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以~约之旅共4集<br></h3><h3>(一):寻访以色列北部圣地足迹</h3><h3>(二):纵穿约旦南北全境之行踪</h3><h3>(三):探访以色列中部千年古城</h3><h3>(四):走进圣地感受美丽与哀愁</h3> <h3>耶路撒冷被誉为世界三大宗教的圣城。自公元前10世纪所罗门王在耶路撒冷建成圣殿,一直是犹太教信仰的中心和神圣的城市;而根据《圣经》记载:这里是耶稣受难、埋葬、复活、升天的地方,基督教当然也相当重视耶路撒冷;伊斯兰教将耶路撒冷列为麦加和麦地那之后的第三圣地,以纪念穆罕默德夜行登霄之地,并在圣殿山上建造两座清真寺来纪念这一圣事。在这座三千年的历史宗教名城里到处都是神圣的建筑和丰富的历史文物,是名符其实的世界文化遗产地~</h3><h3><b><br></b></h3><h3><b>在这里</b>,你能同时看见犹太人亲吻哭墙、基督徒亲吻十字架、穆斯林亲吻陨石(他们先知登天梯之处踩的石头);</h3><h3><b><br></b></h3><h3><b>在这里</b>,你能同时聆听哭墙上犹太人的祷告声、教堂里赞美诗的歌唱声、清真寺穆斯林古兰经的朗诵声......三种不同信仰的声音数千年来在耶路撒冷上空交汇回响;</h3><h3><b><br></b></h3><h3><b>在这里</b>,你能感受到世上最狂热近乎失去理智的热爱与仇恨,三千年来各种残暴、蒙昧血腥也在此地层出不穷地上演。无数的战争、无数的外族统治镇压,是血流成河的三千年......</h3><h3><br></h3><h3>相对于那句“世界十分美丽,九分给了耶路撒冷”而言,我更能感受到的是那句:“世界十分哀愁,九分留在了耶路撒冷”......</h3> <h3><b>一、老城的分区与八座城门</b></h3><h3>依山而建的老城街道如蛛网相连蜿蜒曲折,这里集中了三个宗教近百处的圣迹。不足一平方公里的弹丸之地却被分割成犹太区、穆斯林区、基督教区和亚美尼亚四个区域,但彼此近在咫尺,依然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穆斯林的圆顶岩石清真寺就在犹太人哭墙的上面,而不远处就是基督教的圣墓大教堂......</h3> <h3>耶路撒冷老城地图</h3> <h3>耶路撒冷老城现存城墙大多是在奥斯曼帝国统治时期由苏莱曼大帝下旨在1535-1538年间重建。城墙平均高度约12米,厚2.5米,并建有八座城门。从大马士革顺时针分别为大马士革门、希律门、狮子门、金门、粪厂门、锡安门、雅法门和新门。这几座城门亦成为耶路撒冷老城一道独特的风景。</h3> <h3>图中红色数字与下面介绍对应</h3> <h3>如果有时间可漫步在城墙上观看老城风景。城墙游览分南北两条线路。南线从雅法门经锡安门通往西南面的粪厂门,贯穿亚美尼亚区和犹太区。北线沿途可经过基督区的新门和穆斯林区的大马士革门,以穆斯林区的希律门为终点,圣殿山部分不连接。南北线入口都在雅法门。那天在雅法门旁的旅游咨询中心得知这些信息时,已经没有时间上城墙了,想来在城墙上看风景一定很有意思~</h3> <h3><b>1、大马士革门</b></h3><h3>位于老城北部基督徒区和穆斯林区交界处,紧邻集市,因城门外的道路通向叙利亚首都大马士革而得名。现存城门修建于苏莱曼大帝时期,在它的地下,还保存着哈德良皇帝时期的罗马城门。我们大巴经过大马士革门,但没停留。据介绍是现有八座城门中最气派的一座(网图)。</h3> <h3><b>2、希律门</b></h3><h3>又称花门,位于大马士革门向东不远北墙上,现门为1875年建造。据说是因为希律王昔日的住所恰好在附近,故名希律门(网图)。