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正在天空把秋千荡,一颗星星进了我的捞月网——记全国第四届小学语文教学风向标观摩研讨会

锡林郭勒盟小学语文名师工作室

<h3>  北风萧萧,诗意暖暖,在如画的江山,有幸参加"全国第四届小学语文教学风向标研讨观摩会儿童文学专场"活动。本次活动特邀朱自强、汤汤、张学青、雪野、周益民、王昭文(中国台湾)、王乐芬、蒋军晶、钱锋、陈金铭、王燕、占梅菊等名师前来授教。</h3><h3> 当前,课外阅读指导越来越受到重视,大量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走进了孩子们的视野中。本期儿童文学专场的教学风向标研讨观摩会对这一主题进行了广泛而深邃的教学探讨。</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b>1⃣️见面礼</b></span></h1> <h3>  开幕式后,雪野老师为我们带来了童诗创作课《见面礼》。雪野老师的课如其人,温文尔雅,充满诗意。课堂就在聊天中展开,雪野老师先请孩子们朗读"见面礼",在他的一次次诗样的点评中,孩子们走进了诗歌的天地。</h3> <h3>  接着,雪野老师请孩子们朗读童诗《见面礼》,并一再强调所有孩子去聆听他们的朗读,想象童诗的画面,细细品味诗歌的感觉。之后在雪野老师不着痕迹地引导下,孩子们创写童诗。精彩纷呈的创作,引得全场老师由衷地赞叹。</h3> <h3>  课虽结束了,但"看清楚、听清楚、想清楚、说清楚" "学会聆听比任何学习都重要!" "生活促使我们想象力翅膀的张开!" "向经典要语言,向经典要情感,向经典要技巧" 等话语依然围绕耳畔,令人回味。</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b>2⃣️怎样引导孩子写童话 </b></span></h1> <h3>  知名儿童文学作家汤汤老师带来了《怎样引导孩子写童话》讲座。一开场,汤汤老师就精准地抛出我们的疑惑:不知道怎么指导孩子写童话,无法判断孩子写的童话是好是坏。</h3> <h3>  就这两个问题,汤汤老师从五个方面介绍了她的童话创作经验:</h3><h3> 第一,想象奇妙,童话要学会荒诞的想象;第二,故事生动,好童话要学会悬念的设置;第三,感情真挚,好童话要荡涤人的心灵;第四,耐人寻味,好童话要引发人生的思考;第五,细节传神,细节让童话充满魅力。</h3><h3><br /></h3><h3> 随后,汤汤老师还告诉我们写童话真经:</h3><h3>一是多阅读,阅读会使你有一个好的眼光和文学感觉;二是引导孩子捕捉平常生活中的灵感。生活生长灵感,生活养出灵感。<br /></h3><h3><br /></h3><h3> 最后,汤汤老师用自己的创作经历让我们领悟如何把握生活灵感写童话。汤汤老师的讲座故事连连,让我们入迷。</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b>3⃣️品读经典</b></font></h1> <h3>  江山市恒泰学校占梅菊校长带领五年级学生走进了著名儿童文学作家曹文轩先生的《青铜葵花》和《草房子》这两部经典作品。占老师与孩子们一起揣摩主人公的内心世界,与书中的主人公同悲喜、共命运,细细体会着曹文轩作品里的孤独与伤感。</h3> <h3>  课堂上,孩子们在占老师的指导下,在合作学习的方式中,发现作家写作的奥秘,了解到作家是通过景物衬托、内心独白、动作暗示、语言暗示、神态暗示等方式使"孤独"具象化。学生们还尝试练笔,通过写一写自己曾体验的孤独,唤醒了孩子们的生活经验,用诗一般的语言表达对孤独的感受。</h3> <h3>  最后,占老师创设了情境,让学生评论杜小康的朋友圈,来表达对孤独的看法,探讨"美丽的孤独"这一主题。