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动青春》布面综合材料大型公益壁画创作心路——楚雄技师学院 戴建华

戴建华…向死而生 把握

<h3>《舞动青春》布面综合材料大型壁画,尺寸是10米X1.7米,创作年代:2017年11月30日,艺术家:戴建华。</h3> <h3>楚雄技师学院是云南省目前占地面积最大、投资资金最多、学生人数最多的一所中、高职学校,目前我有幸在为她服务……离我退休时间还有近9年的时间……</h3><h3>学院纪委周书记下达叫我创作一幅“职工之家”壁画时,我欣然接下了任务,用近30天创作了这幅大气磅礴的抽象画——《舞动青春》。</h3> <h3>材料由楚雄吴氏画廊画廊提供,他们也提供安装和装裱服务……</h3> <h3>构思这幅壁画,我用了近18天时间……在自己脑海中翻遍了近三十年自己创作的各种绘画资料……到楚雄人民的大客厅——桃源湖畔“心情酒吧”品尝人生苦酒后,又用近30天奋力创作出了此幅大型公益壁画——《舞动青春》。</h3> <h3>(以下资料,来自百度知道)</h3><h3>抽象画就是与自然物象极少或完全没有相近之处,而又具强烈的形式构成面貌的绘画。 但在一些人看来,抽象是一种不美观的事物。其实这种观点很片面,是不正确的理解。</h3><div>中文名</div><div>抽象画</div><div>外文名</div><div>Abstract painting</div><div>代表人物</div><div>康定斯基、蒙德里安</div><div>概述</div><div>抽象艺术一般被理解为一种不描述自然世界的艺术,反而透过形状和颜色以主观方式来表达。20世纪初期,抽象艺术主要是指表达自然世界的艺术,譬如立体主义和未来派艺术。虽然夺取某事它不变的内在质量而不是由仿效它的外在表现。</div> <h3>抽象派被定义为没有比喻现实参考的艺术。更广阔的定义是以简化但又可以保留原始自然的方式来描述真实题材。Joan Miro的抽象画是这个更宽的定义一个好例子。</h3><div>抽象艺术,特别是由抽象绘画是现代艺术中一个非常突出的现象,他完全打破了艺术原来强调主题写实再现的局限,把艺术基本要素,进行抽象的组合,创造出抽象的形式,因而突破了艺术必须具有可以辨认形象的籓篱,开创了艺术新的发展天地。</div><div>抽象一词的本义是指人在认识思维活动中对事物表象因素的舍弃和对本质因素的抽取。应用于美术领域,便有了抽象性艺术、抽象主义、抽象派等概念。</div><div>一般意义上说,抽象艺术是西方现代美术中特定的美术思潮和流派概念(可见,这一概念并不涵盖传统美术中具有“抽象因素”、“抽象手法”和“抽象样式”的美术)。在实际运用中,抽象性艺术的含义较宽泛,可以和具象艺术相对,概指西方现代艺术中各种具有抽象特性的艺术现象。而抽象主义和抽象派的含义较为狭义,特指抽象主义思潮及其流派。</div> <h3>从整体上看,20世纪的现代抽象艺术是对西方模拟自然美术传统的反叛。它反对客观地描绘自然物象,主张抽象分析和抽象表现。宽泛地说,现代抽象艺术包含两大类型:第一类是从自然物象出发的抽象,形成与自然物象保持有一定联系的抽象艺术形象;第二类是不以自然物象为基础的抽象,创作纯粹的形式构成。狭义的抽象艺术,即抽象主义思潮和流派则表现为第二种类型。它否定描绘具体物象,也不以自然物象为基础,仅以基本的绘画语言和形式因素创作纯粹的抽象绘画,借以表达某种情绪、意念等精神内容或美感体验。</h3><div>概括地说,抽象画就是与自然物象极少或完全没有相近之处,而又具强烈的形式构成面貌的绘画。主要通过随机的图形组合表达一种情绪或立体概念。