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过的路都是故事(之五黑山谷)

一叶翩跹

<h3>长长的路,我喜欢自己走。可是翻来覆去,怎么都无法有效率解决县与县之间的交通,看似地理位置接近,却并不比从重庆直达更利索省时。无奈,向一日游妥协!</h3><h3>昨晚从四面山顺利坐上末班车从江津回到重庆,夜住地平线青旅。</h3><h3>一推门是扑面而来的热闹,客厅里天南地北的小娃正在聊天,热情的打招呼,嗨,姐姐,快来坐!</h3><h3>啊,这就是开放与融合的青旅文化啊!</h3><h3><br></h3><h3>次日八点集合,穿过慢悠悠醒来的城市,在路边小店吃现包现售的抄手,皮薄馅嫩,味道不错!</h3> 早上在解放碑王府井五棵旗杆处集合,路都走得轻车熟路了。一日游往返车票加门票才68元,想象不出这么低的价格怎么会有利润空间,因为就往返车票也不止这个价格。<div>和导游闲聊时始知,现在淡季,重庆有些景区对部分旅行社有免票政策(散客自己还是要半票),黑山谷就是之一,它的最惠人群是自驾游,只要自己开车去,不仅免门票,环保车票,还赠送一百元加油券。</div><div>这福利真叫人惊呆了。</div> <h3>黑山谷,是读一本自助游书中重庆部分,吸引我关注,促使我前往的一个美好所在。前夜发愁着交通,朋友说古镇也好,山水也罢,不都大同小异,少去一个有什么大不了?</h3><h3>我未置语!见多了山水,确乎大同小异,然而,黑山谷于我的重庆之行,不能省略,它不仅是自己的执着,也是我的初心啊!</h3><h3>我一直对湖北近临的省份未予过多关注,总觉得近,想去就去,简单。</h3><h3>多看一眼,才发现重庆是一个国家五A级景区密集的直辖市。行前同事对我逛个重庆要八天深表不理解~~去重庆不就是吃个火锅吗?三天都久了,你要八天?</h3><h3>哈,八天都远远不够啊!</h3> <h3>黑山谷是国家五A级景区。</h3><h3>先百度一个。</h3><h3>黑山谷风景区全长13公里,其中有6公里的电瓶车车程,6公里的栈道和浮桥,1公里的上山观光索道(也可步行)。从景区大门进入,沿河而下至响水村一段,河谷宽约40—50米,沿河有平缓地,上面是丘陵和山地,呈阶梯状地形,河谷断面呈“V”字形,河面狭窄。以下河段宽度一般约20米,有的河段仅几米,其中,鱼跳峡、野猪峡、猴跳峡,最宽不足10米,最窄处仅两米,采取浮桥、吊桥方式通行,极 富挑战性。黑山谷顶底高度在400—600米之间,河谷两岸谷坡陡直,坡度一般在70—80度,部分岸坡直立在90度以上,高在1200米左右,其形象奇妙无比。</h3> <h3>它最具特色的是峡谷和溪流。</h3><h3>寻常线路是从北门进,南门出。因索道维修,全程八公里行程,导游担心有游客吃不消,于是南进北出,避免了上坡路段!</h3><h3>进景区一群人叽叽喳喳,什么地方都有一堆大妈搔首弄姿的摆拍。无不穿得花红柳绿,象披着梵高的画盘似的...丨</h3><h3>其实刚进门的下坡路段,景色是乏善可陈的。不明白她们兴奋什么呢?</h3><h3>她们那个年代的人真多,真闹,真自恋,真旁若无人啊~~~~</h3><h3>疾步绕过,向前向前!</h3> <h3>过负离子氧吧,与一团游客离散,心情才一扫郁闷,明朗放晴。眼中也才始见山幽水秀。</h3><h3>负离子氧吧,几乎是所有植被良好的景区都会自夸的卖点。对这个概念最深的体会是在张家界金鞭溪。后来经历多了就无感了。</h3><h3>不过重庆的气候真的温润怡人,我这个鼻炎严重的人,在重庆的七八天中,没打过一个喷嚏。出门脸上过敏,旅途中什么补水保湿都歇菜了,可从来不觉得皮肤干燥。不能不说象个奇迹。</h3><h3>从这点上来说,我喜欢重庆!</h3> <h3>一路都是流泉相伴,拍到后来都审美疲劳了。</h3> 枫香桥处,水从此清,真是奇怪,一脉相承,重庆这片的水就显得混浊,而贵州的就看着清澈,澄净碧蓝,通透销魂。 <h3>重庆人见惯不怪的峡谷,却是我眼中神奇迷离的幻境,它们仿佛是另一个次元的边缘,掀开一角,就能通往一个神秘和未知的世界。宁静幽深,又有万千隐秘。</h3> <h3>在这里可以一手摸着贵州,一手摸着重庆。</h3><h3>都知道世界是有边界的,而亲手触摸地图上那条明晰的标示线,你仍会有种神奇感。</h3><h3>省界只是一种人为认知的界定,山们一定不以此来分彼此。它们站得如此接近,仍如整体。</h3> <h3>泥瀑,一种奇特的地质景观,在人迹罕至的地方,大自然那些历经万年的变更才会被珍贵的保存。</h3><h3>说来,人真是最大的害虫!</h3><h3>愿这一眼,不算骚扰!</h3> <h3>景区为了出新,在栈道外另设了亲水浮桥。