器走天下吉州窑--和国际大师们逛窑子的时光记录(作者:文琼)

文琼

<h3><b>  从20多个国家齐聚的亚洲跳伞大赛到国际陶瓷柴烧艺术节,短短的十天时间里,这里已然成为吉安"对话世界"的标志性窗口。</b></h3><h3><b> 我看见,一个全球最大的国际柴烧艺术产业基地在吉安县领导人及中、美、韩、日等柴烧艺术家代表人物的有力挥镐下,这个满怀文化自信希望的窑炉群落奠定了它坚实的地基。<br /></b>图:中国吉州窑陶艺小镇开工奠基现场</h3><h3><b> </b></h3><h3><b><br /></b></h3><h3><b> </b></h3><h3><b><br /></b></h3><h3><br /></h3> <h3><b>  政府起灶,众人拾柴,在一届届政府的持续重视、保护和开发下,吉州千年窑火匠心重燃,再现出烈焰熊旺的景象。而就在今天,重燃的星星之火逐渐燎原世界。作为本土的一名吉州窑文化追随者,我有幸见证着被重赋生命力的吉州窑器,再次惊艳世界!</b></h3><h3>图:本文作者在现场</h3><h3> </h3> <h3><b>  曾有专家说,吉州以及南方的一些名窑产品一直都被严重低估和忽略,无论是学术上,还是艺术上,这是几年前我对本土这个千年文化载体产生研究兴趣的最初动力之源。所幸的是,从我接触它开始到现在,我很惊喜地看到了"窑"望千年,从遗址渐成"活"的产业,吉州窑今日发展正步入一个全新的繁荣期。"以古窑包为背景,以历代古窑为模板,这里将建成中国第一个窑炉博览区,各类形态丰富的窑炉将呈现浓烈的陶瓷文化特色。24座窑、配套工坊、体验与休闲设施、景观庭院并举……",陶瓷小镇蜕壳新生,这只是吉州窑瓷千年窑火传承创新的一个缩影。</b></h3><h3>图:茅庵岭遗址保护棚设计效果图</h3><h3> </h3> <h3>图:柴烧博物馆设计摡念图</h3> <h3><b>  事实上,不少人认为,吉州窑等地方名窑的历史价值和工艺水平并不差于磁州、耀州或越窑,只是遗憾一直无人重视,甚至没有得到国内同行的正确认识和应有评价,更没有人为运营。而今,这个小镇的规划魅力吸引的不仅仅是中国顶尖的柴烧艺术领军人军,</b><b>更引来了多个国家金发碧眼的职业柴烧专家的驻足。如果仅仅把他们的到来理解为形式上的摆拍作秀,那可能是个人格局胸襟所限。我看到两天会务时间,既有推介探讨,又有实践交流,在充分尊重中国礼仪、会务程序的同时,这些天天与泥火打交道的艺术家们一直怀着创作激情。</b></h3><h3>图: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上海视觉艺术学院李遊宇教授在吉州窑古陶瓷研究所东昌窑开窑现场与本文作者合影</h3> <h3><br /></h3><h3>图:吉州窑遗址公园本觉塔前,美国纽约州立大学Marc Leuthold教授与本文作者合影</h3><h3><br /></h3> <h3><b>  于是,我们捕捉到了这样一组画面:韩国圆光大学博士生导师郑东薰一进作坊的精气神顿来、马上投入到陶艺创作的瞬间;看到了平日活泼外向的澳大利亚职业柴烧艺术家merrie女士一旦进入工作状态便完全静心、专注于吉州窑泥与水的对话的雕像般的神情;美国纽约州立大学Marc Leuthold教授会一点中文,交流总是谦和而富有礼教,认真拉坯时露出最帅的表情,以至于我们非常相信他和他父亲非常喜欢木叶天目盏多年的事实;而本次活动的主导者、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上海视觉艺术学院李遊宇教授也在作坊里运筹帷握,气定神闲地游走在纸砚笔墨之间,呈现出东方文化载体的厚重之美……随后,这一件件打破文化禁锢、自由恣意想像的各国陶艺家珍贵艺术作品由专人登记造册,这一与本地的泥、土情感的空前对话,将写入吉州窑新时代发展史。