</h3> <h3><b>3、狮子门</b></h3><h3>位于老城东部,圣殿山以北。城门上刻有四个豹子雕像,但常被误认为狮子,也因此得名。狮子门是耶稣受难的苦路中一个重要的地点,朝圣者一般都将狮子门作为起点。狮子门也是通往圣殿山的大门,1967年六日战争期间,以色列第55伞兵旅的伞兵通过此门,到圣殿山上升起了以色列国旗(网图)。</h3> <h3><b>4、金门</b></h3><h3>位于老城东墙正中位置,是耶路撒冷最古老的城门,却也是一座被石头砌住的城门。金门被封的传说很多,有些矛盾对立,无从考证~</h3><h3>我在橄榄山的万国教堂对面拍摄了这张金门图</h3> <h3><b>5、粪厂门</b></h3><h3>又称垃圾门,位于城墙东南部,圣殿山的西南侧。据说因老城的垃圾都是由此门运出而得名。粪厂门是诸城门中最靠近犹太民族圣物西墙(哭墙),也是前往西墙的主要汽车通道......我们亦是通过此门去参观西墙的~</h3> <h3><b>6、锡安门</b></h3><h3>因正对南面的锡安山而得名,城门内是亚美尼亚区和犹太区。我们就是通过此门去锡安山参观圣迹~</h3> <h3>锡安门城墙上弹孔累累,子弹结结实实穿进墙体,战争痕迹触目惊心。据说这是1967年阿以6日战争时留下的弹孔~</h3> <h3>城门外的行为艺术</h3> <h3><b>7、雅法门</b></h3><h3>因朝向雅法城而得名。雅法是以色列最古老的港口,中世纪时期常有朝圣者从雅法上岸前往耶路撒冷,因此该城门颇为繁荣,也是老城城门中唯一修建在城墙右侧的(为了抵御入侵者和方便交通)。它的附近矗立着另一耶路撒冷名胜大卫塔。</h3><h3><br></h3> <h3>雅法门外的古典主义建筑(英国托管时期建造)和现代化的商业街区</h3> <h3>梅团友在该街区拍摄的童趣雕塑</h3> <h3>我和依然、玮在雅法门自由活动期间,与不同的以色列士兵合影留念,深切地感受到他们对中国人的特别友好~</h3> <h3>以色列是世界上惟一对妇女普遍实行义务兵役制的国家。兵役法规定,除了已婚怀孕、有犯罪记录及受到所信仰的宗教禁止者外,其他年满18岁的女性都必须服役2年。这二位女兵看上去很小,拍照兴致颇高,还留了邮箱需要发送,一定兑现~</h3> <h3>这些荷枪实弹的年轻士兵们不仅维护城区稳定、保护游客安全,还笑容可掬地接受各国游客的合影要求,我想在世界范围内这是一道独特的风景线~</h3> <h3><b>8、新门</b></h3><h3>新门是西北方的一个城门,位于基督徒区。建于1889年,是耶路撒冷最晚开辟的门。没有城门楼,显得比较简宜(网图)。</h3> <h3>感叹以色列对历史文物的精心保护。尽管城墙上弹孔累累、残垣断壁,但未经修茸的沧桑厚重是千年腥风血雨的真实写照,这就是历史文物的价值所在!</h3> <h3>行走在千年的城墙边,我又痛惜起吾国曾被毁灭的古迹,如杭州曾经鲜活的十座城门如今荡然无存......。近年国内多地兴起的复古建筑亦鲜有成功之作,再好的工艺又怎能体现出历史的沧桑?早知今日何必当初......</h3> <h3><b>二、震撼的大卫塔灯光秀开启了三千年老城之旅</b></h3><h3>大卫城塔是耶路撒冷旧城的最高处,位于雅法门附近的犹太区内。这座约于两千多年前由希律王建造的城塔,陆续被挖掘出土的有古老的哈莫尼城墙和法赛尔塔、希皮库斯塔和米里亚尼塔等三座城塔,以及罗马、拜占庭、十字军和土耳其时代的建筑遗迹。城塔中还设有耶路撒冷历史博物馆,里面陈列着迦南人、希伯来人、希腊人、十字军、土耳其人、阿拉伯人和以色列人丰富的历史文物。白天没有时间进入大卫塔,晚上的灯光秀弥补了些许遗憾~</h3> <h3>塔内、塔外的风景</h3> <h3>老城与大卫城塔夜景</h3> <h3>灯光秀通过20幕场景讲述了3000年以色列的历史。文化、宗教、统治者和传说神话神奇地出现在耶路撒冷古老的城墙和考古遗迹上。