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最爱的老男人

范儿

<h3>我最爱的老男人</h3><h3>范新宇</h3><h3>这个世界上有三个爱我的男人,他们是我的父亲、我的弟弟、我的丈夫。另一个世界还有一位老男人曾经是我的至爱,那个人是我的外祖父。</h3><h3>父亲爱我,那是因为我是他第一个孩子,也是最让他操心的一个(父亲只有我和小弟两个宝贝蛋);我是小弟唯一的手足,虽说现在他有了太太,可我比她早认识小弟三十多年;我丈夫自己说从看到我的第一眼就爱上了我,对此我从不怀疑。</h3><h3>这三个男人以各自的方式关爱着我,给我阳光、空气和水。父亲给我生命,关心我生活的每个细节,从衣食起居是否规律到心情是否愉快;弟弟给我手足之爱,绵长温暖,平日不常问候,当需要他时他不计代价,没有条件。我有女儿时他正读大学,每到假期回来,他必给筝筝买礼物,从绒毛玩具到惯性车、带球员的足球场,从美国baby音乐磁带到正版迪士尼动画,甚至VCD机。他上班后有了经济能力,更是不断给我惊喜:我的两部手机都是他送的,都是当时最新款最时尚的,还有mp4、数码相机,都是我老公舍不得买给我还声称我不需要,可小弟很及时很轻描淡写地送给我,让我又满足又骄傲。我相信丈夫的自尊心和虚荣心受到强烈的刺激和挑战,他一面恶狠狠地骂我:"俗"、"物质女人",一面给我买车、买钻戒,他说,别的女人有的我媳妇一样不能少。</h3><h3>不用说,我和丈夫关系最亲密,但他是"外来户",有些患得患失,爱我不像前面两位那样细致和洒脱。十六年的磨合,到目前为止刚能够比较理智地区分人民内部矛盾和敌我矛盾,认定夫妻斗气是人民内部矛盾,偶尔不冷静,也会因为鸡毛蒜皮大发雷霆,比如要不要接洗衣机里的水搞卫生,我对他的感情较前两位浓烈而复杂,用爱恨交加形容较为贴切。</h3><h3>外祖父是我最爱的男人,有我那一年他48岁(虚岁),已经有两个外孙女了。</h3><h3>我们大家庭的性别结构是典型的阴盛阳衰,外祖父有六女一男,到孙辈是八女三男。外祖父是那个年代少有的开明开朗且极具爱心的五好男人,生活的重压没有在他的心里投下阴影,经济的困顿没有影响他乐观向上的个性,他喜欢孩子,无论男女。他说孩子就是财富,当年外祖母因为多产(且成活率极高)而荣获"模范母亲"称号,外祖父很骄傲。他从不后悔养育了这一帮孩子,88元的高工资因为这一帮孩子的拖累,他的中午饭盒没出现过细粮,顿顿是高粱米、咸菜。三年自然灾害,外祖父一米八的个子瘦成一副骨架,而年幼不懂事的四姨、五姨开饭时抢着吃,成年后都长成一米七的大个,在五十多岁的中年女人中这个个头少见,就是营养过剩的九〇后也不多见,可见外祖父对孩子的宠爱。</h3><h3>在我之前,外祖父已经有了两个外孙女,那为什么单单我从外祖父那里得到那么多的爱呢?因为我在姥姥(北方人这样称呼外祖母)家长大。生活能力不很强的妈妈因为辉南条件不好,一度把我送回姥姥家,在有了小弟后照顾不过来两个孩子就把我托付给外祖父母,文革后恢复高考,妈妈又去上学,连小弟也一起送回长春姥姥家了。我的童年是在外祖父眼前度过的。外祖母少言寡语,总是默默做事,外祖父却肯做孩子的朋友,领着我们到南湖捞小鱼,到冷饮店吃冰淇淋。看着头戴洁白三角巾的阿姨用专用的不锈钢餐具变戏法似的在冰柜的三个盒子里搓出三个浓香的奶球,呈三角形摆在瓷碟子上,我的心快乐得像要融化。我和弟弟围着小瓷碟用精致的小勺小口地吃,外祖父并不吃,他坐在一旁安静地看着我们姐弟俩。在七十年代末,那冰淇淋就是现在的哈根达斯,一般父母舍不得给孩子买。</h3><h3>我依恋外祖父,在父母回长春后,也常离家出走跑回姥姥家,仿佛那才是我真正的家。</h3><h3>2008年10月</h3><h3><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