</b></h3><h3>图:韩国圆光大学博士生导师郑东薰先生拉坯现场</h3> <h3>图:澳大利亚职业柴烧艺术家merrie女士现场彩绘<br /></h3> <h3>图:美国纽约州立大学陶瓷艺术系主任Marc Leuthold教授现场制瓷</h3><h3><br /></h3> <h3>图: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上海视觉艺术学院李遊宇教授现场书法</h3><h3><br /></h3> <h3>图:美国职业柴烧艺术家 Peter Callas先生现场拉坯</h3><h3><br /></h3> <h3>图:大师现场制作的作品<br /></h3> <h3><b>  作为吉州窑文化的初入门者,我渴望拥有这样的学习交流平台,更感动能与当地主政者们一道,虚心聆听智慧观点的碰撞。在吉州窑与柴烧主题学术论坛上,当李遊宇教授提出"新时代吉州窑如何代言中国"的命题后,无论是各国柴烧大师还是本土吉州窑创作代表,都纷纷踊跃发言,乃至会议时间两次往后延迟。他们真诚而富有见地的表达,让小镇建设的学术高度、教育功能、国际交流互动得到进一步提升。</b></h3> <h3>图:"吉州窑与柴烧"主题学术论坛现场气氛热烈</h3><h3><b>"非大师,不柴烧",美国职业柴烧艺术家 Fred Olsen提到他也在国外研究、复烧出过多次的黑釉瓷,但一直因为没有吉安本土的泥土原料而对这片土地心心念念,同时,他不希望看到未来的青年传承者们依赖于3D打印复制技术,他的内心,更尊崇有着灵魂寄托的手工技艺传承;美国青年柴烧艺术家Jordan Becker提出吉州窑的第一片木叶天目叶的技艺来源学术考究之外,两次提到要回国和更多的年青人传播、探讨吉州窑文化;日本职业柴烧艺术家 ONO YOSHINORI提出打造一个柴烧庐窑教学培训基地的建议引起人的深思;谦和的美国国际陶艺学会理事中国区代表周光真先生在悉心翻译的同时,提出下一步会提供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陶艺学会相关学术资料查询的便利;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李文跃提出大师作坊窑群与创客中心并存的窑群规划让人频频点赞……</b></h3><h3>图:匈牙利职业柴烧艺术家Julia Nema女士、美国青年柴烧艺术家Jordan Becker与本文作者合影</h3><h3><br /></h3> <h3>图:澳大利亚职业柴烧艺术家merrie女士茶歇间隙与本文作者合影</h3> <h3>图:左起为美国职业柴烧艺术家 Fred Olsen、美国纽约州立大学Marc Leuthold教授</h3><h3><br /></h3> <h3>图:韩国圆光大学博士生导师郑东薰先生与本文作者,他希望下次来就能看到产业园有柴窑已建成,自己能够上手多创作。</h3> <h3><b>  在当地政府的积极努力下,2017年8月22日,吉州窑被批准为全国首批276个特色小镇之一。作为资本投资方的浙商胡建明在被选中为这个陶艺小镇建设主人之前,曾在半年内12次悄悄来到吉州窑永和镇考察,这一方面出于他严谨理性的经济运营思考惯性,更有对吉州窑文化的偏执热爱与情怀寄予。继在浙江成功打造湖州丝绸小镇、吴兴美妆小镇两个特色小镇之后,胡建明一直认真思索吉州窑的发展关键因素:"今天是带着主观原因复兴,还是有客观需要?