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i> 《詩經》是中國文學的開端,孔老夫子編訂。311篇,分為《風》、《雅》、《頌》三個部分。《風》是周代各地的歌謠;《雅》是周人的正聲雅樂;《頌》是周王庭和貴族宗廟祭祀的樂歌。<br /></i><i> 孔先生讓弟子讀《詩經》,以作為立言、立行的標準。先秦諸子如孟子、荀子、墨子、莊子、韓非子等人在說理論證時,也多引述《詩經》中的句子以增強說服力。至漢武帝時,《詩經》被儒家奉為經典,成為《六經》及《五經》之一。<br /></i><i> 《詩經》內容極其豐富含概勞動與愛情、戰爭與繇役、壓迫與反抗、風俗與婚姻、祭祖與宴會,甚至天象、地貌、動物、植物等方方面面的內容,是先人對當時社會生活的記錄。<br /></i><i> 以往只是限於課本和常見名篇的閱讀,近期與先生同時通覽全篇,並參讀了木心先生的《詩經演》,收聽了喜馬拉雅"詩經解讀",摘抄了特別有感受的詩篇,很有收穫和趣味。<br /></i><i> 在賞讀和抄錄中常常被小哈寶干擾,或是躺在書上紙上,或是咬住筆桿不放,或是舔喝筆洗的水,不再用自己的水盆,無奈又備一隻專供她飲水......<br /></i><i> 由於詩篇長短不齊,版面常有空檔,所以填補圖畫。就著畫"術中所見"的"功底",隨手隨心隨地填畫,雖圖文並茂,卻粗制濫造,重要的是勾起學畫意向,準備下一步"求學深造"。</i></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