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薛国</h3><div>为夏、商、周三代东方的一个诸侯国,战国时期被齐国灭掉,成为孟尝君的领地,历经1500多年。<br></div><div>城址坐落在山东省滕州市区南部约20公里的官桥、张汪两镇辖区内。近几年,我们多次骑行此地。<br></div><div><br></div><div><br></div> <h3>薛国的始建年代:尚无详细史料为证。据宋·郑谯《通志·氏族》称“黄帝之孙颛帝少子阳封于此。”阳封于薛应是龙山文化中期。<br></h3><div><br></div><div>龙山文化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最早发现的“万国林立”的城邦时期。传说黄帝曾经置左右大监以监于万国,禹也曾大会诸侯于涂山,置玉帛者万国。古代城就是国,城里人称为国人。</div> <h3>1993年,山东省考古研究所在对薛国故城勘探,钻探出数百万平方米的龙山文化遗址。滕州境内现已查出龙山文化遗址100多处。应该说,此地域早在龙山文化时期就是一个政治、经济、文化、军事中心。</h3><div><br></div> <h3>薛为任姓古国,帝俊(喾)后裔,左传说任姓是太皞的后代。</h3><div><br></div><div> 据《山海经·海内经》记载:“帝俊生禺号,禺号生淫梁,淫梁生番禺,是始为舟。番禺生奚仲,奚仲生吉光,吉光是始以木为车。”这个说法和后世称奚仲为舟车始祖是可以相印证的。</div><div><br></div><div>《左传》载“薛之皇祖奚仲居薛以为夏车正”,故后人称奚仲为中国造车鼻祖。另据《通志 .氏族》称:“颛帝少子阳封于此,故以为姓,夏朝时期,阳的第十二世孙奚仲亦封于薛。”<br></div> <h3>商朝初年,奚仲十二世孙,仲虺,任商王汤的左相,把任姓薛国从欢(虺)城迁回薛地。</h3><div><br></div><div>商朝末年仲虺后裔任成,又移国于挚(今河南汝南东南),周文王之父季历娶(任)成之女太任为妻,生下圣人文王。(《诗经·大明》:挚仲氏任,自彼殷商,来嫁于周,曰嫔于京。乃及王季,维德之行。太任有身,生此文王)。</div><div><br></div><div>任、薛,皆殷商宗亲,任姓又是夏、周姻亲,夏、殷、周三代,皆与任姓保持密切血亲关系。周欲伐商,必有皇族血统不可,故娶大任,与皇族联姻,产下文王圣人,周遂兴,享800余年。</div><div><br></div> <h3>武王伐纣后,周武王封其太外公(任)成的后裔任畛为薛侯,复国于薛,即是春秋时曾与滕国“争长”的薛国。薛国历经夏、商、周三朝共传六十四代,到战国中期为齐国所灭。薛国灭亡后,子孙或继续沿用先祖姓氏“任”,或以国为姓,姓“薛”,古薛国成为任、薛两姓的共同发源地。薛人自称任姓薛氏。《滕县志·薛世家》对此有详细记载。</h3><div><br></div> <h3>孟尝君田文</h3><h3>孟尝君是战国著名的四公子之一,和他齐名的另外三位公子分别是赵国的平原君、魏国的信陵君和楚国的春申君。<br></h3> <h3>齐灭薛后,齐威王少子田婴封于薛,谥靖国(郭)君。田婴去世后,田文继封薛邑,招贤纳士数千人,诸侯国君主竞相求其辅助,他曾先后被齐闵王、秦昭王和魏昭王封为相国。孟尝君居薛后,对薛国城池扩建加固并发展商贾,重农桑,减赋税,使薛国经济繁荣,国力强盛。今故薛城内中心的高地皇殿岗,即是当年孟尝君父子的宫城所在地。</h3><div><br></div> <h3>《春秋》记载,春秋时期薛国频频参与会盟。齐威王封田婴于薛号靖国君。婴殁,子田文嗣立,号孟尝君。孟尝君拾致天下仁侠之士,食客三千,贤达闻于诸侯。