国际同类行业是否会有产业同质化现像?我们从何着手,才能让断烧了几百年的窑器再次鼎盛⋯⋯"</b></h3><h3><b> 面对着他会场上提出的一个个问题,我顿时明白了选择者的良苦用心:一个没有理性和独立思辩精神,没有明确价值取向只顾赚钱的经营者,是不配拥有这一片有着深厚积淀的热土的;一个没有立场的、没有独立思想和精神标准的特色小镇,最终只会沦为大众菜市。</b></h3><h3><br /></h3><h3>图:中国吉州窑陶艺小镇投资人胡建明先生与本文作者</h3> <h3>图:中国吉州窑陶艺小镇投资人胡建明先生所作的《吉州窑赋》</h3> <h3><b>  除了匈牙利职业柴烧艺术家Julia Nema女士现场表述对活动组织者的非常感谢外,美国Marc Leuthold教授在听完景德镇陶瓷大学副教授、吉州窑陶瓷技艺传承人刘晓玉用英文所做的《吉州窑文化遗产保护》的主题演讲后,竖起了他无比坚定而有力大拇指,表达出一份延续交流的渴望……</b></h3><h3>图:胡建明先生、美国Marc Leuthold教授与吉州窑景德镇陶瓷大学副教授刘晓玉合影</h3> <h3><b>  </b><b>没错,吉州窑"牵手"世界,更希望引得凤凰双栖。就在前两天,"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金字招牌恰时落户吉安永和,并迅速产生溢出效应,它不仅使一个个藏在小镇的古窑包逐渐声名在外,还将沉睡的非遗文化资源转化为发展资本,汇聚起源源不断的资金流、人才流、信息流,撬动起区域发展的新空间。</b></h3><h3>图:吉安县委书记李克坚在东昌马蹄窑开窑现场,这一窑成品率很高</h3><h3><br /></h3> <h3><b>处处洋溢着愉悦的氛围。</b></h3><h3>图为吉安县人民政府解芳云县长与李遊宇教授在欢迎仪式上发表讲话</h3> <h3>图:吉安县政协主席郭钰山在瓷艺创作现场观看李遊宇教授画坯,一旁为吉州窑陶瓷研究所所长刘理述等人</h3> <h3><b>  我想,胡建明对未来的守望不会寂寞。当项目负责人之一的曾诚主任提出好的区位优势、好的平台、好的政策、好的服务、好的项目"五好推介"时,我明白了这抹天目色的背后,离不开当地政府一直以来对吉州窑瓷器发展脉络的守根固本。本着"柴烧传承与创新"国际艺术节主旨,为了让吉州窑瓷艺"后继有人",主政者们思考着本土青年陶艺人的培养与扶持。事实上,在吉州,"复活"吉州窑的追梦人越来越多,因而这场高规格的国际型的学术交流现场,还有许多青春朝气的年青人,他们既有吉安职院的青年陶艺创业先锋,还有许多本土新一代的陶艺创作社会派匠人,在政府铺就的光明大道上,年轻的吉州窑探路者开始摩拳擦掌。</b></h3><h3>图:吉安县人大副主任曾诚、吉州窑陶瓷技艺传承人刘晓玉与本文作者合影</h3> <h3> <b>  同样兴奋的不仅是会场上的年青人,当天下午,来自俄罗斯圣彼得堡的娜丝塔西雅Anastasiia 与景德镇陶瓷大学的博导余勇教授说,感觉太棒了,希望吉州窑文化能传播到她的国家,如果有可能,很希望带着她的朋友们下次再来吉州窑。</b><br /></h3><h3>图:景德镇陶瓷大学博导余勇教授、本文作者与俄罗斯博士研究生娜丝塔西雅合影</h3> <h3> <b> 吉州窑文化,是中国古陶瓷史上的一枝奇葩,是与中土文化骈俪斗艳的细腰楚鼎,是埋没千年的金沙面具。它最大的贡献,是早在儒宋时期,就已经开始全力倡导了一种新东方的海洋文明,我们在其他任何一个窑口产品的身上,从来看不到吉州彩绘的那种波澜壮阔、海滔汹涌,只有后来的景德镇窑元代青花瓷器,我们才会看到一些似曾相识的影子(此段观点引自雅昌艺术网吉州窑论坛版块版主十一虎先生)。