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早就耳闻江苏第二师范学院是“江苏基础教育名师名校长的摇篮”。这次本人有幸被选中为参培者,从一开始接到通知就一直期盼着11月份的到来...</h3> <h3>学习篇</h3> <h3>认真学习,生怕忘记了什么?一边记笔记,一边拍ppt,怕ppt过了自己还没记下。课间休息时抓紧时间补抄笔记。想想,似乎读高中时都没这般认真过, 😊 😊 😊</h3> <h3>“互联网+”将给教育带来深刻的影响,我们老师也将进入信息化技术的伟大变革中。真正觉得自己需要学的东西太多太多了。</h3> <h3>这第一节课就让我震撼,也让我深思:我们常态教学中存在那么多问题,找不到“精准教学”的途径与方法。原来自己认为“讲”是最好的一种诠释,可惜“讲授”是最低效的。今后得多“管住”自己的嘴。</h3> <h3>校本课程是什么?我觉得自己在江苏在二师才开窍,以前总觉得迷迷糊糊的,模糊得很。</h3> <h3>原以为校本课研那是“大师”级别的事,自己挨不上边的。给杨校长一讲似乎自己也有一种冲动还有点心动。二中走特色教学之路一说讲了那么多年,怎么能没有特色校本课程呢?</h3> <h3>课程研发三基点:对国家教材“流白”的梳理;对学生未来发展的需要;对教师创造潜力的挖掘。说得多好啊!</h3> <h3>还学到了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反思才能走稳行健。努力做一个专业老师:责任、事业、担当、情怀、底气;另外知道了一份试卷的命制竟然有那么多的学问;明白“1+x”研训的含义:“1”为实际学科的指导老师,“x”指学科研修团队中的教师,“1+x”指的就是导师引领下的学科研修团队。我们就应该朝着导师去发展去要求自己,才不辜负永兴人民的厚望。最后还教我们如何成为一位培训师:教师培训方案设计与撰写。六堂课就像六道大餐,回味无穷,受益无穷。</h3> <h3>实践篇</h3> <h3>学生自己的芳草地</h3> <h3>小小的书架</h3> <h3>未来的展望</h3> <h3>老师的艰辛</h3> <h3>课前的准备</h3> <h3>课间师生的交流</h3> <h3>走进江苏省的校园,我感悟到:文化氛围浓郁;孩子阳光积极;老师儒雅高贵;课堂轻松高效...用曹小平老师评南京九中徐老师那堂数学课的四个字:“踏雪无痕”可以表达我4天跟岗学习所听的课的体会。</h3> <h3>历史情愫篇</h3> <h3>石头城、明故宫、城墙、夫子庙、秦淮河,每一处都展示着南京的古老与文明,无声地诉说着那些妇孺皆知的历史。</h3> <h3>江宁织造府,让《红楼梦》里的景物再现,也重现了南京曾经的繁荣。可以说,南京城每一寸土地都写满了历史。</h3> <h3>在梧桐树下漫无边际地行走,看着梧桐叶在脚下翻飞,听梧桐叶落地的声音。<br></h3> <h3>自从我踏上南京这片土地,就感到它的厚重。她吸纳了南国的旖旎柔情,也兼有北国的苍茫豪放。与南京短暂的相聚,我心中总萦绕一种不知名的情愫。南京是“山文化”与“水文化”的融合,也是“南文化”和“北文化”汇集。南京浓厚的文化底蕴,悠长的历史情结吸引着我。10天之行,终生受用。</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