</h3> <h3>因不能拍照,网上搜寻几张城塔内的观众看台与投射在城墙上的光影图~</h3> <h3>扫描中文简介以便回顾观感,同时在脑海中形成了《耶路撒冷三千年》最简明的框架图。</h3><h3><b>第一圣殿时期:</b></h3><h3>第1幕:大卫王弹奏着他的竖琴(公元前1006以色列时期);</h3><h3>第2幕:示巴王后访问所罗门的王宫;</h3><h3>第3幕:<b>第一圣殿的毁灭</b></h3><h3>第4幕:流放到巴比伦(公元前586巴比伦时期)</h3><h3>第5幕:在巴比伦河畔</h3><h3><b>第二圣殿时期:</b></h3><h3>第6幕:回到锡安(公元前538波斯时期)</h3><h3>第7幕:建设第二圣殿(公元前332希腊时期)</h3><h3>第8幕:耶路撒冷的辉煌(公元前63年罗马时期)</h3><h3>第9幕:<b>第二圣殿的毁灭</b></h3><h3>第10幕:罗马在耶路撒冷</h3><h3>第11幕:早期基督教(公元324年拜占庭时期)</h3><h3>第12幕:耶路撒冷的教堂和僧侣</h3><h3>第13幕:伊斯兰教和穆罕默德的夜行(公元638年早期穆斯林时期)</h3><h3>第14幕:十字军来了(1099年十字军时期)</h3><h3>第15幕:马木路克城堡(1260年马穆鲁克时期)</h3><h3>第16幕:站在耶路撒冷城门的苏莱曼(1517年奥斯曼时期)</h3><h3>第17幕:奥斯曼城</h3><h3>第18幕:走出墙</h3><h3>第19幕:现代--耶路撒冷向全世界开放(1917年英国托管地)</h3><h3>第20幕:耶路撒冷--以色列的首都(1948年以色列国)</h3> <h3>第1~4幕图示<br></h3> <h3>第5~9幕图示<br></h3> <h3>第10~14幕图示<br></h3> <h3>第15~20幕图示<br></h3> <h3>就现代技术而言,任何新奇的灯光设计都不足为奇,但折射在具有千年历史和沧桑感的各种古塔上,那就是不可复制的别具一格,物超所值!特别当城墙的每一个角落全部被书籍覆盖的那一刹那,我瞬间理解了为什么以色列会成为一个强大的国家和伟大的民族!我从心底被震撼到了~</h3> <h3><b>三、西墙--犹太人的心中圣地、精神家园</b></h3><h3>对于犹太人来说,耶路撒冷旧城中最神圣的地方莫过于三千多年以前由所罗门所建造供奉“十诫”法柜的圣殿。圣殿曾先后被巴比伦和罗马人摧毁,现在唯一仅存的只有西面一侧墙,其最底层基石是希律王时期所造第二圣殿护墙的一段,也是第二圣殿仅存的遗址。</h3> <h3><b>1、考古遗址</b></h3><h3>据介绍大卫王的儿子所罗门继承王位后,动用了巨大的财力物力,在圣殿山上修建了长40米、宽13米、高20米雄伟的圣殿,作为古犹太人进行宗教和政治活动的中心。据说圣殿用巨大的石头铺砌,缝隙全部用金水浇灌,既坚固又美观,大殿内用黎巴嫩产的雪松装饰,上面雕刻了许多美伦美奂的瓜果和花草,内殿用赤金镶嵌,里面放置据说摩西奉上帝之命而用黄金铸造的“耶和华约柜”,约柜是犹太人膜拜的神圣国宝,到此朝觐和献祭的教徒络绎不绝,圣殿成了犹太人的精神支柱,同时它的财富也引起异族的妒忌和觊觎......</h3> <h3>曾经美丽无比耶路撒冷~</h3> <h3>近年在圣殿山的南墙和西墙考古挖掘中发现了一批耶路撒冷第二圣殿时期的重要文物古迹,现辟为遗址公园。其中部的胡尔达台阶可通向圣殿山~</h3> <h3>我们一进入粪厂门映入眼帘的就是圣殿山西南角的挖掘遗址,那层层叠叠的砖石历经了数千年的朝代更替和蹂躏,每一块砖都是无价之宝~</h3> <h3>在车上拍摄的遗址公园~</h3> <h3><b>2、传统犹太人的装束</b></h3><h3>最传统的犹太教徒服装通常头戴黑色毡帽(也有貂皮的),身着黑色长外套,内穿白衬衫,有人会加上一件黑色丝绸背心,大多长须鬓角辫。