虐·美之旅 不美不虐不新藏,虐是艰险越向前 ——题记 作者 然野一之三

然野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新藏线</b></p><p class="ql-block"> 日喀则作为后藏的首府,人文景观很多,扎什伦布寺那儿门庭若市,十分热闹。在那儿我们把酥油误认为奶酪,出了一个不小的洋相,好在藏民都是那么的友善,对我们的无知和不敬并不计较。</p><p class="ql-block"> 在日喀则拉孜县查务乡查务村处,去新疆叶城西北向的219国道与西南向到珠峰的318国道相衔接,219国道的终点里程碑K2140是反穿新藏线的起点,我们鬼使神差的错过了,只好在K2138处与之合影留恋,当时的心绪也很复杂,终于要踏上艰险之旅了,在这寂静的高原上有些兴奋和期待,也有些焦虑和忐忑不安,谁知道这一去会有什么样的变故呢?真有什么意外我们又能求助于谁呢?上天保佑,但愿一路平安。</p><p class="ql-block"> 新藏线的平均海拔在进藏线路中堪称各线之冠,在这一线全线海拔4500米以上的路段有915公里,海拔5000米以上的路段有130公里,有资料显示平均海拔4663米。要先后翻越喜马拉雅山脉、冈底斯山脉、昆仑山脉和喀喇昆仑山脉,有十几个雪山达坂,几十条冰川、河流在等着你去纵横征服。世界上等级公路有建制的最高山口海拨5378米的红土达坂屹立在这里,世界上海拨最高的村庄5218米的西藏第一村松西村在这里,西藏与新疆的天然界山的山口海拨5347米的界山达坂也在这里;从此我们从佛的王国跨进了真主安拉的圣地,在此我们怀着一颗虔诚感恩的心叩别佛祖释迦牟尼,转身向真主安拉请安,请求他能像佛祖一样保佑我们一路平安。</p><p class="ql-block"> 新藏线的确是一条实实在在的死亡天路,荒芜寂寥,寸草不生,神秘莫测,惊险刺激,艰难困苦,风雨雪雹,四季相随,死亡的幽灵如影随形。是地狱,也更是人间天堂,雄伟多彩的高山,延绵不断的雪山,汹涌澎湃的江河,一望无垠的大地,瓦蓝瓦蓝的天空,一个又一个惊艳的大湖措,还有那一座座令人向往的神山圣湖,无尽的天路和令人窒息的寂静与孤独之美,让你产生一种莫名的幻觉,这是地狱里的天堂、还是天堂中的地狱?</p><p class="ql-block"> 在这儿虐与美、天使与魔鬼、生存与死亡、恐惧与愉悦、无助与期待、荒芜与多彩并生共存,喔,我的上帝呀!这无以复加的绝世大美怎么可能在这地狱般的不毛之地得到如此淋漓尽致的诠释呢?真是太神奇了。</p><p class="ql-block"> 在这儿你的心灵一定会被震撼、被感动,身心会受到一次彻底的洗礼。你会重新审视自己,你会发现人这一生有时太狭隘、太渺小,为了那点所谓的名利勾心斗角的争抢实在是荒唐可笑,不值得。其实人这一生尽可能简单纯粹的生活会更安逸。你看那些荒野大地上轻盈优雅的藏羚羊,孤独高傲的野牦牛,呆萌倔强的藏野驴,还有那调皮可爱的藏原羚,似乎它们比我们人类更加明白自然法则,活得更加潇洒自在。</p><p class="ql-block"> 当我站在云雾遮挡的世界中心冈仁波齐神山脚下时,我静静的等待了两个多小时,是多么的期待能与它有一面之缘,最后还是未见其真容,以失望告终。我们过去常说人定胜天,似乎我们可以主宰这个万千世界。但此时此刻神山似乎在告诫我们,自然从来就不会以你人类的意志为转移,人类只是自然界创造的较为杰出的一份子而已,时间最终还会将我们变成一杯黄土,回归自然。</p><p class="ql-block"> 或许你会说,人类上下五千年创造了那么多伟大的文明,社会也在不断进步,生活是一天比一天好,这还不足以说明我们人类可以改变世界吗?其实这只是说明我们人类能做的只是在不停的挖掘、发现、认识这个自然界并从中得到益处,改善我们的生存环境和空间,这并不等同改变世界。如果非要说改变了世界,那也只是改变了我们人类的认知世界和生存的空间世界而已。</p><p class="ql-block"> 我们所谓的发明创造之原理,原本就在自然界之中,只是我们之前不认识而已。正如爱因斯坦所言,金子本来就在泥土中,你只不过是幸运的一脚将它踢出来了,发现认识了它而已。我们人类的聪明就在于不仅能够不断的认识世界,还能够将"金子"应用到极致。你非要说这就是在改天换地,我也无法说服你,各存己见吧,世界本来就是多样化的,何必较真呢。</p><p class="ql-block"> 新藏线的险不仅仅是海拔高、荒无人烟、一天有四季,更可怕的是没有网络信号,人车真出了事,很难获得及时的救助,只能寄希望于少的可怜的过往车辆。尤其是在地广人稀的新疆段,救助点少而且条件十分有限,即便将你送到了也未必有能力救助你。从松西村到大红柳滩246公里的路段是彻底的无人区,几乎见不到人烟,氧气含量只有内陆地区的44%。途经令人毛骨悚然、臭名昭著的死人沟时,看见边检站工作人员顿时有一种久违的安全感和亲切感,我俩好像游离于人类社会之外已经很久远了,其实还不到一天。在这火星般荒凉的绝对无人区,有时人的想法和感觉会很离奇。单车两人行走在这条线上真的是需要胆量、勇气和毅力;当然人品、运气、良好的车况和思维明晰仍然是你的护身符。