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边店

草木依依

<h3>出济宁,走济鱼公路,在不远处的龙拱河北岸,有一个小村子叫半边店。这别致的村名来自一个耐人寻味的帝王传奇故事。清朝雍正初年,嘉祥县卢楼村有四兄弟常在南阳湖西岸做湖产生意,有了积蓄后便在离济宁城不远处的龙拱河北堤下,鱼台至济宁的官道西侧旁置了些田产定居下来。卢家兄弟当年在此选址定居确是独具慧眼。这地方往北是繁华的济宁城,往东不几里路是草丰鱼肥的小北湖,往南过龙拱河是闻名遐迩的大觉寺堌堆——这里每年二月的骡马大会云集了半个中国的牲口经纪人,成群的上市骡马更是不计其数——往西是一望无际的肥田沃野。且龙拱河连着大运河,大官路通往济宁城,水路无阻,陆路畅通,开店铺做生意得天独厚。他们先是开了个小茶馆,继而又开了个饭铺,稍后车马店和水产货栈也相继开业,生意从小到大越做越兴隆。生意做大了,钱赚多了,兄弟四人都建起了宅院,来往的客人都称这片卢家宅院为卢家店。</h3> <h3>雍正十三年冬雍正帝驾崩,乾隆帝登基,大清国换了新皇帝。济宁城里那些向来对雍正皇帝阴谋篡位、迫害忠良就颇有成见的文人们,觉得心头少了一些压抑,便经常漫步郊外,时而乘兴舞笔弄墨,抒怀言志。次年初夏,几位秀才信步来到卢家茶馆,一边品茶一边聊天,不时发泄对雍正皇帝的不满,说什么血滴子割头罪有应得。聊了好一会儿该走了,赵秀才要付茶钱,卢掌柜谢过说:“各位先生不知敝店的规矩,在这里喝茶不要钱,吃饭有钱付钱没钱算行个方便,住店生意人要钱,平常路遇人借宿不要钱——生意人赚钱的要钱,折本的不要钱。”几位秀才说:“鲜见鲜见,那您还能赚到钱?”卢掌柜说:“一律要钱,难说赚钱,没人光顾,赚谁的钱?即使这几个铺面都不赚钱,还有湖鲜店撑着。再不赚钱,我家还有百亩良田呢,总饿不着肚子。”几位秀才交口称赞一番后又说:“我们这些读书人从不白麻烦别人,既然掌柜的有言在先,我们也不破您的规矩,那我们就每人送您一幅字吧。”卢掌柜说:“先生们的字都是值银子的,若是不吝,鄙人就多谢了。”于是几位秀才拿出文房四宝开始题字。赵秀才为小茶馆题了门联,钱秀才为小饭铺题了门联,孙秀才为车马旅店题了门联,李秀才为湖鲜店题了门联。周秀才一看店铺都有门联了,就写了茶幌子。吴秀才没的写了,就展开自己的一把纸扇,刷刷刷题满了字赠给了卢掌柜。卢掌柜再次谢过说:“各位先生的字花钱都难买来,今慷慨赠于小店,实在受之不安哪。”众秀才们说:“区区几字,何足挂齿,权作交友吧。”说着打拱告辞。卢掌柜如获至宝般把字收起,随后又去济宁找最好的装裱店花高价装裱好,风和日丽时挂出装点门面招揽顾客,阴雨天气时卷轴装盒珍藏于柜。</h3> <h3>乾隆三年初始,乾隆皇帝想检查一下自己两年多来的政绩如何,民声怎样,有意出京私访,借此也察看一下大清国的吏风民情。是年盛春时节,乾隆爷带了为数不多的仆从,乘一艘普通客船,悄悄离开京城,顺大运河南下。当船行至济宁停泊小憩时,乾隆爷听说有条龙拱河,是四条龙兄弟为了拯救受水灾的黎民百姓,用生命作代价拱成的,不由地打心里敬佩不已。