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邹堂乡,具有800多年的一个古朴的乡村,位于广东省揭阳市地都镇,背倚桑浦山,面朝榕江水。</h1> <h1>邹堂乡创于南宋绍兴十一年(1141年)。邹堂乡包含乌美村,枫美村,南陇村,钱后村,仙埔村等自然村落。而郑氏祖祠“科第世家”的乌美村于明朝穆宗隆庆二年(1568年)建成,是邹堂郑氏之11世祖郑旻告假回乡修建祖祠堂时所建。</h1> <h1>在电视上看到介绍邹堂乡的情况,更与好友相约,兴致勃勃的前来探访邹堂郑氏祖祠和“科第世家”……</h1> <h1>走进邹堂乡乌美村450年的邹堂郑氏古村落,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这块碑文~邹堂郑氏祖祠~字样</h1> <h1>迎着这条乡村的村道,进到邹堂郑氏,就看到了“科第世家”牌坊,一个古朴的古村落映入眼帘……</h1> <h1>👇这个石碑文介绍的是:祖祠堂建于明穆宗隆庆二年,公元1566--1568年,清道光三十年,光绪六年。1989年三次重修,现为明、清的建筑风格。以及邹堂郑氏受保护单位的面积范围。</h1> <h1>邹堂郑氏“科第世家”牌坊,傲然屹立几百年,诉说着郑氏一族的辉煌,激励着邹堂郑氏一族书史传家。</h1> <h1>左边是一个彩色的石雕画。是邹堂郑氏祖祠的麒麟照壁,壁上麒麟跪三脚,麒麟跪三脚为宗族有人曾官居一品</h1> <h1>👇右边是郑氏祠堂祖祠</h1> <h1>这石碑坊见证了邹堂郑氏一族的荣耀与辉煌,五世之中就有四代科甲,邹堂乡产生了一名进士,5名举人,40名贡生,乡里多处“明经第”的古宅。</h1> <h1>在“科第世家”牌坊正对面,有一个旗杆,上面挂着一面旗子……</h1> <h1>邹堂乡,这里还保存着大大小小的古建筑群,有的已经破落,而有的还保存着完好。</h1> <h1>进入“科第世家”有一个小鱼塘,凋谢的莲叶还挺拔屹立在池面上,虽已枯萎但傲骨坚韧,雄姿屹立不倒……</h1><p><br></p> <h1>诰封兵部公祠</h1> <h1>迎着石阶步级而上</h1> <h1>旗杆,竖立在院子的两边,是达到一定的官邸才能享受的标志</h1> <h1>走进到这兵部公祠,所见之处,无不显示当年那时候的辉煌的盛况</h1> <h1>郑氏祖祠和“科第世家”石碑坊,浑然自成一体,独树一格,是邹堂乡的文化象征。</h1> <h1>迎着村道,一圈圈的逛,人烟稀少,村里的年轻人都出外去了吧?偶尔遇见的大都是老妇或老伯,她们都很热情的打招呼,我们也乘机了解一下乡里的人情世故,得知有的刚刚刷新修整好……</h1> <h1>偶尔也看见凉着衣服,说明这里还住着人家</h1> <h1>十一世祖––坦斋公祠</h1> <h1>房子已倒塌,只剩下这门框</h1> <h1>南庄公宗祠</h1> <h1>很喜欢这种江南水乡的建筑风格</h1> <h1>看见没?这个门是斜的</h1> <h1>走进这一栋栋古建筑群,宁静的乡村,那种返璞归真,令人向往的生活,真想晚年就在这里安度余生了……</h1> <h1>这里,确实是抱团养老的好地方,空气清新,没有污染,青山绿水,房的背面是青山,清晨,可以踏青到山上爬山喝茶,晒晒太阳,中午回来吃饭,小息一会,下午在院子里喝茶聊天,做该做的事情,或打扑克或摆上乒乓球桌,那是一种很神往的生活……</h1> <h1>相传这是山上的石龙船,没办法上去,只能远距离的拍摄</h1> <h1>村里村道随处可见100年以上,受保护的古榕树多棵。</h1> <h1>这是100年受保护的古榕树。</h1> <h1>纯朴的村民,热情的送我们到村口……</h1> <h1>来到后山上,走累了,口渴了,来一个最原始的生活方式,就地捡上柴枝,磊上两块砖头,点火煮起开水,村民还送上当地的山泉水,我们喝起了香香有点甜甜的茶水,从未有过的好奇心,好玩,有点像小时候在玩过家家,真正体验那种玩的感觉,那种味道,那种惬意,好玩极了……</h1> <h1>逛了一圈古村落,时间已到中午,肚子也咕咕叫了,我们就近到揭阳地都吃有名的炒果条,下午准备去揭阳风门古径……采风。</h1> <h1>开路……找吃的去了,拜拜!风门古径见……✌</h1>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相片拍摄于揭阳地都邹堂郑氏古村落</span></p><p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20px;">2017.12.05.</span></p> 谢谢来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