</p><p class="ql-block"> 就地质状况而言,西藏阿里段较新疆段要好许多,新疆段基本上在高山与峡谷中穿行,山体风化、松垮,岩壁上大小不一的石块悬挂在泥沙之中,摇摇欲坠。许多山体严重风化形成巨大的流沙状山体陡坡,紧邻公路,比比皆是。泥石流、塌方、滑坡、滑沙、路面冰融翻浆、冻胀沉陷等公路灾、病害频发,而且程度重、范围广,故有"公路灾、病害百科全书"的恶名。这一段的海拔也是最高的,是新藏线上最危险的一段真正的死亡天路,所以许多游客走到班公措就折返了,这是比较明智的选择。</p><p class="ql-block"> 喀喇昆仑的风更是了得,尤其是康西瓦烈士陵园的风,更是令人费解。大凡路过此处的车辆、游客都会去祭拜这些在中印反击战中牺牲的英灵;作为一名老兵我们就更不会例外。驱车到陵园,在陵园纪念碑墙前敬酒、敬礼,也未感到风有多大;当我俩绕过碑墙去看望英灵时,那呼啸犀利的风让我俩搀扶着也无力前行半步;那风声如泣如诉,更似枪林弹雨之声,着实令人费解。想当年这些风华正茂的军人,活着为了祖国而战,勇往直前,阵亡后仍然铁骨铮铮的坚守在这片荒寥孤寂的大地上,实在是令人感动,再一次致以军礼。祖国不会忘记你们,人民不会忘记你们,我们更不会忘记你们。安息吧,尚未收复的国土终究会回归,到了那一天,或许你们才能真正的放心安息。</p><p class="ql-block"> 军人这个职业在某种意义上讲其实就是奉献和牺牲的代名词,在青藏高原就更是如此了。在这里一些极端艰苦的地方你只能看到兵站和军人,因为祖国需要他们坚守在这里,是职责所在。在阿克赛钦盆地里的甜水海兵站、红山河机务站、神仙湾哨所的海拔分别是4890多、5120米、5380米。"神仙湾怕站哨,红山河怕睡觉。"新兵初来乍到为了过"吃"、"睡"关,经常开展竞赛,一餐吃一碗、一夜睡一小时及格,良好是两碗、两小时,吃三碗、睡三小时优秀。"六月雪花飞,风吹沙石追。地上不长草;天上无飞鸟。氧气吃不饱,四季穿棉祆。白天兵看兵,晚上数星星。"车祸、酷寒、洪水、雪崩、泥石流、缺氧、猝死乃至孤独都无时无刻不在威肋着他们年轻的生命和健康。战士们说得多好:"有人在出国,我们在高原。有人在下海,我们在上山。有人在进補,我们在吃苦。"这里有一份网上来自阿里军分区一位藏族中尉女军医官兵常见病的一线资料:高原脱发95%,神经衰弱43%,高原红细胞增多症21%,高原心脏病25%,消化疾病35%,高原血压异常症16%,性功能障碍10%,高原肺水肿0.8%……莫说爬雪山、巡边防,查线路、保通信,遇灾险、救危难,就是在这里躺着也是一种默默的奉献和牺牲。在这片神圣的精神高地上,戍守在喀喇昆仑的军人是真正雪域高原上的无名英雄,名符其实的中华好儿女。</p><p class="ql-block"> 新藏线的路况总体不错,阿里段较难走的是从日喀则到萨嘎,主要是道窄弯多,穿行在山谷间,在距萨嘎县城141公里处,国道被多雄藏布冲毁,堵了两个多小时后缓慢通过。这一路的浪措非常美。新疆段黑卡达坂有近十公里的便道,行驶中只见大卡车扬起遮天避日的灰尘,却看不见"肇事者"的身影,真是"光灰灿烂"的路程,而且弯道是一个窜一个不好走,千万别追尾坠崖。库地达坂虽然不高,却十分险峻,无遮无拦,要谨慎驾驶。新藏线新疆段由于临近塔克拉玛干沙漠,过了几个达坂后空气就没有那么清新了,我们开始以为是雾霾,百思不得其解,其实是沙尘,好在能见度并未受到太大的影响。</p><p class="ql-block"> 在青藏高原的路,好坏永远是相对的。平坦如新的路走着走着可能就会莫名其妙的出现一段各种形式的烂路。其中水毁路段最可怕,这一路走来,我们碰到了十几处;吐槽最多的当然是江达县那一段,好多年都不变,可以说是臭名昭著。在新疆段有一处涉水毁损路在两个湖塘之间,有二十多米长,公路右侧的湖水不断向左侧的湖里冲刷、流淌,水毁的道上有三个巨大的水坑,大卡车的车轮几乎全被淹没。走到了这儿返回肯定是于心不甘,只有硬着头皮闯,第一个坑特别深,我反复思考后决定沿着坑的边缘倾斜30度走,这样车的吃水线会浅一些,真的悬,万一发动机进水,麻烦就大了。记得在踏上新藏线之始,我就给太太说过,这一次真要有丢车保命的勇气和决心,好在上天保佑,我们小心翼翼、胆战心惊的侥幸涉险。真不知道轿车到了这个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地方该怎么办?</p><p class="ql-block"> 不知大家留意否?在我的通篇游记中都缺失汽车过涉水毁损路段的照片,每每回家写游记时都会因此而后悔不已,即然如此又为什么当时不拍照呢?其实很简单,源于紧张、恐惧、顾不上;当时的想法只有一个,人车安全通过,发动机千万别进水;即便顺利通过了也不敢停车,唯恐水倒吸再发生意外,只有匀速行驶一段后才放心,这时我们已远离涉水毁损路段了,可仍然心有余悸只好作罢。</p><p class="ql-block"> 在车过库地后因修路我们也被小堵了一会儿,有一对维族夫妻骑着摩托车,载着一个两岁左右的孩子也在那儿等待放行。其实这段路摩托车过去并无困难,等待中他们的馕散落到了地上,那个维族少妇下车捡拾后又弯下腰身去捡馕的碎屑,我当时很不解,这还能吃吗?