研究成果以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对海上山东建设的概念和意义、思路和原则、现状和条件、目标和任务、结构和布局、资源和环境、开发和保护、科技与教育、管理与法规等,都作了全面系统的论证分析","该研究成果具有创造性、建设性、超前性、科学性和可行性,为海上山东建设跨世纪工程的实施提供了宏伟蓝图,对开发山东省经济增长的最大海洋空间,实现由经济大省向经济强省的战略转移,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h3><h3> 郑贵斌认为,"海上山东"建设就是从海陆一体化的山东建设全局出发,对山东相邻和相关海域资源的利用、保护和改善所进行的以发展经济为中心的宏大工程建设,涉及山东海洋开发事业的资源和环境、科技和产业、结构和布局、生产和市场等诸多环节,是一项宏大的社会系统工程。"海上山东"建设源于山东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顺应了世界海洋开发大势。郑贵斌认为,推动"海上山东"建设要有大举措,要建设大工程,引入大资金,培育大主体,实施大政策,营造大市场,创造大环境。"发展海洋经济,必须重视海岸带经济。珍惜国际产业转移的历史性机遇,发挥沿海区位、资源、科技、开放优势形成海陆一体经济(海陆衔接这一地域空间的经济体系),从沿海经济或海岸带经济这一更大范围来构筑新的发展战略,可以广泛集聚经济势能,激活生产力,确立系统整体的科学发展理念,推动经济由单项突破向整体优化发展。"</h3><h3> 郑贵斌还提出海洋经济区与沿海经济区要一体化统筹的思路。"海上山东作为海陆一体化考察的地缘经济,已经成为山东与沿海国家和地区产业对接、经济互补的重要中心。针对国际产业转移的历史性机遇,构筑海洋经济战略,寻求突破,有效发挥海洋通达海外的经济要冲作用,拓展环渤海、环黄海经济联系,广泛集聚经济势能,是山东经济大联动、大发展的客观要求,是推动经济由单项突破逐步向整体优化发展的需要。因此,沿海地区必须按海陆一体化的经济区来规划。"</h3><h3> 事实上,早在1999 年,郑贵斌在研究海洋经济规划时就提出"将海上山东与陆上山东统筹,打造山东半岛海岸蓝色产业带"。他在这一年出版的《蓝色战略》一书中提出"把沿海地区建成经济发达、社会繁荣、生活富裕、环境优美的蓝色产业聚集带,辐射、带动内陆地区的经济发展。"2003 年,郑贵斌和时任山东省海洋与渔业厅副厅长王诗成联合给山东省委写了一份报告。报告提出:"实行海陆联动,综合开发,实现沿海高新技术、支柱产业、生产力布局、生态环境、城市发展的新突破,提高全省经济综合实力,走出一条具有山东特色的经济创新发展之路","使山东沿海成为环境优美、经济发达、社会和谐的具有崭新形象的临海经济带和沿海经济区","实现沿海地区生态、经济与社会的高度和谐与协调,把沿海建成世界一流的经济区"。</h3><h3> 在进行山东省海洋经济"十一五"规划战略研究期间,郑贵斌和课题组正式提出"构建特色海洋经济区"。2007 年5 月,他在给省委、省政府的报告中认为"顺应海洋经济发展新趋势,提升山东海洋经济竞争优势,建立海洋产业经济区,争取国家战略和政策支持",该报告得到了时任山东省委书记李建国和省长韩寓群的肯定。此后,在与王诗成一起接受《大众日报》采访时,按照"构建海洋特色经济区"的设想,正式提出了"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概念。2009 年1 月,在接受《经济导报》的采访中,郑贵斌进一步明确,山东要利用要素禀赋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2 月24 日,山东省委书记姜异康召集省内三位海洋专家针对海洋经济重点带动战略进行座谈,座谈会上,郑贵斌进一步提出在山东实施海洋经济"三位一体"集成战略的建议,"依托我省沿海海洋经济优势打造海陆一体的经济<span style="line-height: 1.5;">区,争取列入国家战略,打造经济增长极"。</span></h3><h3> 为建设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并将其列入国家战略,郑贵斌一直在进行着不懈的努力。也正因为如此,他才成为当代中国有突出成就的海洋经济专家。不仅如此,郑贵斌的研究视野还拓展到全国三大沿海经济圈(区)。2003 年,他与王诗成等人联合建议国家"将沿海三大城市圈列入国家战略,从更大的视角、范围,明确各自的定位,以更好的整合区域资源,充分利用多种资源、多种市场,从更高层次更广领域拓展发展空间"。2005 年以后,他又多次向国家有关部门建议,按海洋经济圈层进行资源、产业、沿海城市战略规划整合,编制合纵联横的经济区划和集成规划,建设全国统一而又各具特色的海陆一体的新型海洋经济区,"确立全球海洋定位的战略思维、实施海洋开发的战略整合与提升、编制合纵联横的经济区划和集成规划"。郑贵斌认为,"在编制海陆联体规划的同时,应继续加强海洋规划体系建设,形成一整套相互关联、相互衔接、疏而不漏的合纵联横规划体系,海陆统筹,近海大洋统筹。既需要根据我国海洋区域的发展条件,从海洋经济的历史、现状和未来社会需要出发,制定全国综合性的、全面的海洋开发战略规划,又需要制定横向的环渤海、长三角和珠三角规划,制定纵向的新东部规划、东部与新东部联体发展规划,制定分区规划,形成合理的规划体系,实现规划的合纵联横,推动海洋资源开发与保护以及海洋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提高我国的海洋综合国力,尽快把我国建设成为海洋经济强国"。