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第八天(9月23日) 宜川县城——壶口瀑布——龙门古渡——渭南市韩城市党家村——韩城市</h3><h3><br></h3><h3>上午到达驰名中外的壶口瀑布。</h3> <h3><font color="#010101">黄河壶口瀑布位于宜川县城以东35公里,吉县城西45公里处的晋陕峡谷黄河河床中,是世界上最大的黄色瀑布,也是中国三大瀑布之一。 壶口瀑布顾名思义,就是由于黄河水流至壶口一带,两岸苍山夹峙,晋陕大峡谷骤然变窄,至使河水聚拢,跃入深潭,溅起浪涛翻滚,形似巨壶内黄水沸腾。</font></h3> <h3>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她孕育繁衍了优秀的中华儿女,创立演译了五千年的中国文化,树立了独特的华夏文明,成就了中国屹立在世界东方的强盛地位。</h3> <h3><font color="#010101">黄河是中华民族不曲不挠勇往直前的精神象征,她不畏千山阻碍,万峰叠嶂,击石穿滩,一往无前,顽强地奔向大海。气吞山河、放荡不羁,这就是黄河的魅力。</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壶口的黄河水波涛汹湧,如千军万马奔驰而来,飞泻而下,声势浩大,锐不可挡。尤其当瀑布飞泻时,反复冲击岩石和水面,产生巨大的声响,在山谷中久久地回荡,恰如万鼓齐鸣,声传十数里外,让人远远地就能感受到“黄河在怒吼”、‘’黄河在咆哮‘’,“黄河大合唱”的激昂旋律和不朽歌词立刻回荡在人们的心中。</font></h3> <h3>奔腾的黄河水花飞溅,浩渺的水雾蒸腾漫延,不同于南国小桥流水一帘幽梦,让人充满缠绵的暇思,瀑布雄伟壮观的奔腾翻滚,带给人们的是冲锋陷阵,挥戈扫荡的满腔豪气。</h3> <h3>这里是被湮没的古战场,曾几何时伴随着汹湧的黄河浪涛和巨大的轰鸣声,刀光剑影,箭矢嘀鸣,金戈铁马,杀声震天。这里曾是抗日战争的战略要地,为了抗击日寇,多少中华民族的有志之士抛头颅洒热血,保卫着这里的每寸土地和父老乡亲。如今黄河奔腾呜咽,是在凭吊悲歌勇士们的男儿血性,更是在赞美颂扬英雄们的铮铮铁骨。</h3> <h3>挺拔潇洒的天津老小伙与陕北绥德健壮的汉子有一比。😏😏😏</h3> <h3>穿着花团锦簇艳丽耀眼的陕北布袄,带上传统的红色方围巾,谁敢说这不是俏皮而媚人的陕北婆姨。摆个pose,雷倒一片汉子。😃😃😃</h3> <h3>从天津远道而来,秀美俊俏的米脂婆姨。</h3> <h3>看看招牌就让人垂涎欲滴了。</h3> <h3>在心中倾慕已久的壶口瀑布旁合影。</h3> <h3><font color="#010101">龙门古渡口在韩城市北30公里龙门镇黄河峡谷出口处,两岸的两座石山如同一道石门,相传为大禹治水所凿,所以又称作禹门口。过龙门后河面豁然加宽,黄河水不再湍急,浪静波平缓流而去。过去没有大桥时,这里是秦晋两岸渡河的重要渡口。耳熟能详的神话传说“鲤鱼跳龙门”,就是指的这里。</font></h3> <h3>党家村位于陕西省韩城市东北方,始建于元至顺二年(公元1331年),距今已有近700年的历史。党家村历史悠久,民风淳朴,因村中有120多座四合院和11座祠堂、25个哨楼,及庙宇、戏台、文星阁、看家楼、泌阳堡、节孝碑等古建筑,被国内外专家誉为“东方人类古代传统文明居住村寨的活化石”,“世界民居之瑰宝”。党家村古建筑群作为山陕古民居的典型杰出代表,于2008年3月28日被国家文物局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2016年12月9日被评定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h3><h3><br></h3><h3>韩城在乾隆年间曾经被称为陕西的“小北京”,而党家村因农商并重经济发达则又被称为“小韩城”,可见当年之盛况。</h3> <h3><font color="#010101">走进党家村,古老斑驳的石砌巷道,记录了700年的岁月变迁,诉说着党家村往日的兴盛与辉煌。</font></h3> <h3>仿木砖雕节孝碑楼,雕制精美,建造独特,是党家村砖雕代表作品,但也是封建社会对妇女精神奴役的罪证。</h3> <h3>文星阁风水塔,始建于清雍正三年(1725年),共六层六角形,塔高37.5米,塔的各层内部有供奉的牌位,外部有砖雕的牌匾。