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作家张锐锋老师黄风老师慢舍文学座谈会

贾志虹

<h3>  窗外寒风凛冽,室内暖意融融。11月28日下午三点,在边云芳老师的倾力邀请下,省作协张锐锋主席、《黄河》杂志主编黄风老师、小说家刘宁老师做客慢舍,我们慢舍书友有幸与各位老师同坐一席,共话文学创作!</h3> <h3>  首先边云芳老师向大家介绍了各位老师及其作品:张锐锋:中国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中国作家协会散文委员会副主任,山西省作家协会党组副书记、专职副主席。主要出版著作有:《祖先的深度》《沙上的神谕:走进以色列》《河流---历史的五线谱》《月亮:往事的漂流瓶》《在地上铭刻》《卡夫卡谜题》《用叶片吹奏》《鼎立南极》等多部著作,开创了中国文坛探索性大散文先河。</h3><div>&nbsp;</div><div>黄风:山西省作家协会《黄河》杂志主编,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主要作品有散文集《走向天堂的父亲》,中篇小说集《毕业歌》,长篇小说《老宅轶事》,长篇纪实文学 《静乐阳光》《黄河岸边的歌王》《滇缅之列》《大湄公河》等。其中《黄河岸边的歌王》入选《中国新世纪写实文学经典》(2000∽2014珍藏版),《大湄公河》在加拿大侨报《渥京周未》连载,同时被美国《华夏时报》选载。曾获《中国作家》鄂尔多斯奖、山西优秀文艺作品奖、山西“五个一工程”奖、赵树理文学奖等奖项。</div> <h3>  腹有诗书气自华,张锐锋主席儒雅谦逊,一副学者大家风范!在今天的文学分享座谈会中,老师从外国名著里“一袋金子”的故事寓意启示开头,畅谈自己的多年文学创作感悟,渊博的阅野,独到的见解令我们折服。老师认为文学创作应先从自己虔诚的态度开始,在不断地学习努力过程中产生怀疑的态度,继而探索验证的过程中受到启发,开启自己的创作之路;在创作中,老师分享了自己的三点经验:一是艺术追求困境,困境中才有新思维的活跃。二用怀疑的眼光打量世界,允许有人性的指责,还要有海量的信息量来保障故事的曲折。在这里,老师强调怀疑能够引发我们的个体思考,引发创作思维,引出创造性结论,这也是阅读的力量!而一部好的文学作品一定有很大的信息量,就像经典名著《红楼梦》,几代人的研究阅读,得出那么多结论,产生那么多的争议,就是因为它包含有大量的信息,信息量表现在四百多人物的日常活动中,表现在吟诗弄赋中,表现在仙道幻境到现实生活的曲折里,最后哗啦啦大厦倾,又包含着无比丰富的人生经验与哲理!最大信息量的表现又是通过曲折来表现的。一首好的歌曲打动人,就因为它的千回百转、一唱三叹的感染力引发的共鸣;戏曲里一个字咿咿呀呀唱半天,却有那么多的戏迷票友迷恋,就因为其曲折跌宕的曲调里隐藏着各种情感的表达,丰富感人!三是创新,基于文化根源,存有风险意识,保持追踪意识,克服自己的信心不够忧患。老师要求创作者的思维意识要像孩童的世界,充满着好奇心和想象力永远在创造,永远处于一个活跃的思维状态!老师谈到:一切创新产生于自由氛围里不断的思维碰撞和言语辩驳中,正识在辩驳、批评和反批评中产生;生活是痛苦的,它由敏感度和各种痛点组成;在文学的世界里,要学习拥有三种视角:蜗牛的视角,用细腻的思维去感知世界,不紧不慢又坚持不懈地向目标行进,慢,但注重细节一直向前,这样的创作更有深刻的体会;羚羊的视角,精确的观察,活跃迅猛的思维,每一个迅速落脚的瞬间对下一步已有精确的掌握;鹰的眼界,广阔犀利;还要注重大背景,拥有孩童般的想象和好奇心!</h3><h3> 最后,张主席对所有创作者寄予希望:带着希望、乐观和自信去创造!有希望才有力量,有希望才有发展的无限可能。一个热爱文学的民族是有希望的民族,中国有两部历史,一部是帝王史,一部是文学史,文学史中蕴含着中华民族历史和文化的核心。我们从《诗经》、《论语》、《老子》、《庄子》等经典学习传承到现在,我们一直是有着乐观主义的民族。希望大家怀着乐观主义态度去写作,对自己充分的自信,永往直前,找寻属于自己的那条独特的道路!</h3> <h3>  黄风老师戴着大框眼镜,脸堂黑黑,一口地道的家乡话让我们很是亲切,而他指间燃烟凝神深思的神态让我的眼前瞬间闪现出路遥先生的形象来,也许,痴迷文学的作家都有共同的特质吧!黄风老师看到这么多文学爱好者欢聚一堂读书分享很是欣喜,他从自己的作品创作谈起,与众书友分享了他文学创作的几点认识。首先老师指出,一部文学作品的成功与否,选材最重要!选材的好坏占一部报告文学或纪实文学成功的三分之一,谈到作品《滇缅之列》的创作过程,起源于看了央视的一个小纪录片,里面讲述了瑞丽江桥警犬基地的故事。警犬引起了老师极大的兴趣,多方联系基地考察,触动老师敏锐的创作热情!老师与我们回忆了创作期间与边防战士同吃同住的艰苦日子,战士与警犬战友情深的感人故事,让我们深切体会到中国军人和忠诚警犬从过去到现在一直传承的保家卫国的牺牲精神,让我们书友听的感动之极,敬佩之至!正是这种好的选材,好的架构,奠定了作品《滇缅之列》的成功!祖国繁荣强盛的大背景,纪实的叙述,良好的表达又引出了老师另一部作品《大湄公河》的创作和成功!其次,老师强调选材好,切入点也很重要,具体创作过程中叙述也关系到创作的成败!在叙述过程中要注意几点:一要注意词汇的运用,叙述要真实流畅;二不要让作品承载太多,创作过程轻装上阵,对作品期望、负载的越多,获得的可能会越少;三要讲究技术性,在“怎么写”的过程中,不能信笔由来,要控制作品的情节,注重故事的细节和节奏,还要注意文本体现。亲切的话语,谆谆的教诲,黄风老师细切入微的创作分享,让书友听的如痴如醉,分享会现场响起经久不息的掌声!</h3> <h3>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享受了两位文学大家的创作指导大餐后,我们收获满满!张主席耐心地解答了几位书友在读书和文学路上的困惑,并指导鼓励大家多读经典,多读中外名著,在经典优秀的作品中寻求读书的乐趣,汲取创作的源泉!</h3> <h3>  美好的时光总是显得特别的短暂,不知不觉时间已过六点,书友们围在老师身旁,讨教读书和文学创作路上的各种疑惑,久久不愿老师离去!黄风老师热情地向广大书友邀约:欢迎大家踊跃投稿《黄河》,希望大家永保文学路上的创作热情,期待与大家在文学创作路上共同学习,一路同行!</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