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进川西(2):泸定桥苹果香甜 折多山峰回路转

逆流的河

<h3>  22号清早7点,我们一行在宾馆门口集合,大叔年龄最大,加上去过几次川西了,领队自然非大叔莫属。由于涉及个人的隐私,队员就不露相介绍了。</h3><h3></h3><h3> 大叔这年龄阶段的,基本都是国家重要岗位的重要负责人了,但是,别笑话大叔至今默默无闻一事无成到处闲逛,可大叔我还是知道自己肩负着重要使命滴,至少是个潜伏在物流行业里的共产主义接班人,一直默默盼望着有人跟大叔来谈接班的事,眼看年事已高也无人来通知,失望之余,这次大叔能当上领队这个重要职务着实还是高兴了一把。</h3><h3>小人物的欢乐满足感就是来的如此容易平常不起眼令你想象不到。</h3> <h3>我们这次行程主要是稻城亚丁和甘孜亚青寺,原计划还要去英雄格萨尔王故里的德格印经院的,司机怕下雪不肯去,又被咔擦掉了。我们没有路书和攻略,也没有预定饭店和酒店,一切随意,哪里黑就哪里歇。不过像老王说的先定一个小目标还是有的,比如当天要去哪里玩哪里住哪里还是有计划的。</h3><h3> 大叔很懒,地图还是用的上次3月份自己制定的线路图。</h3> <h3>  成都的天气就不用说了,piapiapia的大雨点下个不停。反正成雅高速一路也没什么好风景,下不下雨对我来说也就无所谓了。今天的小目标是成都到泸定、康定,翻阅折多山后夜宿新都桥,全程约437公里正常行驶时间大约9个小时,预计下午6点左右可以到达。司机催我预定房间,我说不急,过了折多山后再订不迟,我知道新都桥整个镇上都是旅馆,住宿是件很容易的事。事后证明大叔的英明决策非常正确。</h3> <h3>中午12点左右,到达二郎山隧道口,满山红叶已显秋色正浓。二郎山隧道全长4176米,洞口海拔2200米,总投资4.7亿元,前后花了4年才建成,是318国道进入川藏线的第一道咽喉。当年参加修路的解放军第十八军士兵们穿着单薄的棉衣,身上捆绑着绳子吊在半山腰,一个人扶着錾子,一个人挥着铁锤,人工开凿出来的,据说当时牺牲了很多可爱的战士,可以说是用血肉打通的一条隧道。</h3> <h3>《歌唱二郎山》:二呀二郎山,高呀么高万丈。古树荒草 遍山野,巨石满山岗;羊肠小道难行走,康藏交通被它挡那个被它挡。</h3><h3></h3><h3>二呀二郎山,哪怕你高万丈。解放军,铁打的汉,下决心坚如钢,要把那公路修到西藏。不怕那风来吹,不怕那雪花飘,起早睡晚忍饥饿,个个情绪高,开山挑土架桥梁,筑路英雄立功劳。</h3><h3>……</h3><h3><br></h3> <h3>出了隧道口,骤雨初歇。在观景台上,可以远眺大渡河。山顶云卷云舒,雄浑辽阔,让人心旷神怡。大叔做了个深呼吸,发觉这里的空气也是甜的!大叔不禁感慨:杨舒平小童鞋,你不该跑去马里兰大学说美国空气是甜的,你爸喊你回来闻空气!</h3> <h3>大叔正在沉醉在甜美的空气时,突然发现脚边有只安倍小犬,哦,确切地说是日本小柴犬,模样可爱很是听话,大叔爱心无疆,善待一切动物,大叔也是个爱狗养狗人士,只是家里的暖男大金毛这次没随行出来,大叔便和小柴来了个亲切的合影。爱屋及乌,发现它的主人是个漂亮的MM,看到我和她的爱犬合影,MM含情脉脉对大叔微笑,大叔怕擦出电光火石惹出事端耽误了行程,赶紧上车溜了。</h3> <h3>下得山来,就到了大渡河边的泸定。1935年这里曾发生了“飞夺泸定桥”的壮烈一幕,是老蒋当时依靠大渡河天堑叫嚷:“要朱毛做第二个石达开”的地方,百米长的铁索桥,木板拆掉了80多米,最后还是被红军冒着桥头堡机枪扫射的危险强行溜索成功,可怜一代枭雄老蒋,天都不愿帮你了啊。</h3> <h3>现在泸定桥已成为著名的旅游景点,要参观上桥必须买10元门票。听说当时红军抢夺泸定桥成功后,刘伯承在桥上连跺三脚,感慨万千地说“泸定桥,泸定桥,我们为你花了多少精力,费了多少心血,现在我们胜利了,我们胜利了”!</h3><h3>大叔再次踏在泸定桥木板上,也不禁连跺三脚:“泸定桥,泸定桥,我为你花了多少金力,费了多少心血,现在我又来了,你又要收钱了!”可恨的是收钱的桌子和人,你就不能摆在角落里一下么?怕天下人不知道过桥要收钱么?!人家想拍个照片,大门正中是个收费的,真的大煞风景!</h3><h3><br></h3> <h3>泸定铁索桥座落在泸定县城大渡河上,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该桥始建于清康熙44年,建成于45年(1706年).康熙御笔题写"泸定桥",并立御碑于桥头.桥长103米,宽3米,13根铁链固定在两岸桥台落井里,9根做底链,4根分两侧作扶手,共有12164个铁环相扣,全桥体重40余吨。 两岸桥墩为木结构古建筑,风貌独特,为我国国内独有。