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b> 秦正建,我的小学同学,岁月的长河已经抹去了原有的记忆,特别还是一个邻班腼腆的小男孩。同学群建立后,常看见他转发一些文章以及抒发自己情感的文字,最让我记住是他的逗乐,常常掩面自笑,同学送他一个老顽童,群里的开心果雅号;这次同学聚会,让我见到了经过岁月雕琢的他,虽饱经岁月沧桑,仍然精神抖擞,散发着男人应有的朝气,更让我惊愕的是他的京剧和反串的表演才能,给我留下了更深刻的印象,不由得对他刮目相看,特别是他在群里晒了他的遗体捐献协议以及给儿子的遗言,那种积极向上、开朗乐观的生活态度,使我更加想走近他,了解他这几十年来他做过了什么?又经历了什么?和我一样有好奇心的同学,我们一起撩看撩看。<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此美篇由正建叙述</span>,共分七个部分,第一部分 童年、少年的记忆;第二部分 青春无悔;第三部分 学徒工的努力;第四部分 部队熔炉的锤炼;第五部分 工作的辛苦;第六部分 生活的乐趣;第七部分 拥抱夕阳。</b></h1><h1><b> </b></h1> <h1><b> 第一部分 童年、少年的记忆。秦正建 1957年12月28日出生于大荔县一个干部家庭,父亲秦树堂,早年参军,后转入地方工作,离休干部,已逝;母亲张莲英,地方政府工作,离休干部,已逝;家中共有兄弟姐妹五人,正建行五,由于家中孩子较多,父母亲工作忙,加上母亲奶水不足,正建出生17天就寄养在范家公社店干大队第二生产队奶妈家中,直至2岁才回到父亲身边,由父亲抚养。正建也和同龄的孩子一样,儿时无忧无虑,天真烂漫,五岁上幼儿园,七岁上小学;少时的正建,由于文化大革命中父母受冲击,被冠以"走资派的黑五类"子女,在他幼小的心灵深处留下了阴影,本来就腼腆此后更加不善言辞,时刻牢记父亲的训导,在学校虽然没有同学挤兑,仍然小心翼翼,生怕惹到别人,也影响到了学习,谨小慎微到初中毕业。</b></h1><h1><b> 上面的照片,正建爸爸妈妈;右下角正建三岁时母亲和朋友合影</b></h1> <h1><b> 62年8月正建和姐姐在大荔留影,天真烂漫,活泼可爱。</b></h1> <h1><b> 9岁的正建和父母亲以及哥哥姐姐,一家人其乐融融。</b></h1> <h1><b> 10岁的正建活泼开朗,眼睛清澈见底,善良聪明。</b></h1> <h1><b> 12岁的正建、和平清纯帅气,善良而聪颖。</b></h1> <h1><b> 第二部分 青春无悔 正建初中毕业后,积极相应祖国的号召,到农村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义无反顾报名插队到大荔县冯村公社杨家庄大队第二生产队;对于一个没有离开过父母的十六岁男孩子来讲,在一个陌生、条件相对落后的地方生活,将是一个人生很大的考验;首先是生活关,吃喝拉撒睡都要自己料理,对于一个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城里娃,让原粮变食物,从三四里地的地方挑水吃,卫生条件又不好,可以想象那种艰难;第二是劳动关,当时的农村没有机械化,重体力活都是靠人干,人累伙食又不好,营养跟不上,干一天重体力劳动,还吃不饱,那种煎熬;第三是精神关,农村相对城里比较落后,没有图书馆、剧院、电影院,精神上的空虚得不到补充;正建在此环境下,没有退缩,而是牢记父亲的教诲,时刻以军人的行为准则严格要求自己,与广大村民打成一片,吃苦在前,享乐在后,克服生活、劳动中的种种困难,向有务农经验农民学习,从一个肩不能挑,手不能提的门外汉,变成了一个各种农活都能干的行家里手,知青小组里第一个入团,当基干排长,知青小组从没分灶,年年被评为县级先进,第一个被大队推荐招工到国棉十三厂。