沽沽流水隔着一层木板,就在脚下。那充满生机和灵性的流动,带给身心一种轻微战粟的兴奋。</h3><h3>浮桥是用钢索固定在峡谷两壁,一眼望去,有点象只巨大多足的蜈蚣。</h3><h3>感受特别,却很心疼那山,那水。钉进峡壁的钢索总在晃荡间扯很人心疼。</h3><h3>一个人的峡谷,山幽,水静,只有脚步声笃笃回响,说着我来过!</h3> <h3>翠生生的蕨。</h3><h3>黑山谷有植物基库的美誉,植被丰荗,路边的植物形态万千,充分展示了物种的多样性。</h3><h3>就连我这个粗心的人,都一路惊诧,怎么会有那么多形态完全不同的叶子?或圆润,或狭长,或铿锵,或柔媚,还都那么美丽!</h3><h3>峡谷湿润的气候给了植物最深情的滋润和呵护,走在这些全无匠心,天然簇拥,不以悦人而姿意生长的植物中,连心,都有了躲于世外,被安然隐藏和保护的悠哉。</h3> 栈道忽高忽低。高处凌空,临风穿行,有飘飘若羽之感。低处近水,迤逦徘徊,象田园人家淡逸清悠。近景里几枝疏竹,更叠添了几分画意。难怪古人的画都那么超脱不俗,实在是他们就生活在那样的山水里。<div>不过是现在,这样的山水稀罕而奢侈了。</div> <h3>一路多浮桥,也多吊桥。而廊桥却少见。这是最独特的一座~~因为它一桥跨两省。</h3><h3><br></h3> <h3>流沙瀑布。不是丰水期的流沙显得有点羸弱,有点不胜凉风的娇羞。</h3><h3>它让我联想起德夯高悬如缕的流沙瀑布,相形下稍逊风姿。</h3><h3>许是因为细流涓涓,倒给人一种沙漏翻转,细沙象征着时间,无声流淌的感觉。</h3> <h3>山水间的八公里,好不经走,美好的时光,总是过得太快。</h3><h3>放慢脚步,还是很快走到尾声。</h3><h3>放生池是一个别扭而造作的人工景点,筑石为池,在这十一月,水碧蓝得透着寒意,一群明明不适合这种至清至冷的水质的锦鲤,被“放生”在这里。</h3><h3>水至清则无鱼,这些不得已活在这清水中的鱼,一副饥寒交迫的模样,连动都不动一下。</h3><h3>不以自由为目的的放生,都是伪善!</h3><h3>没带什么吃的,手边只有一只鸡蛋,把蛋黄捏碎了投进水里,它们反映很迟钝,半晌才寻味而动。</h3><h3>希望游客渐无的冬天,它们能平安度过吧。</h3><h3><br></h3> <h3>撑腰石。</h3><h3>这是一种很常见的地质现象,游客也最爱玩这种游戏。不过这块石头却是有故事的。据说当地先民劳作辛苦,常腰酸背痛。一日耕种之余,看到这块石头凌空伸出,如人躬身,心下十分同情,心想石头也很累了吧。就找了根树木撑在它身下。又向上天祈祷减轻自已的腰痛之苦。</h3><h3>不想之后他的腰疼竟真的缓解了,于是当地乡民都来这里支起树枝,祈求祛除腰痛,十分灵验。</h3><h3>哈哈对于我这个腰不好的人,怎么能错过。赶紧找个小树枝也撑上去,灵石灵石,请保佑我也不要腰疼了吧。</h3><h3><br></h3><h3>嘻嘻。回家若干天,貌似有点灵验!</h3> <h3>最爱这清澈的水,可惜手机拍不出那种通透来。水比看见得要深,而水底石砾纤毫毕现。这清澈让我想起四十年前的清江…</h3><h3>故乡的清江,在我孩提的记忆里,就是这种通透的清澈,那时的我没有近视,站在清江大桥上,可以一眼看清水底的石子。</h3><h3>后来重温,总被人哂笑,说我要么看花了,要么就是吹牛,因为那段绕城而过的清江,早就被污染得面目全非了。</h3><h3>我也一次次质疑自己的回忆。</h3><div>又见到这么清的水,虽然是异乡,而心底的雾霾被吹开。那样纯美的清江确实存在过,只是,被湮没在城市执迷不误的发展里。</div><h3><br></h3> <h3>峡谷的曲折是一言难尽的。</h3> <h3>紧紧相邻的峡壁,象深情对望的脸颊。哎呦,其实挺伤感的,这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是近在咫尺,却不能紧紧相依!</h3><h3>哈哈,山的并肩耸立,就是最长情的故事。</h3> <h3>看见这层层皱褶,总会联想到某只巨大动物的胃。峡谷幽长,真有点象穿过某只巨兽身体的神秘和敬畏感。</h3> <h3>红果滩景如其名,遍野的灌木丛中都是晶莹剔透的红果,秀色可餐。</h3> <h3>从景区正门出来,门口的标志设计得灵秀别致,十分耐看。</h3> <h3>无麻辣,不重庆,这广告总结得,精妙!筋道!</h3> <h3>圆满的一天,从吃开始,到吃结束!在重庆一个人吃饭是件太寂寞的事!火锅与美食,是重庆诱惑的重要元素,而面对这活色生香的唇齿江湖…</h3><h3>一个人的寂寞,伤感都是麻酥酥的。</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