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作者:连江小溪</h3><h3>配图:来自网络</h3><h3>配乐:电视剧《红楼梦》序曲</h3><div>编辑:连江小溪</div> <h3> 我国四大古典文学名著之一《红楼梦》一直被文坛奉为最伟大的小说。近百年来对这部作品有过各种各样的研究、考证、评论,以至于在我国乃至世界各地出现了专门研究“红学”的组织。最近,美篇推出了红楼30年专栏征文,又因好友邀约,故我也谈一点我读《红楼梦》后其中的一点感觉,但不代表我对《红楼梦》的评价,因为实在没有那个水平。</h3><div> 我从七十年代下放开始,就有幸从知青朋友那里借到一本很老的线装《红楼梦》,那时读来还真理解不了。从八十年代改革开放后,先是电影版《红楼梦》解禁(越剧),一连几天能看十几遍那样的疯狂。后又有电视剧拍成,再结合着几次重读,从而逐步更多地了解《红楼梦》。我只想说《红楼梦》中隐含曹雪芹的一个潜意识情结,用贾宝玉这个人物来释放,故将这个情结妄称之为“宝玉情结”,其实就是宝玉的女人情结。要说清这个情结就得先说说“宝黛情结”。</div> <h3> 在《红楼梦》中,林黛玉并不能说是贾宝玉真正的爱人。为什么这么说呢?你看,从黛玉进府开始到两人分开止,虽然看上去有一种朦胧的、似曾相识的感觉。但他与林黛玉有的只是两小无猜、争嘴斗闹的精神戏份。而始终没有宝黛之间那种真正意义上的性意味的爱情。然,人们把宝黛之间的爱情作为主线研究的时候,这只是小说外在的情节结构而已。如果按照真实情感的逻辑深刻体会,那不是真正的爱情。倒是袭人与他的关系体现着贾宝玉真正需要和依恋的女性情感。袭人这类女性的存在,对贾宝玉而言还都是小母亲的角色,在对他爱抚、哄慰的同时,还提供着性的奉献。贾宝玉在《红楼梦》中首次或者说真正发生性关系的对象,恰恰是袭人而不是别的人,这种情节上的自然安排恰恰是作者潜意识所为。<br></h3><div> 从《红楼梦》中不难发现把薛宝钗和林黛玉放在一起,看做是贾宝玉或者作者心目中理想爱人的时候,我想说不妨把宝钗、黛玉和袭人三位一体地放在一起讨论更合适。在这里,薛宝钗是正统观念上的、名分上的妻子形象。贾宝玉对她的需要也只是名分、名誉和说法上的需要。贾宝玉对薛宝钗的暧昧态度,表明了作者对待封建正统礼教不得不接受甚至是自然而然接受的一面。而“宝黛关系”则是纯粹的精神生活,是少年玩笑游戏和精神上相互欣赏的伴侣。而一直呵护在宝玉身边的袭人却以家庭氛围的、男女性爱色彩的、充满情欲气息的面目出现在宝玉的生活中。我相信大多数人读完《红楼梦》之后,在情感上更倾向的不是林黛玉、薛宝钗,而是袭人的原因,这其实是作者爱情观念潜意识流露的表现。</div><div> 贾宝玉对待女人的真正态度,是希望天下所有可爱的女孩子都归他所有。从这个意义上讲,他憎恨女孩子受到的其他一切男性社会的压迫和欺凌。《红楼梦》中的大观园,为贾宝玉的这一情结提供了得以实现的王国。在这个女儿国中,作为惟一的男性,他实现了独占所有可爱女性的梦想。</div> <h3> 回过头来再说“宝玉的女人情结”,这才是主要的。贾宝玉这个从小在众多丫环的照顾下成长起来的男孩,倒并没有那种从小在母亲的怀抱里成长起来的儿童的单一的恋母情结。他与母亲王夫人的距离应该说是疏密得当的。王夫人对儿子也绝非过分溺爱。他在众多的同龄女孩与男孩的生活环境中成长了正常的男性人格。十岁以后的贾宝玉已经能够与同龄男女正确相处了。而对于不同年龄、不同辈分的男女,他也形成了正确相处的完善能力。《红楼梦》的故事在相当程度上是贾宝玉的故事,而贾宝玉的故事在相当程度上就是回避父辈指教、缩在大观园女子群中的故事。</h3><h3> 如果一定要赋予贾宝玉过分明确的反封建色彩时,这其实在更大程度上只是贾宝玉在那个封建大家庭中人格成长的必然阶段,我们看到的是贾宝玉对整个成年人社会生活的畏惧。这种“拒绝成年”的青少年时期的特征,在任何时代差不多都会以反对当时的正统主流文化的性质出现。就像现在“拒绝成年”的少年会沉溺在他们所喜爱的电玩、微信中,从而对抗父母所要灌输给他们的正统一样,贾宝玉也必然寻到那些被父辈所批判的浓诗艳词作为精神依托。更有意思的是,当贾宝玉沉溺在女儿国中所表现自己拒绝成年的小男孩叛逆精神时,他却在某种程度上成了一个有点成熟的大男人。如他一方面是所有女孩子竞相照顾的小宠物,另一方面似乎又成了对所有女孩都负有保护责任的大男人。在这里,就可以看到了一个真正可以称之为“贾宝玉情结”的贾宝玉,这就可归纳为女人情结或护花情结。</h3> <h3> 贾宝玉几乎是本能地对天下一切可爱的女子都怀有强烈的怜香惜玉、要充当保护神的情结。正像他的雅号“怡红公子”一样,他活在这个世界上,一个很大的心理冲动就是要使女孩们快乐愉悦。对林黛玉、对袭人、对晴雯等最亲近的女孩们,他表现出了这种护花情结。而在“宝玉瞒赃”的情节中,在“为平儿理妆”、“替香菱换裙”的情节中,则更充分地表现了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普及爱心的努力。即使越出力所能及的范围,这种情结也在无边无际地起著作用,他替一切受到命运欺凌的可怜女子惋惜和不平,常常因为鞭长莫及而咬牙切齿、长嘘短叹。</h3> <h3> 从一般意义上讲,相当多的男人都多少有一点这种情结;但真正具有贾宝玉这样典型的“护花情结”的男人只是小部分。贾宝玉从小就在这样的女儿国中成长起来。无论这些女孩比他年幼还是年长,在和她们的厮混中,他既是小弟弟,也是小哥哥。他受到她们的照顾,又由于“宝二爷”的身份反过来成为照顾她们的“大男人”。这是贾宝玉护花情结得以形成的又一个重要原因。从这个角度可以说,从小没有当过哥哥、从小没有得到小女孩亲近、友爱、信赖的男孩子,很难形成像贾宝玉这样典型的护花情结。<br></h3><div>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可以看到这样的典型。他们或许不像贾宝玉那样风流倜傥,然而,这种情结却时时牵动着他们,使他们对可怜可爱的女人发出此起彼伏的叹惋,为她们的不平遭遇扼腕。他们常常可能做出类似贾宝玉的护花举动,为他所怜爱的女子提供帮助。因此,认识“宝玉情结”,认识这种情结的一般性表现,无疑是男人认识自己和女人认识男人所必要的智慧。应好友白云朵的邀约,又勾起了我的红楼情结,读过许多书,唯红楼最难忘。故谈一点自我见地,不足为喻。</div> <h1><div style="text-align: right;"><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小溪作品</b></div><font color="#39b54a"><div style="text-align: right;"><b>2017.12.03</b></div></font></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