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印象

尘之心

<h3>总觉得天津应是一座大气的城,一座满载异域风情的城。</h3> <h3>无处不在的桥,环绕全城的河,随处可见的欧式建筑,勾勒出别具特色的城。</h3> <h3>邻近天津站的意式风情街,适合闲暇时漫步。陪着秋风,伴着秋阳,一步一景,仿佛时光也随之凝结、放慢……</h3> 此情此景只能驻足留恋。 <h3>传说中用古董瓷器打造的“瓷房子”,黄昏时分,我们只能惊鸿一瞥。</h3> 匆匆路过的“五大道”街景。 <h3>不知为什么,在这里,随手一拍就宛如一幅风景画。</h3> <h3>来天津,怎么能错过“煎饼果子”?找到一家“煎饼果子”店。</h3> <h3>看美女熟练地摊饼、包馅,仿佛浓香已在唇齿间散开。</h3> <h3>其实尝尝,只不过是面皮是杂粮做的,而馅换成了极其简单的油条而已。当地人说,他们平时吃的都是街头巷尾小摊贩卖的最普通的那种,中间包的都是脆脆的饼。可惜,我们没有时间去找那种当地人吃的、地道的“煎饼果子”了。留点遗憾,有点牵挂,这也挺好。</h3> <h3>终于找到了心心念念的“狗不理”包子。</h3> <h3>以为会是店家开个窗口,食客排条长龙的情景,不想却是入得厅堂,落座点单的情形。价格高,心里早有预估,但实际看到菜单,才领教到什么叫“贵”。</h3> <h3>端上来的包子看起来挺精致,个头小小的,却有18道以上的褶子。但最吸引我们的是那迷你版的小蒸笼,惹得同行的小美女乞求服务员能不能带走一个作纪念,结果自然没能如愿。</h3> <h3>看起来堆得高高的,其实三个包子才一两,作为游客,真心是只能浅尝即止了。</h3> <h3>夜幕降临时分,我们终于来到了赫赫有名的“天津之眼”。灯光下的摩天轮,真的很美,本来还在纠结天寒地冻要不要坐上去俯瞰全城,却发现当日检修,根本就不开放。于是只能在瑟瑟寒风中,留下几张照片了。</h3> <h3>尽管冷得发抖,但如此美景,还是让我们驻足欣赏。</h3> <h3>本来想去“南市食品街”解决晚餐,但热心的司机大哥,推荐我们吃“王婆大虾”。88元一大锅虾,吃完还免费加汤加面,好吃又不贵。</h3> <h3>其实我们两个“女汉子”吃完大虾已经撑得饱饱的了,但一想到到北方来怎能放过好吃的面食呢?我们就又燃起了斗志,叫来拉面师傅,硬是给我们拉了几根面,果然没让我们失望,面条筋道爽口,只是可惜实在吃不下更多了。</h3> 第二天是忙碌学习的一天,学完后不甘心白来一趟的我们,马不停蹄地冲到了“古文化街”。 <h3>古香古色的街道,随风飘扬的店旗,恍惚间仿佛自己穿越到了很久以前,融入到了热闹的大街之中。</h3> <h3>身为“吃货”的我们,这么有吸引力的名字,立马让我们也加入了排队的大军。但其实拿到手,感觉就是类似咱们的包了馅的“炸糍粑”,只不过不是糯米做的皮,所以没那么粘牙罢了。</h3><h3>传说中的“天津大麻花”我们也没有放过,买单时才发现不起眼的麻花竟贵得要命,巴掌大点的麻花竟要十几块一根,吃起来也没觉得哪里很特别,真心觉得不划算。</h3><h3>倒是当地人推荐的“桂顺斋”总店的“津八件”还不错,浓浓的麻油香,甜甜的的馅料,枣泥、山楂、桂花……多种口味,全浓缩在一纸包里,价格相当实惠,一包二十元左右,一点也不逊色于北京的“稻香村”。只是可惜,我们嫌它太沉没买多少,无法和更多的亲朋好友分享了。不过当地人说店里最有特色的是“糟纸饼”,我们经不住诱惑也买了两块尝尝,真心吃不惯,感觉就是油煎熟的没有发起来的蛋糕,总之不够松软、细腻。</h3> 北方的秋天,天黑得特别早,转眼又到了晚餐时分。对头天司机大哥的推荐,我们深信不疑,于是借助导航,我们再次来到了餐馆云集的小街。这次我们随便走进了一家“渔上鲜”。 <h3>所谓“渔上鲜”,原来就是用自选的鱼火锅打底,上面再蒸上一锅海鲜。</h3> <h3>满满一蒸笼的海鲜,看起来非常诱人,难怪在我们提出有什么主食可选时,那个小帅哥立马阻止了我们,告诉我们这一锅足够我们两“女汉子”吃饱了。</h3><h3>又是吃到撑的节奏,到最后还有些贝壳,我们实在塞不下去了,只好浪费了,只好不停可惜:要是多两个人来吃就好了。</h3><h3>这顿饱餐只花了198元,对于我们这种生活在内陆城市的人来说,这个价格能吃到这么多海鲜真心是太实惠了。买单时竟然还发现“美团”上团购只要168块,还多几个小菜和主食,可惜之前没注意,多花了30块。</h3> <h3>第三天已经没有一分一毫多余时间可闲逛了,一早听完报告,找了点吃的就直奔天津西高铁站赶下午两点多的火车了。坐在车上,终于见到了阳光下的“天津之眼”,感觉还是夜色下的更漂亮。</h3><h3>短短三天天津之行,每天都那么匆忙,但匆忙中又见识了不少,回想起来,一路都是收获……</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