</b></h1><h1><b> 这张照片是1973年5月1日,正建和冯村公社杨家庄二队的村民合影,看到这张照片就会想起插队时的人和事。</b></h1> <h1><b> 正建跟着农民大叔学播种,手把手的教,用心的学,一份耕耘,总有一份收获,在农村的几年里,锻炼了意志,学会农业耕种的十八般技术,被评为先进知青。</b></h1> <h1><b> 送段小强插队时的留影,知青队伍中又多了一名队友。</b></h1> <h1><b> 和队友一起留下青春岁月美好的回忆。</b></h1> <h1><b> 75年春节是正建在农村的最后一个春节,和队友们一起,留下青春的回忆,青春无悔。</b></h1> <h1><b> 插队时回家和家人一起合影留念。</b></h1> <h1><b> 1975年12月16日,这是在插队时的最后阶段的记录,是招工离开冯村公社杨家庄二队的最后见证,从此也结束了正建的知青生涯。</b></h1> <h1><b> 第三部分 学徒工的努力 七六年初招工到十三厂的正建,被分配到准备车间当推纱工,三班倒。初到新单位上班的正建,对工种的不了解,多少还有些新鲜感,当慢慢熟悉之后发现,在以女同志为主要劳动力的单位,男同志无非就是管理者、技师或者重体力劳动者,而他就是最后一个,纱轴搬运工,好在有在农村插队时练就的体力,再苦再累也都在农村经受过了,况且吃的饱,吃的好,从心里上没有很大的反差,很珍惜这份来之不易的工作,所以政治上积极向上,工作上踏实肯干,认真负责,学习上刻苦努力,技术上不耻下问,刻苦钻研,和师傅们同住一个房间,相互学习,共同进步,经过一年的不懈努力,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并且加入了党组织,成为一名中共党员,十二月份又被征兵入伍,成为了一名光荣的解放军战士。</b></h1> <h1><b> 这张照片是正建征兵入伍和十三厂师傅们分别时的留影,是他们见证了正建一年来的工作及生活情况。</b></h1> <h1><b> 第四部分 部队大熔炉的锤炼 <br /> 1977年元月正建入伍,新单位,新环境,新战友,经过三个月紧张而繁忙的艰苦训练,从体能上,行为上,作风上进行了彻底的重塑,被分配到云南空军雷达32团,开始了长达十二年的军旅生涯。青春是最富有的贫穷,十二年的青春年华在部队这所熔炉里得到了锤炼,人生的价值得到了升华,更加认识了自己的所在。回忆在部队的十二年有喜,有悲更有泪;喜的是从小就以军人行为要求正建的父亲如愿以偿,儿子做了真正意义上的军人,正建谨记父亲教诲,好男儿志在四方,宁可流血不流泪;从小事做起,从最底层做起,老实做人,勤恳做事,不计较个人得失,最终正建没有辜负老人的心愿,从一名战士开始,一步一个脚印,脚踏实地从空军雷达32团,走向昆空机关,从思想上、政治上、和职务上都有了进一步的提高。悲的是正建在79年初亲历了对越自卫反击战,目睹了战争的残酷和无情,亲历了和战友的生死离别和无助,甚至抱怨上天的不公为什么要夺走这么多年轻的生命,战争不相信眼泪,只有化悲痛为力量,多歼敌,保卫祖国的疆土,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才是对战友最温馨的悼念。大家只看到了正建光鲜的一面,而流的泪只有他自己知道;在部队十二年,思乡的愁,念亲的苦,特别是在每年佳节日的思亲情怀,都在默默的工作中缓解,家书抵万金,报喜不报忧,有多少话要对亲人说,有多少事要向父亲诉,仰望家乡方向的天空,父母亲的音容笑貌,千叮咛万嘱咐,儿时伙伴们的笑声魂牵梦绕,颤抖的双手难以提笔,无声的泪洒满了多少纸张……一句话当兵不后悔,是部队这所大熔炉锤炼和重塑了正建。</b></h1> <h1><b> 入伍了,留下青春年华最美的时光,在逝去的年华中寻找最美的记忆。</b></h1> <h1><b> 一帮风华正茂的军人,为了心中的梦想,放飞自己。</b></h1> <h1><b> 这些照片记录下来了正建青春年华在部队的点点滴滴。