心想:“我是当今的真龙天子,何不沿河一游,一来凭吊先贤,二则以示景仰,不也是件好事嘛。”于是他仅带一名叫小六子的仆从,租一只渔家小船,沿龙拱河西行。行不几里路就到了龙拱桥,乾隆爷看到桥北首路旁高大的白杨树上挂着一面旗子,徐风吹展,现出两行瑰丽娟秀的字。乾隆爷自幼饱读诗书,精通文章,尤其对笔墨情有独钟,一看有好字就叫船家停了下来。再细看时原是茶馆的幌子,就对仆从说:“小六子,你知道那旗子是干什么的吗?”小六子看了一会儿念道:“一口爽再口香三口忘了回故乡,草清芳人熙攘大树底下好乘凉。”乾隆爷说:“猜不透吧,告诉你,这是茶幌子。”小六子恍然大悟的样子说:“对对,喝一口就清爽,喝两口就喷香……”乾隆爷打断他的话说:“别别,这两句话是打两个字,你猜到了吗?”小六子挠挠头皮说:“哪两个字?”乾隆爷说:“一口加一口再加一口是几口?”小六子说:“爷,您也太寒碜我了,我还能连三个数不识!三个口呀。”乾隆爷说:“三个口念什么字?”小六子又一次恍然大悟:“咳!品呀。”乾隆爷又问:“一草一人一棵树念什么字?”小六子在手心里画了一阵子,忽然一拍屁股说:“妙!是个茶字,原来两句话说的是‘品茶’二字。”乾隆爷说:“这两句话不仅恰如其分的蕴藏了两个字,而且给谜底加了绝妙的注脚。第一句话是夸自家的茶好,第二句话则是说此处正是喝茶的好地方。出此句者不凡哪,咱爷俩何不过去瞧瞧还有其他妙句没有。”</h3> <h3>于是主仆二人下船上岸,来到茶幌子下的小茶馆,举目寻找佳句妙语,只见茶馆的门联手笔也非同凡响:不图赚钱,只行方便;横楣是:品茶免费。他们正在欣赏茶馆门联,此时卢掌柜刚好从茶馆里走出来,见来了一位气宇轩昂的后生,忙向前作揖搭讪:“二位客官请用茶。”乾隆爷还礼道:“贵茶馆分明待客不收钱,为何不问我等吃饭否?住店否?”卢掌柜说:“人饥才用饭,天晚才住店,品茶可不分时辰呀。太阳才半晌我就请客官吃饭,留客官住店,那不是只想着客官的钱袋,岂不让人耻笑。”乾隆爷说:“说的有道理,掌柜的真是个实在人。我爷俩是冲着字来的,先欣赏一会儿再品茶不迟。”卢掌柜说:“敝处的字是济宁有名的墨客题的,二位客官若有雅兴尽管鉴赏。”</h3> <h3>乾隆爷往前走几步,见小饭铺的门联是:酒飘香肉飘香酒肉均飘香,穷可享富可享穷富皆可享;横楣是:有钱才付。</h3> <h3>再往前走是旅店,店门的门联是:大路在门前人来人往当自愿,小店占半边客留客去不免强;横楣是:主随客便。</h3> <h3>再往前走见湖鲜店的门联是:红鲤鲜白鲢鲜满店湖产样样鲜,长辈善后生善居家人丁个个善;横楣是:货比人缘。看罢几幅门联,乾隆爷情不自禁地说:“虽然早闻济宁自古文人辈出,墨客云集,不曾想到这小店的题字居然幅幅都是大手笔,真是开了眼界,不枉此行哪。”</h3> <h3>主仆二人回到茶馆品茶,卢掌柜上前说:“客官既然喜欢字,小店还有一位秀才赠的字扇,我拿来给您瞧瞧。”</h3><div>乾隆爷看罢字扇,不仅没夸字好,反而脸上泛过一丝不易被人觉察的不愉快。原来扇子上题的字是:雍正崩乾隆登普天同庆百废兴,寒冬送暖春迎遍地复苏万物荣。