过了一会儿,她将这些捡拾的碎屑全部放在路旁警示桩平坦的顶部,我才突然明白她是在方便鸟儿食用。就这么一个小小的动作和等待,让我真切的感受到了这一家人的善良和文明。在这荒寥偏僻之地,一个并不富有的家庭妇女的所作所为向我们诠释了什么呢?人与自然的关系、节俭的美德、还是爱心和善良的展示?各抒己见吧,讲大道理好像是我们的擅长,点滴善事我们却常常不屑一顾,是不是有点人格分裂?</p><p class="ql-block"> 2017年8月7日,我们终于完成了新藏线两人单车的穿越之旅。在叶城新藏线0公里处留影纪念。回顾这一路的历程,除了艰险和愉悦,我想说更多的是后怕而不是荣耀,各位在走这条线时最好还是结伴而行。如果此时你询问我单车翻越雀儿山、矮拉山、珠角山,走过了新藏线,你后悔吗?我的回答是绝不。你若再问我还会再重复吗?我的回答仍然是绝不。</p><p class="ql-block"> 即然如此又为何总是两人单车孤寂而行呢?有人不停的问,我也在反复的想。最开始我以为我们走得太慢,在时间上、费用上会拖累别人,这当然也是一个考量。其实最根本的原因还是我喜欢不受制于任何人、任何形式的制约和影响,这样就可以无需去顾及他人的想法,随心所欲的支配自己的行踪,让孤独的自我享受、沉迷于在大自然、在路上的那种奇妙感觉。所以我们一路走来从不在意一景一寺的错失,在大自然、在路上的感觉总是最值得期待,是最捧的。还有那种带有浓郁藏香味的人文气息、淳朴的民风和诡异不定、惊险无助的刺激及高原残酷的生存环境对自身生理、心理极限的挑战,彻底洞穿了你习以为常安逸沉闷的生活。当你在艰难险阻中面对这一切时,你的活力被激发、潜能被挖掘;你兴奋冲动、跃跃欲试,生活顿时变得鲜生有味。那种克服困难战胜自我后的喜悦和荣光会让你久久的沉浸在自我欣赏和陶醉之中,仿佛又回到了意气风发、挥斥方遒的青春年少时代。 </p><p class="ql-block"> 多好呀!在高山之巅,在苍天之下,在旷野之上,在湖措之畔,在雪峰峻岭之中,在狂风暴雨之时,我们洗涤净化灵魂,彻底放飞心灵,完全释放自我,充分发挥潜能,完胜重重险难,独自享受快乐,满满收获幸福,何乐而不为呢?</p><p class="ql-block"> 天马行空,白云苍狗,回归自然,探险找虐有时也是一种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在这个过程中估计肾上腺素、多巴胺、脑啡肽也会在体内分泌不少,享受它带给你的欣快、兴奋、愉悅是大自然对你的一种莫大的奖励和回馈。</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拉孜查务乡风光</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在这样的山上放牧的确不现实,一路上所见这儿藏民家的牛羊不多,就那么圈养几头。后藏是以农业为主。</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我们设定的新藏线终点里程碑,也是我们的起点。真正的终点k2140稀里糊涂的错过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在去萨嘎的路上,基本上都是在山谷中穿行。</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桑桑草原,风吹草低见牛羊。</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在距萨嘎141公里处多雄藏布冲毁了国道219,等待近两个小时后水毁路段通车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昨晚查藏拉山下雪了,晨起从萨嘎来到这儿甚是惊喜,在这海拔4797米的山上,一派北国风光,一群年轻的姑娘小伙子在山上欢天喜地的在打雪仗,年轻真好!车行此处一定要警惕暗冰。</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老仲巴风光,那远处连绵的的雪山十分壮观、迷人,应该是喜玛拉雅山脉吧?</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马攸木拉山是日喀则地区与阿里地区的界山,我们到阿里的地界了。阿里是藏北羌塘高原的核心地带,主要山脉有喜玛拉雅山脉、冈底斯山脉、喀拉昆仑山脉;源于冈底斯山脉和喜玛拉雅山脉的狮泉河、象泉河、马泉河、孔雀河是印度河、雅鲁藏布江和恒河的源头;故阿里有"万山之祖","百川之源"的美誉。尽管这里植被稀疏,但大地山川、雪岭冰川、蓝天白云呈现在我们眼前恰如一位天才油画大师的杰作,置身于这梦幻纷呈的色彩空间着实是一种莫大的亨受,令人陶醉。</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公珠措,也叫公主湖,海拨4877米,她的美丽让我们忘却了是在生存环境残酷的阿里。