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2017年11月21日是一个很普通的日子,天空下着蒙蒙冬雨,来自浮宫中心小学的新教师林嘉珏。东方还没破晓就早早起床,他们怀着紧张而期待的心情分别从各自的学校赶赴九湖中心小学上公开课。为了本次许雪珍导师组第三次新教师研讨活动,他们准备了一个多星期,教案一次次推翻又一次次更改。这一天,等待着他们俩的是严谨而专业的许雪珍导师的考核。</p> <p class="ql-block"> 九位新任教师来到九湖中心小学就被其良好的校风和学风所吸引,朗朗的读书声响彻整个校园。校各级领导和优秀教师特别重视此次的研讨活动,各项工作早已准备就绪,并全程参与了教学研讨。</p><p class="ql-block"> 上午第二节课,来自浮宫中心小学的林嘉珏老师教授人教版一年级上册课文《青蛙写诗》,这是一首轻快活泼的儿童诗,林老师正是通过"读文识字"的方式带领大家走进充满童趣和韵律美的世界。</p> <p class="ql-block"> 虽然是新教师,在这么多专业的老师和陌生的学生面前,林老师却一点儿也不露怯,她教态大方自然,教学语言生动柔美颇具亲和力,学生们在她的带领下,学习的兴趣和热情瞬间被点燃,个个跃跃欲试积极举手回答,课堂氛围活跃温暖融洽。学生通过各种朗读的形式来认识生字词,读写结合,又从认识这些"新朋友"的基础上体会文本的内容。</p> <h3> 当然,新教师在成长的路上最需要的是学习和反思,"弄斧到班门"才能发现自己的利钝长短。许老师针对课堂的实时情况给予了充分肯定,同时从专业的角度及时地提出了一些中肯的建议:本文是儿童诗,教学时应该着重体现出儿童诗的韵律美,从反复诵读中去感受儿童诗的童趣和美感,这点是林老师有待改善的地方;教师的教学形式以"读文识字"为主,整堂课的教学形式过于单一,应多读多写,读写结合;节奏有些过快,可以舒缓些便于学生消化吸收;教学应讲究教学层次感,由点到面再到线来贯通会更好些;板书的完整性有待提高,作业布置应该明确具体等等。</h3> <p class="ql-block"> 第三节课上的内容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落花生》。课前黄老师和这些初次见面的学生们互动,聊他在超市选购花生的经历并在课堂上分发他精心挑选的花生供学生观察品尝,让双方在最短的时间内消除彼此之间的距离感。黄老师从分角色朗读、学生自主合作学习、填写花生和水果的对比表格等方面引导学生抓住学习重点,启发学生领悟花生的朴实无华、无私奉献的品质和"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做人道理,以及"借物喻人"的写法和详略得当主次分明的写作方法。其中课堂小练笔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本文中心思想的理解和运用。在黄老师层层递进深入浅出的师生互动中,不知不觉下课的铃声响起,而留给学生的思考却不止于课堂。</p> <h3> 导师许老师针对对黄老师带着问题大胆尝试的课堂表现发表了她的观点。许老师在肯定了其优点的同时,认为课堂教学环节的过渡语言应该自然流畅些,时间的把控和板书的设计应特别注意,尤其是主板书和副板书应该有所区别,板书字迹应该加强训练等。</h3> <h3> 课后的研讨会上,除了许老师的专业点评之外,还有来自九湖中心小学的各位教师以及九位组员的互评,大家纷纷各抒己见,针对各自发现的问题给予两位开课老师良好的建议。</h3><h3> 教学研讨会是新教师学习成长的契机,从自己的公开课和观摩其他老师的公开课中取长补短、互通有无、共同进步。教书育人,始于读文识字,我们在路上。</h3> <p class="ql-block">2017年新教师小学语文许雪珍导师教研组活动第三期,撰稿与排版:城外小学:林陈睿,审稿:九湖中心小学许雪珍。2017年11月21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