自清以来,此桥为四川入藏的重要通道和军事要津。1935年5月29日,中国工农红军长征途经这里强渡大渡河后飞夺泸定桥而使该桥闻名中外。</h3> <h3>俗话说:人靠衣装马靠鞍。看风景也是需要好天气的,这次到泸定雾蒙蒙的,河水也浑浊,下面这两张图是大叔今年3月份来时手机拍的,当时那个太阳大啊,河水也清幽。</h3> <h3>值得一提的是,泸定路边小摊贩卖的青苹果,清脆又香甜,价格很便宜。大叔买了几斤,大妈对我说“一共是5元钱。”,大叔不是耳背而是有点不敢相信,于是复问:“你说多少钱?”大妈再次肯定的伸出一巴掌比划道“5块钱,就是那么多。”说实话就是15元大叔也不会觉得贵。满心欢喜提着上车了,以致后来苹果吃完后,还一直念念不忘泸定的青苹果!</h3><h3>这就是正宗泸定的青苹果,别看样子不好看,真的好吃哦。</h3> <h3></h3><h3>在泸定刚吃过午饭,出了泸定,天气好转,一路阳光明媚,下午3点到达“情歌之乡”的康定县城。</h3> <h3>康定,一座享誉世界的历史文化名城;一座跑马山,名扬五洲四海;一曲《康定情歌》千古绝唱,醉了天下人。 康定市具有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是川藏咽喉、 茶马古道重镇、藏汉交汇中心。自古以来就是康巴藏区政治、经济、文化、商贸、信息中心和交通枢纽。</h3><h3><br></h3><h3>我们没做停留穿城而过,向折多山盘旋而上。</h3> <h3>刚过康定机动车检测站,天空突然阴沉下来,并开始飘起了片片雪花,大家还在一片兴奋惊呼,丝毫没意思到后面的磨难。</h3><h3><br></h3> <h3>过了检测站,雪花越来越大,我们一路畅通无阻盘旋上山,以大叔的经验来看,觉得如此畅通,必有蹊跷。想问元芳,子健不在。隐隐约约感到一丝不安,因为G318川藏线挂车是出奇的多,然而对面偶尔只有小车向我们驶来,并无一辆挂车经过。</h3> <h3>快到山顶的时候,果然,车子被堵住了。因为折多山堵车是常事,不堵车反而觉得不正常,所以大叔和司机也都没放在心上,停下来觉得拍拍雪景也是件非常不错的事,边拍边哼着“南山南”小调聊以消遣。</h3> <h3>还不到一个小时,发现后面的车龙延绵几公里,前面堵车情况蒙眼无知,遇到下山的车,问一句上面什么情况,回答千篇一律:我是调头回来的,前面情况不清楚。</h3><h3>我问后面同行的临澧户外车队情况,他们回答堵在离我们后面10多公里外的地方,也是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h3><h3><br></h3> <h3>眼看雪越落越大,车上积雪有寸吧多厚了,原来路面还没积雪的,现在车轮经过,压出雪白的痕迹,大叔和司机觉得情况似乎有点不妙,司机征询我的意见怎么办?坚持前进,有可能在海拔4300米的山上过夜,缺氧高反等风险无法预知,调头返回康定,明天再来?或者绕开折多山改变整个行程?这真是件让人难以决断的事。</h3><h3><br></h3> <h3>我们一行在车上成立临时指挥部,大叔担任总指挥。以大叔积累的经验分析判断,估计一时半会儿不会疏通,与其等候渺茫的希望,不如回头厮守热炕。一般雪后是晴天,大叔果断决定:今晚调头回康定住宿,明天上午去木格措游玩,下午如果还没通车,执行B方案更改全部行程。今天是我们车打头阵,明天让后面的车队先行,时刻保持通话,上午他们通过折多山后,我们还是按原计划进行。大家都同意了我的意见,也幸好我之前决定过了折多山再订房,不然订了也住不成。于是,大叔一声令下:师傅,带防滑链,打道回府,走起!</h3><h3><br></h3> <h3>往回走没几公里,雪还是越来越大,路面很厚的积雪,陆陆续续调头的车子多了起来,下山的车子又堵住了。好在有交警蜀黍值班疏通,走走停停的。现在是双向都有车,上山的车由于有调头车的空位,所以他们满怀希望在慢慢往上爬,我们也满怀疲惫慢慢往山下溜。双方经过时都互相满怀疑问,你怎么还往山上爬?你怎么调头回来了?正如穿短袖的和穿棉袄的两人互相对视擦肩而过心里默默骂一句对方“SB”一样,究竟谁SB?</h3> <h3>虽然回来历经艰辛,但是看着车窗外漂亮的雪景,也是别具一番风味,也更增添了旅途的乐趣,饭后的谈资。大叔以后又可以吹嘘折多山的险阻,可以以长辈的口吻告诫后来的年轻人,折多山可不是一般人能顺利通过的。</h3> <h3>在下山堵车的空当,我在同程上面把房间订好。30多公里回来路程磨磨蹭蹭花了三个多小时,终于晚上10点左右回到了康定县城。吃着菌锅,顿时浑身觉得一阵阵舒畅,回到酒店,6楼房间紧靠河边,位置甚是极好,康定夜景一览无余。</h3><h3></h3><h3>是夜,大叔卸去一天疲惫一觉到天明。 </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