因为圣经旧约中有规定说男性犹太人不能剃脸颊边的须发,包括鬓角的头发。所以传统犹太男人鬓角两边的头发很长~</h3> <h3>祈祷时常规的服饰是贴头发戴的小帽(Kippah)、披肩式的祈祷巾(Tallit)、坠在衣服四角的流苏(Tzitzit)、戴在臂上和头上的经文匣(Tefillin)。</h3> <h3>祷告诵经时犹太人蒙上祷告的头巾,代表谦卑受教</h3> <h3>额上及臂上缠住经文盒子,表示遵行申命记11章18节的经训:"你们要将我这话存在心内,会在意中,击在手上为记号,戴在额上为经文"。</h3> <h3>经文盒子虽细小,里面有大量用显微镜才能看清的手写经文。手工精细,因此非常昴贵,每个价钱由数千至一万港元不等,乃犹太父亲于成年礼给刚成年儿子的礼物。</h3> <h3><b>3、西墙广场</b></h3><h3>1948—1967年间,西墙落入约旦手中,犹太人被驱离,不容许犹太人到西墙祷告,“哭墙无人哭”达19年之久。1967年阿以6日战争中,犹太人从约旦手中收得西墙。当年阿拉伯人曾经在西墙前建了许多房屋,以色列伞兵攻占这里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铲平西墙附近的阿拉伯人建筑,修建了今天的广场。1981年西墙被列入《世界遗产目录》~</h3> <h3>西墙高约20米、长50米,祈祷时男女有别进入广场墙前,中间屏风相隔,男左女右。男士必须戴上传统帽子,如果没有帽子,入口处亦备有纸帽供应,而对女性则无要求。</h3> <h3><b>4、西墙前的哭诉</b></h3><h3>犹太人认为虽然圣殿被毁,但神灵之光从未离开,坚信这里是上帝赐给他们的应许之地。长久以来,流放至世界各地的犹太人都会回到这面象征犹太信仰和苦难的墙前低声祈祷,为缅怀昔日民族光荣和历史沧桑而悲恸,长而久之便被称作哭墙。但以色列人并不喜欢“哭墙”一词,只称西墙。特别说明我没有违反规定闯男区,而是在屏风空隙处远摄,亦未打扰到虔诚的祷告者~</h3> <h3>匆匆赶往西墙的众信徒~</h3> <h3>面对西墙的沉思默想与诵读</h3> <h3>目睹一位清秀儒雅的男子进入西墙开始换装披巾、缠带经盒、诵经冥想~</h3> <h3></h3><h3>拿着圣经在哭墙前哭泣的犹太人,其情动人~</h3> <h3>小小少年的悲苦状更令人动容~</h3> <h3>向上帝倾述心里有多苦~</h3> <h3>犹太人在哭诉时会将写着愿望的小纸条塞入石缝中,哭墙管理者会定期将纸条取出,送到圣殿山上埋葬,据说如此上帝会帮助你实现愿望~</h3> <h3>年轻的女孩与老妇</h3> <h3>宝宝听妈妈读《圣经》~</h3> <h3>祖孙认真读《圣经》</h3> <h3>家人陪伴下的耄耋老人</h3> <h3>据说西墙还是犹太人举行成人礼或其它人生喜庆的欢乐场所,这时候的哭墙肯定充满欢愉的气氛。还有下午的军人祷告场面亦非常独特,遗憾没时间继续感受......犹太人有许多特别的节日,如安息日、逾越节......那时哭墙前的犹太人祷告阵势颇为可观。七盏金烛台是以色列国徽的主要部分,原本是犹太教礼仪用品(网图)</h3> <h3>西墙上方有伊斯兰教的两处著名圣地---岩石清真寺和阿克萨清真寺。犹太民族希望恢复他们圣殿的愿望现在可能做不到,否则又会与阿拉伯民族兵戎相见......</h3><h3>夜幕中的西墙与圆顶清真寺浑然一体、美丽无比~</h3> <h3>为了纪念,更为体验,亦在西墙前佯装读圣经,但回来希望补上了解《圣经》这一课......</h3> <h3>在西墙逗留期间,看到的是犹太人面对哭墙的诵读、沉思、抚摸、亲吻;听到的是祈祷声、哭声与叹息声;感受到的是犹太民族以独特方式倾诉着的千年压抑和希冀......