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 第二集《故乡回访》</h1> <h1> 🔫 🔫 🔫 </h1><h1> 2013年8月11日,在杭州青芝坞某农家乐餐馆内,我们575团的杭州知青老兵们欢聚一堂,商议筹划“访第二故乡,重走当兵路”活动。</h1><h1> 经过大家讨论,决定由郝全全任这次行动的总负责。并上网购买飞机火车票,找旅馆,联络凤城的战友接待等事宜。庄起雄为大队人马先行一步,早几天到同江安排好旅馆。</h1><h1> 这样,我们“下乡四十四周年暨当兵四十周年”的纪念活动就拉开了序幕……</h1> <h1> 🔫 🔫 🔫 </h1><h1> 八月二十五日,行动前的最后一次全体会议。会上,我们都按捺不住心中的喜悦,对即将到来的浪漫行程充满着憧憬……</h1><h1> 出发的日子定在了——</h1> <h1> 八月三十一日清晨,我们准时来到杭州肖山国际机场候机大厅集合。</h1><h1> 所乘航班正点起飞。</h1> <h1> 温暖如春的机舱内,我们有的谈天,有的闭目养神,有的面朝舷窗外遥想当年……</h1> <h1> 兵贵神速。十六个小时后,半夜二十三点三十分,我们已经赶到了同江(下乡时则需要三天)。 </h1><h1> 庄起雄把大家接到旅馆住下。吃了夜宵,各自休息。 </h1><h1> 今晚注定是个不眠之夜……</h1> <h1> 🔫 🔫 🔫 </h1><h1> 四十年前,风华正茂的我们从这里集结出发;四十年后,花甲之年的我们再从这里集结回访。</h1><h1> 斗转星移,沧桑巨变。当年的第一旅社早已不见踪影,代替的是拔地而起的高楼……</h1><h1> 同江——第二故乡——我们来了!</h1> <h1> 四十年前,我们顶着风雪出征……</h1><h1> 四十年后,我们迎着洪水回访……</h1><h1> </h1> <h1> 今年入秋以来,三江平原发生了超百年一遇的特大洪灾,党中央和国务院高度重视,派来了第十六集团军的人民子弟兵帮助同江人民一起抗洪抢险。</h1><h1> 中央电视台每天数次报道同江的水情和灾情……</h1><h1> 我们在同江的日子,正是水位最高的几天。</h1> <h1> 九月一日清晨,同江老战友徐茂明和孔祥胜(二营六连的)就开车来到我们住处。大家久别重逢,格外亲热。 </h1><h1> 早餐后,我们乘车来到抗洪最后一道防线所在地——平安大道。这里己垒起了一道二米多高的堤坝,围护着同江市区的安全……</h1> <h1> 杭州的知青联谊会要求我们到同江后多发回一些抗洪救灾的图片资料,以便于在杭的知青了解情况。</h1><h1> 看到这动人的抗洪场面,我们全都掏出相机,一阵狂拍……</h1> <h1> 在第二故乡遭到灾害的时刻,我们该为他做点什么?就这个话题大家进行了商讨。</h1> <h1> 接着我们又来到同江的内港——横江口码头,只见水位高得吓人,吊机全都站到了水中,吊杆成了世界上最大的吊鱼杆!</h1> <h1> 俄罗斯的顶推船队不畏滔滔洪水,坚持装船运货,体现了战斗民族的彪悍性格!</h1> <h1> 背对洪水淹没的港口,留下一张难忘的集体照。</h1> <h1> 从横江口回到沿江公园,我们先去看了知青石。</h1><h1> 同江知青石——这是一块由杭州知青们捐赠制作的纪念碑石。在2009年7月下乡四十周年集体回访第二故乡时,在同江市政府主持下揭幕落成(上)。成为沿江公园一景点。</h1><h1> “杭州知识青年从这里启程”——现在,凡是杭州知青到同江,第一时间都会赶到纪念碑石前留影。</h1><h1> 我们也没有例外(下)……</h1> <h1> 照完了集体相,接着是展示个性时刻——蒋志明做的是当年最时髦的:航母style——</h1> <h1><font color="#010101"> 金巨杭对碑石背面的铭文发生了兴趣,仔细地读着我们下乡的这段故事。