</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临近傍晚时分,这是流入圣湖玛旁雍措的一条河流,紧邻新藏线,水质十分清澈。</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玛旁雍措,世界上海拔最高的淡水湖,位于冈底斯山主峰一一冈仁波齐与喜玛拉雅山纳木那尼峰之间,湖面海拔4588米。她与纳木措、羊卓雍措为西藏三大圣湖,有圣湖之母的美誉。湖水清澈透明被视为佛祖赐给人间的甘露,实为雪山融水。原名为"玛垂措",十一世纪佛教与雍仲苯教在湖边斗法得胜后将其改名为"玛旁雍措",意思是"不可战胜的碧玉湖"以示纪念。历来的朝圣者都以到过此湖转经洗浴为荣,印度国父圣雄甘地的骨灰也曾撒入湖中。朝圣者将圣湖之水千里迢迢的带回家当作珍贵的礼物馈赠亲朋好友。玛旁雍措湿地入选2016年中国国际重要湿地名录。</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纳木那尼峰,阿里地区最高的山峰,位于喜玛拉雅山西段,海拔7694米,与冈仁波齐遥遥相望。藏民称其为"圣母之山"或"智慧神女峰"。相传她是神山冈仁波齐的妻子,而玛旁雍措是插隙于二者之间的第三者,只可惜纳木那尼含泪出走时,是一步一回首未能在黎明神的要求按时走出巴嘎尔大草原,结果被黎明神点穴成山,永远的离开了冈仁波齐,从此夫妻二人只能隔着巴嘎尔大草原遥遥相望,又一个凄美感人的爱情故事。</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拉昂措,我认为这个鬼湖比圣湖美。它与圣湖也只有一丘之隔,原来二者是一个湖,现在分离后是个咸水湖,因湖水人畜皆不能饮用就莫需有的被扣上了"鬼湖"的恶名,湖水同样清澈透明。</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云雾遮挡了海拔6638米的冈仁波齐,我们在它的脚下静候两小时也未见尊容。它是世界公认的神山,同时被印度教、藏传佛教、雍仲苯教以及古耆那教认定为世界的中心。一直是朝圣者和探险家神往之地,至今还没有人能够登上这座神山,或者说还无人敢触犯这座世界中心,现在也不允许任何人攀登,所以它永远都是一座处女峰,一个跨宗教、跨文化、跨种族、跨国籍的世界中心。</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龙嘎拉山(五彩山),龙嘎拉达坂海拨5166米,这个景点在去扎达的县道上。五彩山的美是源于山体中所蕴藏的矿物质的含量不同所致,典雅、高贵、华丽,它不会因四季的轮回而凋零。</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大自然对色彩的明度、色相和饱和度的诠释和运用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瞧,多美,一幅永不退色的油画,真是神来之笔,点睛之作。</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天使之泪一一龙嘎措琼湖,也叫珍珠湖,号称世界上最小永不干涸的湖。你信吗?这避不开的电线、电杆有点扫兴。</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天崖断途路,控制车速,小心驾驶,千万别飙出去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形象万千的扎达土林,它是经流水侵蚀和风化剥蚀而形成的独特地貌景观,在高原迷幻光影的映衬下,宛如童话世界。强烈推荐。手机拍远景难以胜任,见谅。</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我们在土林中巧遇三只盘羊,跑的太快没抓拍到。</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王者,多霸气。</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象泉河,西藏西部最为重要的古代文明发祥地,神秘的象雄王国、古格王朝、雍仲苯教都曾在这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化并留下了千古之谜。要想彻底了解西藏的文化,就必须明白象雄王国;要想破解象雄文明的密码,就必须读懂象雄文字。可这谈何容易,在历史的长河中人们对它的认知和重视太少太少了,更淡不上传承,不能不说是一种文化的缺憾。</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古格王朝遗址,在象泉河畔。它是吐蕃王朝瓦解后由其王室后裔所建的西藏地方割据政权,前后世袭了16个国王,然后在一夜之间被拉达克人所灭,还有一个神秘的干尸洞,扑朔迷离,又一个千古之谜。