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爱情,我又想起了你

无风(拒闲聊)

<h3>二战期间,作家莫里斯为了写作公务员体裁小说,接近并爱上公务员亨利的妻子萨拉。炮火中的一次意外导致萨拉离开,莫里斯在怨恨中度过了两年。两年后,他们再次相遇,炽热的爱、恨、猜疑和嫉妒,重新折磨着他们。这段恋情,因为萨拉的离世,而变成永远的终结。<br></h3><h3><br></h3><h3>这就是《恋情的终结》,它是格雷厄姆·格林具有自传性质的爱情小说,与《蝴蝶梦》、《霍乱时期的爱情》并称二十世纪三大爱情经典。<br></h3><h3><br></h3><h3>这本爱情小说很写实,故事情节看上去不连贯有些散,文字也不够简单明朗,阅读中曾几次想放弃,还好,最终见到全貌。读完最大的感觉是,这本书真实反映了恋情发展中和恋情终结后双方的心理感受和行为。<br></h3><h3><br></h3><h3>不同的故事,类似的情节,每个爱过的人,或多或少都会有些感同身受吧。</h3> <h3>合上书,不禁问,“爱究竟是什么”?为什么让人沉迷,又让人痛苦?</h3><h3><br></h3><h3>爱恨相生,可能是恋情的一个特点。正如作者所说,这是一个爱的故事,也是一个恨的故事。只有简单的快乐,欲望的满足,不是爱,或者说不是爱的全部,同时带来不安全感和害怕失去的恐惧,也是爱的内容。</h3><div><br></div><div>书中写道,莫里斯和萨拉在一起时,除了卿卿我我、甜言蜜语,和满足的快乐,还时时伴随着吵架、疑心、嫉妒,对恋情有一天会终结的恐惧。这种痛苦和不快乐,对于恋情的持续,是致命的,但对于恋情的深刻,似乎又是必须的。</div><div><br></div><div>对于爱情的存在性,书中有一段对话:对某些人来说,它和贪婪一样,是一种占有欲;对另外一些人来说,它则是一种想要丢掉责任感的投降欲,一种想受到别人欣赏的愿望。当然,还有生物学上的动因。</div><div><br></div><div>爱情,是没有道理可言的,说不清为什么是你,而不是别人。也就是书中所言“人若是动了感情,就并不要求一件事情有道理”。</div> <h3>恋情为什么会终结?猜想一下。按照弗洛伊德的结构理论,本我,遵循的是享乐原则。人的潜意识里会尽量避免痛苦,也就是说人的本能是追求快乐的。所以,恋情如果带来的痛苦体验大于快乐或者满足,时间长了,或许就想放弃坚持。</h3><h3><br></h3><h3>萨拉是个实在的女人,她的感觉从不隐藏。而莫里斯希望“在我们相爱的日子里,我老是试图让她说得比实话多出一点——说我们的恋情永远不会结束”。</h3><h3><br></h3><h3>不知道,人是不是会对痛苦上瘾?在感情的世界里,如果总是快乐和平淡,人就会想方设法找茬,把平衡打翻,企图获得强烈的感情体验。</h3><h3><br></h3><h3>书中写道:不快乐的感觉要比快乐的感觉容易表达得多。在痛苦之中,我们似乎会觉察到自己的存在:我的这种痛苦是个人的痛苦,那抽搐的神经是我的神经,而不是别的什么人的神经。但是快乐却会将我们消灭,令我们丧失自己。</h3> <h3><font color="#010101">爱的怀疑,来自于不自信。“这个女人似乎把自己所有的时间都给了我,但我依然不放心:在爱的行动中,我可以傲慢自大,但一人独处时,我只要照照镜子,就会在自己面带皱纹、一瘸一拐的形象中看到怀疑——为什么会是我呢?”</font></h3><h3><font color="#010101"><br></font></h3><h3><font color="#010101">在爱情里,不自信的人,因为害怕失去,会变得谨小慎微,患得患失,也可能会脾气暴躁,以掩盖自己骨子里的脆弱。</font></h3><h3><font color="#010101"><br></font></h3><h3><font color="#010101">莫里斯就是如此,即便萨拉对他说“我从来没有像爱你一样地爱过任何人或者任何东西”,他仍然无法不害怕,他嫉妒亨利,嫉妒萨拉的过去,他像警察似的搜集着还未犯下的罪行的证据,让心头的怨恨有增无减。</font></h3> 不安全感是情人们会有的最糟糕的感觉,也是常有的感觉。<div><br></div><div>书中写道,“有时候,最为平凡单调、寡情少欲的婚姻似乎都比它好些”。“不安全感会歪曲事物的意义,毒害彼此间的信任”。</div><div><br></div><div>那么,不安全感是什么?它来自于哪里?有人说,安全感是一种信念,是相信自己,也相信他人,会放松与平和地对待所拥有的一切。这么看来,不安全感,仍然是不自信,是不信自己有把控一切的能力。