</h3> <h3>庄严的祠堂是供奉祖先和祭祀场所,也是族亲们商议族内的重要事务,办理婚丧嫁娶的重要会聚场所。它既是宗族的象征,维系了海外宗亲与本土血缘关系,同时也是给乡亲以及所有后代子孙了解宗族文化,了解当地家族发展史的一个重要载体。祠堂,可以说就是一个民俗博物馆。</h3> <h3>党家村主要有党、贾两族,320户人家,1400余人。党贾两族是亲戚,婚姻互通,血脉相连。</h3> <h3>四合院大门的两侧多为有教诲意义的对联,院内也多有雕刻于墙上的家训,表达了党家村更多的人文内涵,显示着他们"修身治家"的一种人生理念。</h3> <h3>紧闭的高大门楼内,有着多少湮没在岁月长河中不为人知的故事。</h3> <h3>格局规整的四合院里,曾经演绎着大家族的兴衰昌盛与悲欢离合。</h3> <h3>考究的上马石曾是多少官宦商贾跨马起步的基础,有多少达人显贵从此走上了辉煌的人生道路。</h3> <h3>第九天(9月24日) 渭南市韩城市——韩城古城——司马迁墓祠——华阴市华山——西安市临潼区</h3><h3><br></h3><h3>韩城古城,座落在韩城市内,南临居水,西依梁山,东北有塬,山水环抱,是块风水宝地。</h3> <h3>古城始建于隋朝,距今已有1500多年历史。虽经千年岁月的冲刷,古城依然保留了原有的建筑风格,被称之为‘’古城活化石‘’,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也是保持元代建筑最多古城。</h3> <h3><font color="#010101">城内古朴典雅、耐人寻味。五街七十二巷纵横交错,庙、寺、观、坊造型各异,唐、宋、元、明、清五代民居建筑星罗棋布,汉韵古风随处可见。</font></h3> <h3>主街道沿街两侧为明清建筑的古式店铺,多为两层楼房,上库下店,前门面后住宅,砖木结构,青砖灰瓦坡屋顶,是典型的北方古城风貌。街区保护的古建筑13处70多栋,数量多,规模大,类型多样,特别是文庙,城隍庙,东营庙连为一片,长达700多米,是古城一大特色。</h3> <h3><font color="#010101">城隍庙是为供奉守护城池安全而尊称为城隍神所建的祭祀庙宇,表达了人们对扬善弃恶的崇敬和膜拜。</font></h3> <h3>城隍庙建筑群占地面积大,保存的完整。</h3> <h3>东营庙位于古城东区城隍庙与文庙之间,始建于明朝,重建于清道光年间,是祭祀供奉关羽的关公庙。从庙门口的两个大字就可以看出提倡的精神。</h3> <h3>三公祠是纪念桃园三结义,不离不弃的兄弟情谊的场所,也是对当今一些人见利忘义,无情无义的最有力的唾弃。</h3> <h3>韩城文庙是中国西部最大的孔庙,与韩城东营庙相邻,是一组保存完整的元代建筑群。</h3> <h3>这座文庙总建筑面积为8100平方米,整个建筑飞檐翘角,雕梁画栋,庭院宽阔,格局规范,结构严谨,展示了我国民族传统建筑的古朴、凝重、雄浑的特色,被誉为镶嵌在韩城这座历史文化名城上的一颗璀璨明珠。</h3> <h3>文庙是纪念祭祀我国伟大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寺庙,正中悬挂有“师道尊严”四字大匾额。这里也是昔日教论训导学生,讲经督课,教育英才的场所。</h3> <h3>院中的五指柏已有千年的树龄,经过岁月的浸蚀和风雨的磨砺,树干虽然皮皺裂深,斑痕尽见,却依旧生机盎然,就像中国古老的历史和文化,虽已年代久远,但仍然散发着诱人的魅力。</h3> <h3>韩城自古人杰地灵。自战国初,孔子高徒子夏来韩设教,2000多年来韩城办学之风兴盛,民重耕读,因而人才辈出。‘’一代史圣、两朝状元、三朝宰相、四代世家,父子御史、父子知州、祖孙巡抚、兄弟侍郎、南北尚书,‘一母三进士、一举一贡生’被传为佳话。‘’据不完全统计,仅明、清两代韩城考取进士、举人、贡生者就达1400多人。从春秋义士程婴、西汉史圣司马迁、清代状元宰相王杰,到近代师哲、杜鹏程等,都出自韩城,可谓韩塬大地人才济济、圣贤辈出。特别是在明万历年间,韩城人在朝廷做官者甚多,民间盛传“朝半陕,陕半韩”之说。</h3><h3><br></h3><h3><br></h3> <h3>如今的韩城依旧秉承了浓厚的尊学重教之风,文脉代代相传。据不完全统计,近年来考入清华北大的莘莘学子就有26人之多。</h3> <h3>司马迁墓祠,位于韩城市城南10公里芝川镇南门外,黄河西岸的梁山东麓。