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母亲相处的日子》作者:何羊

小发

<h3>我是1970离开哈尔滨,那年我13岁,还是个不懂事的孩子,在2015年回到哈尔滨,间隔整整46年的光阴。</h3><h3>母亲坐在窗前,目光看着窗外她的那块地,在母亲的眼神里分明是看着珍宝般的喜悦,眼神在守护,在欣赏一幅画般属于她的土地。冬天的哈尔滨寒,雪落在土地上不会融化,那雪盈盈的随着土地凹凸柔和的覆盖,如绢、如丝的细腻覆盖着同时也调整着姿态落于土地。这土地像是灵气般随着母亲的眼神摆出婀娜的身姿,土地分明在告知母亲,我不冷,我在等待春天,和你一起。</h3><h3>母亲90了,白发有些卷曲,阳光映着丝发莹莹的闪,这短短的白发让母亲打理的整洁有序,如发落与肩,母亲会在意的轻轻拿起,生怕惊着发丝缓缓的放在身边的垃圾盒里,母亲老了,动作有些缓慢,但思维依然敏捷,能记住我说的电话号码,等我找到笔在问母亲,母亲还能准确的告诉我号码,等我把电话号码用笔记下后,母亲在重复一下电话号码,怕我记错。</h3><h3>冬天很少让母亲出门,但母亲也闹着要出去,虽说母亲腿脚利落但我还是心有余悸,在这时我就找出好多我自己都觉得牵强的理由来说服母亲,但每次我都以失败告终。</h3><h3>在家里母亲爱吃、会吃是出了名的,母亲对吃的也很挑剔,我们三个孩子都知道,但母亲吃的绝对不是健康的老人食品,如可乐、薯片,五花肉、猪肝、大肠、走地鸡等等,肉对母亲来说是必备的,不吃饭可以,但没有肉是绝对不行的。母亲真是个无肉不欢的长者。</h3><h3>母亲在年75岁的时候,因胃癌做了胃全切手术,术后至今已25年了,我常常和母亲说,电视、广播、书籍,互联网都推荐老人的健康饮食,可母亲只知味道,不去理会健康,后来我查过互联网,1909年丹麦学者W·L.约翰森提出的遗传基因</h3><h3>基因(遗传因子、遗传基因)指携带有遗传信息的DNA序列,是控制性状的基本遗传单位,亦即一段具有功能性的DNA序列。基因通过指导蛋白质的合成来表达自己所携带的遗传信息,从而控制生物个体的性状表现。人类约有两万至两万五千个基因。染色体在体细胞中是成对存在的,每条染色体上都带有一定数量的基因。一个基因在细胞有丝分裂时有两个对列的位点,称为等位基因,分别来自父与母辈。按照其控制的性状,又可分为显性基因和隐性基因。一般来说,生物体中的每个细胞都含有相同的基因,但并不是每个细胞中的每个基因所携带的遗传信息都会被表达出来。不同部位和功能的细胞,能将遗传信息表达出来的基因也不同。</h3><h3>1909年丹麦学者W.L.约翰</h3><h3>我才明白了遗传基因造就了母亲手术没有影响她对美食享受,也是母亲的乐观和勇敢才能吃无敌的。母亲的体重80斤,但欢吃欢造的,比我吃的多多了。这让我好生羡慕,但又想想我也继承了母亲的遗传基因,我也是受益者不是。</h3><h3>我的母亲是个勤劳聪慧的女人,在她青丝落肩的年纪是个楚楚动人的女子,我记得母亲个子不高,总是穿着高跟鞋,较深的红色裙子,白色的衣服长长的卷发(母亲是自来卷),婀娜的步子,手里总是拿着一块秀着梅花的手帕,母亲爱梅,那个时代,那个年纪的母亲也和梅一样,不但美还透着有韧性的坚强。</h3><h3>我记得是前年,我刚回哈尔滨,购物是我的天性,爱穿、爱美、爱浪也是女人的专利,记得天刚刚冷,我各个大商店跑了一天,回到家已是筋疲力尽,我刚把大包小包的衣服和鞋子放了一地就瘫倒在圈椅里了,这时的母亲却兴奋了起来,衣服母亲穿了一遍,口里还楠楠念着,这件我的,这件你的,母亲就像少女般快活,我和母亲的脚丫儿一样大,母亲就连鞋也穿上,还不时地叫我看,母亲问我,这件好看吗?这鞋我穿的行不?全然不管我的感受,也不问我吃没,渴没。我的天呐!我是你亲生的吗……随心里有一点点怪着母亲,但看母亲萌萌的也很是可爱,母亲不会做饭,我还要做些吃的和母亲一起吃,我刚走进厨房,一转身想问母亲想吃什么,惊艳的一幕映入眼帘,只见母亲提着刚买来的所有的包笑嘻嘻的和我说:"我都要了,你再去买吧。"我呆呆的站在那里,木木的点了点头。忽然我大笑了起来,母亲愕然的看着我,我赶紧说:是你的,都是你的。然后捧腹大笑。</h3><h3>有时我也陪着母亲静静看着她的那块地,等春风扑面,等花开满地的时节,母亲的眼睛不再有光泽,医生说母亲的两个眼底都坏了,能看到多久就是多久吧,治不了了。每每看到母亲的眼睛心就楚楚的痛,母亲也知道这个情况,但母亲没有表现出恐惧而是开朗的对我说,等我看不见了,你就是我的眼,我点点头,眼泪在眼睛里打转,虽说母亲看不清但我也不敢让眼泪掉下来,我和母亲就这样看着窗外静静地坐着。陪着母亲坐着……</h3><h1>我知道"陪伴就是最大的孝道"。</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