</div> <h3>抽象是具象的相对概念,是就多种事物抽出其共通之点,加以综合而成一个新的概念,此一概念就叫做抽象。抽象绘画(AbstractPainting)是泛指二十世纪想脱离模仿自然的绘画风格而言,包含多种流派,并非某一个派别的名称:它的形成是经过长期持续演进而来的。但无论其派别如何,其共同的特质都在于尝试打破绘画必须模仿自然的传统观念。1930年代和二次大战以后,由抽象观念衍生的各种形式,成为二十世纪最流行、最具特色的艺术风格。而当代中国现代抽象艺术与当代中国抽象国画的发展,主要是两种情况。一种是外生性的“中西融合”的当代抽象艺术,主要是外生性的参考西方当代艺术体系的中国化的现代艺术和当代艺术;一种是内生性的“后国画”的中国流艺术运动下的中国抽象国画艺术。</h3> <h3>创作中的《舞动青春》……</h3> <h3>由来</h3><div>在西方的架上抽象艺术概念传进中国之前,中国历史的文字记载中一直没有出现过“抽象”两个字,抽象两个字的汉字翻译是从日本转过来的。在中国文字历史上,有意、象、意象和超象(超以象外,司空图语)的词义和抽象最接近。意可以解释为意境、意思、意念、意想等,象是“两仪生四象”、“大象无形“的象,意象是物象、表象、心象和语象合成的有机统一系统。和抽象相比,“超象”一词,超越物象、形象而非具象,可能比抽象更加贴切于“抽象”。但是,100年以来,进入中国文化语系的“抽象”一词的概念早已确立,后来者已经没有必要来改变这样一个既定事实。[1]</div> <h3>历史</h3><div>抽象艺术不是20世纪才发明的。犹太教和伊斯兰教未允许对人的描绘,但结果开发了高标准的装艺术。书法也是非比喻的艺术形式。在摄影未普及的时候,有些艺术家譬如詹姆斯·麦克尼·惠斯勒已经很重视视觉多于对物件的描绘。惠斯勒坚信艺术要跟颜色和谐协调,正如音乐要跟声音和谐协调。惠斯勒的画“黑与金的小夜曲-下跌的火箭”(1874)标志著迈向抽象艺术的重要一步。最新艺术家譬如瓦西里·康丁斯基争辩说现代科学应付了动态力量,显露事情藏在字内的最后精神。艺术应该在视觉世界之后显示精神力量。1911年,康丁斯基、马勒维奇、宫察洛娃、拉里欧诺夫的作品被认为是第一批完全的抽象画。[2]</div> <h3>构成主义(1915)是把立体雕塑和建筑抽象化的行动。构成主义者相信艺术家的工作是革命活动,使用机器生产和图表和摄影通信方式表达人民的志向。一些美国抽象表现主义是纯净地抽象的和包括: 巴尼特·纽曼,马克·罗斯科和罗伯特·马瑟韦尔。欧普艺术(1962)及简约主义(1965)成了现代的成语。抽象艺术家的作品看似单独个体而不是运动的一部分。Sean・Scully、约翰・McLaughlin、Callum Innes、罗伯特·纯然和Yuko Shiraishi是当代的抽象画家。</h3> <h3>方法</h3><div>抽象画很难被人理解,要把生僻的作品形象化,比如涉及波洛克的绘画,就可以讲述他富有传奇色彩的经历。据说美国抽象表现主义画家杰克逊。波洛克(Jackson Pollock)曾举办过一次个人画展,为了了解别人对自己作品的看法,他便以观者的身份夹杂在参观者中间。很多人看过他的作品后都摇摇头走开了,波洛克很是无奈。忽然有一个小孩指着画中的某一部位大声喊道:“看呀,那个地方多像一只小鸟啊!”波洛克一惊,顺着那个小孩指的方向一看,果然那块儿色彩像一只小鸟。波洛克赶紧拿出事先准备好的画笔和颜料迅速地在那里画了几笔,然后问道:“现在还像小鸟吗?”那个小孩摇了摇头。于是波洛克露出了开心的微笑。这个故事虽然不一定真实可靠,但却生动形象地说明了抽象艺术不是以物象的客观外表为表达标准的。再有学生和初始抽象美术的人会对艺术家产生误解,认为他们是随意地胡来。在这一点上可以把艺术家的成就或简历介绍给观众,以免产生误解。