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昆明的雨》中感受语文的情调——西川中学第十八届教育研讨会“同课异构”展示课系列报道(三)

星汉

<h3>  11月30日上午,语文组的高级教师奎丽辉老师和青年教师肖舒老师以汪曾祺的《昆明的雨》为载体,呈现了两堂精彩纷呈的同课异构语文课。</h3> <h3 style="text-align: left;"><b><font color="#39b54a">(一)肖舒老师带领学生欣赏“淡而有味”的文风</font></b></h3> <h3>  肖舒老师的课重视语文核心素养的落地,坚持每周的群文阅读。第二节课上课伊始,肖老师在多媒体展示出学生的周末阅读成果,引导学生各抒己见,谈论汪曾祺散文的特点,肖老师巧妙地切入:“‘平淡中见真情,细微处见逸趣’,这正是汪曾祺的创作风格,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昆明的雨》,在文章细读中深入体会写作风格,感受作者的情怀。”</h3><div> 文章的题目是《昆明的雨》,但文章直接写雨的笔墨很少。在肖舒老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品词析句体悟到文章的美点,写了雨中昆明的景、物、人,文章看似无雨,其实一直有雨,雨不在,却又无处不在:雨在美食中,雨在人事中,雨在场景中。通过朗读和品味作者信笔所至、无拘无束的文字,一个“明亮的、丰满的、使人动情的”昆明雨季鲜活而立体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感受到了汪曾祺笔下静穆幽远、充满生活气息的昆明雨景。</div><div> 在《昆明的雨》中,汪曾祺用一种非常闲适的语调来诗意地描述生命中的那份恬淡和舒卷自如。为了让学生体会作者的情感,肖老师指导学生分小组学习,用圈点勾画批注的方法,找出文章中最喜欢的语句设计朗读,并通过品析文字,感受文中的情感。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积极发言,可谓精彩纷呈。汤婉婷说:“我在家乡看到的白兰多是一人高,昆明的缅桂是大树!这句话中‘大树’与‘一人高’形成对比,突出了昆明雨季空气的湿润,表达出作者对昆明雨的喜爱。”邓欣然说:“我喜欢先生爱这里的人更爱这里的民风,‘密密的叶子’‘摘花’显现出昆明人热爱生活富有生活情趣……”易子梖:“我喜欢第10段,作者用了几个动词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鸡站立的可爱之状,写出了作者热爱生活,也写出了昆明淳朴的民风。”</div><div> 小组分享的活动调动了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鼓励学生自主探究,深入文本,质疑解难。学生们体会到了字里行间蕴含的深情,同时体会到了汪曾祺除了怀念昆明的雨,更是怀念在昆明那段难忘的岁月,那种自由惬意的生活。肖老师在学生讨论基础上顺势总结:“文章就是这样在平淡中现深情,于细微处显逸趣,娓娓道来如话家常。”</div><div>&nbsp;&nbsp;&nbsp; 为了让学生进一步读文识人,肖老师补充了相关背景资料。同时引导学生各抒己见:“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汪曾祺?”学生的认识得到提升,体悟到了只有对生活充满热爱、心中充满温情的人才能写出如此淡而有味的文字,驾驭这样平淡中现真情,细致现逸趣的语言。</div><div> 下课铃声响了,《昆明的雨》停了,但是同学们关于汪曾祺作品的研读还将继续:课下阅读汪曾祺的作品《人间草木》《人间有戏》《人间滋味》,同学们将继续享受先生带给我们的美好和温暖。由课内延伸到课外,将一篇文章的阅读延伸到一类文章的阅读,肖老师在汪曾祺系列散文阅读中践行了大语文阅读观! </div> <h3><b><font color="#39b54a">(二)奎丽辉老师带学生感受景人情的完美融合</font></b></h3> <h3>  第三节课伊始,奎丽辉老师以一句看似随意的话引入:“大家觉得今天课堂气氛如何?”学生们一下子被调动了起来。接着,奎老师播放雨滴的声频,用舒缓的朗读让学生和听课老师进入了一种宁静柔和的氛围。</h3><div> 有了前面的铺垫,奎老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自主选择段落来朗读和作画,初步通过这两种方式引导学生感悟汪曾祺散文的特点。</div><div> 在自主朗读环节中,方鸿铭同学选择《昆明的雨》的第10段进行朗读,他浑厚磁性的声音一下子吸引了大家,朗读后,他说出自己选择第10段的理由:“汪曾祺散文如话家常,平淡质朴的特点。