<span style="line-height: 1.5;"> </span></h3><h1> </h1> <h1> <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蓝色集成战略的系统探索</span></h1><h3><br /></h3><h3> 到了20 世纪末,世界各国都从战略高度设计未来21 世纪的经济走向。郑贵斌深刻地意识到,认识海洋资源开发与经济发展的大趋势,确立大战略,采取大措施,促进海洋产业及相关产业发展,对于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h3><h3> 1999 年,他出版了《蓝色战略:新增长点的跨世纪抉择》一书,成为我国蓝色战略系统研究第一人。2002 年,他主持了山东省社会科学重大研究项目"海洋经济发展集成创新研究"。2004 年,他又主持了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课题"中国海洋经济三位一体集成战略与实施对策研究"。</h3><h3> 在2008 年12 月出版的《海洋经济集成战略》一书中,郑贵斌依据海洋经济发展的时代特点与变化环境,提出了"三位一体、海陆统筹、集成创新、兴海强国"的战略思路,构建了海洋经济集成战略,探讨了海洋经济集成绩效目标。他提出的海洋经济"集成位"、"战略位"、"集成创新战略"、"集成绩效"等概念和"以集成经济性为目标的资源、产业与经济区三位一体"的全新发展战略,改变了传统的单侧面研究,突破了传统资源位战略、产业位战略和区域位战略的缺陷,实现了战略集成创新。</h3><h3> 当前,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如火如荼。郑贵斌认为,蓝色经济区是对海洋经济区和临海经济区的提升,是注重海洋资源与空间开发,具有鲜明海洋特色的沿海经济功能区。"临海经济区是陆地功能区概念,陆地经济属性较强;海洋经济区属于海洋功能区概念,海洋经济属性较多;蓝色经济区则兼具海、陆经济特色,具有海陆统筹的集成型经济区的丰富内涵,它集海洋经济、涉海经济、沿海经济与海外经济于一身,是包含海洋资源、产业、区位在内的经济、生态、社会协调发展的具有较强综合实力和竞争力的综合经济功能区。"</h3><h3> 郑贵斌指出,"在蓝色经济区内,海洋资源开发与海洋经济发展的众多规律相互联系,比如经济规律与自然规律交叉集成、科技规律与经济规律交叉集成、海洋规律与陆地规律交叉集成、国内发展与国际经济交叉集成,这就要求我们要按照海洋经济圈层进行资源、产业、沿海城市战略规划整合,实行海陆国土综合整治和统筹,制定长期集成战略规划,优化区域结构,实现产业对接,建立健全区域间、产业间的竞争与协作长效机制,提升海洋经济和区域经济发展水平。"</h3><h3> 多年来,郑贵斌关于发展海洋经济的主要思路与观点,都向中央和国家有关部门做了汇报,并参与了国家层面的决策咨询、内部讨论和国家有关部门组织的座谈会和调研活动。在省内,他的观点与建议多次得到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的肯定和批示,并被转发参阅。海洋经济"三位一体"、海陆统筹、集成创新、将海洋经济战略提升为全省战略等观点已被山东省政府采纳,并被写入相关政府文件。</h3><h3> 自从胡锦涛总书记作出"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战略部署和山东省创造性地实施"蓝色新政"以来,郑贵斌就破题和解读中央和省委决策做了大量决策咨询、战略研究和宣讲工作,对沿海城市制定蓝色规划给予指导。2009 年8月,在中韩京畿道与山东发展论坛上,郑贵斌关于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的演讲吸引了众多学者。2009 年底,他又写出《以胡锦涛总书记讲话为指导制定国家海洋经济战略的思考与建议》一文供决策部门参考。在山东社会科学院院长张华的组织和领导下,郑贵斌等骨干专家开展的"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战略"和"概念规划"研究,首次对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进行了较为全面的系统阐述。</h3><h3> 目前,郑贵斌仍然承担着国家908 专项、山东海洋经济"十二五"战略规划、半岛蓝色经济区专项规划及对策措施等重大课题研究。在《山东省海洋经济"十五"发展规划》、《山东省海洋经济"十一五"发展规划》、《中共山东省委、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指导意见》等一系列政府文件中关于海洋经济发展的许多观点,我们都可以从郑贵斌的相关著作中找到最原始的出处。也许,这正是对这位为山东乃至全国海洋经济发展倾注了多年心血的知名海洋经济专家学术成就的最好注脚。</h3><h3> </h3><h3> 2010 年4 月20 日巜创新山东周刊》;光明日报出版社巜名师与校友》2011年8月等。</h3><h3><br /></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