</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我俩探访洞穴,农奴当时生活残留的浓烟清晰可见。</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我俩</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托林寺,为古格王朝在阿里地区建造的第一座佛寺,规模不大。但在西藏历史上该寺庙的地位和作用却举足轻重,是古印度高僧、贵为王子阿底峡入藏后的驻锡地,当时的佛教中心,对藏传佛教后弘期上路宏法的形成与发展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可谓当时藏传佛教复兴的支点和堡垒,并由此走向史无前例的辉煌。因此,我以为新藏线在这个意义上讲也是一条弘法大道,您说呢?</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众弟子曾经问阿底峡尊者:"何时方可摄受眷属?何时方可行利他之事?何时才可超度亡灵?"</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尊者回答:"证悟了空性并且具足神通之时方可摄受眷属;自私自利之心断尽之时方可行饶益他众;获得见道之后方可超度亡灵。"此外尊者也曾说过:"如今五浊之恶世,非为装模作样时,乃为策励精进时;非为寻求高位时,乃为置于卑位时;非为摄受眷仆时,乃为依止静处时;非为调化弟子时,乃为调伏自心时;非为随持词句时,乃为思维意义时;非为到处游逛时,乃为安住一处时。"</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世界上有什么东西无处不在呢?阳光、空气、还是生灵?我再问您世界上还有什么东西无处不在却又让您欲罢不能、陶醉其中呢?漂亮的姑娘、美丽的心灵?江南的小桥流水、紫京城的大气辉煌?塞北莾莾森林里飘飞的大雪、漠北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大草原?还是大漠戈壁里的海市蜃楼和青藏高原的雪山冰川、江河湖海?这些都有强烈的地域特色和时间、季节性,喜爱也会因人而异。但无论是阳光、空气,还是这些各具地域特色的人类、生灵和自然风光,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美。在您的眼前、我的身边,在乡村故里和万里边关,她毫无选择的无处不在,毫无保留的奉献给您,毫无怨言的陪伴着您。关键是您要善于发现美,懂得欣赏美,精心呵护美……瞧,这阿里风光多壮美。</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这个高度在这稀松平常,千万别少见多怪。达坂、垭口、山口是一个意思,在青藏线和内地叫山口,在川藏线习惯叫垭口,在新藏线和新疆就叫达坂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人们普遍认为班公措是一个国际界湖,其实并非如此,湖泊大部分在日土县境内为我方管控,小部分在印克什米尔地区,问题的关键是克什米尔地区本来就是中国的领土,那里生活着和西藏一样的藏族同胞。所以说班公措完完整整就是中国的一个美丽的内陆湖泊。这个湖在我方管控区是一个生机盎然的淡水湖,在阿三管控区却是一个没有生机的咸水湖。在海拔4242米的湖面上有一个自个戏曰为"西海舰队"的边防军守护着这个高原湖泊的安宁。</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我们今天的行程很短,从日土到多玛全程102公里,这样安排的好处是有足够的时间游览班公措,不必像大多数游客那样又要赶路、又要观景,太匆忙。到了多玛住一宿,第二天再到三十里营房就走得悠闲多了。我们一大清早就来到了湖边的景区,建设规划的不错,该有的都有,游艇也不少,就是一个人都没有,出奇的安静,连自个的呼吸声都可以听到。网上说这儿的鱼宴很有特色,可我们连一片鱼鳞都没有捞着,这条线的游客太少了,从日土到叶城的游客就更少了,生意不好做。</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多玛乡,真正死亡天路的起点,进入新疆的门户。75400平方公里的日土县总人口还不到一万人,多玛乡下辖两个自然村,人口有1063人,在这莫说无人区,就是所谓有人的区域也难以见到人。我们马上就要挺进无信号、无救援、无供给、海拨在5000米以上的绝对无人区了。这也是我们这次最艰险、最无助的一段天涯之旅,紧张、兴趣、期待,还有些惶恐不安,但向前进的决心从未动摇过。不美不虐不新藏,虐是艰险越向前!</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多玛高原湿地,草甸太漂亮了,若不细看还以为是青稞呢。</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世界上最高的山口,海拨5378米的红土达坂,里程牌k753。