此时的哭墙在我眼里也不仅仅是一面古老、沧桑和凄凉的墙壁,我体会到了它所承载的整个犹太民族千年不灭的使命,是犹太人民精神的寄托和对和平的向往,所以它越发显得宏伟、庄严和厚重......</h3> <h3><b>四、苦路与圣墓教堂--基督徒的苦难终极之路</b></h3><h3><b>1、苦路(1~9站)</b></h3><h3>据《圣经》记载:耶稣当年被审判后,从彼拉多的院子出来,扛着沉重的十字架,走过这条在16世纪被确定为走向受难地的路。一路上他停留了十四次,因此这十四个地方就是如今的苦路十四站。每个站点都用圆形金属板标记供游客辨认。《圣经》上记载的故事,都能在耶路撒冷老城找到相应的地点和遗迹,这无疑让这座老城成为了基督教最神圣的地方!1~9站位于老城穆斯林区的小街小巷,10~14站在圣墓教堂。回来看了美国2004年拍摄的《耶稣受难记》影片,电影血腥地记载了耶稣被钉上十字架前所走过的这条14站苦路,直到最后钉上十字架去世,比较震撼。如果能在行前先看的话,行走苦路时的画面感会更强~</h3> <h3>苦路14站</h3> <h3>耶路撒冷十字,有时也被称作为“十字军十字”。是由一个被四个小希腊十字所围绕的一个大希腊十字。据说四个小十字象征着四福音(马太福音、马可福音、路加福音、约翰福音),或者代表基督的福音从耶路撒冷传出的四个方向。而就整体来说,五个十字可以象征耶稣受难及摩西五经中的“五伤”,也被说成是代表最初五大基督教会。</h3> <h3>苦路位于耶路撒冷的老城,如今是穆斯林的聚集区。里面商铺林立,商品琳琅满目。</h3> <h3>在进入苦路期间路遇二位荷枪实弹的以色列士兵,大家纷纷合影留念。我好奇地摸了摸枪,尽管我违规了,但士兵还是笑容可掬~</h3> <h3>这里是罗马时期的一座凯旋门,右边的院落里有两座教堂,是苦路十四站的开始。</h3> <h3>据说教堂内部地面有的石块(华石)是罗马时期的原物,上面保留着当时的车辙和罗马士兵下棋的棋盘。遗憾人太多没有看到,只能想像了~</h3> <h3><b>第一站:耶稣被审判</b></h3><h3>耶稣被判死刑的罗马人总督府,现在已经是阿拉伯人的一个学校,不让参观。学校里的操场当年就是判耶稣死刑的罗马广场。</h3> <h3>朝圣者模仿耶稣被钉上十字架过程重现的宗教活动,也称之为“拜苦路”。一路上看到多批拜苦路的信徒们,他们肩上的十字架在信徒眼里无比神圣~</h3> <h3><b>第二站:耶稣被鞭打</b></h3><h3>这站是耶稣头上被士兵戏弄扣上了荆棘冠冕,背上了沉重的十字架开始苦路之地。</h3> <h3>带着荆冠、背着十字架的耶稣将开始沉重的十字架苦旅~</h3> <h3><b>第三站:第一次跌倒</b></h3><h3>一路上坡的苦路,十分漫长......这是耶稣背负沉重的十字架第一次跌倒的地方~</h3> <h3>波兰小教堂的一幅壁画阐述了在耶稣跌倒的那一刻,天上的众天使都在祈祷~</h3> <h3><b>第四站:遇见母亲玛利亚</b></h3><h3>玛利亚看到自己的儿子即将死去,伤心的哭泣,悲痛欲绝!</h3> <h3>亚美尼亚教堂里的雕塑描述了这一场景</h3> <h3><b>第五站:西门替耶稣背十字架的地方</b></h3><h3>耶稣背着沉重的十字架,遇见信徒古利奈人西门。西门走上前要帮助耶稣扛十字架,被罗马士兵拒绝。</h3> <h3></h3><h3>墙壁上的手印是耶稣背着沉重的十字架,在极度疲惫时用手扶过的地方。俺也在耶稣曾经休息处倚靠一下,以积聚精力面对未来的一切~<br></h3> <h3><b>第六站:遇见信徒维罗尼卡</b></h3><h3>耶稣背负着十字架一路走着,正好路过信徒维罗尼卡的家。她看见耶稣满头大汗,头上还流着血,就拿出手帕帮耶稣擦汗。