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老师陈若静李爱德夫妇

行走者

<h3><b><font color="#ff8a00">陈老师夫妇</font></b></h3><h3><font color="#808080"><b>11月26日,夫人因工作关系接听了她的同事我儿时就叫大姐的陈青苇从广东打来的电话,惊悉我的老师陈若静在广东省中山市仙逝,心中无比的悲伤和沉痛。</b></font></h3> <h3><b><font color="#ff8a00">陈老师夫妇年轻时与青曼姐、青槐哥</font></b></h3><h3><b>少年时,因为陈老师的爱人李爱德老师与家父都在相山小学(现实验小学)工作,我们两家都住在当时学校较新的那栋教学楼里。陈老师一家住一楼靠南面的宿舍,我家在一楼中间宿舍有间房,所以我家和陈老师一家就成了邻居。那时,陈老师就在崇仁中学(现崇仁一中)教书。我记得在我八九岁的时候有一次同陈青楠一起从相小走到崇仁中学,总觉得路特别的远。在我对童年的记忆中,陈老师夫妻十分重视对子女的教育。除了学校教育外,他们还给子女购买了大量的书籍让子女阅读。青槐大哥七十年代初期就看了不少古典名著。我特别喜欢他讲的《西游记》。我和青楠等伙伴都喜欢围着他听他讲小说故事。他们家的连环画很多,我也很喜欢到他们家去看。</b></h3> <h3><b><font color="#ff8a00">陈老师年轻时期照片</font></b></h3><h3><b>在陈老师夫妇的悉心的教育下,陈老师四个子女都成长、成才。老大青曼姐师范毕业后女承祖业长期耕耘在教育界,是一名优秀的教师。老二青槐哥当过工人,做过厂长,一步一个脚印,最后成为大型国企的高级管理者。老三青苇中专毕业后,从事医务工作,现在也在崇仁一中工作。老四青楠华东师大毕业后亦一直从事教育事业,深受学生和家长的赞誉。陈老师的父亲解放前就在崇仁中学当过教师,后坚持在乡村任教。因三代为教,家庭主要成员皆从事教育事业,陈老师一家因此被省政府授予“教育世家"的称号。</b></h3> <h3><b><font color="#ff8a00">全家福</font></b></h3><h3><b>七二年春我走进了相小的教室,开启了十四年学生时代的大门。当时的班主任是后来调到巴小(现崇仁二小)的孙香花老师,二年级就是陈老师的爱人李爱德老师,语文课除中途有短时间的中断外一直都是李老师教我们。虽然我在相小只读完了三年级,但李老师那慈母般的形象深深地刻印在我的脑海里。李老师在汉语拼音教学过程中,对怎样培养我们这些刚刚启蒙的学生声韵母的听、说、读、写能力有着特别的方法。听我后来的同学说,在教育界还推广过“李爱德教学法"。在我的记忆中她对每一个学生都视如己出,对接受能力弱的都是耐心地从多方面引导,从正面鼓励学生,从来没有大声斥责过学生,更没有体罚过任何人。我清楚地记得二年级时,李老师举办了一堂公开教学课,规模很大。教学点就选了我们班,地点是借用当时江重厂的礼堂,就在现在的江重实验小学附近。家父生前对我讲,李老师一家人好,对他的工作给予了大力的支持和帮助,要我记住他们。后来,李老师成为了相小也是全县第一位特级教师。</b></h3> <h3><b><font color="#ff8a00">陈老师与一中同事</font></b></h3><h3><b>七五年,我家随父亲的工作调动,搬到了农村。我也离开了相小,离开了陈老师一家,转入了山村村小,接受复式教育,就是两个年级一个教室,一位老师那种教育形式。直到七七年父亲调入崇仁共大工作,我也进了崇仁第一中学读初中,才又回到了县城。</b></h3> <h3><b><font color="#ff8a00">陈老师、李老师夫妇</font></b></h3><h3><b>八O年,我升入高中,当时被分配在高一(1)班,班主任就是陈若静老师。</b></h3> <h3><b><font color="#ff8a00">陈老师与学生</font></b></h3><h3><b>高一期间是我学生时代玩心较重的时期,学习成绩不仅没有进步,还有倒退,特别是数理化学得特别吃力。对此,陈老师不仅没有指责过我,而是引导我如何提高学习兴趣,如何提高学习积极性。记忆中陈老师上课时朗读古文抑扬顿挫的声音,仿佛与古人同喜同悲。他的课我喜欢听。尽管陈老师付出很多,高一结束时,我除了语文成绩不是很难看,其他科都惨不忍睹。好在马上分文理科,好在自己对历史地理有点兴趣,于是在高一暑假补课的时候我就开始不上物理和化学课了,决定选学文科。但这一决定起初遭到家父反对,因为他认为不管男孩女孩,长大做医生最好。家父找到陈老师说道我的选择。他们俩关系很好,陈老师反帮我做了很多的说服工作。最后,在自己的坚持下,更在陈老师、魏宾禄老师的帮助下,父亲理解和支持我读文科,我也顺利地成为了崇仁一中八二届文科班的一员。</b></h3> <h3><b><font color="#ff8a00">陈老师作为我县选出的省人大代表出席省人代会时与崇仁其他代表合影</font></b></h3><h3><b>据了解,我们原高一(1)班几个转到文科班的同学都不同程度得到了陈老师的帮助,最后都在应届高考中取得了较好成绩,被本科院校甚至重点院校录取。那年,他自己带的理科班也成绩斐然,本科院校录取率在当时非常高。陈老师从六十年代至退休,除了在二中任支部书记几年外几乎一直在一中任教,倾尽心血培养了一批又一批学生,为国家和社会更为高等级学校输送了大批优秀学子,为崇仁教育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陈老师也因渊博的学识,精湛的教学艺术和甘于奉献、乐于助人的高尚品德赢得了所有的学生和家长的尊敬和爱戴。</b></h3> <h3><b><font color="#ff8a00">相儒以沫</font></b></h3><h3><b>今天,陈老师虽然与我们阴阳相隔,但他的音容笑貌总是浮现在眼前。我是坚定的唯物论者,但此刻却幻想真有魂魄。如果有的话,我坚信,在天国的老师一定不会寂寞,因为与您相敬如宾相儒以沫的李老师永远爱您; 因为您爱和爱您的青曼青槐青苇和青楠四姊妹永远爱您; 因为受您教育得您帮助的我和我的同学们、学兄学弟学姐学妹们永远想念您!</b></h3> <h3><b><font color="#ff8a00">李老师与学生</font></b></h3><h3><b>感谢青楠兄给我提供的珍贵的影像资料。选用《父亲》伴奏曲作为音乐背景以表达我对陈老师的崇敬和哀思。</b></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