本想爬上去,怕高反只好作罢。仅就山口而言,红土达坂在青藏高原的高度并非最高,它只是在世界等级公路有建制的山口中是最高的。</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高处不胜寒,何似在人间。</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名符其实的天路</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世界最高的村庄、西藏第一村一一松西村,看到了医疗服务驿站你是不是多少有些安全感了呢?石碑写的是西藏记忆,游客常常在这里摄影留念,我们未下车,怕狗。</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路过松西村的骑行者,这才是真正的勇士,真了不起,点赞。</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正在风化的高原雪山,在青藏高原这种现象十分普遍,雅鲁藏布江从天上俯看不仅是一条"辫江"、"峡江",还是一条"沙江",在枯水季节河床上的沙被大风扬起,在两岸高山的阻挡下又纷纷降落、堆积在山脚下,有些低矮的山丘则被黄沙完全覆盖,令人担忧。</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翻越雪山,控制车速,小心打滑。</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界山达坂,海拨5347米。在新藏线有段顺口溜:"班公湖里洗过澡,界山达坂撒过尿,死人沟里睡过觉,神仙湾哨所站过哨。"意喻你很牛,是驴友中的极品牛人,看来我们有理由自豪和骄傲。</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死人沟改名了,但其臭名眧著、令人生畏的恶名仍挥之不去,其地处阿克赛钦盆地,由于四周大山的围桶效应,这儿总是缺氧。传得最玄的是国民党当年溃败在此的一个骑兵师第二天只剩下一个连的建制了,显然不实。但在这的确更易发生高反,也因此死人不少。</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死人沟被淹没的房屋,诡异恐怖的氛围令人不安。</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从海拔5214米的红山湖垭口下来就可以看到美丽的红山湖,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美呢?在这荒芜、苍凉的高原上,竟然有如此明朗、温暖的色彩,线条又是那样的圆润、柔美,这一汪湖水又是那样的平静,我冥思苦想也找不到更贴切的词语来形容它的美……</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游记公开后,懂摄影的欧阳大姐有一段评语说得很到位,摘录于此:"这张片子,它触动了我心中最柔软的地方,我觉得它很温柔,很恬静,与世无争而又妩媚优雅,抚平了人内心的不安与躁动……"</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西藏新疆分界牌楼,界山达坂是其天然界山。从此告别佛祖向真主阿拉请安。</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我们算勇士吗?我真的很佩服这位女士,她说跟着我就什么都不怕,可我又能指望谁呢?其实我心里经常没底,时常"打鼓",还总要装着一切都在把握中的鬼样子,做男人累呀!(奸笑)。</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新疆和田藏羚羊、藏原羚是一群又一群,惊喜不断。</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将就看吧,手机抓拍,太远了,有两百多只呢。</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怎么拍成这样了?我也不明白,水平太差劲了。浪费了多少机会呀,真乃学到用时方恨少,哦不,我们还根本就没有学呢。为什么还不去报个摄影班呢?太太还是您去学吧。</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甜水海,海拨4890米,很美吧?实为盐碱湖。这是当年筑路大军给起的名,充满了乐观主义精神。若有需要和危难可到附近甜水海兵站救助,它是这里唯一有人烟的天路补给、救护站,哪里最艰苦哪里就一定有共和国的军人。</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西昆仑山山口一一奇台达坂海拔不低,但路况很好,也无攀爬难度。