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安市实验学校西校区历史组教师反思

路云

<h3>  新的一周开始了,在过去的教学中,历史组各位教师都有自己的感悟和收获,快来看看吧!</h3> <h3><font color="#010101">   </font><span style="color: rgb(1, 1, 1);">《东汉的兴衰》教学反思 </span></h3><h3><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初一 颜景壹 </span></h3><h3><font color="#010101"> 《东汉的兴衰》一课的教学设计和课件,整体上实现了预期的目标。 自己觉得满意之处在于:通过讲故事的方式吸引学生,并把人物及背景蕴含在其中;恰当、合理使用了教材内外的材料进行教学。论从史出是唯物史观的一个基本要求。在对刘秀以柔术治天下的措施分析后,补充了体现治理效果和名人评价的史料,增强了对比的效果;在对东汉的衰败部分,我使用图表资料,按主次顺序依次展开分析,让学生对东汉衰败的原因能有一个比较清晰的印象;在东汉的盛衰讲述中,我把以民为贵、和谐兴盛的主题贯穿始终,在衰败部分引导学生反向思考,在拓展思考中,设置了一个分析国家惠民政策原因的问题,把历史和现实的距离拉近。在情感方面,我用刘秀感恩、东汉小皇帝处境等素材,落实价值观培养的目标。 不足之处有这几点:故事讲述的时间近5分钟,用时过多;十二生肖部分没有作为教学内容展开,学生对这一块是有强烈好奇心的;另外,师生互动、学生活动显得不够充分。以后要注意改进。</font></h3> <b>  历史教学反思</b><div> 初二 张琳琳</div><div> 本周主要学习了17.18课,主要涉及红军长征和中国局部抗战的相关内容,现对这周我的教学情况做了如下反思。</div><div>一、把学习的主动权更多的还给学生,循序渐进</div><div>讲课时,我先用思维导图的形式让学生大体了解整节课的重难点,然后再逐一突破,每个环节先提出问题,讲清要求,让学生动手在教材上去寻找问题答案,并让学生在教材标注,重难点知识用不同颜色做重点标注,需要了解的知识用波浪线画出了解。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在教室中巡视观察,及时关注上课分心的学生,给予必要的提醒或警告,课堂效率有了较大的提高,学生在课堂认真听课方面有了较大的进步。</div><div>二、鼓励孩子回答问题</div><div> 这周开始针对问题难易程度尝试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来回答,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四班的改变是比较明显的,尤其是马翔宇、李佳乐两位同学,课上能积极主动举手回答问题,课下见到老师也很热情的打招呼,让我真切感受到自己以前的不足,以后对待学生还是要多一点耐心和关心。五班孩子相对来说比较活泼,课上积极性较高,但是在回答问题的语言组织和条理上需要多加强练习。六班课上纪律和听课是比较好的,但课堂虽然安静却效率低 ,究其原因部分学生身在课堂心在课外,一部分原因来自于老师的个别忽视关心让学生养成懒于按时完成作业,随便搪塞了事的心态,另外也有部分学生学习习惯不好产生的,今后的课堂应该让更多的学生动起来,关注更多的学生,这需要老师努力做到的也是最重要的一点。</div><div>三.作业布置方面</div><div> 这周开始要求学生作业规范,对思维导图的格式作出统一要求:首先写清课题题目,其次思维导图内容按照老师课上布置作业的要求完成:比如17课是两个简答题,要求先写清楚问题题目,再写答案;18课以表格形式归纳九一八事变、一二九运动和西安事变的意义。</div><div>最后完成以后注明完成作业的日期。另外在学生作业的卷面整洁、答题规范、错别字等方面常抓不懈。</div><div> 要想给孩子一杯水,老师必须拥有一桶水,通过这一周的教学让我开始意识到了自己的不足,今后会不断反思,不断改进,和学生一起成长。</div><div> </div><div><br></div> <h3> <b>浅谈初三历史教学</b></h3><h3> 初三 路云</h3><h3> 这一学期,因为领导的信任,我又接手了初三历史的教学工作,这对我来说又是一次新的考验和磨砺。初三阶段面临历史会考,所以需要学生对古今中外的历史进行全面掌握和联系,所以难度比较大。</h3><div> 在开学前,我全面分析总结在上一届初三历史教学的经验和教训:</div><div>一、没有抓住考试重点,上课效率较低</div><div>二、与学生的联系不够紧密,没有及时掌握学生的动态</div><div>三、在课上讲得多,学生思考得少,动笔少</div><div>四、虽然在后期做题多,但来不及精讲和改错,反而会陷入题海战术,事倍功半</div><div>所以,在这学期我开始改变教学策略:</div><div>一、先通过各种形式多多接触学生,了解学生。