</b></h1> <h1><b> 在战前训练中。</b></h1> <h1><b> 七九年三月五日,前指蒙自指挥所防空洞山外边留影。</b></h1> <h1><b> 在1979年3月对越自卫反击战中向指挥部汇报工作。</b></h1> <h1><b> 正建和战友李平在昆指前线。</b></h1> <h1><b> 看《芳华》,几天来思绪万千,夜不能寐,日有斫思,夜有斫梦。往事历历在目,由感而发。老眼昏浊赏《芳华》,思绪万千泪盈眶,硝烟开启尘封闸,岁月印痕似水淌。那年边境炮声响,义不容辞赴战场,军旅往事沥沥现,青春无悔战未来!正建</b></h1> <h1><b>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正建好在异乡遇到了家乡的家里人,倍感亲切,节假日长辈们也不忘记喊他回家聚聚。</b></h1> <h1><b> 1980年,正建被八一电影制片厂招募为特型演员,饰演蒋介石,这是就是他当时的照片,无论从扮相、神似都酷似蒋委员长。</b></h1> <h1><b> 昔日当兵在一起,今日分别在四方,留下这最美的记忆。</b></h1> <h1><b> 我是一个兵,来自老百姓。一群有志青年,从祖国的四面八方汇聚在一起,同吃同住、同学习、同训练;训练场上有他们的脚印,有厮杀声,更有流下的汗水,平时多流汗,战时少流血,他们有一个影响一生的共同称谓:战友!</b></h1> <h1><b> 参加昆空司令部领航干部第六期干部培训班结业合影。</b></h1> <h1><b> 青春无悔,风华正茂,最美的记忆。</b></h1> <h1><b> 慈母手中线 ,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 ,意恐迟迟归。儿行千里母担忧,正建的母亲因惦记着儿子,千里迢迢到部队探望,舔犊之情表露无疑。</b></h1> <h1><b> 空军第三期领航干部高中班学习毕业合影。</b></h1> <h1><b> 参加空军领航文化集训学习合影。</b></h1> <h1><b> 换装合照,从今天开始就换成了八五式服装,更显军人气质。</b></h1> <h1><b> 正建不是飞行员,但他是空中警察,穿上飞行服也很帅气。</b></h1> <h1><b> 日常训练汇报工作情况。</b></h1> <h1><b> 这张照片在当兵人的眼里,是那么的亲切和熟悉,每当探亲时归心似箭,恨不得马上站在亲人的身边,归队时恨岁月无情,但必须遵守纪律,以服从命令为天职,含泪依依相别,那种为国争光的爱国情怀,只有他们自己才懂的。</b></h1> <h1><b> 军人的英姿飒爽,在正建的身上显现。</b></h1> <h1><b> 随首长下基层调研。</b></h1> <h1><b> 原空军副司令员,中将林虎,抗美援朝战斗英雄。在昆明军区空军时任副司令员时,正建曾给他当过秘书。中间人为林虎副司令员在基层部队检查工作。</b></h1><h1><b><br /></b></h1> <h1><b> 这张照片正建最喜欢,因为他站在了三叉戟前,威风凛凛。</b></h1> <h1><b> 和兄弟部队战友交流工作,相互学习时留影。</b></h1> <h1><b> 在援建地方工作时和地方人员合影留念。</b></h1> <h1><b> 火热军营的生活,青春激扬的年华,革命理想主义的追求者。正建</b></h1> <h1><b> 1985年7月5日。中国第一架歼教七飞机试飞成功。于安顺机场。</b></h1> <h1><b> 窗外蒙蒙细雨,屋内辛勤工作。</b></h1> <h1><b> 接受传统教育,不忘历史,继续努力。</b></h1> <h1><b> 领航调度对我们而言,是一个陌生的工作,对正建来讲,那是他人生永远难忘的记忆。