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里的那些事

裙袂飞扬

<h3>"教育的终极目的除了给予人知识和能力,更重要的是通过塑造健全的人格,培养出一个幸福的人。"作为一名老师,我一直很喜欢这句话。</h3> <h3>运动会上,班里一男生,发烧了仍坚持参加比赛,可也因为他抢跑道的失误让我班小组第一的4x100无缘决赛,他很难过,班上的其他同学也都情绪激动。张老师说,你为班级的努力和付出大家都看在眼里,无缘决赛就无缘决赛吧,我们每一个人都一定要有坦然面对失败的勇气,我们是一个集体,至少我们必须做到荣辱与共,而不是互相责难,明年,明年我们还有机会一刷雪耻。</h3><h3>下午的情况发生逆转,原本无缘决赛的男生破天荒地被告知有了参赛资格,男人们很争气,跑出了第二名。女生也挺进决赛,获得第四名的好成绩。同学们第一次深刻地意识到了机会对于我们每一个人的重要性。</h3><h3>一张张奖状凝聚的是孩子们的汗水,虽然团体成绩与去年有落差,但我们都已尽力了,老师开玩笑说,兄弟班级的哥们生长发育得忒快了。我们还有点跟不上,但是我们知道我们已经尽力了。</h3><h3>努力从来不等于成功,而成功也从来不是终极目标。那些终极的梦想,其实是很难实现的。但在你追逐梦想的时候,你会找到一个更好的自己,一个沉默、努力、充实、安静的自己,你会因为自己所做的事情而觉得充实。也许你想要的未来在他们眼里不值一提,也许你一直在跌倒然后告诉自己要爬起来,也许你已经很努力了可还是有人不满意,也许你的理想离你的距离从来没有拉近过,但请你继续向前走,因为别人看不到你背后的努力和付出,你却始终看得见你自己。</h3><h3>觉得这可能是我到目前为止对这届学生做得最成功的集体主义教育和挫败教育。</h3> <h3>一个人的叙述方式是这个人看待世界的眼睛,而叙述的内容,则折射了世界在他心灵的模样。"文如其人",说的大概就是这个意思了。我一直都坚持:语文学习应该是一种心灵的成长,如果一个孩子没有在语文学习中学会诸如善良、宽容,诚实、坚强乐观,尊重和爱,那么哪怕这个孩子在每次考试中能考出很高、很漂亮的分数又有多少意义呢?这同样是件极可悲的事情。</h3><h3>改到一学生随笔,写到了她与小学老师的一段恩怨,字里行间让我觉得到今天她都无法释怀。她说:"在后来的日子里,那老师依然很受同学们的欢迎,同学们从未发现真正的老师是个如此会见风使舵的人。"张老师的评语是这样的:你的文章一直都很有思想,老师想说的是,成长,我们需要洞察力和聪悟,但我们更需要善良和宽容。任何人都有冲动或犯错的时候,可能当年老师的做法在无意间伤害了你,但你要学着原谅,原谅别人原谅自己,因为你也一直在别人的原谅和宽容中成长。其实我们每个人都一样。这是我那天写得最得意的评语。</h3> <h3>只要有真实的生活情感体验,每个人都可以写出真诚感人的好文章。语言表达的技巧是属于另一个范畴的东西,真诚的情感是文章的第一生命。</h3><h3>我们的语文学习其实是和一个孩子的心智成熟程度有着密切的关系,一个心理年龄偏小的孩子,他是没有能力理解文字背后蕴含的东西,这不是知识的缺陷问题,就像一个二十岁以下的人他可能很难读懂关于死亡和生命本质的文章,当然同一年龄段的孩子的心理和智力发展也存在花开不同期的情况,教育是件急不来的事情,如果一个孩子的学习没有明显的知识错误,我们能做的便只是静待花开。否则伤害的将是孩子的学习兴趣和热情。</h3> <h3>因为要交一个作业(本来不想交了,可领导的一句我等你,让人觉得不得不交)突然想到之前的一位学生,一个很聪明很聪明的男孩子。可惜因为很多原因,他的初中三年都是日夜颠倒,我想过很多办法试图帮助他,可是我还是没能从根本上改変他。他能听从我的教育,他也认同我的立场,可他的周围的环境是我和他都无力改变的。父母离异,母亲再婚,父亲为躲债远走他乡。他和年迈的祖父母一起生活,后来祖母又患肺癌,祖父为照顾病重的祖母,经常往返于上海各医院,孩子的日常生活巅沛流离。有时候问他今天家里可有人么?他说没有。问他晚饭怎么解决,他说冰箱有做好的菜。放假了,四周的同学都欢天喜地回家过节了,看着他孤零零落寞的背影,我知道他对生活和未来其实没有期待。有些时候我也说他,既然那么想睡觉,那就回家好好休息吧。可三年里他从来不请假,天天上学,我知道他可能还是觉得在班级里呆着,有同学有老师看着他,他才会有点归属感吧。</h3> <h3>又开学了,让我们再读一遍龙应台写给儿子安德烈的一段话。 "孩子,我要求你读书用功,不是因为我要你跟别人比成绩,而是,我希望你将来会拥有选择的权利。选择有意义、有时间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谋生。当你的工作在你心中变得有意义,你就会有成就感。当你的工作给你时间,不剥夺你的生活,你就有尊严。成就感和尊严,给你快乐。"让我们都成为快乐的人。谨以此文献给开学的老师和同学们。</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