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摩洛哥、突尼斯(手机拍摄)

天宇

<h3>第一次踏上非州的土地,再一次走进伊斯兰国家。有人因为三毛《撒哈拉的故事》,有人因为电影《北非谍影》来到摩洛哥。而我是因为舍夫沙万蓝色小镇走进了摩洛哥,摩洛哥是一半海水一半沙。</h3><h3>从卡萨布兰卡到马拉喀什的不眠广场已是傍晚。</h3><h3>马拉喀什人口40余万,始建于公元1062年,中世纪时曾两度为摩洛哥王朝的首都。在阿拉伯语里,"马拉喀什"意为"红颜色的",其原因是当年的城墙采用赭红色岩石砌成,迄今基本保存完好。</h3> <h3>《伊夫圣洛朗私人花园》原来的主人是1886出生的法国画家雅克·马若雷勒,其父是法国新艺术大师、家具装饰设计师路易·马若雷勒。雅克因心脏病疗养,1919年来到马拉喀什。今天,雅克·马若雷勒东方水彩艺术已被世人忘记,1924他开始建造的这个花园,却成为他最具创造力的杰作,并以他的姓命名。</h3> <h3>马若雷勒花园折射马拉喀什宫殿的风格:构造简单,大量运用水的变幻及繁茂的绿色植物。密集使用蓝色,他这种蓝色的特别运用被成为马若雷勒蓝。花园从1947对外开放,1962雅克·马若雷勒去世后,花园依然对公众开发但渐渐荒芜,1980被圣洛朗和博格买下。</h3><h3><br /></h3> <h3>2000年圣洛朗和博格决定修复花园,用了近9个月时间,重新修改了供水系统以节省用水,并增加200多种植物。花园棕榈环绕,植物来自世界各地,包括品种各异的仙人掌,竹子,睡莲,茉莉,丝兰,九重葛。</h3> <h3>花园也是马拉喀什的伊斯兰艺术博物馆,有圣洛朗个人收集的北非纺织珍品,陶制品,珠宝和绘画。2001年,圣洛朗和博格成立了拯救马若雷勒花园协会,目的为保留花园生态,延续其历史和文化,保留伊斯兰博物馆。</h3> <h3>巴西亚皇宫深藏在马拉喀什老城小街道里,建于19世纪,占地8000平米,是摩洛哥唯一对外开放而且保持完好的皇宫。</h3> <h3>它是19世纪摩洛哥装饰艺术的完美标本,整个建筑装饰非常漂亮,精雕的雪松屋顶,精细的石膏雕刻,精致的雕刻大门,精美的马赛克瓷砖,典型的摩尔式建筑风格。</h3><h3><br /></h3> <h3>皇宫内住着四个正妻及24个小妾,这所皇宫是送给他最喜欢的大妻巴西亚的,所以叫巴西亚皇宫。</h3> <h3>精美的雕刻随处可见</h3> <h3>中午我们在摩洛哥当地餐厅吃摩餐"塔吉锅",塔吉锅是一种陶做的锅,里面最底层是一种黄米,中间是肉类,最上层是各种蔬菜,锅里不注一滴水就能做熟食物的一种锅。</h3> <h3>餐厅的建筑是伊斯兰风格</h3> <h3>穆罕默德五世为前国王哈桑二世的父亲,逝世于1961年。其墓1962年开始修建,1971年竣工。墓室内两侧分列为哈桑二世及其弟阿卜杜拉亲王墓,并建有陈列馆,藏有阿拉维王朝历代君主画像和五世遗物及其统治时期的历史资料与文献。</h3> <h3>沃鲁比例斯城是古罗马北非遗迹,公元一世纪时这里曾经是一座繁华的城市。</h3> <h3>非斯是世界上现存最大的最完整的Medina。Medina阿拉伯语中是城市城镇的意思。Medina有完整的城墙,内部是狭窄的街道连接城的各个角落,Medina内遍布清真寺、广场、市场、各种工匠作坊。</h3> <h3>菲斯古城里古兰经学院</h3> <h3>非斯老城有如迷宫,转过一个口又是一个口,绕过一条小街又是另一条小街,道路曲曲折折、上上下下、看不到尽头,这里没有胡同的名字也没有门牌号码,据说就是当地人有时也会转晕。