从飞机的起飞时间,高度,航线,转机场,回场以及到停机坪的机位,都是由领航调度们完成,工作时不能有丝毫的差错,出错就会出事故。工作的严谨性对人员的选择也至关重要。</b></h1> <h1><b> 1986年12月28日,29岁生日纪念照。</b></h1> <h1><b> 跑道对空勤人员再熟悉不过了,笔直,平滑,对一个空中调度人员来讲,航线和跑道都是工作现场,必须熟记于心,才能调度自如。这里就是正建导航的地方。</b></h1> <h1><b> 在部队值班工作中。</b></h1> <h1><b> 生活,在坎坷中前行,在忙碌中收获。在悲喜中经历,在痛苦中领悟。在得失中选择,在奋斗中坚定。在平凡中精彩,在知足中快乐。在宁静中储蓄,在遗忘中洒脱。在阅历中成长,在历练中坚强。在给予中快乐,在简单中幸福。在错过中珍惜,在经历中懂得。正建</b></h1> <h1><b> 新型战斗机试飞成功,每位参加试飞的工作人员,都颇感欣慰。</b></h1> <h1><b> 正建的身后可是他们部队机种的展示,他能说出每一架飞机的型号。</b></h1> <h1><b> 从军的收获<br /></b><b> 1、学会了吃苦;2、学会了服从;3、学会了忍耐;4、学会了敬业;5、学会了负责任;6、学会了努力;7、学会了勇敢;8、学会了节俭;9、学会了宽容;10、学会了自律;11、学会了珍惜;12、学会了拼搏;13、学会了从容;14、学会了自立;15、学会了孝道;16、学会了细心;17、学会了勤劳;18、学会了较量;19、学会了合作;20、学会了求知;21、学会了体贴;22、学会了奉献;23、学会了务实;24、学会了沉默;25、学会了风度;26、学会了自信;27、学会了执着;28、学会了积极;29、学会了思考;30、学会了如何去爱。<br /></b><b> 当兵的十大好处<br /></b><b> 1、一副素质过硬的强健体魄 </b><b> 2、一批感情深厚的亲密战友<br /></b><b> 3、一段丰厚宝贵的人生经历 </b><b> 4、一次社会认可的工作履历<br /></b><b> 5、一次弥足珍贵的学习机会 </b><b> 6、一次改变命运的难得机遇<br /></b><b> 7、一个提升能力的成长平台 </b><b> 8、一笔走向社会的创业资金<br /></b><b> 9、一份全家受惠的政治荣誉 </b><b> 10、一段终生难忘的美好回忆</b></h1> <h1><b> 第五部分 地方工作的辛苦<br /> 1989年,正建从部队转业回到地方,被安排到西安市体育系统,从事人事管理工作,新的单位,新的环境,新的工作,又要从头学习,重新开始。正建不惧困难,利用休息时间抓紧业务、政务管理、人事管理和新知识的学习,把工作心得体会写入到日记里,时时刻刻提醒自己,一定要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很快就适应了地方政府的工作,从一个不懂人事管理的门外汉变成业务行家,特别是在走向训练馆的领导岗位后,把在部队的管理模式,适当引用到训练馆,军事化的管理提高了工作效率,规范了工作秩序,理清了工作思路,划清了工作责任,提高了工作标准,为训练馆的规范化管理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地方工作的二十八年里,以身作则,勤奋工作,时刻以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利用在部队所学的知识和表演特长,把本职工作做的有声有色,得到了广大职工和上级管理部门的认可,多次被评为优秀党员和先进工作者。二十八年的工作经历,阅人无数,对人生有了更深层次的感悟,近五年来利用空闲时间做公益,当志愿者,服务别人快乐自己,宣传正能量,为社会奉献着自己的一份力量,直至到退休。</b></h1> <h1><b> 1990年亚运火炬传递活动在陕西境内举行,正建在火炬传递活动中。