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秋冬季节是呼吸道传染疾病的高发季节,应重点防治流感、流脑、流行性腮腺炎等。学生是呼吸道传染病的易感人群,校园又是这些易感人群聚集的场所。一旦有传染病的传入,即可通过空气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在学生中造成疫情扩散,甚至造成局部暴发。<br></h3><div><br></div><div><br></div><div><br></div><div><br></div> <h3>一、流感</h3><div> 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具有高度传染性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div><div>流感病毒分甲、乙、丙三型。甲型流感病毒及易变异,人群对及易变异后的病毒株缺乏免疫力,甲型病毒多为大流行;乙型病毒多为局限型流行;丙型病毒多为散发型。急性流感患者是本病唯一的传染源,病初2-3天传染性最强,病后7日后仍有传染性,通过空气飞沫传播,人群普遍易感。</div><div>临床表现:本病潜伏期短,一般1-2日,短者数小时,最长3-4日。发病步骤,全身症状较重,而呼吸道的症状往往较轻。根据临床表现分为三型。</div><div>1、单纯性流感:本病最常见。起初畏寒、发热,体温迅速升高到39°-40°,全身不适,剧烈头痛,腰、背及四肢酸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少数患者有腹泻,大部分患者2-3日后才出现喷嚏、流涕、鼻塞及咳嗽。体温和上述症状多在1-2日 内达到高峰,3-5日热退,症状明显好转。</div><div>2、原发型肺炎流感:起病时与单纯性流感相似。但有继续高热剧烈咳嗽,呼吸困难及咳粘稠痰,有时血痰。</div><div>3、中毒型流感:患者多高热不退,神智昏迷、谵妄、抽搐,心力衰竭休克。</div><div>预防:</div><div>(1)患者隔离和治疗一星期。</div><div>(2)患者用过的食具和衣物等煮消毒或阳光暴晒2小时。患者的房间可用紫外线照射或食醋熏蒸,进行空气消毒。</div><div>(3)流感流行期暂停集会和集体活动,不到患者家串门。</div><div>(4)流行期间可以用抗病毒药物作预防。</div> <h3>二、流行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h3><div> 是由脑膜炎奈瑟氏苗通过呼吸道传播引起的化脓性脑膜炎,好发于冬春季节,是国家法定乙类传染病。</div><div>临床表现:突然高热,剧烈头痛,频繁呕吐,精神不振,重者可出现昏迷,抽搐。流脑根据病情轻重分为普通型、暴发型、轻型和慢型、败血症型。暴发型起病急骤,病情凶险,病死率高,常在24小时内出现严重休克和呼吸衰竭,危及生命。因此,在流脑高发期,若出现类似上述症状要立即到正规医院抢救治疗,以免延误病情。</div><div>传染源:带菌者和患者。</div><div>传播途径:病源菌主要通过喷嚏、咳嗽、说话等由飞沫直接从空气传播,进入呼吸道引起感染。</div> <h3>三、手足口病<br> 手足口病是一种肠道病毒感染疾病,传染性强,全年都可发生,以4—11月多见,多数病例经对症处理后,可在7-10天内康复。孩子患手足口病后,典型的起病过程是发热,(体温在38度左右),进而出现咽痛、流口水、拒食。检查口腔时,可发现咽部黏膜上有多发疱疹,手足远端部位出现丘疹或疱疹,有的患儿肛门周围也会出现类似皮疹,部分患儿会出现咳嗽、呕吐、咽痛、咽部充血等感冒样表现。本病可经多种途径传染,病菌主要通过口腔进入肠道,传染媒介可以是被病毒污染的食物、水、唾液、空气、脏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等。预防手足口病要做到“勤洗手、喝开水、吃熟食、常通风、晒衣被”等良好的卫生习惯。</h3><div><br></div> <h3>其他感染性腹泻</h3> <h3>预防呼吸道传染病的总体原则应为以下几点:</h3><div>1、加强身体锻炼,增强体质,提高身体免疫力。</div><div>2、加强卫生宣传教育,教育孩子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和提高自我防护意识。</div><div>3、房间注意经常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流通。</div><div>4、教师对学生进行晨、午检,以便及早发现患者,及早采取措施。</div><div>5、适当的采取预防性服药措施。</div><div>6、尽量不到卫生条件差,没有消毒设施的小餐馆用餐。</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