这是一堂指向语言表达形式,又不失人文主题探讨的儿童文学作品品读课,对教师如何指导整本书的阅读指导做了很好的示范。</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b>4⃣️唤醒学生内在的诗性</b></span></h1> <h3>  蒋老师引领学生走近现代诗。他通过比较朗读多首现代诗,让学生发现诗歌最常见的分行写的格式,破除了诗歌的神秘感,拉近了诗歌与孩子的距离。然后,蒋老师带领学生品读西班牙诗人洛尔迦的《半轮月》,让学生尝试改写《半轮月》,通过与原诗对比品味,体会精妙的诗句中所蕴含的神奇丰富的想象以及诗歌的情趣。</h3><h3><br /></h3> <h3>  儿童的世界是天真烂漫的,走进儿童文学让我们更能贴近儿童的内心。我们作为儿童世界的守护者、引领者,儿童文学的陪伴者,要多接触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带着孩子一起环游浪漫多彩的儿童文学世界,陪伴孩子一起度过一个充满童心、童趣、童真的儿童时代。</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37, 35, 8);">5⃣️发现一群不一样的孩子</b></h1> <h3>  2号上午,浙江省特级教师王乐芬老师带我们开启了图画书《巴夭人的孩子》之旅。乐芬老师在课上紧扣图画书的特点,让孩子们聚焦封面,发现线索,提取信息,进行猜测;聚焦图画与文本寻找依据;聚焦文字展开想象;连结生活畅谈想法。</h3><h3><br /></h3> <h3>  课上,美美的老师配上优美的画面,再加甜美的朗读,带领孩子们由认识巴夭人,走进巴夭的孩子的生活,跟随文本领略着巴夭民族的异域色彩,体验着巴夭孩子不一样的亲情和无限的自由。《巴夭人的孩子》深深印刻在孩子的脑海中,也印刻在了听课老师的心里。</h3><h3><br /></h3><h3> 王老师的课,让我们跟着文学走向远方,去发现了一个不一样的世界,一群不一样的孩子。 就如王乐芬老师说的:" 文学是个非常好的领域,我们的孩子往往局限于生活,现实无法带孩子到诗和远方,文学可以,我想把书变成长长的视野,带孩子结伴同行,给他们一个聪慧幸福童年。"</h3><h3> </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37, 35, 8);">6⃣️追逐一场文学的&quot;梦&quot;</b></h1> <h3>  由江苏省特级教师、著名的儿童阅读推广人周益民老师执教的是《一个特别的巨人》。</h3><h3> 周老师在课上紧扣一个"梦"的主题展开,首先带孩子们追寻《一个特别的巨人》"吹梦捕梦制梦听梦"的线索静静阅读,提问质疑;聚焦片断,猜测图画情节;梳理细节,了解人物特点。然后,链接电影片断,引发质疑,激发阅读期待,为什么书里把好心眼写得那么弱,和其他巨人形成鲜明对比?引导孩子关注小说里的任何微小的细节都有可能是作者的精心安排。最后聚焦故事线索,讨论设计如何捕捉吃人巨人才能成功,再次引起孩子关注作家是如何解决的,更是激发了孩子对整本书的阅读期待。</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37, 35, 8);">7⃣️走近小尼古拉</b></h1> <h3>  下午,上海台商子女学校的王昭文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节不一样的儿童文学课。课堂上,昭文老师由一幅又一幅的图片,让孩子们从图片中猜猜、找找相关人物:你认为哪个是阿篶,哪个是尼古拉?并说出自己的理由。就这样,孩子在一次次寻找、确认、以文为证中,一个个人物、一个个情节就这样在孩子们的心中闪亮起来。</h3> <h3>  昭文老师的课朴实、纯粹,用阿牛老师的话说就是:"昭文老师在课堂上教出了素养,更难得的是可贵的例行的思辨。"