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吴哥,位于柬埔寨金边西北暹粒市,是柬埔寨吴哥王朝的都城遗址。现存古迹主要包括吴哥窟(小吴哥)和吴哥王城(大吴哥)。</h3><h3> 吴哥王朝曾是东南亚强大的帝国,于15世纪衰败后,王朝的庞大建筑也在不知不觉中湮没于茫茫丛林,直到400多年后的1860年被法国博物学家发现,并向世界广为宣传介绍,才重现辉煌。</h3> <h3> 吴哥窟俗称小吴哥,是世界上最大的庙宇,也是世界上最早的高棉式建筑。吴哥窟原始的名字是“毗湿奴的神殿”。始建于12世纪时,是吴哥国王苏耶跋摩二世举全国之力,花了大约35年所建,是当时吴哥王朝的国都和国寺。</h3><h3> 吴哥窟的造型,已经成为柬埔寨国家的标志,展现在柬埔寨的国旗上。</h3> <h3> 199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吴哥古迹列入世界文化遗产。此后吴哥窟作为吴哥古迹的重中之重,成为了柬埔寨一张亮丽的旅游名片。</h3> <h3> 入口处是对称的两座七头眼镜蛇石雕,俗称“七头龙”。高棉人把五头蛇视为水神,七头蛇称为保护神,而九头蛇则被看作至高无上的皇族象徵。</h3> <h3> 吴哥窟坐东朝西,一道长堤横穿护城河,直通寺庙围墙西大门。</h3> <h3> 过西大门,又一条较长的道路,穿过翠绿的草地,直达寺庙的西大门。</h3> <h3> 吴哥窟是吴哥古迹中保存得最完好的建筑,以建筑宏伟与浮雕细致闻名于世。</h3> <h3> 寺庙内有许多精美的石雕,大部分都被殖民过这块土地的法国人盗走,有许多被堂而皇之的放进了西方人的国家博物馆,留下的都是些难以搬动的或是缺胳膊少腿的。</h3><h3> 这尊千手佛像是幸存的珍品,经过修补得以重现。</h3> <h3> 望着这些近千年前用落后的生产工具雕凿出来的建筑,你不得不感叹前人的智慧与执着精神。</h3> <h3> </h3> <h3> 瞧!咱中国人的“杰作”,就像在一个豪华的餐厅里进餐,突然飞进了一只苍蝇。</h3> <h3> 在金字塔式的寺庙的最高层,可见矗立着五座宝塔,如骰子五点梅花,其中四个宝塔较小,排四隅,一个大宝塔巍然矗立正中,宝塔与宝塔之间连接游廊,此外,须弥山金刚坛的每一层都有回廊环绕,乃是吴哥窟建筑的特色。那里的台阶陡峭,需要手脚并用地爬上去。这寓意着人们到达天堂需要经历许多艰辛。只有一条建了扶手,因为在殖民时期有一位官员的夫人就是从这个楼梯摔下去世。</h3> <h3> 宝塔与宝塔之间连接游廊。</h3> <h3> 每一层都有回廊环绕。</h3> <h3> 回廊内的浮雕丰富多彩,刻于回廊的墙壁及廊柱、窗楣、基石、栏杆之上的,令人目不暇接。</h3> <h3> 最常见到的是整墙的仙女浮雕,面带微笑,头戴花饰,端庄秀丽。</h3> <h3> 浮雕题材主要取自印度的两大史诗《罗摩衍那》和《摩诃婆罗多》,东墙是“乳海翻腾”的传说,叙述毗湿奴的故事,北墙是毗湿奴同天魔作战的故事,西墙是“神猴助战”,南墙则是高棉人与入侵者的战斗情景。</h3> <h3> 小吴哥创立于12世纪中期,为供奉印度教毗湿奴神所建,13世纪后期,变成佛教寺庙。看来这两个教在很多方面是相通的。</h3><h3><br></h3> <h3> 登上顶层的台阶十分陡峭,需要手脚并用才能爬上去。这寓意着人们到达天堂需要经历许多艰辛。</h3> <h3> 上顶层要限止人数,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在这里自觉的排着长队等候登顶。</h3> <h3> 吴哥窟四周都是森林。</h3> <h3> 大吴哥城是吴哥王朝的国都,于12世纪后期由高棉王国国王Jayavarman扩建而成。吴哥城呈正方形,由城墙和护城河保护,城门都是塔形结构,每个塔上都有面向四方的四面佛像,</h3> <h3> 城墙外是护城河,河上架有桥,连接城里城外,每座桥两边各有一组跪坐石雕像,据说一边象征神灵,一边象征恶魔,双方在进行激烈的角力。</h3> <h3> 许多石雕的头都被盗走,后来安上去的显得不伦不类。</h3> <h3> 吴哥城内最为出名的要数巴戎庙中的佛塔了,巴戎庙位于吴哥城的中心位置,巴戎庙是由一组共49座小宝塔围绕中央尖塔构成的建筑群,这些塔在佛语里又被称做浮屠。</h3> <h3> 每一座塔的四面都雕刻着巨大的佛面,也正因为如此,这些塔又被称作佛面塔,上面的佛被称为四面佛。