在这些极富作者个人特色的短句中被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字里行间漫溢着悠闲之情。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过:‘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五代北宋之间,所以独绝者在此。’这句话,除了可以用在词上,也可以用在文章上。而汪曾祺创造的这一种悠闲的意境,绝对是一种沁人心脾,令人为之倾倒的绝美享受。”引经据典的点评非常精彩,赢得了全场掌声。</div><div> 感受到《昆明的雨》的景美之后,奎老师继续引导学生抓住文章的细节描写进一步感受文章的风格和特点。最精彩的环节来了,奎老师在大屏幕上出示了关于一只鸡的描写。同学们抓住“一动不动”这个词,异口同声地说这是一只呆鸡。奎老师顺势引导:“这只呆鸡在干什么?躲雨!这是怎样的一种状态呀?悠闲、安逸。是鸡安逸闲适吗?”全场哄然大笑,气氛和谐自然。“哦,原来是作者汪曾祺一种安逸闲适的状态啊!”课后,奎老师谈到这个亮点时,说:“本来苦思冥想怎样引导学生,后来干脆放下自己,贴近学生!”</div><div> 这堂课围绕着汪曾祺的景之美、人之美和情之美进行了深入的研读。最后,奎老师不只是局限于课内名篇,而是继续课外延伸到读诗文的方法:读文识人,并让学生通过朗读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和马致远的《天净沙 秋思》来进一步学习读文识人的方法。这堂课在老师和学生的深情朗读中结束了……</div> <h3><b><font color="#39b54a">(三)热烈评议,切磋碰撞</font></b></h3> <h3>  听完课后,语文组老师们集体评课。两位老师先介绍了设计思路,谈了课后反思,老师们有感而发,各抒己见,热烈评议,两位老师的教学设计和课堂呈现得到了大家一致好评。<br></h3><div> 对于肖舒老师执教的《昆明的雨》,语文组的李建宇老师说:“肖老师的课教学设计有梯度,有匠心,教师引领学生在文字的万水千山里去寻得了一方宁静,学生在感悟到了一个有温度灵魂的作者,学生在品读中慢慢地悟到的是作者对生活的热爱。今天的课堂,展现了肖老师领着学生努力去找出隐含在文字背后情感的过程。”刘芳老师认为:“汪曾祺的文字,娓娓而谈,态度亲切,不矜持作态,文求雅洁,少雕饰,如行云流水。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体会汪曾祺散文的特点,由老师带着学生品读,以读促悟。同时,肖老师通过这篇文章来引导学生阅读更多汪曾祺的文章,体现了教师对学生阅读素养的重视和培养。”</div><div> 对于奎丽辉老师执教的《昆明的雨》,李建宇老师评价:“奎老师的导入极有特色,嘈杂和喧嚣让位于老师的从容优雅,让整个教室进入宁静的氛围。妙极了!奎老师还有着高超的驾驭课堂的能力和深厚的文本讲解能力。精心设计的板书更是锦上添花!”</div><div> 赵飞老师用几个字简单点评奎老师的课:“文章虽然平淡,师生品得有盐有味。”而且奎老师‘读厚、挖深、变薄、抽筋’八个字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认为语文老师上课时就应该“忘记得失,贴近学生。”</div><div> 语文组指导老师周泽金老师进行了总结:两位老师顶着压力,面对新教材新课文,认真钻研文本,相互沟通,这样的拼搏精神值得肯定和坚持下去。周老师还引用李乐薇《我的空中楼阁》的话语:“一望无际的水面飘过一片风帆,辽阔无边的天空掠过一只飞雁,是单纯的底色上一点灵动的色彩,是山川美景中的一点生气,一点情调”,他认为语文课一定要有味道和情调。语文老师要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景美、人美和情美,要培养他们健全的人格,而不是急功近利,刻意追求立竿见影的效果。</div><div> 其他学科的老师们也在听课中不停感叹:原来,语文课这么美……</div><div> 在老师的评议中,大家认为上课前认真准备是上好课的前提。为了达到优质课的效果,两位老师不断推翻原来的教学设计,不断切磋交流直至完善。一堂40分钟可圈可点的课,它的背后是两位老师的精心设计、反复推敲和精益求精的精神,更凝结着语文组全体老师团结合作、勤奋钻研、敢于挑战的优良传统。</div> <h3 style="text-align: right;">撰稿:刘惜予&nbsp; 张琳梓</h3><div style="text-align: right;">&nbsp;</div>

老师

汪曾祺

学生

昆明

语文

文章

朗读

引导

作者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