</h3> <h3>  从孙悟空的七个名字入手讨论,探究每个名字与起这个名字的人物之间的关系;探讨了自己喜欢的名字和不喜欢的名字以及理由,并依据喜好为其排序。讨论中,老师渐渐引领着孩子走进了孙悟空和名字背后的东西。这便是钱峰老师的《捉妖记2孙悟空》。 </h3><h3>细酌了真假美猴王,又回到源头的名字,看到孩子们的排序。挖掘出孩子们最喜欢的名字"美猴王"、"齐天大圣"等背后的意义:所有人都喜欢能都掌管自己命运和自己的世界、王国的自我。</h3><h3> 是的,正像老师所说的那样: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孙悟空。</h3><h3> 钱老师,就这样在课堂上运用了这样的"问思辨"的方式,引领孩子去探究一些真相,去探究一些原本的东西,看似平淡,却是内核。<br /></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37, 35, 8);">8⃣️指点江山</b></h1> <h3>  张学青老师在《晚饭花》的课堂上,生发问题,作出猜测,找到依据,以图引文,了解作者对晚饭花花形、花色、花叶的描写;以文比文,让学生对比百度百科中的晚饭花描述和汪曾祺笔下的晚饭花,了解介绍性的知识性文章和散文的区别,后者有"我",有感情,明确散文的文体。进而以感情为线索,抓住直接表达情感的关键词:并不怎么欣赏、当之无愧、有一点好感,于矛盾的表达之中感悟欲扬先抑。一层一层理清散文的结构,就像一棵摇曳多姿的水草。以文解文,感悟晚饭花的"怯",改写比较,对比感悟晚饭花的"野"。最后介绍作者汪曾祺,巧妙地以他的小小说集《晚饭花集》的取名缘由的讨论,来深化对晚饭花生命力强的理解。</h3> <h3>  一堂课展现了学青老师对文学课的理解,更是她对教育的理解,文学是人学,文学和一般的语文课最大的不同就在于它的审美、它的情趣。自觉之语文教师,不能仅仅把文学作为一道菜的调料,而要作为一道菜,一道重要的菜。在张学青老师作的《中国散文中国风》的讲座中,教出散文的味道,有两招,一是朗读,二为研读。此身能做的事情就不要推诿给别人,此时能做的事情就不要推到下一时,此地能做的事就不要想更好的境遇。</h3> <h3>  儿童文学教什么?怎么教?这是这次共聚江山的老师们心中之问。儿童文学领域专家朱自强教授在两个小时的讲座中娓娓道来。要明确地认识到,儿童文学是小学语文教育教学主体性的资源,主要要教儿童文学教材里大部分是儿童文学类的作品,要懂得教儿童文学的方法,首先要理解儿童文学是一种什么样的文学,朱教授着重讲述了儿童文学文体特点与语文阅读教学的关系。从三个方面:一是什么是文体?二是为什么文体意识很重要。三是文体艺术特点与阅读教学(策略),其中具体以诗歌与小说,小说与散文,童谣与童诗,民间童话与作家童话,童话与小说童话,绘本的语文阅读教学进行了阐述。</h3> <h3>  看似理论性很强,却在朱自强教授一个个的比喻中一首首脱口而出的童谣中活泼起来,在一首首意味深长的诗歌中鲜活起来,在一个个教学实例分析中明晰起来,在一个个有趣的故事中立体起来。其中《好神奇的小石头》、《好脏的哈利》点燃了现场参会教师的想象之火,大家实实在在地感受了将绘画的信息转化成语言的绘本教学法。"诗意和逻辑,感性和理性,自如切换,一场儿童思维盛宴。"</h3> <h3>  "行动的愿望比你的能力更重要",在迷雾中追寻光、在窄巷中寻找路,指点江山,儿童文学教学路上,从迷茫到坚定,从慌乱到从容。</h3><h3><br /></h3><h3> 此身,此时,此地,文学,使我们更加美好,给孩子上好文学课吧,让美好延续下去。</h3>

老师

孩子

儿童文学

童话

汤汤

文学

朗读

晚饭

童诗

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