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泉青瓷|简论青瓷之“青”元素

o红薇染露╭

<h3>陶与瓷是泥与火的结晶。它在人类历史上足足横亘了一万多年之久。当悠邈的洪荒时代,肆虐的野火无情地吞噬着大片森林时,人类惊奇地看到经火烧的泥土可以粘结变硬成各种器形。这就是最原始的陶。</h3><h3> 由陶向瓷演进又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程。史前时期,我国制陶技艺,已炉火纯青,装饰艳丽的彩陶,洁白典雅的白陶,工艺精湛的蛋壳陶各领风骚。商周时期,风格迥异的印纹硬陶在东南勃兴。它烧结度较低,但又比一般陶器烧成温度偏高,既无华美的装饰,工艺也较粗,泥条盘筑,似圆不圆,似方不方,或直或斜的纹饰里,透露出一股质朴浑厚之气。商周中期,印纹硬陶上出现了一层晶莹闪亮的外衣,青釉这一青莹纯净的大自然色彩便在熊熊烈火中不经意地诞生了,从此拉开中国 青瓷时代的序幕。</h3> <h3>  《易·离》曰:&quot;百谷草木丽乎土。&quot;其土,即生命之土壤,也泛指地面上的泥沙混合物。《史记·李斯列传》云:&quot;是以太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quot;所以土是地球构成的最基本元素,自然也是青瓷本体元素。</h3><h3> 青瓷之&quot;青&quot;是大自然的生命色,象征&quot;晶莹清澈、温润敦厚&quot;的高尚人品,从而达到陶冶人们的心境,完成艺术最终的教化使命。因此,青瓷艺术在整部中国文 化史中占有重要和特殊的地位。</h3><h3> 原始青瓷始于商周,距今已有三千年的历史。在它漫长的发展进程中,青瓷是一直沿着追求&quot;人与自然&quot;和谐这条主线走过来的。唐、五代的越窑曾经辉煌,然终因文化理念及炼制工艺技术上尚未完全成熟,虽然也有像&quot;秘色瓷&quot;这样的精品问世,也属中国青瓷发展过程中的一大亮点,但尚未能真正实现&quot;绚烂之极,复归平淡&quot;这样高层次高品位的审美境界,只有到了宋元之际的龙泉窑,才真正使中国青瓷&quot;夺得千峰翠色来&quot;,实现了多少代中国人的审美理想。</h3> <h3>  龙泉山清水秀,自然资源丰富。制瓷先师们利用优越的生态条件,水、土、木柴等资源,创烧出精美绝纶,为世人称道的青瓷,使龙泉成为我国重要的青瓷产地,成为中国五大名窑之一。</h3><h3> 龙泉青瓷的产生和发展,在我国古代科技发展史、文化史、艺术发展史,在中外文化交流史上留下了光辉灿烂的篇章,成为中国文化的重要载体。</h3><h3> 日本陶瓷学家三上次男教授在他的著作《陶瓷之路》中说,从五代到宋朝,龙泉青瓷以其精湛的品质独步于世界,&quot;具体地说,一进入这个时期,生产青瓷的中心就转到浙江省的龙泉地方。这种瓷器的青色,其清澈犹如秋高气爽的天空,也如宁静的深海,这就是闻名世界的龙泉窑青瓷。&quot;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三上次男曾对亚洲和非洲滨海地区出土的中国古陶瓷进行了广泛的调查研究。当他亲手在埃及福斯塔特废墟中的六、七十万片陶瓷碎片中挑捡出12000片龙泉窑瓷片时,兴奋不已,并决心到龙泉看看。1986年,他终于辗转来到梦寐以求的青瓷圣地,前往溪口古窑址等地&quot;探秘寻踪&quot;,并拾起一片青瓷残片,不由得感叹道:龙泉的制瓷先师们了不起!</h3><h3> &quot;青&quot;一词在现代汉语辞典里被注释为蓝(天青)、绿(青草)、黑(青丝)三色,对应的青瓷之&quot;青&quot;也便呈现出了如此丰富的釉色变化。</h3> <h3>  清·唐秉钧《文房肆考图说》载:&quot;陶器以青为贵,五彩次之⋯⋯哥窑、龙泉窑,其色皆青。&quot;</h3><h3> 天青釉&quot;青如天,明如镜&quot;,色调为稍淡的蓝灰色,透着雨过天青明净、澄澈的清朗感。</h3><h3> 南宋是龙泉青瓷发展的最高峰,诸色皆具,但就釉色之美来说当推粉青和梅子青。粉青釉青绿之中显粉白,滋润如青玉,晶莹青翠,澄澈无瑕。梅子青釉色晶莹如翡翠,润如碧玉。粉青釉釉层肥厚,釉面略带乳浊呈失透状,釉色青绿粉润,釉表面光泽柔和。梅子青釉釉质浑厚,釉层略带透明,釉面光泽照人,如梅子初生。</h3> <h3>  粉青和梅子青是世所公认的青瓷釉色巅峰,而其最著者当推梅子青。粉青和梅子青的创烧,标志着龙泉青瓷达到了辉煌的顶点,也将青釉色带到了历史的最高峰。</h3><h3> 古瓷尚&quot;青&quot;,是基于玉之温润晶莹的品质而言,从审美上体现对釉色纯粹性的追求,充分发掘了物性之美。</h3> <h3>天津地区龙泉青瓷店 </h3><h3>南开区鼓楼天街古玩茶艺广场A030-3</h3><h3>德诚轩</h3><h3>电话微信18502263983</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