</font></h1> <h1> 胡国林和蒋志明对艺术书法很有研究和喜好,看到江边有新设立的诗词书法艺术墙,就驻足仔细地欣赏了起来……</h1> <h1> 宁斌和庄起雄向大家讲起了零九年下乡四十周年,同江市政府邀请杭州知青集体回访第二故乡时的趣闻逸事……</h1> <h1> 面对江边公园雕刻精美的汉白玉栏杆,真有一种来到大城市江边的感觉……</h1><h1> </h1> <h1> 回到沿江公园入口处,我们和徐茂明,孔祥胜一起合影留念。</h1> <h1> 蒋志明四十年后和六连战友孔祥胜(左),徐茂明(右)合影留念。仨人的心情都非常激动——战友关系是世上任何非血缘关系都超越不了的!</h1> <h1> 从沿江公园出来,我们顺着通江街往南,倘佯在市区街头,目睹了四十年来第二故乡的巨大变化,惊叹同江也与时俱进,跟上了时代的步伐……</h1><h1> 这张照片是北江岸三十多年来变化的见证——上为1980年摄,下为2013年摄。</h1> <h1> 偶然见到一辆轻便型马车在拉抗洪物资。立刻想到当年的载重马车(有三或四匹马的)如今己不见了踪影。可能还是喝油的汽车好用吧!</h1><h1> 历史的规律,就是这样……</h1> <h1> 胡兄面对同江老海关的房子,露出了羞涩的微笑:在老古董前,我可不敢称老……</h1> <h1> 金兄背对老海关旧址,兴致勃勃地留下了美影。壮硕的体格好像在说:怎么样?俺坦克兵的身板可不是吹出来的!</h1> <h1> 照片正中大道现在叫海天路。根据记忆,左侧(道南)楼房拐角处原来是个照相馆,再往左(南)就是红旗饭店,边疆旅馆等。大道右侧(道北)拐角处是第一百货;左边(西)紧挨着是同江镇卫生院,右侧(北)紧连着公司仓库和医药公司……</h1><h1> 这一带曾是老城区最繁华的地段。每到过年过节,更是挤满了购买各种物资的男女老少。</h1><h1> 现在的市中心已转移到南大营一带,这一片己显冷清。</h1> <h1> 老百货也和老电影院,老旅社一样完成了历史使命。</h1><h1> 只留下照片可以回忆起当年繁荣的模样。</h1> <h1> 记忆中的老同江电影院(上图),是县城仅有的公共娱乐场所。每次放映新电影,总是一票难求……</h1><h1> 知青们可以为它顶风冒雪走几十里,也可为它头破血流呈江湖义气……</h1><h1> 现在,一切都消失殆尽,只剩下照片中的回忆(下图为在老电影院旧址上盖的楼房)……</h1> <h1> 张兄往左瞧,好像在找电影院;蒋兄向右望,仿佛想找百货店。但是他们都失望了……</h1><h1> 旧同江己不复存在——</h1><h1> 新同江己悄然展现!</h1> <h1> 上图才是蒋兄记忆中的旅馆,饭店和百货。下图是如今同一地点的各商店。没人指点,恐怕要懵……</h1> <h1><font color="#010101"> 通江街北端的原同江糖业烟酒公司门市部(上图),也是我们知青爱去的地方——吃,喝,抽,——能在这里一站解决。 </font></h1><h1><font color="#010101"> 当年在这里上班的姑娘比现在的空姐都牛! </font></h1><h1><font color="#010101"> 而今这片待拆房(下图)己是同江街面上仅存的老房子了。</font></h1> <h1> 通江街南段,上下二张照片右侧是市邮政局的今昔对比——</h1><h1> 当年,这里也是知青们最多光顾和喜欢的地方之一。寄收包裹,汇收钱款,都在于此。</h1> <h1> 通江路中段的变迁。当年是客运站(上图右侧)所在地,如今全开起了小商铺(下图右侧)。</h1><h1> 记得那些年每到岁未,满大街都是身穿花棉袄的女知青和肩扛大小包的男知青——其实中国的春运在那时就己经开始了……</h1> <h1> 这是新老同江住宅鸟瞰图——</h1><h1> 上图是一九八零年从西北角向东南方向拍的。