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此墓祠始建于西晋永嘉四年(公元310年),距今已有近1700年。</h3> <h3><font color="#010101">司马迁(约公元前145-前87年),字子长,西汉夏阳(今韩城南)人,是我国著名史学家、文学家和思想家,还是卓越的历数家。他在遭受腐刑的情况下,发愤所著《史记》是我国最早的通史,被赞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font></h3> <h3>司马迁祠墓,东临黄河,西枕梁山,芝水环绕,屹立于悬崖峭壁之上,气势雄伟壮观,可见当年建祠墓者用心良苦,选得这块风水宝地,以慰司马迁的在天之灵。</h3> <h3>过芝秀古桥,就进入了汉太史司马迁祠墓群。走过古牌坊,便是石条铺就的司马古道,凹凸不平的石道倾诉着司马迁人生的坎坷和悲壮。深凹的车辙和磨平的石纹烙下了千年仰慕者的足迹,镌刻下人们对司马迁的敬仰之情。</h3> <h3>顺司马古道西上,历经九十九级石阶,方能抵达山门。</h3> <h3>殿前是由司马迁撰文所刻的石碑,由于年代久远,有的字迹已经不是很清楚了。</h3> <h3>祠庙正殿有司马迁塑像,方脸,长须,两眉入鬓,显现出庄重严肃抱负不凡的气概。</h3> <h3>司马迁最大的功绩在于他与父亲司马谈共同编撰的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以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记载了从黄帝到汉武帝太初年间三千多年的历史,是“前四史”之首。《史记》规模巨大,体系完备,而且对此后的纪传体史书影响很深,历朝正史皆采用这种体裁撰写。同时,书中的文字生动性,叙事的形象性也是成就最高的。</h3><div>据司马迁说,全书有本纪十二篇,表十篇,书八篇,世家三十篇,列传七十篇,共一百三十篇,约五十二万六千五百字,既使在今天仍可称之为惊天巨著。</div> <h3>司马迁墓。墓圆形,系元代修建。墓前有清乾隆年间毕沅题“汉太史公墓”墓碑,上有古柏,蟠若蛟龙。在太史公墓第三台砖砌的牌坊上题有“河山之阳”四个字,系出自司马迁自传中“耕牧河山之阳”之句。</h3> <h3>毛主席在著名文章《为人民服务》中高度评价司马迁。正是他的这种精神鼓舞了无数英雄志士为了民族解放大业,抛头颅,洒热血,死而后已。</h3> <h3>在司马迁祠我们巧遇了一群学工科的大学生,他们是由老师带着来抄写祠中石碑碑文的。他们态度虔诚认真,字体绢秀工整。如果他们能够学到司马迁的精神,严谨治学,历练自己,文理兼通,博学多慧,未来的中华民族怎能不站在世界之巅!✌✌✌</h3> <h3>登上山门回首,天际苍茫,黄河奔流,一桥飞架,绿树遍山,川塬如画,令人心旷神怡。愿史学传千古,精神永远不泯。</h3> <h3>终于来到渭南市华阴市的华山脚下。云雾缭绕的华山好象戴着面纱,朦胧而又神秘。华山古称“西岳”,雅称“太华山”,为中国著名的五岳之一,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也是中华民族的圣山。中华之“华”源于华山,由此,华山有着“华夏之根”之称。由于山势险峻,自古以来就有“奇险天下第一山”的说法,因而也成为了金庸武侠小说中屡屡提到的道教主流全真派的圣地,著名的‘’华山论剑‘’所在地。能在这个国家5A级旅游景区的朝阳峰上拍摄到日出,是许多摄影家祈盼的幸事。</h3> <h3><font color="#010101">华山下莲花广场中央矗立着盘龙莲花柱,高大壮观,气派不凡。</font></h3> <h3>我们之所以到华山脚下,并不是打算去攀爬华山,而是因为这里是陕西沿黄观光线的南起点。</h3> <h3>我们从沿黄观光线的北起点出发,走了828.5公里,终于到达了南起点,好激动啊!👍👍👍。</h3> 第十天(9月25日) 西安市临潼区<div><br></div><div>临潼区座落在西安市东,是十一朝古都西安的东大门,自周秦到汉唐,临潼一直为京畿之地,处于中国政治、经济、文化活动的中心地带。境内历史遗产众多,有人说到临潼就是看中国历史的朝代更替,风云变幻。</div> <h3>赫赫有名的秦始皇兵马俑是世界文化遗产。