据说那条手巾保存在梵蒂冈圣彼得大教堂里~</h3> <h3>这里被认为是维罗妮卡的家,现在是一座维罗尼卡修女院。信徒们每到一个站都停下来安静地做祷告~</h3> <h3><b>第七站:耶稣第二次跌倒</b></h3><h3>传说这是古时的城门口,耶稣定罪的告示贴在这里,也被称为“审判门”。耶稣出城时筋疲力竭,第二次被十字架的重担压倒在地......。</h3><h3>信徒们抬着硕大的十字架穿过城门,感受着耶稣的心力交瘁,感受着令人心酸的耶路撒冷苦路~</h3> <h3>旁边的教堂祭坛上是耶稣第二次跌到的雕塑</h3> <h3>耶稣第二次跌到的壁画</h3> <h3><b>第八站:不要为我哭泣</b></h3><h3>耶稣安慰耶路撒冷为他哭泣的妇女,告诉她们不要为我哭泣,而要为自己和孩子哭泣~墙上的一块石头十字架纪念了这一幕。</h3><h3>朝圣团的信徒们又在此进行宗教纪念活动,虔诚的亲吻、跪拜~</h3> <h3><b>第九站:耶稣第三次跌倒</b></h3><h3>这是耶稣第三次倒下的地方。耶稣背上的十字架重达上百斤,一路上坡,第三次跌倒时竟无一人上前搀扶,得到的却是一顿鞭打......沉重的十字架再次压在已经虚弱无力的耶稣身躯上......放在第九站的模型十字架太不匹配了~</h3> <h3><b>2、圣墓教堂(苦路10~14站)</b></h3><h3>苦路第10站到第14站都是在圣墓大教堂里。圣墓教堂就建在当年耶稣被钉十字架上的地方(各各它山),是《圣经》里耶稣受难之地,也是全世界的基督教徒们的朝圣之地。</h3> <h3>传说耶稣被安葬的第三天便在此地复活了。苦路的前几站都是在穆斯林区,从第十站开始才进入基督教区。</h3> <h3>高耸的圣墓教堂,没有西欧罗马式、哥特式教堂的华丽,但朴素不失庄严~圣墓教堂里包括两个教堂,一个罗马天主教堂一个希腊东正教堂,现在称为耶酥受难教堂。</h3> <h3>在圣墓门口的阶梯上与来自南美哥伦比亚的朝圣团合影留念</h3> <h3><b>第十站:耶稣被剥去衣服</b></h3><h3>据说信徒们聚集之处就是当年耶稣被剥衣处。“他们分了我的外衣,为我的里衣拈阄"(约翰福音1923-24).</h3> <h3>这把象征当年耶稣被钉十字架时使用的梯子已有150年的历史~</h3> <h3><b>第十一站:钉十字架</b></h3><h3>进入圣墓教堂,沿着这个窄小的楼梯就到了耶稣被钉十字架的地方。</h3> <h3></h3><h3>墙上的壁画描述了耶稣在他母亲视线范围内被钉在十字架上</h3> <h3><b>第十二站:耶稣断气的地方</b></h3><h3>耶稣死在十字架上。圣经上描写耶稣大声喊着:“父啊,我将我的灵魂交在你手里!”说了这话,气就断了。也就是在这个地方,耶稣指着玛利亚对门徒约翰说:你看,那是你的母亲!耶稣将自己的母亲托付给约翰,后来约翰带着母亲玛利亚离开了耶路撒冷,去了土耳其的以弗所,在那里传经布道,直至高龄终老。</h3> <h3>人们排着长队,依次跪拜、亲吻、抚摸耶稣被钉十字架后,十字架立起来的地方。</h3> <h3><b>第十三站:收殓耶稣遗体的地方</b></h3><h3>耶稣从十字架上被卸下来后,遗体放置在这块红色的石灰岩上,也是下葬前神父为他的身体涂膏、裹布的地方。石板上泛着红色,好像浸透着耶稣的血色一般,被称为涂油礼之石。</h3> <h3>很多来自世界各地虔诚的基督徒跪在这里亲吻、抚摸涂油台,许多教徒将带来的信物放在大理石上擦拭,然后带回家供奉起来。</h3><h3>虔诚的信徒在认真擦拭涂油礼石</h3> <h3>墙上精美的马赛克壁画生动地描述了从十字架卸下、为尸体涂油、将耶稣葬入墓穴的整个过程。</h3> <h3><b>第十四站:将耶稣的尸体放入洞穴</b></h3><h3>在教堂的最深处是耶稣受难苦路的重点~圣墓。