下图是二零一三年从西往东北方向拍的。从草房到砖房,现在又有许多人家住上了楼房。生活水平有了极大的提高……</h1><h1> 同江已完成了从丑小鸭向白天鹅的华丽蜕变!</h1> <h1> 九月一日中午,徐茂明,孔祥胜设宴为我们接风洗尘。 </h1><h1> 到同江,就要吃特色菜。同江鱼菜馆内,战友们济济一堂;四十年久别今日相逢——说不完的知心话,唠不完的真情嗑……</h1> <h1> 看到这满桌的全鱼宴,张克华和郝全全忍不住拿相机拍了起来。</h1><h1> 他们想让这次没来同江的杭州战友小小的后悔一下……</h1> <h1> 南北战友大聚餐——朝南朝北各半桌……</h1> <h1> 舒心的酒啊浓又美……</h1><h1> 千杯万盏也不醉!</h1><h1> 战友熊国志向我们敬酒!</h1> <h1> 为了友谊,干杯!</h1> <h1> 九月一日晚,同江老战友刘玉和做东为我们接风洗尘,请大家享用小火锅……</h1><h1> 这在四十年前是不可想象的!</h1> <h1> 此时此刻,用“一见如故”来形容他仨是再合适不过了……</h1> <h1> 吃好,喝好,唠好——最后来一张合影作为友谊的定格!</h1><h1> 留下友谊,带走思念……</h1> <h1> 九月二日。计划中自由活动的日子,大家要回各自下乡时的村屯。</h1><h1> 早饭后,张克华首先出发,去了乐业乡先锋村。</h1><h1> 接着是胡国林和王留锁,他们先陪金巨杭到乐业乡太平村,再去向阳乡朝阳村。</h1><h1> 张利群和周荣兴相约去了乐业乡的平安和一庄村。</h1><h1> 由于三村地处封锁地带,郝全全,宁斌和蒋志明好不容易找到一辆有通行证的车,把他们捎了进去。</h1><h1> 庄起雄所属的街津口乡己被洪水包围,实在回不去。只好请朋友用车送到头屯江边看看,拍些照片,吃好午饭,返回市里。</h1> <h1> 王留锁和胡国林陪金巨杭到乐业乡太平村后,转回向阳乡朝阳村,一路走来一路拍照。当年的乡间小路依稀还能记得。凭着当电话通信兵判断方位的功夫,很快找到了回家的路……</h1> <h1> 胡国林在朝阳村口的一幢砖房旁,巧遇当年的房东小芳。看到当年的美女己是满头白发,感概不已……</h1> <h1> 王留锁赶去看望老房东。在村口遇上一牛倌赶一群牛,走近一看,这牛倌竟然也是老熟人,只不过多年未见,不太敢认。只是王留锁身材特征明显,这才没认错……</h1> <h1> 进了老房东的家,只见女主人在灶前忙碌。王留锁抽空给房东拍了张单人照……</h1> <h1> 进了里屋,只见小小的炕桌上摆满了城里少见的好吃东西:有黄瓜,大葱,等蘸酱菜。也有南瓜,土豆,茄子,豆角等家常菜。主食是青玉米,地瓜,窝窝头。多年没吃过这些东西,感到很新鲜……</h1> <h1> 老房东家喂养了四匹高头大马,王留锁感觉老房东的小日子过得还不错。乘机给大马们合影留念……</h1> <h1> 王留锁回到市里,原同江武装民兵值班连(简称东边防)的连长和部分战友热情地宴请王留锁并在一起合影留念。</h1> <h1> 郝全全,宁斌和蒋志明乘小车去三村乡。只见沿公路两侧排满了砂袋,这次抗洪形势确实非同寻常!</h1> <h1> 到了二村。迎面就是小山似的一堆砂袋。远处,身穿红色救生衣的解放军指战员们正在忙碌着加固堤坝……</h1> <h1> 走进村子,宁斌一眼就认出了自己下乡住过的草房。他高兴地用相机拍下,准备回家传给知青们看……</h1> <h1> 乡供销社等旧建筑还在,只是多年不用,破败不堪。</h1><h1> 草房和砖房——过去和现在——仿佛是时空穿越到了四十年前……</h1> <h1><font color="#010101"> 宁斌,郝全全和蒋志明冒着风险,通过领导特批回到三村乡后,受到留守的书记和边防战士的热情接待。