兵马俑已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二十世纪考古史上的伟大发现之一”。1987年12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已将秦始皇陵(包括兵马俑坑)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它不仅是中国人民、也是全人类的一份珍贵文化财富。</h3> <h3>有三个秦兵马俑坑遗址大厅和一个帝陵文物陈列馆。</h3> <h3>来这里参观的外国游客比比皆是,甚至还有坐着轮椅前来的外国老人,可见中国的历史和文化在世界上享有的盛誉和巨大的魅力。</h3> <h3>列队整齐的兵马俑,衔缰挂蹬的战马,让人们的思绪回到了铁骑踏破万里河山,刀光剑影杀声遍野的古战场。</h3><h3><br></h3> <h3>修复兵马俑是一个艰苦细致的工作,这些能工巧匠默默无闻,埋头苦干,用他们化腐朽为神奇的双手再现了两千年以前的奇迹。</h3> <h3>1936年西安事变时,张学良、杨虎城将军对蒋介石实行兵谏的地方——兵谏亭。</h3> <h3>唐朝贵妃杨玉环沐浴的华清池。</h3> <h3>第十一天(9月26日) 西安临潼——咸阳市泾阳县安吴堡镇——西安市</h3><div><br></div><div>早上从临潼出发,驰车75公里到咸阳市泾阳县的安吴堡镇。安吴镇位于陕西省咸阳市泾阳县东北部,因该镇安吴堡村存有青训班遗址而吸引了大批游客前来探访。我们的长辈曾做为干部训练班成员来这里学习,所以特意来这里,参观革命历史遗迹,凭吊革命前辈。</div> <h3>1937年‘’七七事变‘’后,国难当头,一群中华民族优秀儿女聚集在安吴堡的战时青年训练班。他们朝气蓬勃,勇于克服困难,心系民族存亡,献身革命事业。当年大姐夫的父亲徒步从四川丰都奔赴延安,曾被组织派往安吴堡青年训练班学习。</h3> <h3><font color="#010101">再现当年青训班授课现场。</font></h3> <h3>牢记入党誓词,莫忘入党初心。</h3> <h3>在西市参观大雁塔。</h3> <h3>专门去西安的回坊,品尝闻名遐迩的陕西风味小吃。</h3> <h3>食客在淅淅沥沥的小雨中络绎不绝,因中央电视台《舌尖上的中国》推介,有些店前还排起了长队。</h3> <h3>好吃的芝麻糖竟要用木锤反复敲打😋😋😋</h3> <h3>这家羊肉泡馍店为了保持纯正的家传风味,坚决不开分店。</h3> <h3>老刘家泡馍店的老店主。</h3> <h3>确实是货真价实,味道好极了。👍👍👍👍</h3> <h3>琳琅满目的招牌,真是让人垂涎欲滴。</h3> <h3>🤔🤔🤔</h3> <h3>大大的烤羊肉串散发着孜然香味,吸引着食客的目光,刺激着人们的味觉,真是难以迈步离开啊。😍😍😍</h3> <h3>拉面真是门技术!!😄</h3> <h3>谁认识这复杂的两个字,很拗口的哟。但面绝对是碗大味美量足。😆😆😆</h3> <h3>回坊旁赫赫有名的西安鼓楼灯光璀璨。</h3> <h3>第十二天(9月27日) 西安市——河北省邯郸市</h3> <h3>邯郸是河北省省辖市,位于河北南端,晋冀鲁豫四省交界处,古黄河旁,是国家历史文化明城。邯郸二字作为地名自建城以来三千年沿用不改,是中华地名文化的特例。做为战国时期七雄之一赵国的国都,曾是车马水龙的繁华之地,还是成语典故之乡,我们耳熟能详的许多成语故事,都出自这里。</h3><h3>邯郸丛台公园中的丛台亦名“武灵丛台”,相传建于赵国武灵王时期(公元前325—前299年),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h3> <h3>有名的七贤祠是为纪念春秋战国时期,为建立赵国立下卓绝功勋的七位贤人所立。他们分别是韩厥、公孙杵臼、程婴、廉颇、蔺相如、赵奢、李牧。</h3> <h3>第十三天(9月28日) 河北邯郸——天津</h3> <h3>13天往返的陕西之行已经过去了两个月了,但每每回想起还象是在昨天,那景那物那人依然清晰可见。黄河九十九道湾,已深深地镌刻在我们的心中。顺着沿黄公路走一趟吧,去观赏黄河的雄壮气魄,壮丽景色,去了解黄河两岸的历史人文,质朴民风,去感受黄河所代表的中华民族不曲不折,奋勇拼博的追求,定会感慨万分,收获颇丰。😄😄😄😄👍👍👍👍</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