</h3><div><br></div> <h3>孟尝君养士处</h3><div>四大公子之中,孟尝君闻名于世的是其养士,据说在他的领地里,豢养着几千名士人。这些人不农不工也不商,虽无所事事,却锦衣玉食。孟尝君对这些门人食客十分宽容,除了负担其生活费用外,平时并没有什么实际的工作安排。<br></div><div><br></div> <h3>明万历十三年《滕志》载:“礼贤馆,在薛城内西北隅,孟尝君养士之所也。”说明孟尝君曾经在薛城内西北角隅,设立用于养士三千的礼贤馆。 </h3><div><br></div> <h3>田文好客喜士,招八方任侠奸人,入薛中盖“六万余家”,增筑薛城,薛城也成为仅次于齐都临淄(七万户)的战国大城,乃至于“天下知有薛,不知有齐”,盛极一时。田文死后,魏国觊觎薛邑,而齐国担心薛国独大,于是齐魏共灭薛。</h3><div><br></div> <h3>孟尝君墓</h3><h3>全国目前有两处孟尝君墓,一处位于山东省滕州市,另一处位于山东省青州市。<br></h3> <h3>神奇的两颗青竹,在茂密的大树下仍能茁壮成长。</h3> <h3>石羊静待千年。</h3> <h3>陵园守护者。</h3> <h3>公元前279年孟尝君死后,葬于薛国故城内东北隅,与其父亲的墓冢东西并列,俗为古薛传说的“四门八堌堆”之中两大堌堆。</h3> <h3>据考证,田文田婴墓位于今滕州市官桥镇狄庄村北约百米处,薛国故城内东北角隅。二墓东西排列,相距30米,原有封土,高6米,直径20米,两冢隆然如山丘,占地有二亩有余。原墓前有清嘉靖年间所立的石碑,文革期间两座坟墓被铲平,墓碑被毁。</h3><div><br></div> <h3>薛国故城</h3> <h3>位于山东省滕州市官桥、张汪镇之地,是鲁南地区保存比较完好的古城遗址,1988年被中国国务院公布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h3><div><br></div> <h3>薛曾经是夏、商时诸侯国,战国时被齐灭掉,成为孟尝君的领地。在这一座方圆不过10平方公里的古城里,曾经积淀了无数文化宝藏,也演绎过诸多历史佳话。</h3><div><br></div> <h3>沧桑古城</h3><div>1978年以来,经两次大规模考古勘探发掘,薛国故城遗址比较清晰地呈现在大家面前。<br></div><div>城址平面呈东西向,地势东高西低,城墙东西长约3.4公里,南北宽2.3公里,城内有城。<br></div> <h3>深秋骑行官桥魏楼俊生银杏园。</h3> <h3>和其他诸侯国都城一样,这里除了有宫殿等居住遗址外,还发现了大面积的制陶和冶铁遗址以及一批春秋时期的墓葬。</h3> <h3>1964年在薛国故城附近北辛村发现了一距今7000多年的新石器文化,既山东南部地区最古老的“北辛文化”,薛国始祖在此建都之前,原始人类已在这里繁衍生息了3000多年!经历了如此久远的历史,人们始终不肯离开这块土地,说明这里的生存条件优越,适合人类居住。</h3><div><br></div> <h3>薛国就是在这样深厚的文化基础上,逐渐发达成为鲁南地区历史最悠久的古国。战国时期的齐国所以要将薛国划归自己的版图,是因为这里战略地位的重要,是鲁南的咽喉要道。</h3><div><br></div> <h3>前掌大遗址</h3><div>位于滕州市官桥镇,前掌大村西北约50米处之河畔高地,西距薛国故城1公里。<br></div> <h3>1978年至2001年进行了10多次发掘,清理墓葬100多座,累计出土文物两万余件。</h3><div><br></div><div>1994年冬,村前考古发掘商周之际薛国贵族墓葬11座,出土精美的青铜礼器2000余件和三千年前的酒,被评为当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div> <h3>1995年至1998年,发掘出的大型车马坑轰动考古界。