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我这次主编《百家百寿》一书,得到了南京书法家李安根的支持,他用心书写了一幅百寿字,观者无不啧啧称赞。</h3><h3> 眼一晃,应该两年多没见到李安根了,不过微信上还是天天看到他发的书法作品。</h3><h3> 严格来讲,我和李安根总共见面也不过几次而已,但彼此印象深刻,难以忘怀。</h3><h3> 我最近写过《画家周京新笔下的脏乱差》、《书法家黄玉成笔下的高大上》,那么李安根的文章怎么写呢?</h3><h3> 我想,叫《书法家李安根笔下的真善美》是合适的。</h3> <h3> 李安根是位实在人,为人真诚,有善心,心灵美,书法美,符合真善美的标准。</h3><h3> 安根这个名字也对得上号。安心写字,扎根传统,的确如此。</h3><h3> 李安根不会玩花样,只会老老实实学习,以古人为师,认真临摹经典碑帖。</h3><h3> 李安根虚心请教,不放过每一次学习机会。每次与朋友聚会,他总是拿出作品,请大家点评,十分诚恳。</h3> <h3> 他总是要求大家找毛病,狠狠批,别客气。因为他觉得唯有如此,才能进步。</h3><h3> 这种批评和自我批评的精神失传久了。躁动不安的书画界培养不出大师,却让写字画画的傲气冲天,好话尽管夸,但别讲差的。特别是书画官员,更是眼里容不下批评,谁敢写文章点评其作品,直接删贴,赤裸裸地举起打压大棒,毫不犹豫,下手之狠,比其写字画画来的干净利索。</h3><h3><br></h3> <h3> 李安根没有与这类人同流合污,而是保留着纯净,一心一意把字写好。</h3><h3> 第一次见面时,大概是一三年,有十几位书画圈子朋友,分坐二桌吃饭喝酒。</h3><h3> 李安根当时可能正练王铎草书,写的像极了,连绵不绝,一路缠绕,气势出来了。</h3><h3> </h3> <h3> 加上微信后,打开其相册,才发现他是篆楷行草兼擅,没有见过隶书,印章刻的也好。</h3><h3> 李安根追求的是雄强刚劲之风,故其书法大气,酣畅淋漓,体现了阳刚之美。</h3><h3> </h3> <h3> 李安根的书法法度严谨,不随时俗,古意盎然。</h3><h3> 学习写毛笔字时,有许多陷阱,一不小心掉进去就出不来了。南京林散之、萧娴诸名家都有弟子,甚至尉天池也有追随者,凡是一步一趋模仿近代人或当代人书法的,只能叫吃亏上当了。</h3><h3> 齐白石告诫过别人:“学我者死。”金陵名家陈大羽就不听话,其赖以成名之篆书就是齐白石式的“天发神谶”体。可惜笔下功夫差,从齐白石那里学到的只能叫惨不忍睹之字,笔画丑陋,线条扭曲,结体怪异。</h3><h3> 陈大羽的字没办法和齐白石大师相提并论,就是和李安根比,也无法胜出。李安根笔下的刚健利落也是他学不来的。</h3> <h3> 尉天池就更差了,1962年就在南师大任书法教师,1985年开始培养书法硕士研究生,担任江苏书协主席十多年,现在依然是中书协和江苏书协顾问,影响不小,追随者不少。</h3><h3> 可惜其字用笔、结体、布局皆有不小毛病,以至于批评家认为“单从创作这一方面讲,尉天池不能令我们这些后学者满意,他的书法水平甚至远远赶不上很多业余作者。”</h3> <h3><font color="#010101">我为什么不厌其烦插上这么一段文字呢?其实并不是题外话。 李安根作为南京人,能不被身边的所谓名人所诱惑,没有跌入陷阱之中,实在是眼力不凡,定力不凡。 许多人追求眼面前的事,抱着书画官员大腿不放,一步一趋模仿着书画官员的字或画,甚至跪拜,也许一时得到许多现实利益,殊不知成了牺牲品,最终必被淘汰出局。</font></h3> <h3> 因此庆幸李安根找到了一条正确学书之路,以最大的勇气打进去,老老实实以经典为师,学到一定程度后,再以最大勇气打出来,就算成功了。</h3> <h3> 相信凭李安根的勤奋好学,他会做到这一点的。</h3><h3> 李安根并不是职业书家,他还有工作要干。我不知道他具体干什么,好象还要上夜班,但他能合理安排时间,确保每天写几小时字。</h3><h3><br></h3> <h3> 拳不离手,曲不离口,这是真理。写字之人更是如此,学海无涯艺无止境,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h3><h3> 这一点上,我是认可李安根的,他给人的印象就是稳重有耐心,十年面壁图破壁之事能做到,且结果丰硕。</h3><h3> </h3> <h3> 再好的朋友,也要常聚才行。遗憾的是和李安根难得一见,下次一定要找个机会,争取一叙。</h3><h3> 我敢肯定,那时李安根的书风又变了,他的转益多师能力是很厉害的。(钱诗贵丁酉日记)</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