</div><div> 在第一次与学生见面前,先通过班主任和之前的历史老师秦老师,认识并了解本班比较有特点的学生,如成绩突出或较差的学生,上课捣乱的学生等。</div><div> 在与学生见面时就有意关注这些学生,之后有计划地通过找他背题的方式与他交流沟通,以便让课堂高效率地进行,同时也增进了师生间的感情,“亲其师而信其道”,这些学生在课堂上也变得乐于听课,乐于回答问题。他们平时也经常主动地找我,或是聊天,或是背题,我在其中也感受到了作为老师的幸福感。他们也在考试中取得了进步,我也甚为欣慰。现在虽然只教了他们三个月,但我已基本认识了三个班的全体学生。</div><div>二、抓平时,重基础</div><div> 结合这届学生基础差,针对历史知识点琐碎的特点,我制定了听写和检查提问两个教学方法。</div><div> 学生每人准备一个听写本,上课用30分钟将知识点讲完,用5分钟让学生背本课重点的琐碎的知识点,再用5分钟听写,之后每本必批改,学生必改错,</div><div>这样让学生将错别字和背错的知识点消化在平时。</div><div> 每节课当堂布置课下背诵本课的重点大题,第二天通过晨读或是课间检查背诵,虽然不能做到全部学生都检查,但能制造学生平时背诵历史的氛围。</div><div> 三、借助月考,巩固提升</div><div> 每月一次的月考非常正式,可以督促学生对知识基础的掌握,所以我便借助月考总结前面学过的知识点。</div><div>先是通过表格的形式将知识系统化,学生完成后再熟练记忆,教师重点检查。</div><div>然后通过每天做选择题或是材料题(教师精选的,题量适当控制)得到提升。</div><div>做题后需要学生自己对答案,教师在看的过程中了解学生的易错点,下次上课时进行有重点的讲解。</div><div> 四、作业面批,规范做题</div><div> 每天计划五位同学,指导作业情况,尤其重点指出作业的规范问题,于是为考试做题打基础;同时学生在被指导的过程中,对做作业也重视起来,作业的质量也有所提高。</div><div> 以上仅是我这学期对于初三历史教学的几点反思和做法,还有很多不足之处,需要我探索和改进。</div><div><br></div><div><br></div><h3> </h3> <h3>  <b>教学反思——备好课是上好课的根本</b></h3><h3> 初三 秦倩倩</h3><div> 本周的教学反思我主要从备课的角度谈谈这段时间以来我的收获和感悟。</div><div> 自任教初三年级以来,我与路老师经常在办公室讨论每一节课备课情况,经过长期的交流与探讨,结合自己平时的工作经验,再加上11月22日上午在六中认真聆听了参加混合式优质课比赛的四位优秀教师的精彩讲课,我对历史学科的备课有了一些感想与体会。要想让学生在课堂上对接受的知识有一个不错的体验,教师在进入教室给学生上课之前,至少要做好以下三点:</div><div> 第一,教师需要对所讲内容有一个清晰完整的思路,这一点非常重要。只有将思路理顺了,才能将课本中各知识点自然地衔接串联起来,才能设计好各教学环节所采用的教法和学法,学生也才能在课堂上吸收到一节课的核心内容。那么,如何形成自己的思路呢?首先教师需要阅读教材,整体把握,大致了解本节课内容,将历史事件的前因后果梳理一遍,然后查看教参,确定重难点,有侧重点地将历史知识进行筛选,并大致确定该重难点内容要采用的教学方法,是列表格归纳,还是补充史料分析整理······根据这些设想,搜集素材、资料,做出教学课件,最后,尤其重要的一点是一定要亲手写出一份完整的教案。最好还能在课前默默排演几遍上课的情景。</div><div> 第二,尽量在一节课出中现多种形式的教学资源,这样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当然,也要把教学资源合理应用。历史学科的教学资源除课本外主要有史料、诗句、图片、文物、纪录片、电影片段、学生自己排练的课本剧、新闻、微课等,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要合理安排好在每一环节应该采用哪种教学资源以及与之相对应的学习方法。一般来说,导入部分可以是诗句、图片或时事新闻,引起学生兴趣,重点内容可用看视频或分析材料再归纳的方法让学生多感官加深印象,难点内容补充易于理解的史料,通过分析,化难为易。</div><div> 第三,教师工作面对的是“千奇百怪”的学生,而不是千篇一律、毫无二致的机器,所以教师还需要备学生。根据各个班级不同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性格特点、班风学风,教师说话的语气、态度等都需要做出适当的调整,制定出符合本班学生特点的教案。</div><div> 以上是我对于备课的一点微不足道的认识。两年多的工作经历告诉我,在教师成长的道路上,任重而道远!</div> <h3>  希望这些反思和收获能成为我们进步的台阶,使我们的教学水平更上一层楼!</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