如欣赏吴冠中的抽象绘画可以结合他的写实作品,介绍艺术家的成就,使学生对他们有一种崇敬之情,这样可以避免轻视抽象艺术行为的发生。</div> <h3>安装该画时,吴氏画廊动用了六个脚手架、大型打气泵等工具,并用了两天时间才安装完毕,炫丽的画面才得以呈现给大家……</h3> <h3>打气泵坏了,又重新去拉另外更大的</h3> <h3>《老子》说:“有无相生,难易相成……”这是引导学生欣赏抽象美术的一种正确的思维方法。具象的作品从表面上看给人一目了然、栩栩如生的感觉,但我们要从更深的层次去思考它,否则就容易把作品肤浅化。抽象的作品从表面上看生僻、艰涩,什么也看不出来,可我们要把它简单化,从事物最本质的层面去认识它。只有这样我们才不会钻进抽象艺术的迷宫里去,从而能在艺术的海洋里得到熏陶,享受到美给我们带来的快乐。</h3> <h3>意义</h3><div>绘画无主题,人们还可以理解,但是绘画无情绪,就可能难以理解。历来,艺术表现情绪,是几乎所有的抽象画家一致认同的,也是西方表现主义理论家所反复强调的。在这里“颠覆”这个观念,强调抽象艺术不需要个人情绪,理论基础是接受美学。接受美学的重要论点就是任何艺术是由接受者(读者、审美者)来最终完成,而不是创作者。由此引申,接受者完全没有必要跟着创作者情绪和思维走。而且画家的手和笔一旦离开了画面,艺术就独立了。画家在创作时的一厢情愿的“情绪和思想”其实已经被艺术的独立性所抛弃了。很多画家是在题目上让自己的情绪和思想得以保存。但是,“无题”作品出来以后,就彻底瓦解了这种“情感”维系。所以,画家作画时的情绪可以是创作的动力或手段,但不应该成为作品的主题或倾向。因为,即使是你自以为是的“情绪倾向”,到了“无题”境界,也已经不受你的控制了。怎么样创造独立的、不同的、丰富的、意味的、个性的作品情绪,而不是让作品宣泄自己个人的情绪,这是一切当代抽象艺术画家所必须面对的,</div> <h3>当绘画成为生命方式的时候,绘画是目的。形式就是为了形式而存在,抽象就是为了抽象而存在,这就是抽象画纯粹的目的和意义。</h3> <h3>应用</h3><div>抽象装饰画提升空间感,过去,很多家庭室内不讲究摆装饰画,觉得那是多余的,抽象画一直被人们看成是难懂的艺术,不过在现代装修风格的家庭中却能起到点睛的作用。很多人尽管看不懂画中的内容但深深地被它所感染,因此抽象画是越来越多人做为装饰画的最佳选择。</div> <h3>抽象画提升空间品位,能将抽象画搭配现代风格家装,达到释放整体空间感的效果。不仅在家庭上,酒店餐饮类大型高级场所抽象装饰画也是一处独特的风景画。乔顿艺术顾问(上海)有限公司在陈设配饰方案里,抽象画一直是装饰画的首选。</h3><div>还分冷抽象和热抽象。</div><div>吸引</div><div>艺术是抽象的,用你梦想中的东西取代自然吧!</div><div>——法国后印象派画家高更</div> <h3>当你徜徉在世界各地的现代艺术馆里,可以发现抽象画无疑是比较吸引人的一种流派。那么,为什么看起来光怪陆离、非驴非马的抽象画能够吸引那么多的画家去探索创作,吸引那么多的观众去欣赏呢?</h3><div>崇尚抽象是人的天性</div><div>人类对抽象的符号、文字、几何图形和图像的崇拜与敬畏可以追溯到3万多年前(旧石器时期)。从留存至今的洞穴壁画和石刻雕像中我们发现,原始艺术家在观察自然、描写外部世界的时候,已经使用了夸张、写意等抽象画法,取得了彰显人(物)特点的效果。旧石器时期作品维纳斯雕像,像高11厘米。这一尊雕像突出了女性肥硕的身躯、巨大的乳房和隆起的腹部,强调了母亲生殖繁衍的能力和特征,也体现了抽象艺术的表达魅力。</div><div>到了西方科学文化起源的古希腊时期,人们对抽象的数字和图像的崇拜更是有增无减。