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沙河的遐想

荰蘅

<h3>2017年12月2日,天气:晴。</h3><h3>今天第二次参加“绿家园乐水行,记录河流之痛,感受河流之美”,这一次行走的是南沙河。</h3> <h3>眼前便是南沙河,河面还算宽阔,河水平静。沙河镇北谓之北沙河,沙河镇南谓之南沙河,南北沙河汇合后,便是温榆河。</h3> <h3>曾经的南沙河是清朝达官贵族外出郊游的地方,因为这里风静水清,鱼翔浅底,鹅鸭戏水,荷艳稻香。两岸绿柳成荫,莺鹊鸣啭;芳草萋萋,鸥雁低徊。</h3> <h3>如今的南沙河只剩下一群麻雀。我好奇麻雀在芦苇丛里也能安家?由此引发与同行的两位李老师聊鸟窝。晚上回家查查资料,发现麻雀确实喜欢依人而居,只要有人的地方,麻雀便会安家,所以房檐底下、空调机旁都会有麻雀的家。我们经常看到树上的鸟窝,多是勤劳的喜鹊搭建的,正所谓鹊上枝头,喜上眉梢。啄木鸟喜欢把窝搭在树洞里。杜鹃是少有的不会自己搭窝,专把蛋下到别的鸟窝里的鸟,所以才有鹊巢鸠占......这世上,不仅有借鸡下蛋,也有借窝孵蛋,所以才有人想出借钱买房、借壳上市......</h3> <h3>即使悄悄地走近,麻雀还是早早警觉地飞走了。</h3> <h3>其实沙河镇也是有着悠久历史的京北重镇。沙河镇最早是明成祖迁都北京在此修建的行宫。嘉靖十六年重建,筑城围之,御名巩华城,是明清皇帝谒陵休息的行宫。</h3><h3>问了当地人,我们一行几个人首先来到城外一个土墙遗址。</h3> <h3>土墙周围大片的垃圾被绿网覆盖着,越发显得残缺破败。</h3> <h3>土墙已经残缺、倒塌</h3> <h3>沿着土墙往西走不远,是当地的一个回民墓地,希望我们的到访没有打扰到先人。</h3> <h3>穿过回民墓地后往北,便来到巩华城的南门。路上依旧是大片大片的垃圾覆盖着绿网,完全没有昔日行宫的痕迹,这里如今只是一个安寂的乡镇。</h3> <h3>东西南北四个城门洞上分别嵌以刻有“展思、威漠、扶京、镇辽”的匾额,是以南护京城、北卫帝陵之意。</h3> <h3>当地人告诉我们,昔日的巩华城如今只剩下四个破败的城门,当地政府正在修缮,或许几年过后,四个城楼间会有城墙相连,恢复其历史筑城围之,南扶京城,北卫帝陵,西御荒漠、紫气东升的功能。</h3> <h3>西城门前有一颗老杨树,要三个人才能围住。</h3> <h3>老杨树稍几个喜鹊的窝,蓝天暖阳,小喜鹊的家该是温暖的,无关乎这里曾经的喧嚣,和今日的落寞。</h3> <h3>时间关系,我们来不及去看巩华城的另外三个城门,重又回到南沙河边。闻道一股臭味,李老师和何勇走去河边一探究竟,果然有污水排出。</h3> <h3>沿途类似的的排污口,大概是偷排吧,流量很小。</h3> <h3>即使是一点点污水,排污口附近水的颜色明显加深,泛着臭味。查资料,历史上的南沙河盛产金翅鲤鱼,乃皇家贡品。如今的南沙河因为水污染,连个岸边垂钓的都看不见。</h3> <h3>有的口被树叶填满,不知道下面有没有暗流?</h3> <h3>这个细长的一直修到旁边的道路上,应该是汇集雨水到河里吧!</h3> <h3>南沙河两岸还保有自然的土坡,但沿坡密植了一种丑陋的植物。李秀兰老师告诉我,这是沙地柏,是一种引进的外来树种。</h3> <h3>一想到大概是经济利益驱使才引进这种对环境并无益处的入侵物种,便越发觉得她颜色灰土、丑陋不堪,张牙舞爪地趴在河岸边,并不能护一方水土。</h3> <h3>沿河许多土坑,里面堆了树叶、树枝,原来是在自然堆肥。</h3> <h3>我们就这样一直走到八达岭高速边,结束了今日的南沙河之行。</h3> <h3>过街天桥上可以看到一座小清真寺</h3> <h3>结束今天的行走,大家坐公交到朱辛庄地铁站,我好像第一次在同一个站台看到两条线路,地铁昌平线和8号线。</h3> <h3>每条河走完心里都多少有些遗憾,如果这里没有污水排出、如果岸边是更适宜、更美丽的本地植物 ......这大概就是乐水行的意义所在,让我们思考河流的这些痛,共同努力,造就河流美丽的明天。</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