Medina(麦地那)城里设施完善,清真寺、广场、商店、作坊、学校、幼儿园俱全,很多人一辈子没出过城门,一生就生活在城中。</h3> <h3>城中居民还保持着中世纪的生活风俗和生活方式,严禁汽车进入,运输方式以毛驴为主,满载货物的小毛驴常常就与游客并行。据说摩洛哥是世界上拥有毛驴最多的国家之一。</h3> <h3>幼儿园的小朋友,(摩洛哥明确规定不许给公职人员拍照,当地居民也不让你给他们拍照,据说拍摄会把灵魂摄走。)走到幼儿园门口,老师主动叫我们进去拍照,我很诧异……喔噢原来是要钱。</h3> <h3>菲斯古城被美国著名杂志(Traveler)评为全球最浪漫的10大城市之一。</h3> <h3>摩洛哥的非斯古城是当今世界这类街区中最美丽的街区之一,198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已将非斯古城阿拉伯人居住区列为世界文化遗产之一。</h3> <h3>乌达雅堡位于拉巴特老城以东,布雷格雷格河入海处,濒临大西洋,这座1195年在大西洋峭壁上建成的、有800多年的沧桑乌达雅堡是堡垒建筑群,后为阿拉伯王朝所用,曾被葡萄牙人和法国人占领。</h3> <h3>乌达雅堡的名称来源于这里第一批居民,他们13世纪开始在这里居住,是从一个叫乌达雅的部落招募而来的,为保护苏丹圣战成果在此地安营扎寨,繁衍生息,形成了完全封闭的小渔村。</h3> <h3><br /></h3><h3>乌达雅城堡保留着柏柏尔民居和街道,别具风格。小镇的结构很紧凑,街道狭窄,城堡里建有许多伊斯兰风格的房屋,八百多年来,住过50多种民族的人,现在住在这里的住户都是祖辈传下来的。</h3><h3><br /></h3> <h3>城堡原来是罗马人居住区,有着地中海式蓝白小镇的特质:干净静谧,狭窄的路面铺着碎石,曲径通幽,所有的房子漆成上白下蓝,各家门前墙边都装饰着红花绿草,非常迷人,居民也少,没有什么商业气息。美丽的蓝白色调,与远处的大海蓝天遥相呼应,纯净得像油画一样秀美异常。</h3> <h3>这里猫咪很有明星范,眯着眼睛,吐着舌头专等着你来拍照。</h3> <h3>乌达亚堡的城墙</h3> <p class="ql-block">梅克内斯古城建于11世纪,是摩洛哥王国皇城之一,在中阿特拉斯山脉的北坡。穆拉比兑人的统治者建造的一个军事城市,1672年由阿拉维王朝的第一位君主穆拉伊·伊斯梅尔定为国都。它历经许多世纪的沧桑之后,依然保持了原来的风格。</p> <p class="ql-block">穆莱伊斯玛苏丹酷爱骏马,在王宫里养了500匹之多。并精心设计了大型的马厩。</p> <p class="ql-block">在王宫附近还建造了规模宏大的粮仓。</p> <h3>舍夫沙万,翻译过来是&quot;看那两山&quot;,蓝色小镇的确建在两山之间。舍夫沙万小镇始建于1471年,15世纪末西班牙摩尔人逃难于此并建立了一个独立王国,但不到100年就被摩洛哥苏丹吞并,之后舍夫沙万很长时间因地处山区而与世隔绝。</h3> <h3>  从色彩学的角度来说,蓝色代表深邃,蓝色象征忧郁,但走在蓝色的舍夫沙万小镇却是轻松的、浪漫的、童话的、梦幻的感觉。</h3> <h3>1471年后的500年几乎无人问津,直到近些年,才逐渐被人们熟知。这里民风比较淳朴,但可能与世隔绝的时间比较长,这里居民仍然是不允许拍照的。</h3> <h3>听说:小镇刷成蓝色,最初是为了防蚊,而后,人们自发地把门板、台阶、楼梯、窗台、花架、邮筒乃至所有目光能及的地方通通刷成了蓝色。于是,普鲁士蓝,群青,湖蓝,天蓝,酞菁兰……各种蓝色肆无忌惮地绽放在舍夫沙万里,每一个街角的每一次停步,都被蓝色包围着。