当时乾隆爷心想:“此句对父皇有不尊之嫌,此扇也就不宜留在民间,若被哪位谄谀之徒发现报送官府,说不准又会酿出一场文字狱,不仅会毁我大清许多文人,还会株连这位店主人——他可是个良民啊。我刚登基不满三年,这圣人家乡的人会怎样看朕。”于是说:“掌柜的,我们爷俩酷爱笔墨,把此扇售予我们如何?”说完让小六子拿出二十两纹银。</div> <h3>卢掌柜忙说:“既然客官喜欢,尽管拿去就是。当初别人赠我没取分文,今天我怎能收客官的钱。我观客官天庭饱满,五官端庄,谈吐斯文,举止大方,必定是满腹经纶的书香子弟,说不定来前京试高中,仕途得志,平步青云,五品三品不可限量。今日光顾小店,已使蓬荜生辉,真是鄙人三生幸事。若蒙客官不嫌,就请也留点墨宝,既作字扇的酬价,也给小店留个记念。”乾隆爷说:“此事不难。”就让小六子磨墨铺纸,提笔想了想又说:“看你家店铺典雅,生意红火,可惜缺个名子,我就赠个店名吧。”说罢挥毫写下三个刚劲秀丽的大字:半边店。卢掌柜问:“此名怎讲?”乾隆爷一指旅店门联说:“你的店占了半边官路,不是半边店吗?</h3> <h3>乾隆爷题罢字又饮了一盏茶,起身要走,卢掌柜忙过来相送:“客官咋不再品几盏?”乾隆爷指了指树上的幌子说:“已饮两盏,若再饮就忘了回家,岂不误了大清国的政事。”说完一看店家面带诧异,乾隆爷知已失言,本是怕惊扰百姓微服私访,此言一出怎么收回?正有些犹豫,机灵的小六子插话圆了场:“我家掌柜是做大青果生意的,若在此久留,一船大青果会烂掉的。”</h3><div>乾隆爷前脚离开,卢掌柜后脚悄悄跟过来。他见那客官气度不凡,料定不是俗人,想听一听他们主仆还说些什么。刚要下河堤时,就见那主人用左手扭着仆人的右耳朵往上提着嗔道:“你把大清国比做大青果,还诅咒说会烂掉的,你想死呀你。”仆人捂着耳朵转了半个圈儿对着主人辩解说:“爷要是真的忘了回朝理政,那皇位岂不旁落他人。倘若那样,大清国还真说不准会烂掉的。”那主人又用右手扭住仆人的左耳朵说:“还敢顶嘴!”一气把他提到船上。</div><div>看到这一幕,卢掌柜心想此人定是乾隆皇帝无疑,真是又惊又喜。惊的是在万岁爷面前说错话没有,喜的是今生有幸见到了皇上。回店后把题字收起来,当时没敢声张,过几天到城里装裱好挂在店门口,后又请能工巧匠摩仿真迹刻石立于店前路边,逢人就讲此店名是当今皇上亲赐。过往客人虽将信将疑,但不得不承认三个字是出自大家之手。从此半边店在济宁名声远播。</div><div>直到光绪末年,国民革命军过来后,大清朝的东西不吃香啦,卢家后人也不敢再以此彰显门第,先是把珍藏了一二百年的乾隆帝御赐笔墨真迹束之高阁,后仍觉不妥便悄悄烧掉了,就连店名石碑也砸毁弃之河中。</div><div>乾隆皇帝亲赐店名的传说可能是真也可能失真,大清朝的一代圣君屈尊到此的可能性很小,或许是卢家掌柜为招徕顾客虚构的,也许是后人演义的,反正已无从查考。不过,无论是真是假,它都给济宁人留下了一则帝王的佳话,为人们茶余饭后提供了谈资。</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