传说耶稣被安葬的第三天便在此地复活,40天后在橄榄山上升天~</h3> <h3>圣墓之上的穹顶似一个拱形,中间有一个圆形的缺口,室外的阳光通过缺口照射在教堂墙上。圆顶大厅上面是通天的,据说耶酥就是从这里升天~</h3> <h3>圣墓门外信徒们排着长队依次进入墓内,抚摸圣墓上的大理石原物。圣墓石洞极狭小,不足2米宽,门口拜祭人众多,无法拍摄,扫描图示。</h3> <h3>苦路乃十字架之路,它在基督信徒的心目中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一条路!每天有许多来自世界各地的朝圣团来此“拜苦路”,信徒们虔诚地感受着当年耶稣的苦难之路!虽然充满了痛苦,但它永远是所有基督徒心中的神圣之路、信心之路、心理慰藉之路!我们作为观光者也走了这条苦路,也希望用心去感受耶稣当年的苦难之路。尽管我们不是信徒,进入不了他们的内心世界,但能感受到他们的虔诚与执着~</h3> <h3><b>五、圆顶清真寺与阿克萨清真寺—伊斯兰教心中的圣地</b></h3><h3><b>夜行登霄</b>:据《古兰经》记载:公元620年7月27日夜里,伊斯兰教创始人穆罕默德受安拉启示,骑着飞马从麦加来到耶路撒冷,踩着一块巨石登天与真主对话。为纪念这一登霄夜游神迹,7月27日便被定为伊斯兰教的登霄节,并在圣殿山上建造两座清真寺来纪念这一圣事,从而耶路撒冷则成了穆斯林心中继麦加、麦地那之后的第三大圣城。如今先知穆罕默德踩的那块巨石,就供奉在圆顶清真寺内。</h3> <h3><b>圣地之争</b>:而传统犹太教则认为基石是圣殿时期的至圣点,是亚布拉罕献祭的地方,也是大卫存放约柜的地方,是世界上最神圣的地方。以色列君主所罗门王早在3000多年前就已经将犹太教神殿(史称第一神殿)建造在圣殿山上。作为两大宗教共认的圣地,圣殿山的地位有多么崇高并且敏感!虽然伊斯兰教后来居上占了地盘,但犹太人从未放弃夺回圣地的愿望!目前的圣殿山外围由以色列负责,而山上则由约旦管理。就在今年七月份还发生过冲突,以色列军人二死一伤,因而引起受全世界穆斯林关注和反对的“安检门事件”,这一事件的外交风波至今还未平息......</h3> <h3>也许过于敏感,一般团队都不安排进入圣殿山。没有近距离观赏美丽的二大清真寺真的有点遗憾,图片亦大多为扫描~</h3> <h3></h3><h3><b>1、圆顶清真寺</b></h3><h3>无论是远观圣殿山还是近访老城,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金碧辉煌的圆顶清真寺,最早建于7世纪、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伊斯兰建筑,目前建筑是1964年修复、1998年翻新。外部侧壁由瓷器组成,映射了八角形的设计。金色的圆顶,蓝色的外墙十分夺目。但这是阿拉伯人的世界,非穆斯林不得入内~</h3> <h3>圣殿山也因此成为了千年纷争之地......</h3> <h3>每当悠扬的伊斯兰祷告音乐响起,在清真寺内外就会匍匐众信徒,特别在伊斯兰的宗教节日里,场面甚是壮观(我曾在西宁的清真寺感受过)~</h3> <h3><b>2、阿克萨清真寺</b></h3><h3>而对穆斯林来说最神圣的是阿克萨清真寺。据《古兰经》记载,那是穆罕默德与真主对话的圣地。我在进入粪厂门时远距离拍摄的阿克萨清真寺入口~</h3> <h3>据介绍阿克萨清真寺辖区面积达144000平方米,可容纳400000名信徒,而清真寺本身可容纳5000名信徒......