</h3> <h3>当然蓝色也代表宁静,自由,清新。</h3> <h3>浅蓝色代表天真、纯洁。同时蓝色也代表沉稳,安定。</h3> <h3>这里的居民都是慢生活,早上10点以后才起床,11点左右才出家门。上午每条街道很少能看见人,空荡荡的。</h3> <h3>这次来摩洛哥主要是来看看蓝色小镇的,所以小镇的照片比其它地方的要多。</h3><h3><br /></h3> <h3>因为是用手机拍的都是一个焦段,另外这里的居民也不允许你给他们拍照,所以,小镇的照片看多了会审美疲劳。没办法我喜欢!</h3> <h3>哈桑二世清真寺位于摩洛哥王国的卡萨布兰卡(西班牙语:白色的房子)市区西北部,坐落在伊斯兰世界最西端。清真寺的建造与已故国王哈桑二世有着直接关系。1987年8月动工修建,耗资5亿多美元,占地面积9公顷。</h3> <h3>其中三分之一面积建在海上,以纪念摩洛哥的阿拉伯人祖先自海上来。整个清真寺可同时容纳10万人祈祷,是世界第三大清真寺,排在沙特阿拉伯的麦加和麦地那清真寺之后。</h3> <h3>夕阳照在洁白的墙上,变成了暖色调。</h3> <h3>据说:哈桑二世清真寺不仅向全世界的穆斯林敞开大门,而且向游人免费开放。不过非穆斯林只有贵宾和经特别允许才能进入主体大殿内参观,而各国穆斯林可以在任何时候进入,只是在进入大殿之前,门卫要对你"验明正身"。记者去参观时,每次门卫都问是不是穆斯林,记者说"是",还是不行,一定要背诵几段《古兰经》才能进入大殿。</h3> <h3>从卡萨布兰卡乘机2个半小时抵达突尼斯首都突尼斯城后,乘车前往蓝白小镇。突尼斯是今年3月份对中国开始免签的,来这旅游的国人才有8000余人。</h3><h3>蓝白小镇,全名西迪布萨义德,位于突尼斯首都突尼斯城东北部,之所以称它为"蓝白小镇",是因为这个坐落在地中海边峭壁上的镇子,所有的房屋只有两种颜色,白色的墙,蓝色的门窗。</h3> <h3>如此单纯,却是如此美丽。整个小镇是沿山势蜿蜒而上的,布局很简单,一条鹅卵石铺就的街道,两边是在阳光下闪闪发亮的白色房屋,房屋都只有二三层高,最让人感觉仿佛置身于童话的,是那白色墙上镶嵌着的蓝色的铁窗和蓝色的木门。</h3> <h3>阿拉伯式的蔓藤涡卷展现在铁窗窗棂,对称而迷幻;木门上半部的穹顶代表着清真寺的建筑,门上的蓝色铜钉则拼合出星星和月亮,还有弓箭、花卉等伊斯兰图案,华丽而精美。是个艺术家与作家聚集的地方。</h3> <h3>开满三角梅、巨大仙人掌的小山上;曲致宁雅的小公园里;弯弯曲曲的石径小路上;俯瞰下面港口的咖啡馆里,散步的,聊天的,闲坐的游人随处可见。</h3> <h3>蓝白小镇也是我这次出行的重点之一,所以照片也会多一些。</h3> <h3>全球有三座蓝白小镇,分别是突尼斯的西迪·布·赛义德(sidi bousaid),印度的焦达普尔,还有希腊的圣托里尼岛。单纯的色彩,简洁的组合,让这三座梦幻小镇成为诸多旅游者心目中的浪漫之地。</h3> <h3>凯鲁万是伊斯兰四大圣地之一,突尼斯穆斯林认为,到凯鲁万朝觐7次即等于去麦加朝觐一次。</h3> <h3>奥格巴清真寺是北非建立的第一座最大的清真寺,它气势雄伟,别具一格,成为突尼斯和阿拉伯世界珍贵的古代文化与宗教遗产,并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h3> <h3>进入清真寺一定要戴头巾,因为这里人们喜欢蓝色,我也特地穿上蓝色衣裤和戴上蓝色头巾。</h3> <h3>西迪撒哈卜陵墓,以瓷砖做装饰,非常漂亮。这里有别于其它的清真寺,有着更浓郁的安达卢西亚式的风格。(西班牙式)</h3> <h3>酒店门前的椰枣树,它长得很像棕榈树,如果不是能看见成熟的椰枣挂在上面,我是分不清楚的。