</div><div><br></div><div>按照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里,满足的需要和安全的需要是比较低级的层次,也应该是比较容易获得的。但,为什么很多人缺乏安全感呢?</div><div><br></div><div>有很多案例说明,一个人的安全感,和早年的抚养人关系密切。在儿童时期,如果父母不能很好地关爱孩子,满足孩子安全感的需要,那么不安全感就可能会伴随他的一生。这也正是弗洛伊德所说的“自幼充分享受母爱的人,一生充满自信”。</div><div><br></div><div>所以,在爱情或婚姻中,试图把对方幻想成父母,期望对方给予你父母才能给予的安全感,是非常不现实的。</div> 我们应该明白,安全感,不是对方给的,而来源于自己。<div><br></div><div>也许,有个强壮健康的身体,有自给自足的经济来源,有对自己客观的评价,能看到自己的优点,也能接纳自己的不足,对爱情的另一方不抱过高期望,不把所有注意力集中在一个人身上,慢慢的你就有安全感了。此消彼长,你有安全感了,也许对方就没有安全感了。<div><br></div><div>具体怎么做,可参见冯唐的如何避免成为一个油腻的中年男人,美亚的如何避免成为一个油腻的中年女人。我觉得,不仅针对中年人,年轻人也一样可取。</div></div> <h3>在恋情中,女人是傻的,直率的,甚至说是幼稚的。</h3><h3><br></h3><h3>当二战的炸弹落下来,莫里斯被炸晕,深深爱着他的萨拉以为他死了,发下誓言,祈求主,只要他活着,她可以做任何事,甚至离开他。莫里斯醒来,再次来到萨拉的面前,单纯的萨拉以为她的祈祷有了效果,所以决绝地离开了莫里斯。</h3><h3><br></h3><h3>即使在离开的两年里,萨拉痛苦万分,不断寻求各种办法,包括找别的男人,去教堂赎罪,写日记,找人咨询聊天,以解救灵魂,她也没想放弃为莫里斯的祈祷。她不知道,在一起,是比什么都重要的。但,这就是女人的爱,简单,又莫名其妙。</h3><h3><br></h3><h3>等她终于醒悟过来,准备与亨利告别去找莫里斯。但,丈夫的苦苦哀求,让她心生怜悯,不忍直视,于是她放弃了离开。就这样,绝望折磨着她,也吞噬了她,她拒绝治疗重感冒,最终走向了死亡,彻底结束了这场对她意义深刻的恋情。</h3> <h3>而处于恋情中的男性,往往是欲望满满的,痴狂的,热烈的,又自以为是的。</h3><h3><br></h3><h3>恋情开始前,他“有那种因为一无所有所以才拥有的安全感”。恋情开始后,他对无性但拥有萨拉的亨利满怀嫉妒之心,“一个人要是稳稳当当地拥有一件东西,那就从来不需要去用它”。</h3><h3><br></h3><h3>当萨拉离开后,他懊恼,“我真是恨她”。甚至雇了私人侦探事务所跟踪调查萨拉,了解萨拉的一言一行。对于爱而不得的日子,他说,处于这种阴郁愁闷心境中的人说不清楚日子长短,就像盲人注意不到光线的变化一样。</h3><h3><br></h3><h3>但等他拿到并看完萨拉的日记,才恍然大悟,萨拉是爱他的,并不是不要他。他开始想办法与萨拉私奔,当再一次被拒绝时,他没有轻易放弃,他为两个人的未来考虑,积极筹划生活。但,没想到,萨拉死了。</h3><h3><br></h3><h3>于是,他恨,夺走了他爱的天主教,甚至恨那颗没有早一年落下的炸弹。无论怎样恨,爱,永远的结束了。他也想:既然一切都真的完结了,我就得重新开始。我坠入过一次情网,还可以重新再坠。不过想归想,我心里却不太自信:我觉得在爱和性方面,已把所有的都给了莎拉。</h3> <h3>这是一个悲剧的恋情故事,略带诙谐的语言带着深刻的悲伤。</h3><h3>也唯有悲情,才流传于世。</h3> <h3>人生就像一个万花筒,千姿百态,而爱,是这万花筒中最为耀眼的一抹亮色。<br></h3><div><br></div><div>这一生,你总会遇到那样一个人。无论经历多少事多少人,你心里记住的,都是和他一起的激越火花。</div><div><br></div><div>得到了回应的爱,借用李银河的话说,是一种幸运,是得到了人生中的厚礼,应该多加珍惜。</div><div><br></div><div>如果你没有得到回应的爱,虽然心痛,但仍然可以自足,感觉美好,就像《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里,爱的没有结果又怎样?爱本身就是结果。</div><div><br></div><div>不要被格雷厄姆的爱情故事吓坏,愿你我永不失爱的能力。</div><div><br></div><div>注:图片来自网络。</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