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腻地过好我们丑陋的中年生活

浬水一德

<h3> 前几天,有一位叫冯唐的先生写了一篇《如何避免成为一个油腻的中年猥琐男人》的短文,竟然迅速在朋友圈蹿红,之后又有一位王婷婷女士出炉了一篇《如何避免成为一个丑陋的中年妇女》,随之两文并行刷屏,一时间中年男人们争相声明或者表态如何不作油腻的中年男人,中年女人们纷纷立志或者决心远离丑陋的中年妇女。更有很多高端大气上档次的写手们,认为上述两篇文章道出了中年男人和妇女面临中年危机时的内心声音,开始谆谆教诲芸芸众中年男女们如何避免油腻和丑陋。这就扎到书呆子我的心了,立马就想写些什么抬抬杠。书呆子我爱抬杠这事,熟悉的同学和朋友都知道,别人是有杠子时才抬杠,我是没有杠子时抽出个杠子也要抬抬,现在这么容易挑刺的事情,还不抬个热闹。只是忙于家事和稻粮谋事情,无暇顾及,慢慢的也随着朋友圈快要淡忘了。今天回到老家侍候老爹,虽然不算清闲,但停车听到的第一句话竟是同村的侄子正在数落他的父亲(与我同岁):“你整整一个油腻的中年男人,不理你!”当时人家父子都笑盈盈的,我却快气晕了。这一会儿老爹很安静,就赶紧百度出两篇文章,再加拜读,更觉着与我一样的中年男女们,为自己故、为家人故、为社会故还真应该油腻地过好自己丑陋的中年生活。与我同年龄的亲们慢慢看我胡诌,比我们年轻的好友们可以看看题,忙别的事去吧!</h3><h3>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感谢拍摄上传者!</h3> <h3> 【也说说减肥和养生话题】</h3><h3> 肥胖是冯先生说的中年男人油腻的第一个特征,并谆谆告诫大家“不要成为一个胖子,如果从小不是个胖子,就要竭尽全力不要在中年成为一个胖子。中年男的油腻感首先来自体重”。当然冯先生分明也刻苦努力地悟到了“人到中年,新陈代谢速率下降,和少年时代同样的运动量、同样的热量摄取,体重一定增加”。但仍要大家“管住嘴、迈开腿,人到中年,更重要的还是管住嘴”;“如果我们觉得保持体重太难,就多想想我们周围那些为了减轻体重义无反顾、万死不辞的伟大女性们”。</h3><h3> 书呆子我的理解,如果说因为中年男人胖就定义为油腻,那就定义吧!因为人到中年,胖是大概率事情。书呆子年青时是个瘦猴子,体重最轻时只有43公斤,吃什么都不会胖,老婆(那时还是小媳妇儿)说我尖嘴猴腮的,难看死了。你想自己多么希望自己能胖起来,可尽管可劲儿的吃,终究还是没有如自己愿快速地胖起来。后来也是久而不闻其臭,也就算了。人到中年,很多年青时爱吃的东西却不爱吃了,比如卤猪蹄,年轻时曾经后半夜睡醒了想吃就爬起来吃,吃完接着睡;再比如辣椒,年青时书呆子是辣椒王,人家卖烩面的都不欢迎,买人家一碗烩面,倒吃人家大半碗辣椒,现在竟一点辣椒都不爱吃。什么都不爱吃了,体重倒是随年龄增加起来了,也长出重下巴来了,范伟的话“我就觉着我的脸是越来越大了”。</h3><h3> 啰嗦这些,其实书呆子是想说:凡事随其自然,尤其养生。按中国固有的中医养生思想,万事随其自然是王道。所谓的“管住嘴,迈开腿”其实未必正确,书呆子有很多朋友“管住嘴迈开腿”的结果是体弱了、腿疼了。</h3><h3> 啰嗦这些,其实书呆子最想说的是:人老到中年了,就老到中年了,要淡然接受这个现实,不要不服老,我们大可按照中年人的方式、方法、规律过好每一天。如果真得把自然而然的中年人和中年生活定义为油腻的、猥琐的,那我们就油腻地过好我们猥琐的中年生活。</h3><h3> 另外减肥话题不要总是给女士们增加压力了,惹得女生们点菜时总说要减肥,少点菜,少点荤菜,多点素菜,真正吃饭时,先是味觉,后是感觉,接着是内心骂你好个点菜者,菜点的什么味道也没有,这顿饭也算是请客!?按照我们老家的说法“真是个老实头儿!”