</b></h1> <h1><b> 亚运火炬传递活动仪式活动现场。</b></h1> <h1><b> 参加单位组织的拓展训练活动。</b></h1> <h1><b> 进行军事化训练,提高工作效率,规范化管理。</b></h1> <h1><b> 游泳馆门前留下训练的记忆。</b></h1> <h1><b> 清扫运动场积雪。</b></h1> <h1><b> 1999年2月5日,西安市冯熙初市长在游泳馆检查工作时与工作人员合影</b></h1> <h1><b> 和同事们一起组织越野赛。</b></h1> <h1><b> 人生不止眼前的奋斗,还有诗和远方的田野。正建</b></h1> <h1><b> 2001年4月21日,星期四,国家队在西安体育场训练。米卢主教练。</b></h1> <h1><b> 西安市委书记崔林涛在体育馆检查工作,正建向书记汇报了工作并与其合影留念。</b></h1> <h1><b> 与同事一起去济南市调研。</b></h1> <h1><b> 参加党史党建知识竞赛。</b></h1> <h1><b> 7.1重温入党誓词。</b></h1> <h1><b> 这组照片记录了正建参加表演活动的点滴,尽管照片不全,完全反映出了正建自编自导自演的表演才能,形式多样,寓意教人,生动活泼,深受大家喜爱。</b></h1> <h1><b> 正建是业余体育爱好者。学校,插队,工厂,部队,地方,都是球队成员之一,还考取了国家级裁判员资格证书。</b></h1> <h1><b> 这里有正建的足迹,有正建的汗水,更有不会忘记的工作记忆。</b></h1> <h1><b> 西安市人民体育场建场六十周年业务部门人员合影留念。</b></h1> <h1><b> 西安市人民体育场建场六十周年纪念,全体工作人员合影留念。</b></h1> <h1><b> 工作中也不忘记留下回忆的痕迹。</b></h1> <h1><b> 丝绸之路国际兵乓球公开赛活动结束,全体工作人员合影留念。</b></h1> <h1><b> 工作状态的正建,篮球训练营开营典礼现场。</b></h1> <h1><b> 2017年11月25日在延安接受革命传统教育。</b></h1> <h1><b> 这张照片是2017年11月25日,正建最后参加体育局活动的见证,这样的活动以后还会参加,只是名称会改为退休干部参加什么活动。</b></h1> <h1><b> 第六部分 生活乐趣<br /> 一个成功的男人,身后必定站着一个成功的女人。正建最幸福的是找到了自己最心仪和最爱的女人,工作上支持、理解、谅解,生活中关心、体贴、包容,知冷知热;正建的爱好广泛,摄影、音乐、表演、体育等,多方位的活动比较多,从不抱怨,并支持正建做公益,当志愿者,妻子承担家务和教育子女的义务,孩子从小受父母的言传身教,善良、聪明、懂事、善解人意,一家人和睦,幸福,快乐,其乐融融,令人羡慕,嫉妒,所以正建充满了自信,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和发自内心的快乐,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生活幸福的做梦都会笑醒。</b></h1> <h1><b> 正建在对的时间遇到了对的人,自己的真爱,众里寻你千百度,蓦然回首你在灯火阑珊处,与你牵手,相约百年。</b></h1> <h1><b> 战友情侣,相约走进婚姻殿堂,好不浪漫,令多少人羡慕。</b></h1> <h1><b> 情的使者,爱的结晶,降临在爱的小屋,在爱的呵护下茁壮成长。</b></h1> <h1><b> 父爱如山,母爱如水,再铁骨铮铮的汉子,也有他柔情的一面。正建爱妻爱子爱家庭,柔情似水,有担当有责任心;</b></h1> <h1><b> 常言道:滴水之恩 ,当涌泉相报。正建没有忘记他奶娘的养育之恩,在大荔时经常去奶娘家里看望,当兵后每次探家都会去奶娘家里看看,没有因为他们是农村人而嫌弃,因为是奶娘的奶水养育了他。