原来有些越野达人不走盘山公路,走捷径直接上山,现在已不允许这样干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新藏线著名工区,海拔4700米。马上就要走出新藏线这一段海拨最高的绝对无人区了,前面就是大红柳滩,胜利在望。</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大红柳滩海拔4230米,条件很一般,不建议在此安营扎寨。</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流沙,这在新疆段比比皆是,是山体风化的产物,有的紧邻公路,体量巨大很危险。也很养眼,沙子光滑、细腻的像婴儿的皮肤,让你有一种十分强烈的冲动想去亲近它、抚摸它。</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喀喇昆仑山是中亚细亚大山脉,地形以巍峨的山峰和陡峭的山坡为特征,绝壁和塌磊占据了广阔的区域。为世界山岳冰川最发达的高大山脉,拥有8000米以上的山峰4座,7500米以上的山峰15座,其中主峰乔戈里峰是世界第二高峰,是世界上最难攀登、最神秘的山峰。它拒绝女性,仅有的5名女性登顶者要么亡故于下山途中,要么就在别的山峰上香消玉殒,令人费解。它还是印度河与塔里木河水系的分水岭。这也是一个十分敏感的地区,地缘政治十分复杂,纷争不断。</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康西瓦烈士陵园就在附近,过往者都会去敬拜。</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这儿距喀喇昆仑山上的神仙湾哨所还有120公里,这是全军最艰苦的哨所之一,海拨5380米。</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三十里营房(赛拉图镇)是新藏线上最大的军事要塞,新疆军区老十三团的驻地,一支当年在中印自卫反击战中打得印军丢盔卸甲,满地找牙的英雄部队。解放军第18医院三十里营房医疗站被中央军委授予"喀喇昆仑模范医疗站",护士长姜云燕是第三十九届南丁格尔奖章获得者,被高原军人誉为"昆仑女神"。</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喀喇昆仑的军人守卫着祖国的一方安宁,他们将吃苦喻为进補,比喻贴切、乐观,还极富哲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三十里营房风光</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民国赛拉图哨所遣址,在喀什喀拉河畔,这是著名的墨玉河,可我没有淘到玉,有兴趣者也可来试试。</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1877年左宗棠收复南疆后在此建立军事哨卡,承担西部边关800多公里喀喇昆仑的防守任务。1950年3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五师第十五团特务连进驻赛拉图哨所,4年没见到外来人的国军士兵见到他们后第一句话就是:"哎呀,可算有人来换防了,怎么又换军装了呀?"看着一身破烂的国军弟兄,战士们流泪了。在赛拉图哨所遗址外约100米处有无数埋葬边防官兵的坟堆,其中近30个坟堆较明显。当年我军官兵曾在哨所对面发现了一具国军冰冻的干尸,面部被鸟啄食成洞,惨不忍睹,给予妥善安葬。1958年哨所推移到海拔5380米的喀喇昆仑山口,真正的高原上的高原,生存环境更为艰险。140多年来历代中国军人远离家乡和亲人,与世隔绝,用青春和生命悍卫着祖国的领土,我们没有理由不感谢、不铭记、不敬佩他们。</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喀拉喀什河,也叫墨玉河、绿玉河、乌玉河。发源于喀喇昆仑山北坡,它不仅产玉,还发现了沙金、钻石和水晶等宝藏,是一条淌金、流玉、藏钻石的宝藏之河。"喀拉喀什"是突厥语,意为"墨玉",它与玉龙喀什河汇合后称和田河。喀拉喀什河以青玉、青白玉、青花玉多见,也有少量碧玉、墨玉,白玉极少,远不能与玉龙喀什河相比。墨玉河里少有墨玉似乎让人难以理解,有人说是古人把风化后外表漆黑、油光发亮的碧玉误称为墨玉。对此我个人持保留意见,或许古人所说的墨玉与我们今天理解的并非一回事,从它的绿玉河、乌玉河的名称中就或多或少的透露出一些信息。玉文化在我国已有七、八千年的历史,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墨玉河产墨玉的说法自然有它的历史渊源和道理,不要轻易的去否定古人的智慧。现今在塔什库尔干县的塔河流域的墨玉民间称之为"墨碧",这道底是墨玉还是碧玉呢?说不清。据说今天真正产墨玉的地方在黑山,在玉龙喀什河的上游。