讲到这里想起来我表哥上年春节讲的故事,他说他去年先是在一个大型超市的职工灶做饭,老总是个女同志,每次到后厨检查,总说现在人讲究养生,你做菜不能油大,尤其晚上要少做肉菜等等、等等。表哥是农村人啊,还以为是老板怕花钱,严格照做了。结果是这个嫌菜做的不好吃,那个嫌汤做的不好喝,老总也嫌自己厨艺不好,结果自然是发配到郊区门店做饭去了。</h3> <h3> 【再谈阅读、学习和思考】</h3><h3> 冯先生说他做实习医生的时候,听一个心内科副教授和我们谈人生,他大声说:“三十不学艺,真老爷们儿,四十岁之后不必读书。”在我的少年时代,这是第一次有个男人让我体会到了浓重的中年油腻感,以此告诫中年男女要不停止学习。</h3><h3> 这个社会就是这样,信冯先生话的人还真不少,前一段,我翻看微博,竟然有博主感于此文,要下决心再起雄心、再学一门外语。还有人发誓再读一千本书,看来确实令人起敬。</h3><h3> 但据书呆子看来,俗话说43,花眼关,人眼花了,看书呢就吃力了,因此这中年人就不爱看书了。书呆子在此不是说中年人不爱看书是好事,事实上造物主造人各有所用,人生各阶段各擅所长。中年人经过人生相应的历练,学习、阅读能力虽然低于年轻人了,但思考、总结能力却增强了。君不见中年人的朋友圈发感悟的很多吗?很多感悟还是很有哲理的,书呆子就经常被同龄人的总结与感悟震撼。</h3><h3> 啰啰嗦嗦这些,书呆子我其实是想说:都中年人了,就不要读无用之书、学无用之功了。完全可以沿着人生自然的阶梯,找自己所长,收集点什么,阅读点什么,总结点什么,思考点什么。如果不愿动脑筋,就兴致所致,爱怎么样就怎么样吧!反正别再学诸如外语之类的东东了。这话虽然有点不合时宜,或者有些颓废,但其实是大实话。年轻的朋友还别不信,因为生活中的精彩远甚于书本,见的多了,相当于行万里路,也相当于读几卷书。中年人更多的有找不到好书看的体会,就比如你们无法再读一遍幼儿园或者小学课本一样。</h3> <h3>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h3><h3> 很不好理解,冯先生竟把追忆从前(哪怕你是老将军)列为中年人的坏毛病,固然旧语说“好汉不提当年勇”,但“好汉提当年勇”这事好像对于社会、对于人生也没有什么大害,相反适度的总结、体会、讲解,吸取经验教训,还有助于今天工作的开展,俗语讲“前事之失,后事之师”嘛!</h3><div><br></div> <h3> 【再说说育人与树立社会正气】</h3><h3> 书呆子最不同意冯先生说中年人油腻的,就是这个“不要教育晚辈”。在下以为:冯先生说“我们有我们的三观,年轻人也有年轻人的三观。我们的三观有对的成分,年轻人的三观也有对的成分,世界在我们不经意之间一直在变化,年轻人对的成分很可能比我们的高。即使我们坚定地认为我们是对的,也要牢记孔子的教导:不困不启”,并以此得出不要教育晚辈的结论,是一种滑头之见,对家庭,对社会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自私,大家按照这个做,不教育晚辈,这个社会文化传承岂不断档了!冯先生说的晚辈,我想大致分两类,一类是指自己的子侄的晚辈;另一类是指年轻朋友、单位或者社会的后来者。对于子侄晚辈,我们这个国度自古以来就是“子不教、父之过”,你不教育还有错误呢,而且这里的教育不仅是教育子侄辈上上学、识几个字,最最重要的是教育晚辈树立正确、正气的三观,绝不能任由其随着社会的变化树立任意的三观,中年人作为一个家庭的中坚,能脱得了责任吗?这正是这几年讲的家规、家风的作用。至于单位里的后来晚辈,单位的领导正希望中年人以老带新呢!你不做试试,马上领导不高兴了!</h3><h3> 不多说了,多了显得啰嗦,中年人没变老的很,却开始啰嗦得很,这才是中年人应该注意的。以此结束本文。</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