92年春节和奶娘及家人合影。</b></h1> <h1><b> 古语说的好:有今生的弟兄,没有来世的弟兄。他们是几世修来的福,一母同胞,手足之情,虽然各自都有了小家,仍彼此牵挂,血浓于水的亲情。</b></h1> <h1><b> 战友情,一世的情,永远不会忘记在一起的日子。战友从云南打飞的来看望正建。</b></h1> <h1><b> 一组照片反映出正建的家庭生活,妻贤子孝,夫妻恩爱,一家三口和睦相处,美满幸福。</b></h1> <h1><b> 一家三口在国际马拉松赛起点,妻子儿子助力正建工作。</b></h1> <h1><b> 正建从小受父亲的熏陶爱好广泛,摄影、音乐、体育、表演等,各项都会做的有声有色,充分展现出了他的特长和才能。</b></h1> <h1><b> 人生最大的幸福,莫过于找到真爱,执子之手 ,与子偕老;爱最长情的告白,就是我在你身边默默地守护着你;正建做到了,模范丈夫的奖应该发给他。</b></h1> <h1><b> 这是正建填写的逝后遗体捐献申请书和给儿子的一封信,从中我们可以看到正建的豁达、开朗乐观和积极的生活态度,以及无我的精神,为医学研究贡献着自己的力量,他的这一举动,值得大家深思和学习。</b></h1> <h1><b> 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这些都是正建在康复中心做义工和志愿者活动时的留影。</b></h1> <h1><b> 忆往昔,45载,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求学报国,......。人生半辈,6旬左右,初衷不改,无怨无悔,笑看天地间各自风流......!还看今朝、未来......!秦正建 这是正建在微信群里给同学们说的话。</b></h1> <h1><b> 第七部分 拥抱夕阳<br /> 从现在开始,正建花甲岁退休了。夕阳生活开始了,用正建的话说就是工作永远没有退休,只是岗位的变动而已,用饱满的热情拥抱夕阳,开始新的生活,把自己有限的人生,投入到无限的服务他人的快乐之中,当志愿者做公益,积极向上,宣传正能量,为社会进步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忆往事,峥嵘岁月。展未来,充满期待。</b></h1> <h1><b> 向前六十年致敬!向未来致敬!秦正建</b></h1><h1><b> 一张张照片,一帧帧画面,一个个小故事,是正建六十年人生的缩写,普普通通的人,平平常常的心,平平凡凡的事,没有大起,也没有大落,踏踏实实,勤勤恳恳,一步一个脚印走出了自己的人生,透过正建的故事,也许你我也会找到年轻的自己。正建的人生不易,其实每个人的人生都不易。我们这一代是饱受苦难的一代,也是享受社会改革开放福利的一代;风雨兼程中我们已步入了花甲之年,鬓已染霜眼已花,我们失去了青春年华,却收获了很多人生感悟;我们经受了苦难,收获了坚强,学会了感恩,更收获了生存的本能;现如今我们虽已不再年轻,但仍然为儿女们的家庭发挥着余热。岁月不老人易老,愿我们这些花甲之人,活出精彩的夕阳人生!</b></h1> <h1><b> 正建的照片大家已经撩看过了,这可是我在正建发给我的五百多张照片中,根据时间、地点以及工作内容筛选出的,反映出了正建六十年的人生轨迹,岁月如歌。蓦然回首我们自己,感慨万千,每个人的人生机遇不同,经历不同,造就了不同的人生轨迹,但有一点是相同的,那就是我们大家都生活的很努力,没有敷衍我们的人生,尽管这六十年里有苦有甜,有顺和不顺,我们大家都走过来了,过去的日子都是好日子,以此祭奠我们大家逝去的六十年,珍惜现在,继续努力的、快乐的、健康的活好剩下的每一天!释然</b></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