</h3><div><br></div> <h3>该遗址既有居住生活的遗迹,又有高规格的贵族墓地,同时还发现了史前人类生存活动的痕迹,是一处重要的商代遗址 。</h3><div><br></div><div>前掌大商代方国遗址与西周时期的薛国都城仅一河之隔,两处遗址的文化内涵及时代紧密衔接,因此认定前掌大商代遗址为“商薛”及“任薛文化”。<br></div> <h3>前掌大商代遗址是河南安阳殷墟之外的又一处重要的商代方国遗址,前掌大多年来的考古发掘,对于促进山东南部地区夏、商、周时代考古学文化研究,特别是薛文化的研究,以及薛河流域古文化的古城、古国的深入研究,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h3> <h3>在前掌大村前村后,商代墓地星罗棋布。这里不仅出土了商代中晚期精美的青铜器,举世罕见的原始瓷器,而且还发现了数处保存完好的车马坑。</h3><div><br></div><div>在商代,拥有车马坑随葬,是极尊贵的象征。这也是截止2014年以来所见除“殷墟”和“西安”之外,第三处随葬车马的商代墓地。</div> <h3>“殷墟”是商王朝的首都,随葬车马的应该是商朝统治者,西安一带是西周王朝的老家,随葬车马的也应该是西周的执政者。前掌大村的贵族能够和商周天子一样随葬车马,表明这里的人物不是等闲之辈,很可能就是像仲虺这样入主朝廷的顾命大臣。</h3><div><br></div><div>“前掌大商代遗址”经历了商朝的中晚期阶段,也是商朝最辉煌的时代。数以千计的珍贵文物,勾画出了商代薛国的繁荣景象。</div> <h3>正是因为薛国的尊贵和富有,所以它才得以以区区小国,长期立足于鲁南,侧身于齐楚晋等春秋大国的是是非非之中,苟延残喘,大任(薛国)和周公旦(鲁国)、姜太公(齐国)的后代同呼吸,共命运,子孙后代延续了1500多年。</h3><div><br></div> <h3>毛遂</h3><div>(前285年-前256年),战国时赵国人(今河北省鸡泽县人),为赵公子平原君赵胜的门客,居平原君处三年未得展露锋芒。<br></div> <h3>公元前257年,赵孝成王九年,他自荐出使楚国,促成楚、赵合纵,声威大振,并获得了“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的美誉。</h3> <h3>脱颖而出</h3><div>公元前257年,秦昭王派兵围攻赵国都城邯郸。赵孝成王派平原君去楚国求援,临行前,平原君准备挑选二十名文武门客随同前往,已选中十九人,尚缺一人。这时,门客毛遂自告奋勇,愿同往。毛遂曰:吾乃囊中之锥,未曾露锋芒,今日得出囊中,方能脱颖而出。平原君心悦诚服,率毛遂等二十人前往楚国。 </div><div><br></div><div><br></div><div>毛遂自荐</div><div><br></div><div>至楚国后,平原君赞颂毛说:"毛先生一至楚。而使赵重于九鼎大吕,毛先生以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将毛遂视为上客。后人将这段史实称为"毛遂自荐"。用于比喻自己推荐自己。</div> <h3>毛遂墓</h3><div>毛遂后卒于薛,葬于薛城北门外(官桥火车站处),民国初年,修建津浦铁路时,迁葬官桥车站西,此处为迁葬墓址。<br></div> <h3>毛遂墓为穹窿顶式,前方立有著名书法家王学仲所题“毛遂之墓”碑,两侧各有两通侧碑。</h3><div><br></div><div>墓前建一座冒尖碑,高5米,锥形,四面书有大字“毛遂自荐”。</div> <h3> 2017.12.1</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