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诗/夏日清风</h3><h3>图/夏日清风</h3> <p class="ql-block"> 明孝陵是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和皇后马氏的合葬陵墓。因皇后谥“孝慈”,故名孝陵。坐落在南京紫金山独龙阜玩珠峰下,东毗中山陵,南临梅花山,是南京最大的帝王陵墓,也是中国古代最大的帝王陵寝之一。2003年入选世界文化遗产。明孝陵代表了明初建筑和石刻艺术的最高成就,影响了明清两代500多年帝王陵寝的形制。</p><p class="ql-block"> 虽然住在南京,已有二十多年没去明孝陵了,近日得闲前往一游,真是眼界大开。明孝陵申遗前,感觉明孝陵破破烂烂没什么好看的,谁知申遗前后,明孝陵复建了许多建筑,原有建筑也得到了很好修䦅和保护,神道全部纳入了明孝陵景观范围,早已今非昔比了。明孝陵又展现了它原有的恢宏气势,尚存建筑雄伟壮观,石刻砖雕,图案清晰,技艺高超。可惜的是晚去了一个月,错过了最美的季节,算是留了一点遗憾,只有等待来年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七律 游明孝陵》</p><p class="ql-block"> 文/夏日清风</p><p class="ql-block"> 气势恢宏叹观止,设计巧妙世称奇,</p><p class="ql-block"> 太祖安睡六百年,地宫入口仍是迷。</p><p class="ql-block"> 圣洁华美石像路,皇家气派尽彰显,</p><p class="ql-block"> 银杏红枫映神道,观景怀古发幽思。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 <h3>明孝陵文武方门</h3> <h3> 文武方门是明孝陵的第一道大门,明代的文武方门毁于太平天国战争,现在所见的文武方门是1998年依照明代规制重建的,所用琉璃构件全部由北京古建官窑专门烧制,墙体填补所用全部是明代的城砖。</h3> <h3> 享殿始建于1383年,位于御碑亭的后面,原来是重檐九楹,左右有庑,另有神宫监和具服殿、宰牲亭、燎炉、水井等设施,是明孝陵的主要建筑之一。现存的享殿为光绪二十八年(公元1902年)在原址上重建的,但其规模大为缩小,殿中挂有明太祖的遗像。</h3> <h3> 此殿是皇帝祭奠前更衣的“具服殿”。原建筑已毁于兵乱。现在的建筑也是后来重建的。亭中有大石龟驮着石碑,碑上是清康熙题的“治隆唐宋”四个大字。</h3> <h3> 孝陵殿即方城,其宽度有75米左右,高大约在16米左右。深度约为31米左右。主要是以大石条砌成的,共有台阶54级,可以从石阶登上方城的顶部。</h3> <h3> 方城的顶部原来是明楼,一座宫殿式建筑,都已毁于战火,保留下来的只有四面城墙。2008年在顶部按原样复建了明楼。</h3> <h3> 站在明楼前城墙眺望,整个明孝陵尽收眼底,东边就是中山陵,西边是中山植物园,南边是梅花山,北边是宝顶,山环水绕,树木葱茏,红墙黄瓦,跌宕起伏,的确气象非凡,不愧为虎踞龙蟠的风水宝地,游人至此,不禁怀有思古之情。</h3> <h3> 明孝陵的神道长达2400米,曲折幽深,呈S形,与历代帝王陵墓前开阔直达的神道形制迥异。尤其是秋天,当银杏和红枫点燃了明孝陵的秋色,宛若世外桃源。</h3> <h3><font color="#010101"> 明孝陵是一个一年四季都适合去的地方,不仅是历史文化遗产,而且景色宜人,冬天的梅花山,春天的樱花园,秋天的银杏和红枫映衬下的神道,每个季节都美不胜收。建议来南京玩的朋友,一定要去明孝陵。自己慢慢品玩,不要跟团匆匆一游。</font></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