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知六事

邓玉芳

<h1><b>  什么是手足口病?得病后有什么表现?</b></h1><div> 手足口病是一种常见多发传染病,以婴幼儿发病为主,多种肠道病毒都能引起,EV71病毒是其中的一种。一般全年均有发生,5—7月为高发期。</div> <h1><b>  手足口病是怎么传播的?有疫苗吗?</b></h1><div> 手足口病传播途径多,主要通过密切接触病人的粪便、疱疹液和呼吸道分泌物(如打喷嚏喷的飞沫等)及被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餐具、奶瓶、床上用品等而感染。手足口病目前没有疫苗。</div> <h1><b>  哪些人容易患手足口病?</b></h1><div> 婴幼儿和儿童普遍多发,3岁及3岁以下婴幼儿更容易得病。由于成人的免疫系统较完善,成人一旦感染一般不发病,也无任何症状。但感染后会传播病毒,因此成人也需要做好防护,避免传染给孩子。</div> <h1><b>  孩子出现可疑症状怎么办?</b></h1><div> 如果孩子出现发热、皮疹、昏睡、高烧、神志不清等症状,要及时就诊,同时要密切观察。不要去幼儿园和人群聚集的公共场所,避免与其他孩子接触。</div> <h1><b>  手足口病能治好吗?</b></h1><div> 如果得了手足口病,绝大多数情况下7—10天可以自行痊愈,不会留下后遗症,皮肤上也不会留下疤痕。但是,个别重症患者可能出现脑膜炎、肺炎等,只要积极配合医生治疗,多数可以痊愈。</div> <h1><b>  一般家庭怎么预防?</b></h1><div> 预防手足口病的关键是注意家庭及周围环境卫生,讲究个人卫生。饭前便后、外出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洗手;不喝生水,不吃生冷的食物;居室要经常通风;勤晒衣被。</div><div> </div><div> 流行期间不带孩子到人群密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要避免接触患病儿童。流行期可每天晨起时检查孩子皮肤(主要是手心、脚心)和口腔有没有异常,注意孩子体温的变化。</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