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群里讲故事⋯⋯饺子的来历

建华

<h3>各位邮友大家晚上好,</h3> <h3>刘达威是在内蒙邮展上认识的朋友,今天受她的邀请,让我给咱们初学集邮的集邮爱好者讲一课,我想讲什么呢?</h3> <h3>那么我就从最基础的一页邮集讲起,希望大家能够喜欢。</h3><h3>大家会问:什么叫一页邮集?</h3><h3>就是把一个主题或者是把一个故事,用与主题相关的邮品、用简单的文字这些邮品串连起来,把这个主题或者故事展示在贴片上,这就叫做一页邮集。</h3> <h3>一页邮集也叫一片邮集</h3> <h3>  <span style="line-height: 1.5;">什么是邮品?</span></h3> <h3>各种明信片,各种信封,各种邮票,邮戳,信卡,变体票,印样,邮简等等,这些统称为邮品。</h3> <p class="ql-block">什么叫做贴片?说白了贴片就是一张硬卡纸。目前邮集的贴片有三种。1、大贴片(高29厘米,宽46厘米)2、中贴片(高29厘米,31厘米)3、标准贴片(就是一张宽高29厘米,宽23厘米)我们初学者一般都是用标准贴片。 </p> <h3>这是一个标准空白贴片,我们要把一些邮票,明信片等一些符合主题的邮品放在这张贴片上,再用文字把你要做的主题表达出来,这样就完成了你的一页邮集。</h3> <h3>大家看看这个贴片就是一页邮集。这页邮集是我在2012年做的,它的名字是《饺子的来历》</h3><h3>刘达威是一个很负责任的群领导干部,她要求我要详细地给大家讲解邮品,编排等,我答应了。现在我就开始介绍这片邮集。希望邮友们能够喜欢</h3> <h3>首先讲一下选题和前言</h3><h3>一片邮集的选题一定要小</h3><h3>《饺子的来历》这个题目适中偏大,但是今后能够一定的拓展。</h3><h3>前言是每部邮集的缩影,必须是简单扼要介绍整部邮集的故事,让人一看就明白这部邮集上讲的是什么故事,</h3><h3><br /></h3> <h3>这片邮集的前言是这样写的:很多人都喜欢吃饺子特别是北方,当你吃着那香喷喷的饺子时,你是否知道它的来历呢?</h3> <h3>那么饺子有什么来历呢?这就吸引你看下去的欲望,当你把这片邮集连贯地看一遍,到最后终于明白了,噢,原来饺子是这样的来的。这样。就迖到组编这片邮集最终目地了</h3> <h3>下面给大家讲讲邮集里的素材,素材有邮票,邮戳,剪片,明信片,小型张。</h3><h3>大家可以仔细看贴片里的素材,邮品从左到到右认真给大家讲解,还有文字解读</h3> <h3>张仲景个性化邮票,张仲景,南阳人,在东汉时期是个非常著名的医生。</h3> <h3>这一枚是从实寄封上剪下来的剪片,主要展示的是戳。</h3><h3><span style="line-height: 1.5;">这个日</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5;">戳是长沙学宫街的戳,当时(东汉时期)张仲景在长沙任太守。原来这个太守府现坐落在如今的学宫街</span><br /></h3> <h3>专题知识写的是:张仲景在長沙任太守时期,经常施药给穷苦的百姓。</h3><h3>集邮知识写的是:如今的张仲景纪念碑就座落在长沙学宫街</h3> <h3>集邮知识用斜体字</h3> <h3>专题知识:有一年张仲景回南阳省亲,看到许多乡亲的耳朵都冻烂了,他心里非常难受。</h3><h3>集邮知识应该是实寄封剪片,但是没有写上,为什么没写,主要是实寄封剪片不太珍贵。</h3><h3>不太珍贵的邮品可以不写集邮知识</h3> <h3>这枚邮票是格陵兰国家传统生活用具邮票。<span style="line-height: 1.5;">票里面有一个大锅。</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5;">我就是要用这个锅做为专题,这枚邮票的专题故事是这样编的:冬至这天张仲景让随从架起了大锅</span></h3> <h3>架起大锅干什么呢?<span style="line-height: 1.5;">请看下边三枚邮票的专题知识</span></h3> <h3>第一枚是中国普通邮票普23,<span style="line-height: 1.5;">票面上有一群羊,我就是要用羊做为我的专题知识来编故事</span></h3> <h3>第二枚是坦桑尼亚联合共和国植物邮票,票面上是辣椒,我需要辣椒做专题知识</h3> <h3>第三枚是中国澳门邮票,票面上是许多中草药,需要有中草药做为专题知识</h3> <h3>这三枚邮票的专题故事编到了一块儿,我是这样写的:架起大锅后把羊肉,辣椒以及驱寒的中草药放在锅里煮。煮熟后捞出剁碎</h3> <h3><span style="line-height: 1.5;">这个专题知识是这样编写的:羊肉与中草药捞出后剁碎,用面皮包成像耳朵一样的东西下锅后煮熟,给冻烂耳朵的乡亲们吃,吃后浑身发热,冻疮痊愈了,张仲景把这取名为"躯寒骄耳汤"</span></h3><h3><span style="line-height: 1.5;">这一枚也是实寄封剪片,用的是连体邮戳,连体邮戳表现的内容是,在冬至,过年吃饺子的时候不要忘记驱寒骄耳汤是张仲景发明的</span></h3> <h3>这枚是有资门票,因为是带邮资的所以它我的背后图案是有效信息,它表现了当前医圣祠的景区,</h3><h3>专题知识:张仲景去世后,后人为了纪念他,为他修建了一座庙,这座庙就是现在的医圣祠,</h3> <h3>最后一枚是2000年发行的春节小型张。<span style="line-height: 1.5;">里面的画面是一家人围坐在在起包饺子的喜庆场面,专题知识是:随着时间的流失,驱寒骄耳汤演变了成了现在的饺子,并有冬至不吃饺子就有冻坏耳朵的说法。。</span></h3> <h3>各位邮友,今天晚上讲解了一片邮集《饺子的来历》,并对自己的编排,专题知识和集邮知识做了详细的介绍,<span style="line-height: 1.5;">欢迎大家有不明白的地方可以提问。</span></h3> <h3>这片邮集参加了2012年全国一片邮集展,获得三等奖</h3> <h3>73分</h3> <h3>在集邮杂志上,著名集邮家李伯琴点评了我这片邮集。</h3> <h3>他是这样点评的:选题适当,编排合理,趣味性強,很有特点,<span style="line-height: 1.5;">美中不足的是缺乏高端邮品</span></h3> <h3>我们这个群是个集邮群,相信大家肯定也有不少好的封,片等素材,我们的初学者是否尝试从一片邮集开始做起,然后二片,多片,慢慢过渡到一框邮集甚至是多框。爭取在各级邮展中出成绩,出好成绩。 </h3> <h3>今天晚上的课讲完了,希望师友们提出不同意见和好的建议。咱们共同探讨做邮集的魅力。谢谢大家。晚安。</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