</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黑卡达坂,和田地区与喀什地区的界山,一座"光灰灿烂"的大山,地质状况极不稳定,山体像是由煤块、煤灰堆集而成。弯道也多,高原汽车兵称之为"二十公里路九十九道弯。"路也烂,要是在雨雪天那就更难走、更危险。从黑卡达坂到库地达坂又是一段翻山越岭的天漄之旅,"行车新藏线,不亚蜀道难。库地达坂险,犹似鬼门关。麻扎达坂尖,陡升五千三。黑卡达坂旋,九十九道弯。界山达坂高,伸手可摸天。"这段顺口溜就真实的道出了这一线的艰险。你准备好了吗?</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铁骑滚滚,"浓烟"弥漫,你能看清前面有车吗?你知道路的左边就是陡峭的悬崖吗?千万千万要小心哦。也别太靠右,小心"阴沟翻船",难以求援。</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这些都是煤吗?瞧路边的那堵档墙就应意识到危险,谨慎通过。</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麻扎达坂是新藏线上最长的达坂,麻扎是维语"坟墓"的意思。</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雾太大,乔戈里峰呢?</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换个角度看,仍然什么也看不见。</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这儿的乌呀又黑又大,长得油光水滑,个体足有一尺多长,也不太怕人。</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新疆特色来了,当然,除了沙漠之舟,还应该有阿凡提的小毛驴。</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穿行在曲折的哈拉斯坦河谷之中,摇摇欲坠的岩石比比皆是,千万别中"大奖"。在这幽深狭长的的峡谷中一个人影都看不到,也没有看见自驾的车,先有两部武警部队的车超越我们,太快跟不上,后来无意间追上了一辆侦缉警车,我们就一直匀速跟进,随之走出这诡异的河谷,运气不错。</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库地达坂,维语称之为"猴子也爬不上的山崖",我们没能将其险拍摄出来,瞧这座山是多么的高陡撞眼,这个达坂可真险,开始我并不畏惧,随着不断攀升和太太的不断提醒,加上好奇又下车亲历了那万丈深渊,最后我的腿也有些发抖了,不停的默念左边刹车右边油门,唯恐出错。上山的这27公里怎么也走不到头。事后太太说你一向胆大,今天怎么了?各位看官最好你们也走一趟就明白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山体滑坡,左侧就是万丈深渊。</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走到这里能见度就打折扣了,我们开始以为是雾霾,其实是南疆塔克拉玛干沙漠随风而来的沙尘,到了南疆你就会更明白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库地达坂里程碑,也恰好是我的幸运数字。艰险的新藏线之旅到此就算大功告成了,此时此刻我是一脸的轻松,感谢真主的保佑。这个小小的玛尼堆还挺有"创意",谁的杰作?"红牛"商应该赞助点广告费吧?很多人都说喝红牛可抗高反,我从未试过,我更偏好咖啡。在青藏高原无论玛尼堆屹立在何处,你都只能敬之拜之,切记。</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下山的路好多了,沙尘也渐浓了,离塔克拉玛干沙漠越来越近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不靠谱的山体,在库地边检站有一个卖羊肉的维族小店辅,刚宰杀的羊肉真新鲜,肉质也细嫩,感觉可以生吃。记得在一些文学作品中时常读到游牧民族生吃牛羊肉的故事,总以为是虚构,如今看来很真实,若为了生存估计我也会生吃。</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文中涉及到的那骑摩托车的三口之家,一个善良、充满爱心的家庭。</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叶城新藏线零公里处,即是新藏线的起点,也是我们的终点。</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天路零公里</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昆仑第一城</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