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你的全世界路过(一)……后洋~西田~苏州街~古城~濠江‖一个外乡人眼中的达濠

DuDu

<h3>客居达濠已经二十二年了,从陌生到熟悉,他乡故乡已经有点混乱模糊。</h3> <h3>这些年走走看看,达濠的很多风物渐渐入眼入心……濠岛四面环水三面临海,山川毓秀,人杰地灵,有着深厚的人文底蕴……,但那些庙堂之上的正史江湖之远的传说都离我辈甚远,还是让我以一个外乡人的视界,来说说一个外乡人眼里的达濠吧。</h3> <h3>要从你的全世界路过,那是一个大工程,就先从一条最熟悉的路走起吧:从吾居住的赤港商业街出发,经过后洋片区,过了民生学校,再过了将军爷庙,拐个弯就是西田片,拐角处有个门,门楣上就是“烟光凝紫”牌匾 ,这是原来达濠寨的东门(达濠寨平面呈近似长方形的不规则形状,长约570米,宽约350米。最初有东南西北四个寨门,现存东门及北门) 东门,在寨之东北角,门匾题“烟光凝紫”,清嘉庆十四年(1809)重修。有对联:“泰山毓秀,海国长春”。门外有真君古庙,俗称将军爷。</h3><div> </div><div> </div> <h3>原先赤港与达埠的分界线~达濠坑铺成路,就是现在的西田路,路边的旧水塔,已经荒废多年,落日余晖下犹如一个垂暮的老人,淡定而落寞。</h3> <h3>陆厝池关帝古庙前有一门,门上灰塑门匾题“屏衝永寧”。门外原为乾隆二十八年(1763)重修的永宁桥以通往对岸苏州街。</h3> <h3>陆厝池里面的故民居,“洛阳旧家”,油漆斑驳的木门,虽然破败但还能看出精致足以窥见旧时大户人家的些许气势。</h3> <h3>古城原东门外,榕荫繁茂,光影斑驳,一座三山国王庙静静地守护着这座三百年的袖珍古城。</h3> <h3>原来的东门,现在的达善门(东门)是后来才改过去,原址就是这里。</h3> <h3>历经三百年沧桑的古城,城内光景数度变迁。沿着狭窄而热闹的海旁四巷走到尽头处,就到达古城西濠门。建于清康熙五十六年的达濠古城,如今虽已是三百岁的“高龄”,但厚实的深褐色城墙依然十分牢固。透过洞开的西濠门,城内一草一木即尽收眼底。 如今,达濠古城除城南一带城墙被后建的民居所破坏而残缺不全外,东、西、北面城墙基本完好。东、西二城门于80年代重新修缮,基本恢复原貌。从东门出发,沿着北墙和西墙窄窄的小巷走去,裸露的石头墙基、斑驳的墙面,散发出一种幽古的气息。时下,达濠古城已被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这座袖珍达濠古城已成了一处旅游新景。当地人提起古城便会自豪地说,“古城的城墙,连铁钉都钉不进去。”</h3><div><br></div><div>  现在,古城成为濠江区文化活动中心,城内建了影剧院、露天舞台、篮球场等,一些重要的活动都在这里举行。 从东门而进,没十几秒就跑到了西门,穿过去了。绕着古老的城墙走一圈,不用十几分钟。古城人来人往,俨然成了集市,小孩们在玩游戏,老人则三五个凑在一起打牌,有的老人则坐在树荫下抽着烟,悠闲自在,他们似乎与外面的世界隔绝。</div> <h3>古城的西门,西濠门,门外的路叫柴箍路,传说以前这里经常有晒柴箍的,就叫柴箍路,有座伯公庙~柴箍伯公,香火旺盛,有求必应</h3> <h3>夜晚的古城,成为一个露天的运动广场了,运动健身跳舞下棋的,各得其所各有所乐。</h3> <h3>翻新后的古城,只有这古城墙保留下来了,在霓虹灯照射下沧桑感和现代感并存,毫无违和感啊,呵呵。</h3> <h3>比较喜欢的一个细节,陈氏宗祠的外围,灯光设计的恰到好处,有点“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的意蕴。</h3> <h3>城外临近城墙的一条街,去年重新修的,铺了青石板,统一做了店面的门楣,虽说修旧如旧,但还是人工痕迹明显。倒是喜欢这棵长在屋顶的树,站在那里,就是一道风景。</h3> <h3>出来西濠门,左拐直走就可以直达濠江,美丽的濠江,其实就是一湾浅浅的海峡,就是从河渡门嘴外的南海和磊口外的汕头内海湾之间的一条海峡,随海水潮起潮落,川流不息。</h3> <h3>江水起起落落,江潮涨涨退退,江上人来来往往,二十几年对濠江来说是弹指一挥间,而我这个外乡人来说啊,已经是半生时光,这段时光说长不长说短不短,刚刚够从你的全世界的某条路走过,然后喜欢上你,达濠,愿你越来越好!</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