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成都名师“走进青海”活动,已过去两周了,然巴蜀杏坛骄子的余音仍在我们耳边萦绕,四川名师的智慧依然令我们久久回味。为巩固成果,扩大影响,让他们的教育才智传遍学校的每位教师,乐都区第二中学于12月1日下午3:30安排全校语文教师在七(1)班观看成都名师讲座素材,进行二次培训,结合本校实际看视频,谈观感,说体会,在场的人无不为之深思和鼓舞。</h3> <h3> 看着谢昀照老师的“看照片,说鲁迅”的视频,各个静心屏气,或许被他的敬业和付出所感染,或许在想:一幅幅的头像,能解读出如此丰富,如此深刻的内心世界……</h3> <h3> 大家专注倾听,有的在思,我们平常的教学问题出在哪;有的在悟,今后的课堂该如何改进读写结合的教学内容;也有的在内心自问,身处偏远的西部怎么做才能提升当地的语文教学。各具情态,悉心观览。</h3> <h3> 未能参加县城培训的阿玉英老师,作为八年级语文教研组长,边听边记刘勇老师讲的“品读一养语感,深思一悟文魂,微写一抒真情”,想弥补那份缺憾,想一股脑把成都名师的经验之谈记于心间。</h3> <h3> 作为本次活动的主持人一王祯武老师,心无旁骛地听着,若有所思。那微笑,在暗示他认可了名师个性化的解读,带着一个主问题设计教学內容会更有效。</h3> <h3> 坐在右侧的马贞老师,作为九年级语文组长,也未参加县城讲座,谈笑风生。她被大家的讨论所感染,谈了现实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一注重追求热闹,合作探究流于形式等现象,给大家以启发。</h3> <h3> 瞧,他们细心做着笔记,写下个人之感悟,思考今后之打算,蓄积名师之智慧和才情,为明天的课堂教学在做着精心规划。</h3> <h3> 结合两次培训,李善华老师畅谈了自己的所得所悟。他从课堂的文本解读,说到了好的作文教学是激发学生的潜能表达真实的自我;从阅读的整体感知,谈到了课堂环节次问题的设置如何围绕主问题;从学校的学生实际,谈到了我校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亮点和需要改进的地方。他的发言,令听者认同和默许。</h3> <h3> 活动结束了,你瞧,马贞老师似乎意犹未尽,仍沉浸在前面的学习和讨论中。年轻的她,深感肩上的担子很重,新课改下的语文教学之路还很漫长。</h3> <h3> “我们的语文老师阅读的时候是正常的,而备课的时候就不正常了”“唯一不能替代的,是你的专业”“教育不是工业,不需批量生产,不需做大做强;教育应是农业,需要精耕细作,需要做小做细”……这一句句振聋发聩的话,仍在笔者的耳边回荡。</h3><h3> 最好的教学经验,应是适合本地区的环境,结合学生水平,吸纳他人之所长,化为己用的经验。面对“语文在沉睡”的现状,我们不能“艰难的守望”,而要“智慧的突围”。我们既不能墨守成规,也不能生搬硬套,只要汲取他们中的一点点,“回归常识,追求本真”,那我们的教学就会走在正道上,语文教学定会百花齐放,姹紫嫣红。</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