当他们知道了我们的来意,深表感谢并合影留念。</font></h1> <h1> 郝全全早就有想到瞭望塔顶去看看的愿望,今天有这么好的机会岂能错过。等边防站长一应允,立刻头也不回地带头走去。</h1> <h1> 宁斌和郝全全登上了边防站瞭望塔,看到当年自已熟悉和劳动过的土地,心里一阵感慨——</h1> <h1> 接着蒋志明去了曾下乡的红卫村。</h1><h1> 进村一看,家家户户铁将军把门,人去楼空。问后才知是为了安全,政府把沿江村屯的居民(除少量壮劳力留守),老人,妇女和孩子全部撤到了城里,免费安排集体住和吃。</h1><h1> 见此情景,蒋志明只好打道回府。</h1> <h1> 回到市里,蒋志明到灾民安置点去看望了几位当年生产队的老乡,并一起合影。感叹:往事历历犹在昨天!</h1> <h1> 庄起雄来到头屯的黑龙江江边:堤内大片的水稻己经成熟。堤外的江水还有二十厘米就要漫过大堤——</h1><h1> 形势万分危急!</h1> <h1> 泡在水中的大树外简易房,原是头屯老乡在江边开办的特色餐厅。这次终于“特色”了一回——只剩下了蓝色房顶——</h1> <h1><font color="#010101"> 九月三日上午,徐茂明和孔祥胜再次开车拉我们去三江口游览。在过警戒哨卡时,遇小警察拦阻,张利群和宁斌说了一番好话,向他表明我们的身份和来意后,小警察欣然放行。</font></h1> <h1> 退休了,就像站到了这公路的零公里处——找准目标,重新出发!</h1> <h1> 现在的中俄边境,早已没有了当年紧张肃杀的气氛。一切都是那样的平安祥和。</h1> <h1> 我们遇见一群换岗下班的武警战士,看到他们就回想起自己当兵的时光……</h1> <h1> 三江口的仿俄建筑水泵站己被淹,进水口小房只露出了房顶。真是“大水冲了龙王庙”。</h1> <h1><font color="#010101"> 宁兄的足迹己踏遍了祖国的山山水水,也特别喜欢和界碑合影,界碑照己攒了几十张!</font></h1> <h1> 庄起雄在三江口遇到一位正在抗洪的水利局干部,言谈之下原来他父亲是庄在街津口下乡时的公社副主任王XX。由于王兄工作紧张,只交谈了几句话就匆匆道别。</h1> <h1> 在三江石前再来一张合影——愿我们的友谊像三江石牢不可破,像三江水源远流长!</h1> <h1> 九月三日中午,原同江市粮食局隋局长在家请我们吃饭,一起作陪的还有知青王念生和原三村公社书记董华亭……</h1> <h1> 九月三日晚,同江老战友于凤河,徐茂明,刘玉和,孔祥胜,刘凤林,李洪福,熊国志等战友热情地在另一家魚菜馆设宴为我们饯行。真可谓“一日战友,终生兄弟”!</h1><h1> 在这告别晚宴上,张利群把自己灌醉了……</h1> <h1><font color="#010101"> 同江老战友孔祥胜和李洪福。言语不多,出车宴请,陪同游玩,事事冲锋在前。</font></h1><h1><font color="#010101"> 无私奉献,令人敬佩!</font></h1> <h1> 晚宴结束后,大家一起合影留念。依依惜别——</h1><h1> “再来同江”……</h1><h1> “请来杭州”……</h1><h1> “保重身体”……</h1><h1> “一路顺风”……</h1> <h1> 九月四日。</h1><h1> 一早起来,整理好行装。</h1><h1> 这几天和我们朝夕相处的同江战友都来了。大家簇拥着我们去吃早餐,李洪福为我们每人倒上一杯饯行酒,祝我们一路平安……</h1><h1> 战友们在客运站前合影留念。</h1><h1> 大客车启动了,我们隔着车窗玻璃向老战友们挥手告别。