脑补一下当40万信徒同时匍匐在清真寺内外的场景~</h3> <h3><b>六、收获之旅的结语</b></h3><h3><b>1、一次人文历史丰厚、形态丰富的旅行</b><br></h3><h3>(1)寻访以色列北部城市,使我对以色列的地形地貌和北部历史有了初步的印象和了解:海法让我了解了巴哈伊宗教;阿卡古城不仅让我了解了罗马和十字军时期的历史,更让我对以色列人民为建国而浴血奋战心生敬佩;耶稣故乡拿撒勒神圣而美丽;晚霞中的艺术小镇萨法德令人迷醉;约旦洗礼河净化人的心灵;蓝天白云下的加利利湖让人沉醉;提比利亚迦百农、五饼二鱼堂耶稣布道故事神秘而又美好;争议地带格兰高地让人感受现代战争的残酷;沿途的地理风貌和成片的庄稼与橄榄树则让我对沙漠中崛起的强国更生敬意......</h3><h3>(2)从北至南纵穿约旦,体验了丰富的旅游形态。既有怀古的杰拉什罗马古迹、瑰丽的佩特拉玫瑰古城,又有让人陶醉其间的红海亚喀巴湾泛舟、刺激的瓦迪拉姆沙漠冲浪、神奇的死海漂浮以及千年马赛克古城马德巴和摩西升天之地尼泊山......</h3><h3>(3)探访以色列中部古城,初步了解了犹太民族悲惨的历史和命运:“马萨达永不陷落”精神之悲壮;耶稣诞生地伯利恒神圣而又苦难重重;5000岁的雅法古城让我迷失;感悟特拉维夫的现代化;拉宾广场让人揪心本民族中的异端;大屠杀纪念馆令人悲悯......</h3><h3>(4)走进耶路撒冷老成,感受到了三教圣地的美丽与哀愁......美丽在于不同宗教的千年共存,哀愁在于无解的应许之地与古老家园之争......</h3><h3><b>2、些许遗憾的缺失,期盼有机会弥补</b></h3><h3>总体来说此次行程已经覆盖了以~约大部分的知名热门景点,但于我而言有几处的缺失甚为遗憾:</h3><h3>一是未进入圣殿山上,没有近距离欣赏二座美丽的清真寺令人遗憾~</h3><h3>二是未瞄到耶路撒冷博物馆的《死海古卷》,尽管即使看到也不认一个字,但那是全世界出土最早的《圣经》!特别是为它而建的博物馆创意真值得一看~</h3><h3>三是未体验佩特拉蛇道与卡兹尼神庙神秘的烛光之夜。我们到达那天正好有这项活动,已委托约旦导游小尚帮忙安排门票与车辆接送事宜,遗憾途中的堵车和崎岖的山路耗费了我们太多的时间,到达佩特拉时已来不及参加活动。</h3> <h3>《死海古卷》博物馆</h3> <h3><b>3、且行且学之急迫</b></h3><h3>记忆中这次以~约之旅是最费脑力的旅行,尽管行前看了若干书籍和纪录片,但耶路撒冷那厚重浩瀚的历史岂能用临时抱佛脚的皮毛所能感悟的?历史人文知识的缺乏难以深入理解这个世界独有的多宗教、多民族千年共存与纷争交织出的特有的文化风味......。跟团旅行常常纠结于自由拍照和听导游介绍的两难选择,以前我大多是车上听、下车溜,而这次我基本不离导游左右。越走越感到知识的贫乏、需要学习的东西越多。回来后计划颇多:搁置书架二年的《耶路撒冷三千年》需要用心去看、再读里昂.尤里斯的《出埃及记》、计划阅读从未涉及过的宗教书籍如《圣经》,了解圣经故事有助于理解西方艺术......</h3><h3></h3><h3>4<b>、感恩与铭记旅途中的人与事</b></h3><h3>一路行来除了当地的历史人文风情让我难以忘怀外,温馨的团队氛围亦让人难忘:因是独自出游,旅途中受到领队、导游与团友的特别关照。如众团友帮我留下了不少影象,特别是依然与玮。尽管已花甲之岁,但需要记录今天的自己永远比明天年轻~;感谢华先生的摄影指导与众团友的美片分享;有感于磊的旅行理念,哪一天我也能达到不拿相机仅用心去体验的境界?感受了才女铭团友渊博的历史人文知识,看似轻松的笔触却将耶路撒冷三千年厚重的历史融进其一气呵成的游记中;也难忘与国琴夫妇在死海边的泥人嬉戏;学习了众美妹审美、爱美的心境与能力,特别是小红帽妹妹是女性学习的好榜样;还有儒雅的先生们对夫人体贴入微的温馨画面令我等“伪单身”羡慕嫉妒......</h3><h3>有缘在旅途中相识真好!期望后会有期~<br></h3><h3>(完)</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