进入新时代,从沉睡到复兴、从"走出去"到"请进来",吉州天目正强势崛起,探索出一条自信"出海"之路。</b></h3><h3><b> 会后,上海市中国陶瓷艺术家协会秘书长杨楠老师提出以茶会友,与我深度探讨三片叶子的故事,我也有幸获得青岛玉窑职业柴烧艺术家胡孝鹏相赠的品茗杯,我想,天下瓷人一家亲,不久的将来,我将带上吉州本土木叶天目盏,装满充满着浓浓情谊的狗牯脑茶叶,顺着永和小镇上的千年匣砵路,邀约世界!</b></h3><h3>图:青岛玉窑职业柴烧艺术家胡孝鹏与作者合影</h3> <h3>玉窑柴烧品茗杯</h3> <h3>  </h3><h3>图:各国陶瓷艺术家参观吉州窑遗址公园</h3><h3><br /></h3> <h3><b>传承中创新,千年窑火重燃涅槃梦!</b></h3> <h3>图:全体国外艺术大师与大会部分组织者合影</h3> <h3>图:美国纽约州立大学Marc Leuthold教授与本文作者合影</h3> <h3>图:美国职业柴烧艺术家Peter Callas先生与本文作者合影</h3> <h3><b>  值得一提的是,美国柴烧艺术家 Fred Olsen先生今年80岁了,在参观完吉州窑遗址公园后的第二天,他仍然感到意犹未尽,直到主办方又专门安排专人陪同他去了一趟吉州窑遗址公园,为燃烧着的龙窑再续一捆柴、再旺一把火......</b><b>究其原因,原来他与吉州窑结缘,竟然是在57年前,当年他的大学毕业论文就是关于吉州窑陶瓷研究的,所以这次来到中国吉安,他一定要再去吉州窑,只是为了多看她一眼⋯⋯</b></h3><h3>图<b>:</b>美国柴烧艺术家 Fred Olsen先生</h3> <h3>图:全体与会代表</h3> <h1><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作者简介:郭文琼,曾任CCTV编导、出镜记者,现任吉安广播电视台新媒体中心主任、《文琼视点》电视栏目制片人兼主持人,同时,她还担任江西省巾帼志愿者协会理事、江西省预备役师炮兵团少校军官、江西省微马运动代言人、吉安公益献血代言人、狗牯脑茶业宣传大使等社会职务。多年来,她参与策划、主持市内外重大活动共达390多场,同时她还担任了多次国家领导人来吉视察讲解等工作,名副其实地成为吉安主持节目最多、综合实力最强、最具影响力的复合型传媒人才之一。2015年8月,远赴意大利,主持米兰世博会中国茶文化周开幕式及"百年世博、世纪金奖"颁奖盛典,2016年7月参加中国茶文化代表团,对东欧四国奥地利、捷克、斯洛伐克、立陶宛进行了友好访问交流。</span></h1><h1><br /></h1><h3>图中本文作者所佩戴的项坠,为自行设计的吉州窑南宋时期釉下彩绘瓷片首饰,它也是吉州窑史上第一批古瓷饰品。吉州窑从南宋开始,在湖南长沙窑釉下彩绘工艺的基础上,并融合了磁州窑的一些工艺特点,最终创烧出一种新的釉下彩绘瓷吉州窑白地釉下彩绘瓷,至元代有了较大的发展。景德镇元青花的发展与吉州窑工匠之间具有密不可分的联系,景德镇元青花的纹样实际上就是在吉州窑釉下彩纹样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卷草纹纹饰清晰,对比强烈,线条简练、流畅,运笔自如,整个纹饰结构给人以茎叶缠绵、繁而不乱的感觉。这种运用填充满盈的方式进行构图,都是对生命繁盛的理想追求。白釉、褐彩相互辉映,具有清新、明丽、质朴、洗练的艺术风格。</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