古希腊哲学家毕达哥拉斯提出了“万物皆数”的观点,认为世界万物的背后都隐藏着“数”,只要掌握了数的结构就能够控制世界。</div><div>公元前5至4世纪,雅典成为古希腊文化科学的中心,由于在波希战争中获胜,得到了大量的奴隶,城里的平民过上了悠闲的生活。但是,他们既不想发财也不想做官,只想泡泡澡、聊聊天,讨论的全是一些抽象的概念和最具普遍性的哲学命题。对于与生产和商业相关的实用性问题,大家都不屑一顾。后人嘲笑这些人,整天讨论几何学,自己的住房却没有一面墙是成直角的(已经倾斜了)。</div><div>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古希腊人对大自然充满了敬畏,迫切希望能找到一种超自然的力量来保佑自己的命运,所以对抽象的图像、文字、数字都会顶礼膜拜、充满期待。其二,抽象思维无疑是人类认知活动的核心能力,而且它又主要与个人的内禀和气质有关,所以为贵族和上流社会精英所推崇。</div> <h3>在建筑、雕刻、绘画和装饰等方面,古希腊人也同样表示出对抽象和理性的偏爱,虽然他们也提倡模仿自然,但更关注隐藏在形式背后的秩序、比例和数字。他们孜孜追求和谐与平衡,认为这才是真正的美。在雅典卫城的帕提侬神庙里,所有长方形的比例都符合数学中的黄金分割。当然,其中也不乏抽象元素:粗犷的多立克柱式体现了男性人体美,而纤细的爱奥尼克柱式则体现了女性人体美。古希腊的瓶画,可以欣赏到古希腊绘画艺术里的抽象特点(画中的人和物是经过变形和夸张的)。</h3><div>古希腊绘画中的抽象元素在以后的年代里得到了传承,在伊斯兰、拜占庭和中世纪的建筑装饰的图案里常常可以看到它们的踪迹。</div> <h3>抽象符合认知的规律</h3><div>抽象画在西方的再次崛起已经是20世纪的事了。一枝独秀的西方写实绘画光鲜了500年后渐渐露出了疲态,个别有想法的画家开始尝试新的探索。法国后印象派画家高更说:“艺术是抽象的,用你梦想中的东西取代自然吧!”</div><div>认知科学告诉我们,人在观察世界的时候并不只是用眼睛看,而是用视觉来感受。而视觉最主要的特点就是有所选择,它要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东西来关注:删去次要信息,抓住主要环节——这就是一个抽象过程。从20世纪荷兰抽象画家凡·杜斯堡的作品《奶牛》的创作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美妙的抽象过程的记录。我们首先看到的是一头完全可以辨认的奶牛,在经过抽象过程的两个阶段,牛渐渐变成了几何模块,与此同时画中模块的明、暗对比增强了,亮处更亮,暗处更暗,最后呈现的就是牛的抽象画。当你了解了这个抽象的过程,你也许会很快知道画的是一头牛。但是,如果你对这一抽象过程还不知情,那么你可能会把这幅画看成是烟囱、房顶,或者其他什么的。</div><div>抽象画代表人物荷兰画家蒙德里安与凡·杜斯堡可谓亦师亦友,他的艺术实践也展示了抽象的过程。《红树》是他的一幅早期作品,使用了野兽派的色彩,观者可以从中感受到树的生命力。几年后他画的《灰树》突出了树干和分支间的结构和关系,抹杀了树的环境和地点的特征走向了抽象。尔后,他又画的《开花苹果树》已不再表达真实的东西,以免引起情感而遮蔽纯净的自然。画中只见几何的曲线和弧线。</div><div>蒙德里安定型后的作品严格地只用红、黄、蓝三色(当时以红、黄、蓝为原色)以及黑色、白色,图形的边缘也都是直线,有人称之为“格子画”。《红、蓝、黄构图》是一幅极具活力的作品,色彩的张力使这些绝妙的图形显得紧密,粗细不等的黑色边界线包含着完美的平衡。