这个季节是椰枣成熟的季节,每天餐厅在早餐及晚餐时,水果区会摆放一些应季水果,当然也少不了新鲜的椰枣。</h3> <h3>新鲜的椰枣长得很像北京果脯蜜枣,不管从颜色、长相还是甜度都很像。我是一定不会错过这个机会的,饭可以少吃一些,椰枣不能少。</h3> <h3>饭店的游泳池。饭店是当地的五星饭店,但大堂却比中国的五星饭店气派多了。</h3> <h3>突尼斯的建筑风格</h3> <h3>世界第三大盐湖------杰瑞德盐湖,它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沙漠盐湖。</h3> <h3>早餐后前往沙漠门户----杜兹</h3><h3>三辆越野吉普组成的车队驶向大漠深处。我们的司机是柏柏尔人帅小伙,在沙漠之地练就了高超的车技,用沙漠狂飙漂移带给我们从未体验过的刺激。在沙漠上一路狂奔之后,他把车的油门一踩到底直冲上二十余米高的沙丘,在坡顶车子陡然停住,两个前轮悬空旋转在停留一瞬间后,直冲而下,真有翻滚过沙车的感觉。</h3> <h3>而后他又斜冲上45°的沙坡,玩起了漂移,半倾的车身真让人担心车子会颠覆。随后车子像脱了缰的野马直奔电影《星球大战》的拍摄地。</h3><h3><br /></h3> <h3>车子行驶160公里后,我们改骑骆驼向撒哈拉沙漠腹地行进。</h3> <h3>我们的驼倌是一个懂英法两国外语的年轻人,他热爱大漠生活,眼神中展现出大漠之子所独有的坚毅。</h3> <h3>夕阳下小小的驼队在沙丘下前行</h3><h3><br /></h3> <h3>老者脸上被大漠雕刻下的岁月沧桑,显露了他们生活的艰辛。</h3> <h3>在大漠晚霞的映照下,踏上归途。</h3> <h3>晚上入住了吉兰堡最好的帐篷酒店,帐篷内有独立卫生间,有空调还有沙发和茶几。没有电视和网络,没有门锁。但相对别的帐篷酒店8人一间,外部公厕,我们已算是奢华了。</h3> <h3>埃尔·杰姆(El Djem)斗兽场于突尼斯东部苏塞城与斯法克斯之间的杰姆村。兴建于公元3世纪初,是古罗马帝国在非洲留下的一座著名的辉煌建筑,是世界三大斗兽场之一,其规模仅次于古罗马斗兽场,目前是世界上保留最完好的。</h3> <h3>有人说罗马斗兽场是"死亡与欢娱之城",里面曾上演过世界上最残酷、最血醒的戏剧。</h3><h3>美女前方地下深色铁丝网是野兽入场出口。</h3> <h3>参观时碰上了美女拍摄婚纱广告,我趁机拍了几张。要知道突尼斯人不允许陌生游客拍照。</h3> <h3>斗兽场围墙高大,是北京故宫城墙的五倍,远远便见其嵬嵬身姿。它层层拱廊相连,宽阔高大,构筑典雅。人行其间,仿佛在古代城堡殿廊穿行。各层连拱廊的柱型,富于变化,漫游其中,就如置于古代石柱雕刻艺术的宫殿。</h3> <h3>  苏斯省位于突尼斯东部,濒临地中海。该省名字意为&quot;海上珍宝&quot;。面积2669平方公里,有1个贸易港口,5个渔港,1个国际机场。</h3> <h3>康大维港-----这里的沙滩细白,海水清澈,有号称南地中海最美丽的花园港口之称。</h3> <h3>突尼斯市和苏斯市的&quot;麦地那&quot;老城已经被列入联合国&quot;世界文化遗产&quot;名录。而突尼斯城的麦地那老城保护得最完好。</h3> <h3>来到一墙之隔的布尔吉巴大街,请当地的老艺人在雕有当地风貌的铜盘上,再刻上我们的姓,做为此次旅游的纪念。</h3><h3>这次旅游的关键词:蓝色小镇 蓝白小镇 椰枣</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