</h3> <h3> 四面佛的四个面分别代表了慈、悲、喜、舍四种无量之心,其中喜悲皆不形于色,表情安详,却又各不相同,略带微笑的面孔中还透出几分神秘,给人们留下无限遐想。</h3> <h3> 犹以这尊佛像最为安祥,被誉为“高棉的微笑”,是吴哥的形像大使。</h3> <h3> 围绕佛塔的是边长一两百米的回廊。</h3> <h3> 廊壁雕刻有大型浮雕,反映的是战争史事。</h3> <h3> 据说还有描绘大宋帝国军队支援高棉王国抗击外敌的情节。</h3> <h3> 斗象台为十二世纪的建筑,台的长度三、四百米,共有三个平台。</h3> <h3> 南部的梯级以三头饰的大象为柱,象鼻卷著莲花。</h3> <h3> 平台的墙壁则雕上狮子和神鸟。象台的外观,雕有大象的各种形态的图饰,栩栩如生。</h3> <h3> 国王站在斗象台上作检阅,举行各种公共仪式,马队、车队、象队,鱼贯在广场上走过。</h3> <h3> 经过竞技选拔,最优秀的大象则成为国王的坐骑。</h3> <h3> 生肖塔位于斗象台正前方三、四百米处,十二座塔成一线排开,高棉人和我们一样有十二生肖。</h3> <h3> 这些生肖塔的用途一直在争论中。考古学家认为这些宝塔是由阇耶跋摩七世兴建的,它们象征性地护卫着中央广场。</h3> <h3> 据说人们在这些宝塔之间拉起钢丝或索桥,然后让艺术家在上面为国王表演节目。</h3> <h3> 这些塔每个代表一个属相,但从外表看不出其内涵。</h3> <h3> 塔普伦寺(塔布茏寺)位于吴哥窟东面,是大型的石头堆砌而成的佛教寺庙,吴哥遗址中的主要建筑之一。是古真腊吴哥王朝的国王阇耶跋摩七世为他母亲所修建的寺院,兴建于12世纪末。</h3> <h3> 十九世纪中叶法国人发现塔普伦寺之后,即因整座寺庙已被树根茎干纠缠盘结在一起而放弃整修,保持了原始模样,由此形成了塔普伦寺林寺一体的独特景象。</h3> <h3> 塔普伦寺的大部分建筑都被当地人称为蛇树的卡波克树所盘踞,它们粗壮发达的根茎,绕过梁柱、探入石缝、盘绕在屋檐上、裹住窗门,历经数百年,深稳紧密地缚住神庙,让枝干有力地向天攀升。</h3> <h3> 大树与庙宇浑然一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h3> <h3> 大树对寺庙既是破坏者,又是保护神,大树发达的根系拱裂了寺庙的基础,使一些建筑墙体松动坍塌,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寺庙。但大树的根系和藤蔓缠绕寺庙,在一定程度地支撑和加固了寺庙。到了今日更是再也无法将它们分开,为了保护文物,只能把最具破坏力的大树锯掉。</h3> <h3> 寺庙周围的大树生长力极强,日子久了, 大树的藤蔓就长到了寺庙的石块中,慢慢地撕裂了围墙,盘踞了房顶,变成了寺的一部分。</h3> <h3> 形成这自然与人为建筑相交融的奇特现象,成为吴哥古迹群中独特景象。</h3> <h3> 大吴哥的古迹群分布面比较广,且道路狭窄,门洞较多,为保护文物,我们必须换乘景区管理部门提供的中巴。</h3><h3> 柬埔寨和我们国家一样左舵驾驶,但这辆不知哪年哪月从哪进口的二手车还在这世界级景区发挥余热,好在司机技术娴熟,把这辆不仅喇叭响,而且哪都响的破车开得既准时又安全。</h3> <h3> 最后一个景点是巴肯山,巴肯山是在吴哥窟西北1.5公里处的一座小山,高约70米,是附近唯一的制高点。</h3> <h3> 山丘上有一座吴哥庙宇遗迹,是耶输跋摩一世开始以大吴哥城附近地区为首都后的第一座国庙。</h3> <h3> 山顶上的巴肯寺是高棉王朝移都吴哥建造的第一个都城的中心。</h3> <h3> 在山顶可以俯瞰大小吴哥和周围的景点,是看日出和日落的最佳地点,所以游客很多。</h3> <h3>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该遗址的保护要求,限制登顶人数为300人,下来几个才能放上几个。</h3><h3> </h3> <h3> 经过排队等候,我们上到山顶遇上一场雨,没看到日落,但天边出现的美丽彩虹也让我们不虚此行。</h3> <h3> 在这里可以远眺吴哥窟。</h3> <h3> 还可以看到东南亚最大的淡水湖——洞里萨湖。</h3> <h3> 吴哥——一座用石头垒筑起来的王国,它和我们中国的万里长城一样,虽然经历了千年的风吹雨打,遭受了无数次的战火洗礼,仍然顽强的矗立在世界的东方。正是有它们的存在,从而延续了我们的中华文明和高棉文明,使得我们的华夏民族和高棉民族一道永远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