许多人都对他孜孜不倦地重复画同一类作品感到不解,事实上这与他的宗教信仰有关系。他相信自己看到的山水、树木、房舍都有潜在的本体,画家的任务就是要把隐藏在其中的结构及和谐画出来。蒙德里安与凡·杜斯堡等画友组织了“风格画派”,也称“新造型主义”,他们的作品影响很大,也影响到建筑和装饰领域。</div> <h3>蒙德里安与画家凡·高是同乡,两人的处世风格也有点像,都是“一根筋”。凡·高曾经邀请高更一起生活,可是住在一起不到两个月就发生激烈争执,最后凡·高一怒之下用刀割下自己的耳朵。而蒙德里安与凡·杜斯堡也是志同道合的画友,一起创办了《风格》杂志,组织了学术社团。不过,后来分道扬镳了,分手的原因居然是蒙德里安坚持画中只能出现竖线和横线,而凡·杜斯堡却坚持斜线也是可以的。凡·杜斯堡的一幅唱对台戏的作品《不和谐音对位构图》,和蒙德里安的作品相比,你认为哪一幅更好呢?</h3><div>神经美学方兴未艾</div><div>蒙德里安的几何抽象画与传统绘画有很大的差异,观众看了也是反响不一。蒙德里安本人多次说过:“画作中那些矩形并不是随意安放的,它们构成的图案是平静的,远离紧张。”</div><div>但是,平静与否又由谁来裁判呢?1993年,英国伦敦大学教授、着名神经科学家西蒙·泽基用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PET)发现,观赏几何抽象画者的大脑局部的血流量明显增加,增加最大的区域是腹侧通路的梭状回。他的论文《动感艺术的神经科学》发表在1994年的《脑科学》杂志上,引起学术界许多领域专家的关注。因为这样一来,对美感的研究不再依赖于对观者的心理活动的估算,而是建立在用现代计算机技术跟踪,并得到切实可靠的数据和图像的基础上。人们把这种方法称为“神经美学”。日前这一项研究正在渐渐走热,它不仅对绘画的视觉效果做出了科学的解释,还可以对大脑和视觉神经的疾患的发病机理和治疗手段有很大的帮助,我们期待着它的新成果。</div> <h3>代表画家</h3><div>康丁斯基(W.Kandinsky,1866~94),抒情抽象派代表画家,曾是德国表现主义团体「蓝骑士」的领导者。主要作品:《即兴》,《构成第七号》</div> <h3>蒙德里安(P.Mondrian,1872~1944),几何抽象派代表画家。主要作品:《灰色的树》</h3><div>马列维奇(K.C.Malevich,1878~1935),俄国构成主义倡导者,也是几何抽象派画家。主要作品:《手足病医生在浴室》《玩纸牌的人》《无物象的世界》</div><div>库波卡(F.Kupka1871~1957),捷克画家。</div><div>克利(P.Klee,1879~1940),瑞士画家。</div><div>毕加索(Pablo Diego José Francisco de Paula Juan Nepomuceno María de los Remedios Cipriano de la Santísima Trinidad Clito Blasco y Picasso López,(1881年~1973年)主要作品:《拿烟斗的男孩》《亚威农少女》《格尔尼卡》《瓶子、玻璃杯和小提琴》</div><div>梵高 (Vincent Willem van Gogh,1853-1890)荷兰后印象派画家。主要作品:《星夜》、《向日葵》与《有乌鸦的麦田》《吃土豆的人》《割耳朵后的自画像》</div> <h3>创作完《舞动青春》后……在兴奋的余温中,我又深深地陷入了沉思……</h3><h3>未来怎么样?我还是不知道……</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