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b>书名的由来,就是宋神宗认为该书"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而钦赐此名的。由此可见,《资治通鉴》的得名,既是史家治史以资政自觉意识增强的表现,也是封建帝王利用史学为政治服务自觉意识增强的表现。</b></h1> <h1><b> 有人说,你想了解中国历史,建议读两本书,第一《史记》,第二《资治通鉴》,曾国潘读数遍,称它"论古皆折衷至当,开拓心胸",毛主席曾翻看资治通鉴十七遍,书上注满了批注,并评价说:"一十七遍,每读都获益匪浅……"。金庸先生说他写作的基础就是源于它,他都无法记清阅读了多少次,可见该书在他们心目中的地位,有人问资治通鉴的作者是谁?<br /></b><b> 知道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吗?难道是……<br /></b><b> 是的,它的作者就是著名史学家司马光,记得人们常说以史为镜知兴替,在平日里小说中都会提及有史官在庭中记录,就好像现在的地方志的编撰者,历朝历代的帝王将相功过是由他们写入历史的长河。供后来者参考与评说。<br /></b><b> 我所选购的是精装版《资治通鉴》,全书共分六294卷,三百万字,记载的历史由周威烈王二十三年(西元前403年)写起,一直到五代的后周世宗显德六年(西元959年)征淮南,计跨16个朝代,包括秦、汉、晋、隋、唐统一王朝和战国七雄、魏蜀吴三国、五胡十六国、南北朝、五代十国等等其他政权,共1362年的逐年记载详细历史。它是中国的一部编年体通史,在中国史书中有极重要的地位。<br /></b><b> 有人说读资治通鉴需要耐心和细心,因为它对于我们普通读者来说如果读原版著作难度是非常大的,我们只能从白话文的起步,循序渐进地了解。有人将其比喻为权谋圣经,几千年来的古人权力斗争无一似历历在目,而作为我们平常百姓想从如此厚重的编年体史书中学到什么,能领悟什么,只有仁者见仁 、智者见智了。<br /></b><b> 作为《资治通鉴》的资深研究者,清华大学张国刚教授以"自淑""诲人"与"知道而乐" 为角度就如何品读《资治通鉴》进行了指教。我觉得值得我们借鉴,他希望我们可资精进,可资陶冶,可资畅怀。得以体悟家国兴衰的沧桑之感,反思历史沉浮的悲悯之源,此间真趣,读史阅世,方得真言。 读历代兴衰,识人事臧否。<br /></b><b> 资中对于我们普通读者最重要的思想就是修身立德,崇廉勿奢。虽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境界不是我等能达到的,但是在历史的进程中,朝代的更替</b><b>,其中每一个历史事件,事件中的人物形象都深深地打上了烙印。历史中丰富的人物形象,曲折生动扣人心悬的故事情节,古代各种忠奸之臣,我们从中能体会所感悟到的,就是它告诉我们沉淀下来的真正的智慧,不是耍小计谋,小聪明,凡事不能唯利是图,要走正道,<br /></b><b>通往光明和永久性的成功,只有一条道:那就是正道。什么是正道?大到国家方针政策,都必须符合公是公非。<br /></b><b> 先人倾其一生用尽毕生精力编撰的史书,会让我们的视野更为宽广,格局也更高,在古人的智慧中寻找修身的真谛,开拓你的思维,提升你的文化内涵。</b></h1>