</h1><h1> 花甲之年回访故乡,在我们的心中掀起的波澜是不言而喻的……</h1><h1> 尽管遇上了特大洪灾,预定的日程被迫改变。但我们参与了同江的抗洪救灾,代表杭州知青为同江献出了一份爱心,这也是百年不遇的!</h1><h1> 同江——我们会再来的!</h1> <h1> 大巴车在同三高速公路上驰骋了六个多小时后到达哈尔滨。</h1><h1> 下车后路过火车站,太阳已快落山,张克华抓紧时间留下了这张纪念照……</h1> <h1> 找到预订的旅馆安顿好,我们出发去哈尔滨防洪纪念塔广场。</h1><h1> ——我们走过火车站旁跨铁路的霁虹桥——</h1> <h1> 先到著名的圣.索菲亚大教堂,天色己暗,匆匆拍了张纪念照……</h1> <h1> 入夜,圣.索菲亚大教堂灯火通明,仿佛来到了童话世界……</h1> <h1> 我们步入的哈尔滨中央大街己有百年历史。它有精美的欧式建筑和诱人的各国美食。特别是夏日的夜晚,更是充满了迷幻的景色……</h1><h1> 大家边逛边看。偶见路中间有一卜群游客抻长了脖子在往上瞅——原来是“马迭尔旅馆”在开露天音乐会——沿街三楼露台上,打扮时髦的俄罗斯姑娘正在演唱流行歌曲……</h1><h1> 东方莫斯科,名不虚传!</h1> <h1> 一路前行,我们来到松花江边的抗洪纪念塔广场时天色已黑。夏末的哈尔滨,游客如云,纪念塔高高耸立,五彩灯光扑朔迷离。江对岸的太阳岛上营火闪烁,更显得神秘莫测……</h1><h1> </h1><h1> </h1><h1><br></h1> <h1> 🔫 🔫 🔫 </h1><h1> 胡国林在广场偶遇一位正在写地书的老者,便与他热情地攀谈起来。在胡编的赞赏下,老人立马觉得找到了知音……</h1> <h1> 🔫 🔫 🔫 </h1><h1> 宁斌是由衷地赞叹美丽的哈尔滨之夏!</h1><h1> 明天就要告别黑龙江了,今晚注定又是个不眠之夜……</h1> <h1> 🔫 🔫 🔫 </h1><h1> 九月五日清晨,我们打的来到火车站。</h1><h1> 这里原先叫三棵树站,是下乡时开往上海的五十六次快车的始发站,现在己华丽转身命名为哈尔滨东站。其建筑也由破烂的砖房变成了现代化站房。</h1><h1> 今天要乘坐的是六点零三分由哈东开往丹东的2706次车,到凤凰城下车。</h1> <h1> 🔫 🔫 🔫 </h1><h1> 真正的绿皮车,我们也来当一次春运大军!</h1> <h1> 🔫 🔫 🔫 </h1><h1> 短短的三天回访第二故乡,大家意犹未尽。但感觉收获多多,精神上得到了极大的满足。</h1><h1> 今天,我们就要告别黑龙江,奔赴原五七五团驻地——一个让人“去了悔三年,不去悔一辈子”的地方……</h1> <h1> 🔫 🔫 🔫 </h1><h1> 张克华回忆起下乡后第一次回杭探亲的艰难经历……</h1> <h1> 🔫 🔫 🔫 </h1><h1> 张利群想起了昨天的饯行酒,有一肚子说不完的话……</h1> <h1> 🔫 🔫 🔫 </h1><h1> 周荣兴站着都打瞌睡了,看来是一晚上都没休息好……</h1> <h1> 🔫 🔫 🔫 </h1><h1> 我们都休息了,郝全全还在考虑下一站的行动计划……</h1> <h1> 🔫 🔫 🔫 </h1><h1> 八百公里——十二小时——五十大洋——这就是哈尔滨到凤城的绿皮车。</h1><h1> 张利群说:当今全国大概己没有比这趟车更实惠的了吧?五十元能坐一天,真找到了当年下乡的感觉。也想起了老相声“阿毛坐火车”——又便宜,坐的时间又长!</h1><h1> 此时,接到了同江战友的电话,黑龙江的水位已经下降,心中的这一丝挂念才稍许放下了一些。</h1><h1> 目标——凤凰城——我们来了……</h1> <h1> 🔫 🔫 🔫 </h1><h1> 下接第三集《战士回归》</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